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萨特说过:“阅读就是自由的梦想”。说明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整节课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努力实现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到人性美。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围绕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培养能力。
1、生字词学习情况。(点拨学法)
2、理解课题“搭石”的意思,并了解其特点。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搭石写了乡亲们的哪些事?
2、交流。相机点拨并板书:
摆走
四、品读体验,感受美。
(一)、默读课文,寻找美。
默读课文2—5自然段,并画出自己感受到“美”的语句。
(二)、交流感受,感悟美。
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教学:
△语段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当你读着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进行体验。
(2)、当这位上了年岁的人踩到不稳的搭石时,会怎样想?当他满意离去时,又会怎样想?
(3)小结:从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板书)“为人着想”。让你从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什么感觉?(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佩服他!赞美他!……)
(4)、师引导用相应的感觉品读。
(5)、师抓住“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引读。
△语段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它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人们正在干什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美”?
(2)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
A、从字面上理解。
B、联系上下文,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
(3)、这句话中你们还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画面的美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意思。
(4)小结。
五、学习写字。
1.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哪个字你要提醒同学的?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六、课堂总结。
七、布置作业。
1.生字词抄写2遍。
2.朗读课文。
3.抄写喜欢的句子。
《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人间真情”为主题。本课课文叙写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人性之美。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
作为学习这一课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要透过课文质朴的语言发现美,感受美,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事例中感受人性美,进而受到感染、熏陶,是在设计本课预案时需要突破的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预案的设计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美?”这一中心话题,让学生读书、想象、感悟,充分朗读,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在教学语段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语句走进人物内心,体会看不见的心灵之美。教学语段二时,提示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意思,在头脑中建构乡亲们走搭石的场景,体会如诗如歌的画面之美。
整个设计重视朗读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义,在读中感悟语言,培养语感,在读中享受发现平凡之美的审美乐趣,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这一设计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弱化了语言的积累运用,在理解了“协调有序”这个词语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个词口头造句,等等。
其他人还在看
课件范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范文的优秀模板有哪些呢?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精心整理的“课件范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
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试一试
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教案系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我们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范文的,优秀的范文可以让我们积累相关的知识,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由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系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朗读课文,感受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并能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各种品种的竹子的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各种品种的竹子,问:你们知道斑竹有何来历吗?
2.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进行评议。
3.出示小黑板,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1)指名学生认。
(2)开火车认。
(3)齐读。
陡岩楠竹赔偿求婚
亲戚拴牢小鹿出嫁
4.指导写字。注意指导写好“祸”“笋”,不要加笔画、丢笔画。“湾”字指导好各部分占位。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
1.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准,有感情地读。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复述故事。
(1)方法指导。
A.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B.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抓住体现故事内容的关键词。
C.尽量用自己的话。
(2)听课文录音。
(3)复述故事,师生点评。
四、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性命 舍不得 祸事 拴牢
竹笋 水湾 天女下凡 一株树
2.复述故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你是从哪些句段知道的?画一画,读一读。
2.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拔和引导。
(1)说一说斑竹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信誓旦旦辜负窘得发白
……心像针刺一样……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人物形象。
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展现他的形象呢?可以与学习同伴合作。(或朗读,或绘画,或表演,或描述等)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松树总是四季常青,这背后有一个怎样的传奇故事呢?学生创编。
五、作业。
1.给家人讲一讲这个美好的传说。
2.推荐阅读《湘妃竹》。
3.完成故事创编。
板书设计:
斑竹姑娘
美丽善良聪明
帮助 惩罚
朗巴 妈妈 土司的儿子及他的两个朋友
勤劳 善良 愚蠢 懒惰
课件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最新范文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会借鉴优秀的优秀范文模板吗?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课件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最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接触京剧,简单了解京剧的音调、唱腔及板式。感受京剧特点与魅力。
2、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3、激起学生革命志士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剧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爱好。
教具准备:四张戏剧人物脸谱及铁梅像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京剧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二、听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了解唱腔。
(一)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初听区分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了解京剧的四个行当
A师:老师扮演的是剧种的主人公李铁梅。铁梅穿着偏襟红袄,显得那么精神。京剧的所有演员都穿这样的衣服吗?生:不是。还有古代的衣服。师:我们把穿古装衣服叫传统京剧,穿现代衣服的叫现代京剧。
B师:服饰不仅可以把京剧划分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我们还可以根据京剧的服饰区分出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性格特点
师:戏曲人物按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划分开的叫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类别。"生"是男性正面角色。"旦"是女性正面角色。"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
(二)、复听唱段了解京剧的主要唱腔,
师:旦角在传统京剧里一般是伊伊呀呀的小姐。铁梅是这样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唱段。
生:勇敢、善良。
师:铁梅生长在怎样的家庭呢?
生:革命的家庭
师:是的,李铁梅是革命者的后代,她的爸爸是一名铁路扳道工,但真实身份却是我党的地下联络员,家里经常会来一些不认识的人,爸爸和奶奶都让铁梅管他们叫表叔。他们家真有那么多表叔吗?师: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师:懂事的小铁梅虽然嘴里不说,但心里却很明白。表叔那么多,其实都是每次负责联络的地下党交通员。唱腔中唱到“铁梅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大家能正确的听出铁梅的年龄、性格来。是由其唱腔及音色所决定的。这里老师就要向同学介绍京剧的主要唱腔西皮、二黄。
(板书)西皮:曲调活泼、刚劲,适合于表现慷慨激昂的感情。二黄:曲调苍凉、深沉,善于表现忧郁、激愤的感情。让学生判断唱腔种类。
(三)、再次欣赏了解京剧主奏乐器师:不论是活泼、刚劲的曲调,还是苍凉、深沉的曲调,都要有乐器来演奏。京剧主奏乐器京胡,它的发音刚劲嘹亮。
(四)(出铁梅画像)这就是李铁梅,她虽然只比你们大几岁,却非常的聪明能干。?她为什么能干呢?表现在哪里?(学生会答出,她会担水、劈柴、拾煤渣、帮大人放哨,送情报,还会提着篮子做买卖等等)从哪里可看出她的机智和聪明?(她与邻居姐姐互换了衣服,引开日本特务,将密电码安全送到游击队)
(3)我们应该向铁梅学什么?
三、学习歌曲《我是中国人》
A、歌曲表现了什么?
B、体会歌曲精神
四、课堂拓展,鼓励表现。
(1)欣赏儿童演唱京剧的精彩片段。
(2)教师用豫剧、眉户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让学生自由表演自己熟悉的戏曲唱段。
四、总结升华,激发兴趣
地方戏曲虽然唱腔优美,各有千秋,但京剧以其独特的唱、念、坐、打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流传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最初有四大名旦,(出课件让学生认识四大名旦),他们为我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现在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四岁小孩,就连一些外国朋友好竞相模仿和学唱京剧。京剧巳走出国门,作为友谊的桥梁和纽带遍布各国,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瑰宝,老师希望你们能热爱它,学习它,并且将它发扬光大。
最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学生时代,我们看过许多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能我们学到很多的东西,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我们的语文水平,写优秀范文需要包括呢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大桥的古朴之美。
教学难点: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大桥的古朴之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布置预习。
2、小组交流。
3、汇报
老师检查学生朗读.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从‘“1300多年”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体会着读一读。
: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你想知道她为什么世界文明吗?下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
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赵州桥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通过想象再现图案的画面,体会赵州桥的美观。
教学设计:这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雄伟、美观,重点介绍了赵州桥没有桥墩和能使洪水分流的特点,强调了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并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赵州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写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2、你觉得赵州桥设计上那个特点更吸引着你呢?你就学习哪部分?
默读,你是从那体会到的?用笔画一画。小组交流。汇报。
3、指导体会赵州桥的美。
看录像,当导游介绍赵州桥。
4、汇报搜集的资料。
5、朗读并背诵
:
赵州桥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
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雄伟
17、赵州桥坚固世界闻名
美观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76范文网专题“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为你推荐以下内容。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案的设计有利于研究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教案具体怎么写呢?为此,76范文网的编辑特意呈上“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篇1)
《加热和冷却》教学反思
《加热和冷却》是四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关是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科学知识是认识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聚焦探究交流。因此,在备课和准备活动器材及教学中,我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力争让学生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
首先,我向学生提出:物体受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聚焦了本课的主题,学生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也了解学生对加热和冷却知道多少。然后我让学生做糖和蜡烛的加热与冷却实验,探究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这个实验学生做的非常成功,看到的现象特别清楚,总结的结论也特别准确。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探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我先做了铜球通过铁环的实验(本来是学生分组实验,因为没有酒精加热,只好改成教师演示),效果很好。学生得出的结论也准确。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和气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最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加热和冷却物体在生活中做哪些事情,巩固本课的所学内容。
课后,我回顾了这节课的整个准备过程和授课过程,我的感受是:
1、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好。
2、教案备的特别认真仔细。
3、分组实验器材准备的非常充分,而且课前都做了试验检查。
4、整个教学过程流畅。
5、学生在本节课上都有收获,达到目的。
6、从本课中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培养。
7、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要加强训练。
8、自己在某些环节上也要改进。
总之,上完一节课,就有一节课的收获。不管好的方面还是不足之处。优点继续发扬,不足加以改正。人总是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篇2)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本节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有如下思考:
1、把握教材,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
本课内容是围绕热传递的方向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并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原有想法是否正确。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热传递的方向他们已经具有很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用实验验证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我提供一组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设计出了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2、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科学教学中,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能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比如:当学生在完成第一个实验活动之后,我让学生来说说从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离酒精灯火焰最近的牙签先掉落,离酒精灯火焰最远的牙签最后掉落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果很多学生的回答只能停留在热是从酒精灯火焰的这端向另一端传递的这一层面上。这时我通过图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离酒精灯火焰近的这端温度怎样?离酒精灯火焰远的那一端呢?经过教师点拨学生很快就得出:热是从物体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3、问题的设计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探究学习的领域。比如: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金属棒的这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这些问题的设计,很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学环节。又如:在第一个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我出示了一块金属圆片,并提出问题热在这块金属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这里问题的设计不仅能使环节之间衔接自然,而且通过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这一问题,能使学生对前面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出:热在金属圆片上也是从较热的部位传递到较冷的部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篇3)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这课是在基本认识了一些物质的性质之后的一节综合课,是一节结合身边事物进行探究和实验的实践课。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形成的关系。
2.通过雨、雾、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体会到自然界神奇的变化。
教学重点有两个:
1.了解水的蒸发与云、雾、雨、雪、霜、露等的关系。
2.造雨、造雾、造霜的模拟实验。
在这一节课的设计中我本着删繁就简的原则,简化了课堂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中来,多让学生动脑思、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让学生的思维与科学的实验相碰撞。虽然在开始设计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节课很可能会上得磕磕碰碰,但在几次的构思中我都将学生动手实验这一环节保留了下来,实际操作时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是不够放开,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来设计、来构思、来动手,应变能力还是有待于在课堂实践中去摸索提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范文(篇4)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而一名好教师则教学生发现真理。英国的心理学家斯宾塞也曾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讲给他们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车的运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接触控制变量实验的第一课,而且还是学生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的第一课,所以这一课在教学中要以教方法为主。本节课在控制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教师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去参与。特别是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对于繁杂的实验要求和条件控制没有感到困难,反而兴趣盎然,整节课的学习兴趣都很高涨,在实验中,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设计实验的过程,去记录每一个数据。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使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待科学的认真的态度。
由于本课的知识并不复杂,所以个别的内容可以选取适当的内容来展开研究。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具备说服性,还可以放大数据,把小车行驶的距离加长一些,这样使实验数据更严谨更科学。另外学生最后对巩固应用控制变量实验方法来设计实验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再充分展开讨论,并把这种对小车运动快慢的研究迁移到课外进行研究。
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通过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尽快将心情平复下来。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下面的内容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
让学生学会设定所建表格的格式,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创新能力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设计制作班级表格。
重点
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尝试探索、自评互评、展示作品。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观察班级课程表,引入课题。
1. 教师课件出示年级课程表。
2. 请同学们与班级课程表比较有何异同。
二、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让学生用刚才掌握的知识,去帮助班级制作一份表格。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谈感受。
没完成的同学继续制作课程表。完成的同学老师再给加个小任务。你们的班主任老师对我说你们班级里贴在墙上的一些表格旧了,想重新打一张,你们谁能帮班级做点小事,打好这些表呢。
(班级表格任选一张完成,可以是班队干部表等等)
三、创新提高,制作年级课程表。
1. 请根据刚才的观察结果,为四年级作一个年级课程表。
2. 教师巡回指导学困生
四、展示成果,评价交流。
1. 开展自评互评活动,选出优秀作品作展示。
2. 展示有创新性的年级课程表。
3. 通过共享打印机打印优秀作品。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此知识?
2. 说一说自己制作出表格的感受
六、研究性作业:
你能做一个有自己照片的课程表吗?
学生分工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创新实践。
开展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集锦
想必大家从小到大都写过无数篇文档了吧,相应的范文的作用变得很重要,我们通过范文能轻松的写出需要的文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自己的范文有一定的深度呢?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生活。
重点:理解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是本课的难点。
难点:了解当时的背景。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运用课前导语,启发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①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发生在解放前,在战争环境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珍贵的教科书》。
出示课题,设疑: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全文并没有珍贵二字,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
②故事按照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了那四部分?
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
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
二、激发情感,直入重点:
回顾一下,课文的那一段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让你最感动?(那一段最能显得书特别珍贵?)读一读感动的段,说说从这感人肺腑的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指导理解课文一、二段
(一)设疑激读(不就是一捆书吗?难道这捆书真的那么(比命)重要吗?让我们从一、二段中找一找答案。
(二)导读一段
1、指名读一自然段边听边想:哪个句子最能表达延安小学的同学们盼书的心情?(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理解词语
什么叫渴望?(急切、迫切地希望。)
2、为什么孩子们那样渴望有书呢?
交流:
①出示句子: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你从最困难中体会到什么?)
②出示并朗读排比句: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感受战争环境下的艰苦,感受学习条件的困难。再连起来读,没有就;没有就等,体会坚持学习、热爱的学习精神。
③读渴望之情: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激情:书在延安小学学生们的心里是那样神圣而珍贵,他们顽强学习,这样渴望拥有一本教科书,这强烈的渴望之情深深打动了张指导员的心,难怪他要誓死护书。
(三)导读二段
1、这一段中那句话又让你感到教科书的珍贵?
出示句子: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体会书来之不易珍贵。
(说明毛主席、党中央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习,甚至把孩子们用的教科书看得和中央文件同样重要,体现了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同时也说明当时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纸张十分缺乏,能印出教科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教科书确实是珍贵的。)
激情朗读: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再来读一读
2、孩子们对书是这么的渴望,想象一下,现在指导员告诉他们有书的消息,并且这些书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他们会怎样?读书用~~~~划出反映同学们心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读书填空:
①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跳起来)。
④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什么?
3、表演理解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4、再次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
四、再读重点段,感受激励
设计1、文中哪些词句和标点符号表现了张指导员看待书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用浪线划下来。
再看感人的一幕(课文插图),想象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出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2、读书思考
(1)我醒来以后看到了什么?
(2)张指导员身负重伤,生命垂危时最惦记的是什么?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①理解:书书省略号表示什么?(说话断断续续)
②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前两个表示指导员伤势严重,说话断断续续,后一个表示话没有说完就牺牲了。)
③启发学生想象张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补充完整,进行思想教育。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明确:张指导员以生命为代价保护教科书,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做贡献,使我多年来不能忘怀;每当想起就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加倍学习,努力工作。)
⑷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小结:教科书上凝聚着前辈的鲜血,也寄托着他们对后代的期望。所以这书是特别珍贵的!
五、依据板书总结: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
六、拓展结课:
读了这捆珍贵的教科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我们自己的珍惜幸福生活。)我希望这种幸福能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激励我们不断努力学习!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2)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很多、形态各异的特点,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了解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和这座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建筑的原因;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具:挂图或投影;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2、三味书屋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二、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来历料理信念毫不松驰等词语。
五、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给第三自然段分层,概括自然段段意。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挂图。
教学课时:
二课时
3、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及文章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难点:
1、通过课文讲了几件事,明白时间可以争取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4、多加一句话
教学目的:
1、认识四个生字。
2、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老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字打动人心的原因,说说自己的感受。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深人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法国着名诗人帮助盲妇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语言艺术产生的巨大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图片、文字)。
积累运用一
教学目的:
一、理解6句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秋游活动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谚语熟读成诵学会用简单通俗的话说明深刻的道理。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成语故事的好处。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谚语是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学习谚语很有意义。
2、学生熟读成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第一句告诉我们记录胜过记忆,要以记录帮助记忆;第二句强调要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第三句把知识比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知识武装自己;第四句告诫我们练本领不能间断;第五句用珠宝与知识对比,希望我们不要做外表好看而知识贫乏的人;第六句指出一个人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练就真本领。这几句话的意思只要学生在读中感悟即可。
3、搜集本单元课文中的名言、谚语
4、补充一些谚语让学生读背。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要求学生课后找谚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闻鸡起舞讲的是祖逖立志为国家效力,夜里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练武,最后得到老百姓拥戴的事情。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
先让学生细心观察插图,从小朋友采集标本、登山、摘果子三幅画面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和秋游的乐趣,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秋游活动,说说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
3、学生自愿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
4、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的想法好。
5、总结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是记暑假中最感兴趣的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拓宽选材思路。
B启发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告诉别人的事。除了教材提示的游览风景名胜、参加公益活动、学会某种本领之外,还有书海泛舟、科学探秘、实验制作、接待远方来客、走亲戚、看电影、网络见闻、农事活动、小种植、小饲养等等。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5、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6、爸爸和书
教学目的:
一、懂得《皇帝的悲哀》这本书为什么珍贵,教育学生喜欢读书,热爱学习。
二、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训练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给我买书经过的部分,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知道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爸爸给我买书的经过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黄继光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学习英雄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意思。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八━━十一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黄继光在枪林弹火中顽强战斗的大无畏精神。给课文分段的依据,怎样分析段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8、壮丽的青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
教学难点:什么是壮丽的青春?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欧阳海的资料,以及当代英雄的事迹。
教学时间:一课时。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成语,熟读、记忆,理解成语的意思。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成语。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内容都是侧重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
3、搜集课内外成语,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成语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本文叙述了一位法国老奶奶坚持不懈,培育纯白色金盏花的故事,赞扬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讲人们对法国老奶奶的称赞,接着具体叙述老奶奶年复一年精心培育,终于培育出纯白色金盏花的经过,最后用作者美好的愿望结束。
3)指导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启发学生从绿手指一词在课文里的不同意思入手感悟、思考。
4、引导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入手,创设情境。
在讲台左边放一张小桌子,上面摆几本书,仿佛书店的一角;在另一侧放两张椅子和一个茶几,好像家庭的一角。
2、启发学生模仿营业员、我、爸爸,围绕购书展开对话,先打一下对话稿。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可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组练习后,可选代表到台前表演,全班评议,看哪个小组演得好。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不同角色的演员说话时要注意什么:文明用语等等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习作要求记叙自己一位小伙伴的一些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一位小伙伴,谈谈他做过的一件或几件事,说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适当点拨,归纳学生口述的内容,简要板书可写的事件。例如,踢球、下棋、捉迷藏、打雪仗、做数学题,共同制作玩具说清楚了,说连贯了,再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9.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诗句,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起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三、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景色。
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0、颐和园
教学目的:
一、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能按照课文所浏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浏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三课时
11、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目的: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新词。并用格外、曾经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四、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理解课文结尾作者沉思的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2、海滨小城
教学目的:
一、结合插图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造句。
三、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的景色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海滨景象的想象与理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的:
一、学习一首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指导作文。
四、教学生做剪报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一、成语熟读、背诵。
二、训练阅读能力,教育学生做人道理。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朗读古诗。
2、学生熟读成诵能理解。
3、点拔:了解诗中静动动静的序。
3、找课外古诗多读多背。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抓住点明罗马特点的三句话: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先总述罗马城与众不同,再分段描述遗址、雕塑、喷泉的多和美,最后指出罗马城不仅外在美,而且内涵丰富。
3)短文通过对遗址、雕塑、喷泉的描写,表现出罗马城的面貌和丰富的内涵。
4、在熟读和有所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完成文后思考第二题。
三、习作
1、明确题目。
本次习作要求写秋天的景物。要仔细观察,有所发现;展开想象,写出景物特点。
2、指导思路。
指导本次习作,要注意观察激趣选材想象叙述这几个环节。
A观察:组织学生到野外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特点的秋景,感受秋天的气息,或者回忆秋游活动中感受到的秋天的景象。
B激趣:回忆本组写景状物的课文,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周围景物的关注,感悟秋天的美丽,唤起表达的欲望。
C选材:鼓励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向同学说一说,教师要开阔学生思路,调动学生以往观察的积累,强调写自己观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弄清这一景物不同于其他景物的特点,或者纵向比较该景物的发展变化,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
D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景物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如,写秋叶一片片落下来,如果想象成一片片黄叶飘落在地上,叶落归根,回报大地妈妈的养育之恩;或者想象成秋姑娘向人们发来一份份祝贺丰收的电报就会感染读者,激发遐想。
E叙述:要把景物的特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按顺序写下来。可以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边写景物边议论,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
4、讲评,誊写。
四、实践活动。
1、激发学生阅读报刊、搜集保存资料的兴趣,学习收集、积累剪报的一般方法,培养随时随地搜集资料的习惯。
2、从剪贴、分类、装饰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不要过多地讲解剪报的作用和方法。
3、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怎样做剪报,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4、从中挑选有意义的文章、图片,剪下来,按照一定的类别粘到一个大本子或一册旧杂志上,再加上标题,或画上花边。在教室里展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5、教育做剪报贵在坚持,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
13、五彩池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的思想感情。
二、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三、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12个新词。理解词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二、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14、珍珠泉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
15、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课文,了解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二、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三、给课文分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我费尽周折把小狮子爱尔莎交回大自然的原因,体会我、在驯养狮子的过程中同爱尔莎产生的深厚感情。
二、给课文分段。
三、由人驯养的狮子与野生狮子的不同,由驯养到野生是一项科学研究,有关知识在文中的渗透。
教学课时:一课时
16、朱鹮飞回来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科考队员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发现并精心保护朱鹮的经过,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3、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发现朱鹮过程和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按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通过图书室或网络查阅有关朱鹮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朱鹮的投影片或VCD。
教学时间:
1课时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的:
一、学习对子。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对对子。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叙述顺序。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理解对子。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配对,增加语言的变化,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3、搜集课外对子,老师可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找对子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描绘了一年四季最美的时候、最美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指导了解叙述的顺序。短文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四个自然段并列,每个自然段先总写,后分写;先说结论,后说原因。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鼓励学生就自己认为的最美的季节畅所欲言,并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你们希望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自己应该怎样做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讨论环境保护的做法,开阔思路,提高认识,并能付诸行动。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作文是让学生自由写。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到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事可写。然后指导学生把事情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两方面予以指导:一、写之前要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不要匆忙下笔;第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拘形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17、捞铁牛
教学目的:
一、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二、能组课文分段并学习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三、学侍生字新词,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四、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一、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是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二、在给课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怀丙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来捞铁牛的。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18、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的:
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中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一、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9、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谁字音,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这就是说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引导理解过去学过的寓言故事。
2、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指名回答。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
3、分段。
引导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进行分分段。
四、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铁罐凭什么看不起陶罐?
2、引导理解两者的不同对人态度,想事情况。
3、对话。
4、归纳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小组读,想两罐埋在地下多年后有什么不同之处?
2、指导理解陶罐的品质。
3、归纳段意。
五、总结课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习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20、长城砖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理解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语等词义。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谁去过长城?谁知道长城砖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小结: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修建的为了抵御外来侵略者用的。长城上的砖一般重量为15千克,长36.5-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童话中的长城砖有哪些经历,遇到了什么问题,看看我们能不能帮助它。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字词:绵延、防御、羡慕、自惭形秽、软缎、陈列、镀金、里程碑、热泪盈眶、刚毅、灵魂、妄自菲薄
2、解词:
自惭形秽:原指为自己的容貌举止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绵延万里:延续不断,很长很长。
妄自菲薄:过分地轻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三)阅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2、思考:
(1)在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产生了哪些想法?
(2)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听到人们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长城砖的思想有了什么样的转变?
3、展开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全班讨论。
5、分角色朗读。注意长城砖的心里变化过程,先是自惭形秽后惊讶而深思,到自信的语气。
6、提问: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器高度发展的今天,长城砖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他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师总结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四)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确对待。成功了也不骄傲,这样才使我们有一个积极的生活态度,保持自己出色的形象。
板书设计:
长城砖:自惭形秽──被赞扬──自信(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不骄不馁)
谁:觉得自己落后──被感动──有信心(?)
积累运用五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代名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组织角色扮演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古代名言警句理解。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古代名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讲的是学习、生活、工作中做人的一些道理。
3、搜集课外名言警句,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名言警句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述的故事出自北宋文学这苏轼撰写的《文与可画yundang谷偃竹记》。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短文是写的是文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明成语的意思: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看电视你喜欢吗?那对电视里的演员扮演的人物常常使你感动,那你能不能也改编文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角色的动作神态?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表演,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表演。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这次作文是编写童话。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首先要结合这次习作的内容、范围,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材料,然后指导学生把故事想清楚,并练习说一说。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从两方面予以指导:一、几种相关的事物可能存在怎样的联系,事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矛盾;第二,所编的故事有什么意义,要开拓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编出合理有新意的故事。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已有体验,做到按故事发展,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21、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幻灯、录音机。
教学课时:
二课时。
22观潮
教学目的:
一、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本课新词。
三、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有关知识。
四、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面容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这种壮观的景象。
二、学习作者的写作、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23.江总书记来我家
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领悟运用动作、神情和对话描写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江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工作作风,增强热爱领袖的情感。
24.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积累运用六
教学目的:
一、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理解。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12个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对自然景观的精炼描写。
3、搜集课外词语成语,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成语、词组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难倒了父亲和儿子,一个五岁的小孩替他们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讨论:为什么爸爸觉得雪化后会变成什么这个问题是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和爸爸苦苦思索两天想不出来,而一个五岁的孩子会突发奇想,找出满意的答案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你们做过些小实验吗?如不倒翁、用米汤、碘酒表演白纸显字;用纸折成小锅做纸锅煮水;用磁铁、铁针表演会跳舞的纸人等等。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说。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给同辈(同学、朋友等)写一封信。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先读读短文,了解书信正文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根据要求给同辈写信,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写信的内容,即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讲真事,表真情。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2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的要求:
一、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二、学习抓住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三、学习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和幻灯片
26、蜜蜂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蜜蜂的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爱科学的情感,努力动手实践的热情。
3、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把课文读懂的能力。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与具体生动的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27新型玻璃
教学目的:
一、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二、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三、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四、朗读课文。
五、句子训练。
教学重点:
一、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二、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时间:
二课时
28、2030年的一天
教学目的:
一、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通过学生课前查阅的有关环境资料,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记中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3、你还知道哪些环境破环造成的恶果事件。发挥聪明才智,该如何治理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准备:环境污染事例
教学课时:一课时
积累运用七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古诗。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古诗。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
《清平乐村居》是一幅江南农村的清秋风景画和劳动风俗画。词的上阕,先写农家全景,茅檐低小,清清溪边,先闻吴侬野语,醉里欢容,谈笑相悦的柔和乡音,再见亲切朴素、白发老农夫妇。词的下阕,写农村劳动生活片断,大儿子在溪东地里锄豆,二儿子在编鸡笼,只有调皮的小儿子什么活也不干,躺在溪头剥莲蓬吃。
3、搜集课外词语成语,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成语、词组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这是一篇介绍树叶书签制作方法的说明文。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明白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5、指导学生按短文讲述的顺序制作树叶书签。
三、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根据一张相片回忆往事,写一个故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布置学生找有意义的家庭照,如,生日纪念、春节团聚、乔迁新居;也可以是与同学、朋友拍的照片,如,和同学参观游览、一起游戏的情景;还可以是个人生活照,如,在菜园里捉害虫,在学校里做实验。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只要与自己有关,只要能引起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想想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不清楚的,可向父母或相关的人询问。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四、实践活动
1、激发兴趣。
爱科学吗?(引导学生把自然课上的一些有趣的小科技说一说)
2、确立目标,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学习或制作,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示。
5、总结成绩表现。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
29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3、理解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话,进行创造性想象。
4、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重难点:
1、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
2、对课中含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3、通过学习课文,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抓住细节心理描写,提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形成认识上上的整体提升。
教具:微机
教学课时:二课时
30、打赌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为什么爸爸要和我打赌。
2、这次打赌值在哪?想一下,爸爸在和我打赌时都想了些什么?
3、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都算话,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31小珊迪
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1、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2、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33同一个名字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结合阅读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独立思考的能力。
3、了解课文中主人公受人爱戴的原因,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每张纸条上用的是不同的笔迹写着的却是同一个人我名字呢?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看到这个结果你会想什么呢?
4、从热爱和他一道工作的人们多年来给予大家的关怀和友爱中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积累运用八
教学目的: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理解短文内容。
三、联系动手做实验进行的口语交际。
四、指导作文。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二、训练阅读能力,抓住课文内容。
三、指导写好作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指导学习五句格言警句。
2、学生熟读背诵能提出的疑问。
3、点拔:(其中进行品德修养的思想教育)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引自《左传》,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可以失去善良的本性,不可以增长恶习。记人之善,忘人之过引自《后汉书》,意思是说要记住别人的好处,忘记别人的过失。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引自明朝学者王守仁的《王文成公全集》。意思是说一个人没有错误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能改正错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引自《论语》,意思是说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成全别人的坏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自《三国志》,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3、搜集课外格言警句,安排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
4、要求学生课后把格言警句抄在本子上。
二、阅读
1、学生独立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把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或在合作学习中解决)
3、点拔理解:
1)短文讲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儿子看望父亲时,在父亲休养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当高尔基看到儿子栽的花开放时,写信告诉儿子。信中说,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愉快。教育人们在生活中要多奉献,少索取。
2)指导抓住短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讨论: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讨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
三、口语交际
1、激发兴趣。
A大家爱听故事吗?会讲故事吗?
B你知道一些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资料、故事,就是老师、同学、亲人朋友的好事吗?
2、确立思路,增强学生表现意识。
3、指导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到小组中,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4、小组推荐上讲台演说。
5、总结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开阔思路,提高语言表达。
四、习作
1、明确题目。
此次习作是根据一张相片回忆往事,写一个故事。
2、指导思路。
A习作前,可让学生布置学生找有意义的家庭照,如,生日纪念、春节团聚、乔迁新居;也可以是与同学、朋友拍的照片,如,和同学参观游览、一起游戏的情景;还可以是个人生活照,如,在菜园里捉害虫,在学校里做实验。
B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只要与自己有关,只要能引起美好的回忆,都可以。想想围绕它所发生的故事,不清楚的,可向父母或相关的人询问。
C引导学生由仿到创,联系实际,把内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3、拟稿。写好后从内容和词句上进行修改。注意题目和所写的内容相吻合。
4、讲评,誊写。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3)
《永远的一课》讲的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欧阳老师带领同学们在空旷的操场上经历风雪考验,站立五分钟的事情。这一课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永远的一课。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写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教室里的同学都在喊冷。再写欧阳老师走进教室,一反常态让同学们到操场立正五分钟,同学们十分不解。接着写同学们虽然出了教室,但都挤在教室的屋檐下,后来欧阳老师让同学们必须到操场站五分钟。然后写回到教室里,欧阳老师语重心长地讲了一段话。最后写我很庆幸,欧阳老师为我们上了永远的一课。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困难不过如此,我们从小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
教学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我讲的是第2课时,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勇于战胜困难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欧阳老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什么课。理解课文中老师说的话的含义。
今天,我上课的主题是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的研究。读既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要求,为落实本课教学目标,我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以训练学生的读为主线,把功夫下在指导学生多读原文上,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直接阅读课文,使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玩味。具体采取如下策略和方法:
1、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读。
我让学生自由读、默读、齐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读书形式,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读书的机会,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使其既不感到枯燥,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本节教学中,我抓住了欧阳老师说的4句话。在每句话的朗读过程中,都让学生说说老师此时的语气或神态,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再适时朗读,自然读得有滋有味。读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内化了教材的语言。
3、重点段落熟读成诵。
在阅读教学中,精心朗读重点句段,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17自然段的教学中,理解语重心长一词后,我采取了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这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把文中语言进行内化的最好途径。这段内容的多次朗读,读中感悟,使学生明白欧阳老师说的话的含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析读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
课文中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深化认识,一边读、一边想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既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又在思考的同时阅读。我精心设计提问,如:边读文边画出表现天气冷的句子;默读课文,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疑问?与同桌交流。,以问促读,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引导分析并朗读,通过一引一读,挖掘了文章内部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为复述课文奠定了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让语文课上书生琅琅。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1)小黑板出示词语:离开、双目失明、陪护、到达、傍晚、沿途、电视塔、介绍、清澈见底、古树参天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旁()塔()招()
陪()傍()答()绍()
2、我会连。
美丽的黄土美好的讲着
强烈的古树兴奋地回忆
清澈的风景不忍心找到
参天的愿望不停地说出
裸露的河水顺利的告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了解小曦隐瞒真相的原因,学习小曦美好的品格。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对比画面,畅谈感想
1、爷爷对故乡有哪些美好的回忆?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小黑板出示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①、前面不远,路旁有棵大榆树,从那儿往里走,就是老家了。
②小时候,我常在这条河里玩水,河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常来亲我的脚趾。
③你看河的那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坡,那里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这里的山上到处古木参天,下雨的时候,在林子里,不用打伞。
2)、请用上下面的词语,试着用一段话描绘课文中爷爷讲述的风景:
鸣唱好看清澈见底绿油油古树参天
3)、小组讨论:爷爷描述的景物说明了什么?
2、小曦看到的与爷爷描述的景象相同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小黑板出示句子,读一读。
①沿途并没有看见大榆树,也许,它被偷伐者砍去了吧。
②月光下,小曦见眼前的这条小河,已经快干涸了,只是河谷底部还有很细的水流。
③小曦向那边看去,蒙蒙夜色中,依稀可见的,是山坡上裸露的黄土。
2)小组讨论:两人描述的景象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小曦为什么不忍心把真相告诉爷爷?这样做对吗?如果小曦把真相告诉了爷爷,爷爷会有什么反应?
四、实践操作,课外延伸
1、讨论:故乡的美难道只能活在爷爷的记忆里吗?如何让故乡恢复原来的外貌?(引导学生从有关环境治理方面进行讨论。明白保护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请你为绿色故乡献计策。把你的建议书和绿化书一起送到故乡负责人手中,相信明天的故乡一定会像爷爷描述的那样美。
3、课外收集有关环境治理的方面的资料。
五、作业
1、出示小黑板:选词填空
突然果然仍然
a、爷爷()停下脚步。
b、(),在远处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高塔,红灯眨呀眨。
愿望盼望希望
a、爷爷回乡的()越来越来强烈。
b、教练员()我们沉着应战,争取获胜。
c、我()着自已快快长大。
板书设计:
故乡的风景
(回忆)(真相)
大榆树偷伐
河水清澈见底干涸
草坡、小花、古树裸露的黄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5)
读写结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做到融情、和谐,以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现以《小珊迪》一文为例,谈谈读写结合练笔构想。
一、形式仿作,定向训练
《小珊迪》一文通过描写小珊迪去卖火柴不幸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表现了小珊迪的优秀品质。阅读中需让学生感悟的是,在朴实无华的课文中为什么有这样强烈的感染力这就是语言表达的魅力。课后设计的练笔就是对范文表现形式的仿作,要求通过语言或行动写出你熟悉的一个人的某一方面的品质。从时效性看,读后即练,这是一种显性练笔,它不但要通过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而且还要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储存信息,即熟人的素材。这种练笔符合中年级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既对定向训练提供了仿作的对应条件,又提高了学生作文的适应能力。
二、触发续作,发放训练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三、谈话引作,创新训练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珊迪》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环境描写对叙述故事的作用。
3.学会透过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欧阳老师的良苦用心。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欧阳老师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要勇于战胜困难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格。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欧阳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为什么欧阳老师的那节课对我来说是永远的一课。
教学准备:搜集与困难作斗争的名人名言或者故事。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部分
(二)课题导入、直入最后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永远的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这节课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在一个空旷的操场上上的,所以这节课是那么与众不同。
2.在你眼里,风雪交加应该是什么样的?天气冷。
二、精讲部分。
现在就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风雪交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重点读第10自然段即可。感受天气很冷。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是哪个词语,或者哪句话让你感觉到特别冷?这段话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啊,让我们读了就感到冷,就体会到什么是风雪交加了。把你的感觉带到这句话里,再读一遍。
文中还有许多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
同学们,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事,那么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天气冷呢?
对,正因为天气寒冷,才会发生这个故事,正因为天气寒冷,同学们在教室里才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
正因为同学们冷得没有心思学习了,所以昔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推门走进来后,才会一反常态。那么接下来,欧阳老师说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让我们透过欧阳老师的语言,来体会他内心的想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问题单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研究,交流。注意:一定要先看问题,然后结合问题来读书,有了想法之后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三、师生总结部分。
五、问题训练,小组合作部分。
(一)出示问题生成单:
老师问题:抓住欧阳老师的语言。欧阳老师一共说了四次话,
1.注意欧阳老师在说这些话时的语气和神态。想想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2.把欧阳老师回到教室后说的那段话,仔细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问题:未知。
(二)小组品读、交流。
第一次说话:请同学们穿上大衣,戴上帽子和手套,到操场上,立正五分钟。
神态:严肃庄重。
内心:忧虑,这些孩子太不能吃苦了,这点寒冷都抵挡不住,必须让他们锻炼一下,让他们知道寒冷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今天连这点冷都受不了,那么将来遇到更大的困难,可怎么办呢?于是欧阳老师才会,严肃庄重地说:谁来替欧阳老师来说:
在欧阳老师这么一反常态地严肃地说了这句话后,同学们有没有乖乖地来到操场上站好呢?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老师又说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
第二次说话:到操场上去,站好。
神态:脸色苍白。因为冷,还因为什么?生气?看到同学们,挤在屋檐下,谁都不动,他心里也许会想:我都这样严厉地说了,她们还不动,今天我非得想个办法让他们让他们经受一次考验,教育教育他们才行。看来,只能我来做个榜样了,虽然天这么冷,但是为了教育孩子们,我豁出去了。于是,他脱掉羽绒衣,(他为什么脱掉羽绒衣?)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谁来说?一字一顿,体现了一种坚决。他之所以脱掉羽绒衣,就是因为老师知道: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引读:谁都没有吭声。
第三次说话:看图,这幅图上展现的就是那难忘的5分钟。
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衫,衬衫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
而我们呢?规规矩矩地立着。
5分钟过去了,欧阳老师吃力地说:为什么如此吃力?冷。再加上什么?
虽然冷的不行,但是此时欧阳老师的心里应该感觉到怎么样?欣慰,孩子们终于经受住了风雪的考验,我再冷也值了。
但是孩子们理解老师为什么这么做了吗?
没有,这一点欧阳老师也想到了,孩子们太小,还未必能理解我的做法,我还得给他们讲讲道理,让他们懂得我这样做的目的啊。
于是回到教室,欧阳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语重心长是什么意思啊?
(三)重点感悟欧阳老师的最后一段话。
理解语重心长。严肃,诚恳,动情。
我们先把这段话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面对风雪的态度。后半部分升华为面对困难的态度。
面对风雪同学们心里的态度是。事实上。面对困难,很多人的态度是。但是和困难拼搏一番呢。
板书:放大敌不过拼搏顶得住
与困难拼搏靠的是什么?不是身体,而是内心的想法,靠你的决心。欧阳老师为什么能穿着衬衫在风雪中站立5分钟?因为他决心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是这样的决心让他坚持下来。同学们为什么最初挤在屋檐下不敢出来?为什么后来又在风雪中坚持了5分钟?是他们瞬间身体变得强大了么?不,是欧阳老师感染了他们,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力量,给了他们决心。这个想法,这个决心就叫做意志。板书:困难意志。
那么这个时候你是否理解了欧阳老师的这段意味深长的话?你是否理解了欧阳老师的这一课?也就是说欧阳老师的目的不只是让我们战胜风雪,而是教我们如何战胜困难。
不管当时我们有没有理解欧阳老师话中的深意,但是我们懂得了风雪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带着你们的感悟,读一读。指名读。全班读。
六、规范指导部分。
欧阳老师用他穿着衬衫在风雪中带领同学们站立5分钟这个事实,用他意味深长的一段话告诉了同学们,风雪是可以战胜的,一切困难都没有想象中可怕。你理解了,但是作者有没有理解?
如果说作者在当时只是理解了,欧阳老师让他们懂得了风雪并没有想象中可怕,那么在今后的岁月中,他也许慢慢理解了,任何困难都没有想象中可怕,所以他才会在文章的最后这样说: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
时时,是什么时候呢?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说他遇到困难要退缩的时候。于是他就想起了欧阳老师的那节课。于是他就会鼓起勇气,让去克服困难,最后取得了成功。所以他在心底里感激欧阳老师。所以他才会写道:我很庆幸,庆幸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庆幸。
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这是永远的一课了吗?
七、小结。
如果说,这节在风雪交加的操场上的一节课,成为作者心目中永远的一课,那么这节课有没有给你带来可以受益一生的收获?那就让我们的内心都变得强大起来,用我们坚强的意志去克服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7)
一、导入(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师):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生):猫很调皮、贪吃、小猫很可爱。
(生):我奶奶家有一只猫很贪吃。有一次吃饭,爬进我奶奶家的锅里了。
(生):猫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也令人讨厌。有一次,把家里东西都偷吃光了。
(师):猫有时候贪吃、调皮,但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字叫老舍,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我想你学了课文,一定会喜欢猫的。
二、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已经自学了字词,我们一起把这课的词语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整齐、响亮。那课文你会读吗?自己读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给课文分段。
学生汇报。
三、教学第一段
(师):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了解大猫性格古怪
(生):我读懂了猫很老实。/有时候猫很贪玩。/猫捉老鼠时很尽职。/猫很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猫很胆小,又很勇猛。(加粗字为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把猫的性格全找出来了。老师请你选择一个或两个猫的性格读一读,注意动脑筋,把句子读好,读美,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请学生个别读。结合教师、优秀学生范读,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读好、读美句子。
(师):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生):每一行中的两种性格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看看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性格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学生练说。
(二)品词品句,体会对猫的喜爱之情
(师):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生):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比较读: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想想你是用什么感情读的。
(师):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感情?你更喜欢哪一句,把它读出来。
(生):我用高兴的语气读第二句,我从句子里体会到老舍爷爷很喜欢猫。
(生):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什么?
(生):像唱歌、说话。很令人喜欢。
生再读这个句子。
(师):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
出示填空: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齐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师):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我们一起再读读第一段,读出味道。
学生男女合作读第一段。
(三)总结猫的性格,学习摘录法
(师):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五、作业:巩固词语
古怪、老实、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温柔可亲、变化多端、勇猛,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
学生完成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8)
[评者按]怎样改革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以为,改革的要点,就在于加强读书训练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摒弃烦琐的内容分析。特级教师于永正教《新型玻璃》一课,便是以读书训练为经、以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的,并使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寓于读书活动之中。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析。于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取得了成功,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第一教时
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于老师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写。)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要让地方写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显得有精神。(教师巡视指导。)
[评:让学生读课题,一些教师往往习惯于在上课前先板书好课题,上课时再指读,似乎读课题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潮。于老师则不然,他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来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求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写。这样做,读课题就不再是走过潮,而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哪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来再读,直到把这一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好,现在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读完一遍的请举手。放下。朗读完一遍,请再默读一遍。(学生继续默读。)请停一下,我发现有一位同学正在做一件事情。(老师示意他站起来。)读第二遍的时候,他拿起笔来划,把这五种玻璃的名字都给划下来了。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低声)陆飞宇。
师:噢,陆飞宇。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他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有关句子都划了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的方法,也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全班同学都要向他学习。
[评:于老师善于从学生中间发现典型,以推广典型经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读书。这样做,一来可使这位同学受到激励;二来其他同学也会感到这一经验亲切、可学,其效果远比教师直接指导要好得多。]
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生默读,边读边划。)
师:不但要划,而且要记在脑子里。很好。陆飞宇的经验已经普遍推广。(笑声。)现在全班同学都在学习他。第二遍看完的请举手。没看完的同学继续看。看完的同学再把你划的读一读,记住新型玻璃的名字。
师:(边巡视边夸奖)读书够认真的啊,看得多仔细啊!好,把笔放下。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请举手。好,放下。
[评:于老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矗]
师:但是,现在我还不急于让你们回答。我想请同学读课文,看是不是能把课文读得很正确、很流畅。谁愿意读?
生:(读)19《新型玻璃》。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展览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hu︶)划(hu)(丢掉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丢掉的)罪犯。
师:停下来,这句话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第二遍该生仍然把破丢掉了。)
师:再看,划后面还有一个字。我想,你第三遍一定会读好的。
生:(读)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
师:对了!请接着读。
[评:由此看来,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学生读书添字、漏字时,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别的同学来纠正,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看似小节,实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于细微处可见其良苦用心。]
(该生接着往下读,再没出错误。)师:很好。后面读得比前面好得多。开始时,我看你不是不会读,而是有些紧张。那么多老师听课,能读成这样很不容易。请坐。大家把这一小节都读一遍。(生各自放声朗读。)
师:谁接着往下读?读第二段。我想找个不举手的同学读。(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师指身边一生。)她是最后举手的,很有勇气。好,请你来读吧。(该生读第二段,没有错误。)
师:嗯,读得很好!全班同学像她这样把第二段读一遍。(全班学生放声朗读。)
师:一二两段有不懂的词语么?生: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
师:我想,你这么聪明,一定会看懂的。不要看这一句话,只要看这四个字就能看懂。藕,见过吗?(生:见过。)藕断丝连是什么意思?请你站起来说说看。生:藕断丝连就是没有断,粘在一起。师:藕,见过吗?藕掰断以后,你发现了什么?生:白色的小细丝。师:对,藕掰断了,细丝还连着,这就是藕断丝连。这一课说的是什么?
生:这是说玻璃碎片里面的夹丝。玻璃碎了,夹丝把它连在一起。
师:完全正确。大家都要像他这样,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这才叫动脑筋。
[评:于老师解这个词语是颇有章法的。他先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本义,再引导学生通过相似联想理解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所特有的比喻义。这样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请大家拿起笔来,把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不是而是、即使仍然)
师:划下来以后,请把这两句话读两遍。(生大声读。)
师:现在我还想请刚才读第一段的同学把这两句话读给我听听。(这位同学朗读能力较差,这次却读得很好。)
师:真好!没想到能进步得那么快!请坐。谁接着往下读?这回该找个举手的读了。请第一排最后一个女同学读。生:(读)另有一种变色玻璃
师:不要慌,沉住气。看清第一个字。生:(读)还有一种变色玻璃师:这就对了。读下去。(该生一直读完吸热玻璃一段,也没再出现错误。)
师:真好。一点都没有错。大家学着她这个样子,把三四两段读一读。(学生朗读。)
师:这两段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问世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我想请你自己解决。请再读读第四段,边读边想。其他同学也要这么边读边想。(许多学生举手,要求说。)
师:大家把手放下,这个机会留给提问题的同学。他要说不出来,再请你们帮助,好不好?(对提问题的学生)你看出来了吗?
生:看出来了。问世就是有了。
师:对,说下去,哪里有了?生:商店里有了。
师:对哇!这不读懂了吗?这样的玻璃早就问世了,是说它早就生产出来了,市场里有卖的了。记住,一边读,一边联系课文想一想,好多词语是可以读懂的。
[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问世一词在口语中不大常用,学生自然会感到陌生。于老师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借助语境的暗示作用,便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词语。所以,大纲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谁读读最后两段?(指名读最后两段。老师相机指出错、漏之处。略。)
生:请问分贝是什么意思?师:这是个专用名词,大家很生疏。这里是指测量声音大孝强弱的单位。科学家说,声音超过70分贝,对人体就有危害了。城市中有的马路旁安装着测定声音大孝强弱的装置,以后你们注意看。
[评: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同学们,请把于老师写的词在书上划下来。(师板书:尽管还是如果就)
师:划好了,请把这四段读一读,读到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最后四段。师巡视。最后又请一位同学读了划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评: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无需多讲,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于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读一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反复习染,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师:(看手表)到现在为止,我们整整读了35分钟的书。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生:这课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
师:对,我想,书读到这个程度,人人都知道了。谁来回答?
生:这一课一共写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师:说得多清楚,多有条理!
[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传统的偏见,夸大了烦琐分析的作用,似乎摒弃了烦琐分析,学生便无从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反复强调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的道理也在于此。]
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请你考虑一下。(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
师:请你沉着冷静地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该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评:于老师以其敏锐的语感、娴熟的训练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训练得有质量。]
(听课的老师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学生为她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有了它,下面只说名称就行了。你真了不起啊!如果刚才你坐下了,不就失去了一次显示自己的机会吗?(笑声。)
[评:既训练说的能力,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于老师的这一番话,学生是很难忘的,甚至会激励她一生。什么叫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讲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第二教时
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用笔划。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
[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信手拈来,因势利导。教给读书方法,强化良好习惯,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举重若轻,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好,接着读吧。(学生继续读、想、划。然后老师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看划得是否准确。)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
[评:这项练习设计形式新款,颇具匠心。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其实,这是改变人称的训练,于老师以他的丰富经验,以他的创造性,把教学方法、训练方法运用到自如的程度了。]
师:大多数同学写好了,有许多人写得很漂亮。
下面,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读自己写的自述。按着顺序来,先请夹丝网防盗玻璃来说。谁愿意来?(指名到前边来读。)
师:大家注意听,看他写得怎样。特别注意听老师怎么给他评改的,学点修改文章的方法。(学生到讲台前自述,于老师当面进行评改。下面是重点评的后三种玻璃的自述。前面的从略。)生:(读)《变色玻璃自述》。我的名字叫变色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实,我早就上世了。(师插话:请停一下,把你写的上市的市写在黑板上。该生在黑板上写了个世字,听课者忍不住笑了。老师说:产品上市的市,是市场的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该生恍然大悟,把世改为市。
师:对了!我看你又创造出一个好经验。当写作文的时候全体同学注意蔼当你写作文的时候,因为太紧张太心慌,没有细考虑,好多字就随便写一个同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不能写成世。还有再在、像向、已经的已、所以的以,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当你们写作文,要用这些字的时候,别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该用哪个字,只要你稍微地想一想,一般都不会用错的,这是经验。记住了没有?
[评:袁枚说:但肯寻诗便有诗。只要有了训练意识,到处可以找到训练点。]
(接着往下读)从室内看外面很清楚,而从外面看室内却看不见。(师插话:却什么也看不见,加个什么)却什么也看不见,所以小偷就不知家里有些什么,没法去偷。(师插话:想得真周到。不过,不是没法去偷而是不会去偷。)我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使光线变得柔和,不会刺眼睛,所以有些人把我叫作自动窗帘。你们看,于老师的眼镜片就是用我做的呢!(笑声。师插话:对!就是用你做的!笑声、掌声。)大家去商店把我买回家,我会为你尽力效劳。师:第一,你写得好;第二,你朗读得好;第三,你的心很善良。三好啊!还有一好,课文读得好。如果课文没读好,哪能写得这么漂亮?我得谢谢你,因为你保护了我的眼睛。跟于老师握握手。(笑声。)该第四种玻璃介绍了。请班长来吧!生:(读)《吸热玻璃自述》。你们可能不认识我,我刚问世不久。我是吸热玻璃。我在炎热的夏天,可以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在严寒的冬天,我可以把冷空气挡在外面,使室内保持温暖。我大大地希望能为你效劳。(师插话:大大地希望改成衷心地希望。)如果你把我买回去,安在门窗上,你家就不用买什么空调、电风扇了。因为我可以在夏天挡住阳光,冬天挡住冷空气,所以如果你家有老年人,夏天就不会中暑,冬天就不会感冒、得关节炎什么的。现在你知道我的用处了吧!愿你把我买回去,我会大大地为你效劳。
师:又来个大大地!你是不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笑声。)把第一个大大改成衷心,把第二个大大改成热情,不要老是用大大地。你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你没忘了老年人,很善良,良心大大的好!(笑声。)孔子的学生问他的志向,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首先愿天下的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你这句话虽然是以新型玻璃的口气说的,但是可以看得出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请上位。
[评:于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不光从文的角度评改,也注意到从道的角度评点,抓住学生在行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可谓循循然善诱人。]
最后一种玻璃谁来读?好,请你来。
生:(读)《吃音玻璃自述》。我叫吃音玻璃,我虽然不像夹丝网防盗玻璃那样能防盗,不像夹丝网玻璃那么坚强,(师插话:坚强改为坚硬。)不像变色玻璃那样能调节室内光线,不像吸热玻璃那样,夏天能够把强光挡在外面,冬天把温暖留在房间里,但我也有一种特殊本领,就是能吃掉噪音。你们把我装在窗上,如果街上的噪音是6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8分贝了。我是消灭噪音的能手!
师:书上说,街上的噪音是40分贝时,传到屋里能减少到12分贝,如果是60分贝时,能减少到多少分贝?
生:18分贝。师:对,18分贝,一点也不错!数学也学得好!(笑声。)她是最后一种玻璃,她把前面的概括了一下,等于替教师作了总结,我要好好谢谢这位同学。
[评:让学生当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则当众相机面批,此种方式好处很多:1.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2.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3.当众面批,费时少,受益面大。当然,要面批得好,教师必须有敏锐的语感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领悟诗歌的内涵,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茂密的森林里,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幽静的深山中,溪水淙淙流淌;蝴蝶翩翩起舞,偶尔停落在五色斑斓的花瓣上
2、瞧!大自然的小主人们听说同学们要来做客,可高兴啦!它们纷纷跑来欢迎大家,让我们跟上小主人的步伐,一起走进大自然!
评析:以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让孩子们徜徉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与小鸟、小溪、蝴蝶为伴,从情感上亲近大自然,喜爱大自然,从而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
二、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1、出示第一节:
追着小鸟,走进树林,
追着小溪,走进深山,
追着蝴蝶,追着野花,
我们走进大自然。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有哪些热情的小主人在欢迎我们呢?
生1:小鸟在欢迎我们。
师:它们是怎样欢迎我们的?
生1:小鸟唱着歌儿在欢迎我们。
生2:小溪拨动着美妙的琴弦在欢迎我们。-
生3:蝴蝶跳起优美的舞蹈在欢迎我们。
生4:花儿露出灿烂的笑脸在欢迎我们。
师: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大自然的小主人来欢迎我们?
生:小松鼠,小蜜蜂,小白兔,小百灵,小
师:除了小动物,其他自然界的小生灵们就不会欢迎我们了吗?
生1:还有星星、月亮。
生2:还有微风。
生3:还有枫叶。
师:让我们像作者一样,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吧。
出示句式:
追着____走进_____,
追着___,走进____,
追着__,追着____,
我们走进大自然。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追着微风,走进田野,追着阳光,走进花园,追着蜜蜂,追着蟋蟀,我们走进大自然。
生2:追着知了,走进酷暑,追着雪花,走进寒冬,追着星星,追着月亮,我们走进大自然。
师: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建议,你看行不?把知了改成蝉鸣,试试!
生再读,点头。
生3:追着莹火虫,走进夏夜,追着枫树叶,走进深秋,追着蜜蜂,追着蝴蝶,我们走进大自然。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本节。
评析:巧妙地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仿说,把诗化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内化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凝炼,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创作的兴趣。
2、师:来到大自然,想做些什么呢?
出示第二节:
让小锤去敲打每一块山石,
让画笔去画出每一片花瓣
高高举起洁白的昆虫网,
去网住每一个季节的斑斓。
(1)指名读。
生急急地:老师,你写错了,是敲醒,不是敲打,是访问,不是画出!
师:不是吧,我觉得这样很好呀!意思也差不多。
生七嘴八舌:才不同呢,不对,我觉得不一样!
师无奈地:那好吧,你们小组内商量商量,说出足够的理由,看能不能说服我!
(2)小组讨论后后交流。
生1:老师你看,敲打是毫无感情地敲,也可以是重重地敲,而敲醒呢,好像是小锤也有了生命,它肯定很疼爱每一块山石,就像爸爸妈妈早上叫我们起床一样,是轻轻地,轻轻地,充满着疼爱。
生2:而且敲醒让每一块山石也有了生命,它们仿佛还在睡梦中,仿佛还不愿意醒来呢!
师赞许地:你们的理由太充分了,好吧,我被说服了,同意把这个词改过来。(把敲打改为敲醒。)
生3:我觉得访问和画出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访问是带着喜爱、带着敬、敬
师:带着敬仰,对吗?
生4:对,是带着敬仰而去的,这位画师一定是非常非常喜爱这些花的。但画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生5:而且访问也让花朵有了生命。
师笑: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投降!(把画出改为访问。)
(3)师:来到大自然,我想--
出示:让___去________
我想让发丝感受每一缕微风,让蝴蝶去亲吻每一朵鲜花。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1:让小手去抚摸每一片绿叶。
生2:让小脚丫去、去
师:去探访
生2:让小脚丫去探访每一颗卵石。
生3:让小脸去亲吻每一棵小草。
生4:让春风去染绿每一片田野。
生5:让小雨点去滋润每一寸土地。
生6:让阳光去照亮每一个角落。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评析:教师有意的错误巧妙地引发了孩子们对词语的推敲、审视,不着痕迹却水到渠成。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要让孩子们养成自觉使用语言、自觉推敲语言的习惯。教师以诗歌为蓝本,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孩子们提供练说的模式,使他们能够成功地仿说、仿造,并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3、诗人来到大自然,他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
出示:
只有将自己融进大自然,
才能懂得生活多么灿烂。
师:诗人是怎样将自己融进大自然的呢?
生:把自己变成大树,把自己变成白云。
出示:把自己变成大树吧,
去体验大地的宽厚;
把自己变成白云吧,
去感受蓝天的辽远。
把自己融进大自然,你想把自己变成什么呢?也像诗人一样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好吗?
出示: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体验__________。
把自己变成_______吧,
去感受__________。
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把自己变成绿叶吧,去体验微风的轻抚。
生2:把自己变成大树吧,去感受时间的久。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在语言上老师想给你做一点小小的修改,把自己变成古树吧,去感受岁月的苍桑。
掌声。
生3:把自己变成小鱼儿吧,去体验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生4:把自己变成蜜蜂吧,去感受花儿的芬芳。
生5:把自己变成星星吧,去感受夜空的宁静。
生6:把自己变成小昆虫吧,去享受在草丛中低吟的悠闲。
师:把自己变成小鸟吧----
生7:去体验在蓝天飞翔的自由。
师:那把自己变成小雨点吧----
生8:去体验从天而降的喜悦。
师:把自己变成一朵浪花吧----
生9:去感受大海的浩瀚。
师和他握手:你连浩瀚这个词都知道,真不错!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评析:孩子们像诗人一样,用心在思考,用心在感受,用心在聆听,他们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着诗意的素材,并模仿着诗人的语言对这些印象进行诗意的描述。孩子们是成功的模仿者,也是成功的创作者,在这场想象的大赛中,老师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抛砖的角色,却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师:走进大自然,你就会情不自禁地热爱大自然,等你从大自然归来,你会学会许多东西,会懂得什么是----
生齐:纯洁。
师:什么是----
生齐:美好。
师:什么是----
生齐:智慧。
师:什么是----
生齐: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呢,你们从大自然懂得了什么?
生1:我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因为大自然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它却从不要求我们回报什么。
生2:我懂得了什么是险峻,什么是浩瀚。
生3:我懂得了什么是苍翠,什么是成熟。
生4:我懂得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
生5:我懂得了什么是灿烂。
生6:我懂得了什么是团结,小小的蚂蚁如果不是依靠团结,它们就不能抬动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东西。
生7: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动物妈妈爱它们的孩子,植物妈妈也爱它们的孩子。
师:是啊,大自然就像一本宽厚的大书,大自然就像一幅神奇的画卷,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让我们以实际的行动去热爱大自然吧!
齐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全诗。
评析:我想,孩子们已经彻底走进了大自然,并从大自然这本大百科全书里得到了应得的馈赠。他们懂得了什么叫给予,什么叫无私,什么叫博大,什么深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篇10)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发现对子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完成阅读
1、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热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篇二)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阅读范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笔,提高表达能力。优秀的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热门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篇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3、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养成提问的习惯。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阅读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2、对比形近字的用法,学习设问句。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学完了,知道了阅读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我们都有了许多的收获。现在,看看语文园地这个版块,给我们准备了哪些知识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板块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出示课件
(1)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2)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3)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①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②说一说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体会,你还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③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④全班交流。
⑤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勤于提问,做学习的主人。
2、练一练,学运用。
预设:
我们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对文章中一个词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还可以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
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
3、我交流,我积累。
平时你还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们在读书时,要积极地提出问题,善于思考,才能深入挖掘书中知识。
(板书设计:阅读的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总结了这一单元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朗读。
版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驻扎蛀虫拄拐
捐款娟秀手绢
花苞冰雹鲍鱼
(1)让学生大声朗读这些词语。
(2)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
每一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声字,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板书:形声字)
同学们可以根据每个字的偏旁来区分这些字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教给学生字的组成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选择正确的字填空。(只填序号)
①驻②蛀③拄
(1)战士们日夜()守着祖国的边疆。
(2)()着拐杖的老爷爷慢慢地向前走着。
(3)这几天弟弟的牙好疼呀,原来是有()牙了。
①娟②捐③绢④涓
(4)妈妈买了一个新手()。
(5)一股()()清泉从山上流了下来。
(6)同学得了重病,我们积极给他()钱。
(7)老师的板书,字迹()秀,我很喜欢。
3、我拓展,我积累。
让学生举一些像这样的词语。
(方仿访纺)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比较下面成语的说法,选一两个说句子。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成语,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一是一,二十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落。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2)用“一不做,二不休”和“三下五除二”造句。
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拼了。
他三下五除二地解决了问题。
总结:这些词都是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含义。
(板书:成语典故)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一两个说句子。
(我不敢说是对他特别熟悉,不过讲猜测的话,我或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妈妈三下五除二就把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含有数字的成语还有很多。
三思而后行、一物降一物、一字值千金、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
一步一个脚印、三句话不离本行、一发不可收拾、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成语和用运成语的能力。
(二)读下面的句子,注意问号的用法,再照样子写一写。
1、读一读,找规律。
课件出示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样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2)思考并说一说这是什么句?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板书:设问句自问自答)
2、练一练,学运用。
照样子写一写。
(1)夏红学习成绩为什么非常优秀?因为她学习刻苦。
(2)社会有这样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3、我拓展,我积累。
像这样的设问句还有很多。
难道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交流平台知道了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识字以及词句段的运用,希望同学们多积累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并背诵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二,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名言警句。
二、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学习文言文里的语句。
课件出示: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唐韩愈
e、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宋陆九渊
(1)朗读这写语句,说说你读了以后了解到里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读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和“疑问”有关,说明提问题在学习、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体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再进行积累。能用到我们的说话和习作中更好。
(3)说意思。
①谦虚好问的人气度就宽宏,自以为是的人气量就狭小。
②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③不学习自能知道,不问别人自己就懂得了,从古到今做事情,还没有这样的人。
④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⑤读书做学问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4)学生读读背背。
(5)测试学生背诵情况。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合适的句子填空。
①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因此,我们的好多疑问可以通过读书、请教他人、从生活中去感悟来解决。
(2)凡事要想办好,就得向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
(3)()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3、我拓展,我积累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名言警句,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积累、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使我们的文章更精彩,指导我们为人处世更加合理规范。
四、课后作业
搜集名言警句,交流,背诵。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识字加油站”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举形声字的词语,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词句段运用”的授课中,由于学生对这成语很陌生,所以,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样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成语的意思,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并让学生们运用,加以巩固。
不足之处:
在讲授“日积月累”时,讲得不够详细,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