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

2024-08-23 来源:华佗小知识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共含1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你大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篇1:《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

《人体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1、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生齐声:认识)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生读完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

学生说生活中的比。

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

2、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等学会了比的意义,我们再来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板书:比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3 (一)教学比的意义

让学生读课本上的信息,

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下面我们来共同理解比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

求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臂长和腿长的比是72比96。

求腿长是臂长的几倍,可以说成腿长和臂长的比是96比72。

比较72比96,和96比72?

小结:说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看书自学,小组讨论。

(1)出示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

(2)汇报。

比的写法、读法。

100比2 记作100∶2 请学生练习写比。(注意:比的中间是两个小黑点)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后项、

对比指出各部分名称。

(二)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行走速度?

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比。又可以怎么说?

(三)建构比的意义

1、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什么叫做比?

你是怎么想的呢?

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归纳后教师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求比值方法。

4 练习:说出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4:5 8:4 0.5:1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明学生汇报

(3)集体反馈

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

老师强调: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

3、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4、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谁愿意完整地说一遍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5.你还学会了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比的意义,结合身边的事,你能说出几组比吗?

学生交流比

2、练习

(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

148﹕12。

(2)45又可以说成4比5,比值是0.8。

(3)周一六(3)班,实到人数48人,缺勤3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8。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指明学生回答

5 ③集体交流比

3、小知识

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师小结:体育比赛中使用的:号,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两队得分多少的,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仅仅是借用了比的写法。

四、课堂总结

比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第3、4、5题

篇2:美的奥秘教学设计

美的奥秘教学设计

美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综合应用--美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

2.知道什么是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神奇魅力。

3.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美,根据黄金比的知识,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教科书51页的图片)

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它们美在哪?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美的存在?

美无处不在,美的奥秘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探究美的奥秘

课件展示变形后的图片。

这些图片还美吗?为什么?(板书:比)

看来事物的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着奇妙的关系,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调查发现,认识“黄金比”。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先量一量手中物体长度和高度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两个量之间的'比,并把自己的计算结果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1)学生独立测量、并用计算器计算。

(2)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3)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测量及计算结果与全班同学交流?

教师将部分学生的调查结果展示:

a.数学书宽与长的比是:

b.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约是:

c.我的掌宽与手长的比大约是:

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你们发现了什么?(比大约都是0.618:1)

同学们,刚才我们测量的是不同事物,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结果,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板书:黄金比)

3.找一找生活中的“黄金比”

人们把黄金比应用到建筑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充分展现了黄金比的神奇魅力!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哪里还有黄金比?

(小组合作)

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中的黄金比?

生:课桌、铅笔、书包、眼睛…

三、创意设计与交流。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讨论交流一起发现了神奇的比黄金比,并且知道了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想不想成为设计家、艺术家?根据黄金比的知识,你能进行那些有创意的设计?试试看!

1.学生自由设计

2.课堂展示。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班诞生了不少建筑师,艺术家,相信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帮助很大,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继续完成你们的创作,也可到网站查询其他有关黄金比的知识!

板书设计:比

黄金比

0.618:1 MSN(中国大学网)

篇3:《人体的奥秘》五年级上教学反思

《人体的奥秘》五年级上教学反思

比例这部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与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属于概念教学,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对应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节课,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观察 计算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习主动性。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这节课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一是使学生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面国旗的大小不同,但因为是按照一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面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提供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了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拓宽教材。教材是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文本,我根据学生和自己的情况,大胆对教材进行了再思考、再开发和再创造,用活、用实教材。这节课中在四面国旗的尺寸中找比组成比例,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国旗长与宽的比,两两可以组成比例。同样国旗宽与长的比,两两也可以组成比例。另外每两面国旗的长之比与它们的.宽之比也可以组成比例,课题中通过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比吗?的提问,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不同角度去寻找,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在练习中要根据给出的4个数据,组比例,隐含着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学生通过迁移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多方验证,大家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问到最后的豁然开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的数学家,经历了这个愉快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反思这节课,突出了常态下如何扎实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好一节课的内容,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有用的,它能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掌握知识、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结构上,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篇4:奇妙的人体教学设计

奇妙的人体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动物骨头:鱼骨头、肉骨头;骨骼支架图一幅;操作卡若干;录音机、磁带、投影仪、笔等。

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骨骼引起幼儿兴趣。

(二)了解人体的支架――骨骼。

1、找找说说哪儿有骨骼?它是怎样的?

2、结合图片共同整理,了解人体骨骼的数量和有关名称。

3、体验了解骨骼的作用。

(三)懂得保护骨骼的多种方法。

1、幼儿判断操作卡上幼儿行为的正误,懂得保护骨骼的多种方法。

2、评价:集体讲讲、学学或者修改。

3、师幼共同小结,用歌曲提升(加油干的音乐)。 内容:喝牛奶呀么呵嘿,喝牛奶呀么呵嘿,我们大家喝牛奶喝牛奶喝牛奶骨骼强又壮呀!(喝牛奶可更换为:晒太阳、作运动、坐得直、站得稳等)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

2、养成爱锻炼,不挑食物的良好的习惯。

活动反思:

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当我问到:没有骨骼,我们会怎样时,孩子们会给出“没有骨骼我们会死掉”这样的`答案。这跟我预设中的答案不太一样,以至于自己慌了手脚,没有很好的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没有骨骼我们就没法站立这个主旨很好的点出来。课后我反思,孩子们的说法其实并没有错,没有了骨骼,人体只剩一副皮囊,各个器官无法运作,人会死去,这不也很好的说明了人体是骨骼的支架这一作用吗?如果当时我给予孩子们一些肯定,我想,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会更高,我得到的答案也会更富有想象力。

篇5:数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奥秘》教学反思

数学五年级上册《人体的奥秘》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对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思考、探究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的新授活动设计:第一次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用图片试着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有几种搭配方法,然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互动评价,重点在让学生理解怎样找能有条理有顺序,以及解决搭配的两种策略。第二次活动,用符号代替实物,用联线代替摆放,帮助学生向抽象思维过渡,(活动过程同上)第三次活动,增加两种不同实物的代替符号,学生找出搭配的方法,了解学生搭配中的有序性和条理性,以及两种解决策略掌握情况。第四次活动,继续增加两种不同实物的代替符号,使之无法用联线的方法找出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探究出多少种搭配方法与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练习的设计,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要重点突出生活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此外,还可以从搭配的结果反向思考两种不同事物数量的可能性。

篇6:月球之奥秘教学设计

月球之奥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 二 课 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篇7:走马灯的奥秘的教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谈话激趣导入、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等环节的设计,力求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2、会认“宵、盏、悬、旋、蜡、烛、串、幼”等生字;会写“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等生字;能认识多音字“转”;能掌握“奥秘、堂屋、吸引、目不转睛、旋转、插着、蜡烛、投在、一连串、幼小”等词语。

3、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敢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知道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教学难点:知道走马灯的结构以及走马灯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

课前准备:

“棱柱形”物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一)元宵夜看花灯是我国传统的春节习俗,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花灯呢?谈谈你看见过的花灯!欣赏花灯图片(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我国的桥梁专家茅以升7岁时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还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奥秘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

(三)、板题,读题。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

(1)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课件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给多音字“转”组词。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奥、秘、转、旋、插”等字)

(六)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做好记录。

(一)自读课文。

(二)同桌交流。

(三)汇报。

(四)师生评议。

四、课堂小结

以谈话打开学生已有素材,花灯图片的展示给学生形象直观的刺激,再以七岁同龄人的视觉探究走马灯究竟有什么奥秘,激起学习的兴趣。学贵有疑,有疑则思,据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教学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采用多种形式识记提升识字效率。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孩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多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二)简要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后点评该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棱柱形)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形”。

4、(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请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意思不完全相同”。它们有哪些不同呢?(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二)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意思。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的壁扇等。

(二)品读第2~5自然段。

1、请四个组的同学各读第2~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第六屏)

(1)自己思考: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说一说走马灯的构造。

3、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4、指名回答。(相机展示课件第七屏)

(1)齐读。

(2)(展示课件第八屏)同桌共同完成学习卡,感悟茅以升对走马灯产生浓厚的兴趣。

(3)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5、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6、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

复习生字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具体物体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通过对“悬”和“挂”的品味,感受祖国文字的丰富多彩。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朗读的厌烦感,提高学习兴趣。重点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体会。

孩子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茅以升发现了什么问题。

(1)读中思考,在书中标好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明确茅以升提出的问题,在书中标好序号。

①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②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指名回答。(展示课件第九屏)

②品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的好处。(“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③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7、茅以升发现问题后是怎样做的?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动词,在文中做好记号。

(2)同桌交流。

(3)个别汇报,明确:“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这些动词。

(4)讨论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勇于探索)

8、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9、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屏),指导朗读。

2、质疑:为什么说“虽然他没有完全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小组交流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一)搜集一些有关茅以升的故事看一看,做一些读书笔记。

(二)认真观察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以升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精神。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生字教学我抓住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错误有“蜡”字“虫”字旁写为“火”字旁。“形”与“型”在组词时分辨不清楚。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在朗读指导时,重点指导多音字“转”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不同读音。

篇8:《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

《探索月球奥秘》教学设计

探索月球奥秘

刘珍伟 蒲峻

【活动目的】

①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③ 写作时,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掌握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①搜集有关月亮资料。查询、下载资料并进行分类。上交档案袋。

② 分组: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月球奥秘知多少”学习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学习小组,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与人类关系”、“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民风民俗”、“音乐绘画”等各子小组。

【活动过程 】

开场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人类登月”的录像,感受人类的伟大。

课堂展示过程:组织一次月球知识擂台赛,分三个擂台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人。成立组委会,由组委会编题,赛后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

第一轮

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 赛台三名选手必须依次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 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

③ 答题时间30秒。

第二轮

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 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发出声响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 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 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 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第三轮

小组合作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答题时间一分钟。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④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10分。

播放电脑动画,请你复述哥伦布节借月食降敌的'故事

播放实况录像,请你说说月食的过程。

播放月相形成电脑动画,请画出并说明不同的月相。

今天是阴历12月16,请说出今天的月相。

第四轮

风险题

10分的风险题:①什么叫月食?②什么叫月晕?③月球岩石的主要组成物质有哪些?

20分的风险题:1.唱一首关于月亮的歌。2.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3.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时间30秒。

30分的风险题:(播放录像文字介绍)1.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潮汐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播放钱塘江潮录像)2.用丰富的想像表达听潮的感受。

(播放人类第一次登月录像)3.怎样理解阿姆斯特朗所谈到的“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第五轮

教师总结

【写作训练】写作题

要求:a.想像奇特、有新意。b.富有创造精神。c.合作完成,―人表述。d.200字左右,时间3分钟。e.观众评议,分值可分为50分、40分、30分三等。

第一题:你驾驶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二题:在月亮上的梦

第三题:我是一个月球人……

2、参考例文:

在月亮上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见我乘着宇宙飞船来到了月亮上。这是一个神奇的月亮。我刚到那儿时,已经很累了,这时,月亮立刻变成了一只金色的摇篮,我躺在上面,星星在四周唱着动听的催眠曲。不知不觉我就甜甜地入睡了。等我一觉醒来,只见身边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小河,清清的河水泛着耀眼的银光,小星星们纷纷跳进银河里洗澡,瞧,他们把自己洗得更亮了。

忽然,月亮又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我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呀摇。啊!我看到了天公公,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披风,驾着一辆金色的大马车,正从岸边疾驶而过,那样子多神气,多威风。我还看到了漂亮的彩虹姑娘,她披着七彩衣,正忙着为出席明天的舞会精心化妆呢!我被这天上的美景迷住了,久久忘了划船。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闹铃声把我惊醒,原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我好想再回到梦里。

【参考资料】

1.月球十大谜团详细资料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三种理论:捕获说、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似可能

[4]

篇9: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细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考里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的奥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施,多媒体课件,走马灯简易实物。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了解走马灯的构造。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儿歌导入

正月十五月儿明,

家家户户闹花灯,

走马灯,凭气转,

转出一片好风景,

……

走马灯到底是一盏怎样的灯能够这样神奇,惹人喜爱。大家一定想看看走马灯。(出示走马灯图片)

2.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大家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3.导入:茅以升这么了不起,却对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影响了他的一生。走马灯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有感情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出示走马灯结构图片)简单说明走马灯的结构。

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不懂就问的语句: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在这两个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标点符号?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出示实物,让学生当堂体验。(简要的介绍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4)请大家动动脑筋,除了燃烧蜡烛能使走马灯转动,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走马灯转动呢?(电灯、火炉、暖气等发热的物体都能使走马灯转动)

三、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

四、总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我想把茅以升爷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年立志,青年成才。”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走马灯。

六、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儿歌,马上就是我们的新中国六十八大庆的日子,祝愿我们的祖国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转出一片好风景,国泰民安享太平。

篇10: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2.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3.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重点和难点】:认识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教学准备】:教师:大屏幕投影、电脑、人体模型、课件。学生:教材、补充习题、笔记本【教学评意】                 教研组长                    xx年      月      日【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答:细胞→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个体导入:植物体是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的有序整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也是这样呢?图片展示达芬奇的人体比例画,学生阅读“黄金分割律”。人体的“黄金分割比律”: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髋宽与躯干长度之比、上肢与下肢长度之比、下肢长度与全身长度之比均近似于0.618。一、观察人体的外形图片展示:健美运动员、芭蕾舞演员、中国第一“人造美女”某女孩被称为中国第一“人造美女”,该女孩对全身10多处进行整形,历经手术数十次,历时近200天,耗资30余万元,从而彻底完成了所谓的“美女制造”工程。 学生讨论:1.人体的外形在人体之美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吗?2.你对你自己的身体满意吗?3.“美”有标准吗?如何判断?教师点拨: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补充案例:超女王贝追逐过分的美丽整容死亡 ,付出了生命代价,主刀医生曾告知风险母女称不怕。)。4.你能说出你的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吗?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对照人体外形图,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幻灯片展示讲解人体外形各部分名称。头、颈 躯干: (前面)肩、胸、腹;   (后面)背、腰、臀四肢: ( 上肢)上臂、肘、前臂、手;(下肢)大腿 、膝、小腿、踝、足具体各部分名称要了解。教师针对个部分介 绍一些简单的医学,生理学、运动方面等常识。比如:臀部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临床上常被选择作肌肉注射的部位。二、观察人体内的腔和腔内的主要器官学生观察图片《人体内的腔》,想一想,人体内共有哪些较大的腔?它们是由什么围成的?每个腔内各有哪些重要的器官?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和体腔。颅腔  里面有脑,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相连人体内的腔:                  胸腔       体腔(膈分隔)腹腔人体内的器官:气管、肝脏、胆囊、大肠、盲肠、阑尾、喉、心脏、肺、小肠、膀胱 …… 人体模型观察讲解,熟悉人体各部分结构。三、练习完成《补充习题》p14填空题6:填写各结构名称四、作业课后学习p37信息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体的组成、各部分作用。

篇11: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出人体的元素组成,知道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2、简单说出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3、知道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4、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2、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即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工具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可现场上网的课件,随时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1.查阅资料并整理打印,填写下表。[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得]。上课带来。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思考】你知道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吗?

【引出课题】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如下问题:

【屏幕投影】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投影】一、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

【小结】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过渡】下面着重讨论钙、碘、铁、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活动二:

【投影】二、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钙

【阅读教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积极讨论: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对照下表,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

【交流汇报】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如果学生准备的资料不是很充分,教师此时可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现场连接到相关网站,通过演示,同时告诉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

【角色扮演】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教师乘机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

【问题情景】(2)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投影】学生讨论后投影:

喝牛奶的误区常见的有:

1.饮袋奶、不加热。袋奶采用75℃左右的巴氏灭菌法,没有高温瞬间灭菌彻底,故袋奶中残留有细菌,因此,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

2.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因此,喝牛奶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

3.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牛奶与香菇、芹菜、银耳等配合食用,对健康大有益处。

4.饮奶时间安排不当。喝牛奶以每天早、晚为宜。清晨饮奶能充分补充人体能量;晚上睡前喝奶具有安神催眠功效。

【投影】将学生带来的牛奶袋、牛奶盒和牛奶瓶等实物上的图案和说明文字投影到屏幕上。同时教师将收集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补钙品补充投影到屏幕上。

【问题情景】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设问】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

(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投影】你我共识:

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

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

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

……

补钙措施:食用钙盐(盐中加钙)。

【小结】因此,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够量的钙。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过渡】那么,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进的呢?

(共同学习第二种元素——碘)

2.碘

【交流展示】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

【问题】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通过讨论得出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活动三

【讨论并交流】

1.对照前表分三个大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2.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3.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4.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活动四

【反思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

【投影】学生小结,屏幕投影

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

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

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

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

生活处处皆化学。

……

篇12: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浅显力学知识―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

2、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分析、综合能力;在实验中发现其规律的思维能力。

3、启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学生分析:因为学生平时都玩过滑滑梯,对此游戏比较熟悉,本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摩擦力。

4、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亲身体验活动

(2)学生进行猜想,提问

(3)通过实验验证

(4)进行分析总结

(5)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教学案例:

1、重点难点:

能过交流玩滑滑梯的感受,说出自已对滑梯里的科学道理的理解、疑惑和猜想。

2、教法、学法:

实验法,实践活动法、讨论法

3、教学资源:

木板、毛巾、白布、测力计、秒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具体说说怎样刺激吗?)

2、小熊欢欢也很喜欢玩滑梯,让我们来看看它玩得怎么样,好吗?(课件:小熊从平矮的滑梯滑下,说:真没劲!小熊从高高的滑梯滑下,栽了一个跟头,说:太危险了!)小熊的感受为什么会跟我们的不一样呢?(生试说)

师小结:看来,滑梯中有着很多的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滑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引导观察,进行猜想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小朋友滑“滑梯”的情景。(课件)

为什么有的人滑得快,有的人滑慢?(学生猜测一下)

什么是摩擦力呢?(师讲解)我们在滑滑梯时,滑梯就给了我们一个摩擦力。

2、那你们来猜一猜,怎么样才能滑得更快呢?(猜一猜)

3、学生个别发言。(师问:你认为会有什么情况?[这个想法不错]你的猜想是什么?[这个猜想也很好]你猜想到了什么?[这也是个不错的想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重量、表面的光滑度、坡度。

4、小结:大家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一下子猜想了好几种情况。

第二课时

一、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1、那么,要比较物体的摩 擦力的大小有何不同?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2、认识实验器材。

老师提供给大家一些实验器材,你们看,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自己说,不认识的老师介绍)

3、讨论实验方法。

(1)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课件:议一议)

(2)哪一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4、进行自主探索。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课件:做一做)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这张表上还有一些小小的建议,请同学们自己看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看记录表)

(2)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综合分析,形成结论

1、交流。

下面请各小组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课件:说一说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你描述得真好……其他小组验证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展示课件。(课件:三个结论的动画)

2、小结: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发现了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板书)

3、汇报新发现。

你们还有新的发现吗?(物体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之间的压力有关。)看来关于力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今后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第三课时

一、知识运用,拓展延伸

摩擦力无处不在,既可恨, 又可爱。需要是,人们设法增大它,不需要时,人们就设法减小它。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课件演示)

减小摩擦力的例子:(课件演示)

小结:滑梯设计得科学合理,小熊玩得多开心啊!看来,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利用科学来为我们服务。

谈一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应用了滑梯的科学?(课件随机展示激流勇进、滑雪、滑旱冰、滑板、高空飞车、冲浪快艇、过山车等。)

二、创造设计,激发思维

看了这么多好玩的项目,现在,老师请同学们也来做一回设计师。(课件:请你来做设计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你认为最理想的滑梯或其他玩具……)[播放音乐]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点评。

三、总结谈话,鼓励进取

本节课同学们不仅发现了滑梯的科学,还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不少生活中的问题。老师预祝同学们都能成为伟大的设计师和科学家!

篇13: 《滑梯里的奥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能力目标

1、能设计完成影响物体摩擦力大小有关因素的实验。

2、培养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合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三)教具准备

木块、毛巾、测力计、钩码,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课时 :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想与假设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滑梯吗!小小滑梯,看起来很简单,却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你想过为什么吗?因为它里面蕴藏了很多科学道理,你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滑梯里的奥秘。

1、感受摩擦力

出示简单的滑梯引导学生观察

(1)、学生提出自己所发现或感受到各种现象,全班交流。

(2)、结合学生所说的一些现象,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中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3)、学生感受摩擦力:

①、学生用手以相同的力压在不同物体表面上滑动,感受不同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不同)摩擦力的大小。

⑵、增大压力,在一物体表面滑动力,感受不同压力下摩擦力的大小。

2、讨论交流、提出猜想

结合学生的感受作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验证

1、自主选择猜想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可选择一个问题来研究,并根据选择的研究问题,领取研究记录表。

2、制定、交流实验方案步骤

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针对研究问题的猜想,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说出实验步骤。根据学生的实验步骤,教师延伸为“变量控制法”

3、实验

根据研究问题,选取所需的实验材料并进行实验验证。

三、分析与总结

1汇报、展示实验记录表

2、总结

1、摩擦力与接触面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篇14:《发现汉字的奥秘》教学设计

《发现汉字的奥秘》教学设计

《发现汉字的奥秘》教学设计   浙江金华雅畈小学   黄颖教学内容:浙教版六年制第四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补充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汉字本身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是以表意为主要特点的立体型块体文字,“因文赋形”是造字的基本准则。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相当数量的汉字在楷化、简化之后仍能体现象形、会意,特别是形声规律。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组合方式)与汉字的构造(造字方法)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想,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总结形声字的造字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结构,简化识字的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使识字教学化难为易,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促进学习策略的发展。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儿童须臾不可离的生活实践能力。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本次设计要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明确现实的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因此,本设计针对学生在识字中所遇到的困难,结合汉字的'造字规律,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简化识字的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交际活动中,变换角色,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以便多角度地全面提高交际能力。 预设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  能发现汉字的造字的造字规律,主动与人交流自己的所思所获。2、  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记下自己感兴趣话题,能对别人的发言作出适当的应对。3、  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明白。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身理解、发现,以及集体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找寻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架起汉字教学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简化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促进学习迁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爱动脑和爱观察的良好习惯。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设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写文章,真是了不起。但是,你想过吗,我们的汉字充满奥秘,正等待我们去发现?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神秘的汉字王国探险。在去之前,你想先了解点什么?2、指名回答。(刚才小朋友们想得这么认真,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吧!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估计学生会从下面几点来说,教师根据学生据说,展开教学。〗(1)有些字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演变过来的。A、学生举例说明。结合学生的回答展示动画。如:                     ・     日        B、谁还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篇15:探索月球奥秘的教学设计

探索月球奥秘的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①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 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⑥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一课时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五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