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简介
我的家乡位于渝东南的一个小县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里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无时无刻不熏陶着本地的人,传递本地的特色。下面我将从历史、、饮食、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秀山因地处境内高秀山,故名。高秀山,耸立千丈,秀色如画,故名高秀山。秀山置县于乾隆元年,以县西一百八十里的高秀山为名。1983年设立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司的历史,最早详细记录就是五代,共有冉氏、杨氏、田氏三大姓。当时中原混乱,十国分裂,现在的秀山地域,全被土著民族酋领割据。
在秀山,土家族与苗族盘踞于此,人们大多为这两个民族,因此秀山为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其中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这里我们称为土家话,但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使用土家话),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服饰的结构款式以俭朴实用为原则,喜宽松,结构简单,但是注重细节,喜宽松、衣短裤短、袖口和裤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无领滚边右衽开襟衣,衣边衣领会绣上花纹,绣工精彩,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土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吊脚楼,在沈从文老先生的《边城》中就可见土家吊脚楼的描写,而边城就位于秀山的洪安镇与花垣县的茶洞边城,这里一脚踏三省,分别是渝、湘、贵三省交界。
苗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穿戴:苗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男,一般老人穿无领斜扣大襟衣,束腰带,穿裤脚,打绑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开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产的"家机斑衣",妇女服饰另具风格,上身穿无领镶边绣花衣,缀栏插花瓣与其间,下身着镶边、绣花或数纱宽脚裤。引人注目的女头帕,一般有一丈多长,颜色是青、蓝两种,黑色相间衬花格子有的包丝帕。
秀山比较有特色的美食有米豆腐,油粑粑,绿豆粉等等。米豆腐: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食用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生抽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秀山米豆腐的色泽、口感各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味。在吃法上,虽然有直接食用,也有加醋,或者油辣子甚至下火锅吃的,但是大部分都是蘸着米豆腐辣椒吃的,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秀山的米豆腐辣椒,秀山人本身就嗜辣如命,所以为了这项特色小吃秀山人在米豆腐辣椒上可谓下足了功夫,花样繁多的米豆腐辣椒真是让您目不暇接,不过主流的米豆腐辣椒有以下几种:“青椒味辣椒”、“豆豉味辣椒”、“山胡椒味辣椒”、“蒜味辣椒”、“折耳根味辣椒”、“香菜味辣椒”,这几种辣椒的口味各有特点,每种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吃秀山米豆腐,一定不能少了秀山的米豆腐辣椒。
油粑粑:油粑粑也叫油城儿、饵糕,是土家族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渝黔、渝东南湘西土家人特产;其食材使用黄豆和粘米配比而成面糊,然后拿特定的模具炸,里面可以放酸菜,辣椒等等。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制作的食品,是土家小朋友们甚是喜爱的零食,其香其脆,其色泽,其味道更是别具一格。食用时,可现炸现吃,其味香辣脆软,亦可放入锅中煮软了吃,或用热料汤泡了吃。在土家族人家庭里,几乎户户都有人会炸油粑粑。炸油粑粑工序相对简单,也很合土家族人口味,且油粑粑呈圆形,象征圆满;色泽金黄,象征富贵,所以油粑粑既是土家族人逢年过节敬神赠友最受青睐的食品之一,也是城乡各墟场最普遍最有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每到赶场的时候,小朋友们跟着大人走十几里山路,就是为了几个油粑粑。特别是长期在外地的土家族人,会有一种久违的家乡的味道。
绿豆粉:绿豆粉是以大米和绿豆(或者是黄豆)作原料,特殊加工而成,具粉丝绵,颜色翠,煮不烂,泡不溶,口味好,扑鼻香等特点。烫好的绿豆粉色泽金黄,十分诱人,再配以肉末软臊,酸辣椒,口味独特,香辣美味。用大米和绿豆做原料,其颜色带淡绿,把原料磨成浆,把浆放在锅里烙成张,拿菜刀把它切成丝而成。绿豆粉吃法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豆浆绿豆粉、窖水绿豆粉、牛,羊绿豆粉、炒绿豆粉,有粉丝绵,颜色翠,煮不烂,泡不绒,味道好,扑鼻香等特点。
我们的语言现在大多为西南官话,但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口音,还有一些特殊的名词称呼非常有意思。我们叫爷爷、奶奶为“公、吧”,叫叔叔、阿姨为“丫丫、满娘”,叫哥哥为“达达”,叫弟弟为“老老”,叫外公、外婆为“嘎公、嘎婆”。叫蜻蜓为“麻麻秧”,叫蝉为“鸡钥匙”,等等一系列名词称呼。这些称呼都是民族语言所带来的改变。
古语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们这个少数民族盘踞的县城拥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化与特点,并非是我于此三言两语所能阐述,我喜爱我的故乡,喜爱故乡的文化,并且愿意去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