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对我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我跟韵达正式签下劳务合同,彻底告别学生身份,成为韵达2018届管培生中的一员。依稀记得,第一天到韵达,顶着火辣的太阳,拉着行李箱狼狈的走进河畔公寓,推开房门的那一刻,我和新舍友默契的沉默下来。四人间宿舍的墙上成片掉落的墙灰、一半地板一半石灰的地面、暴露在外的水管和迷你的面积,都让我们不由之主的想逃离。好容易收拾好老旧的宿舍,和新同事相约去南极人附近吃晚餐,走在荒凉的马路上,真的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实在无法相信,以魔都著称的大上海居然有这么破落的地方。时隔多日,仍然记得那天的迷茫与痛苦,心里甚至盘算着找好合适的时间逃离这个地方。初识韵达,实在全无好感,哪怕早已做足了心里暗示,依然无法平衡预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韵达,我想和你一起成长。韵达生活之初体验
即便初识韵达就对它全无好感,但我明白人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既来之,则安之。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要留下来,要用心了解这家公司、了解这个行业,只有努力面对,才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于是,我开始尝试融入韵达这个大集体。根据公司管培生培训计划,我们先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军训。这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十天。在这十天里,我认识了125位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结识了10位同患难、共进退的兄弟,我们因韵达结缘,在韵达共同成长。提起军训,就一定要讲讲十公里拉练。2018年8月18日,125位管培生在人力行政中心各位领导的精心安排下,进行徒步十公里拉练,拉练以中队形式进行,四支中队依次从韵达总部出发,途经宝龙广场,跑步到达青浦图书馆。一声令下,125张青春洋溢的面孔,头顶着烈日出发,尽管路程只有十公里,但对大家来说绝非容易之事。暂且不说路途漫长,单是头顶的烈日便让大家吃尽苦头。火辣的阳光打在一张张白嫩的脸庞上,凝结成一颗颗璀璨的汗珠。尽管精致的女生们早已涂了厚厚的防晒,仍然被晒的两颊发红。男生们,更是个个黑得油光发亮。其实,拉练最怕的不是天气的恶劣,而是意志上的折磨。征途过半,大家的体力逐渐耗尽,终点仿佛远在天际。队伍从开始的斗志昂扬、整齐划一,变得稀稀疏疏、垂头丧气。幸好各中队内互帮互助,队伍中的强者主动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喊口号、压队、拿水瓶......耳畔传来的铿锵有力的呐喊声,化作脚下坚定的步伐,使我们按时抵达。我想无论多久我都会清晰的记得,那天我们头顶着烈日奔跑,脚踩着雨水高歌,向全世界宣告:誓用青春燃韵达的模样,这也正是我在韵达的初心。
韵达,我想和你一起成长。韵达工作之小小志愿者
军训结束,我们便进入理论培训模式,每天都会有各中心的优秀前辈向我们传授经验。9月10号下午,我们临时接到通知,需要从125名管培生中抽出30人,于9月12、13日支援快递论坛会议的筹办工作。其实这里也有个小小插曲,选取志愿者的通知在管培生中炸开了锅,人人都想争取这次机会。无奈之下大家只能采取抓阄的办法,解决这次纷争。9月11日晚,30名幸运儿开始进行岗前特训,熟悉工作细则。作为30名幸运儿之一,我被安排在虹桥接机组。要求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虹桥机场接待各位远道而来的领导人。作为职场萌新,我们虽然上过职场礼仪与规划的课程,但并没有真正的实践过。带着局促与不安,9月12日清晨,我们在鲍建组长的安排下,从铂瑞酒店出发,于9:00到达上海虹桥机场。直到站在虹桥机场的接机口,我们仍在讨论如何记住专用迎宾车辆在停车场中的位置、上车后如何分配座位、以及如何适时的安排领导到达铂瑞、美利亚酒店的接车工作。然而,我们的同事细心地发现,原计划9:00落地的领导飞机提前15分钟到达,已开始接机模式。所幸鲍建组长当机立断,一边安排其他同事拨打领导电话,与其取得联系;一边自行与专车司机协调专车停放位置,提前请专车师傅到达指定地点。与此同时,分布在南彩虹桥、北彩虹桥的我们也排起了整齐的队伍,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第一位领导的到来。最终顺利接到第一位领导,成功化解危机。在接待工作中虽不曾出现大的纰漏,但小插曲接连不断,多亏快递论坛强大的幕后团队,总在第一时间回复我们反馈的信息,解决我们的难题,为我们提供最优质的后勤服务,才使我们顺利且出色的完成接机任务。快递论坛的第二天,是整个论坛最为关键的一天。9月13日清晨,一踏入会场便被现场的紧张氛围感染,30名临时志愿者迅速进入状态,后勤组、机动组、引导组、签到组各司其职,严阵以待。所有人无条件的配合策划方的一切指挥,严格遵从指令行事。伴随着会议的圆满结束,我们才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不提两日里的辛劳,为时两天的志愿者服务,我们从体会到活动策划与执行的不易,意识到计划与落实之间的差距需要标准化式的规范,明白活动工作人员之间需要高度的配合与实时的联系,学会为事前事后的控制多备几套救急方案......2018中国快递论坛结束后,我发现所有参会的志愿者都比往日更加努力,他们同我一样,期待早日从职场萌新蜕变为职场精英。
韵达工作之分拨学艺
说来也怪,管培生轮岗过程中,我们最期待的是去分拨中心,最害怕的也是去分拨中。分拨中心对于2018届的管培生来说绝对是个独特的存在。2018年9月20日,我们终于来到了华兴分拨中心。根据安排,我们需要在分拨学艺两天。早上分拨经理简短的晨训后,我便被我的师傅带走,负责八号流水线最前端的工作。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将所有包裹的面单统一翻上去,取出其中二段码为224的包裹并放置在指定位置。这个岗位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体力不支。作为一名女性,我无法流利的扛起一个几十公斤重的麻袋,更别提接连不断的取下这些沉重的麻袋。上岗甚至还不足一小时,我的双手就被麻袋割破皮。伸开双手,划痕清晰可见,掌心也因受力过度开始传来阵阵刺痛。强大的求生欲驱使下,我从师傅那里借来一只手套,隔绝麻袋对手直接的伤害,认真投入到与“大家伙”们的斗争中。站在流水线的前端,我明白我必须要站好第一班岗。倘若我来不及将这些包裹的面单翻过去,可能会导致后面的岗位无法及时挑取快递,最终加大所有在场员工的工作量。站着流水线上,当我被巨大的包裹“拖着走”,看着几米长的包裹朝我涌来,纵使手忙脚乱也只能自己去应对。包裹太大,就7、8次的施力;快递太多,就跟快递一起跑着操作;手腕脱力,也只是空闲时简单揉一下......无论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是精神上的打磨,我终于还是扛了下来。下班时师傅告诉我,我所负责的岗位一般都是男性。师傅说,他没想到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小姑娘居然能坚持下来。其实,我没那么勇敢,包裹顾不过来时,我也曾焦急的泪洒流水线,然而,哭没有任何作用,脸上的泪水都来不及抹去,依然要辛劳的同一个又一个包裹“斗争”。在我与队员分开的一天里,我们是独立的战斗个体。站在流水线前,我们便是一名一线操作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岗位职责,将自己的工作做好。9月20日,也是我23岁的生日。那天,我很感谢那条忙碌的流水线,让我明白什么是责任,让我懂得该承担的就不能逃避,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的潜能无穷无尽......23岁,韵达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成长。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我发现,是韵达教我成长,陪我进步。我在韵达,收获友谊、找到自我的价值,慢慢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
韵达,我想和你一起成长。从全无好感到深深热爱,我开始从心底里感谢韵达一路走来所提供的发展平台,无论是60天全流程培训外加180天定点实操,还是短短两天志愿者体验,都落点于将我们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打磨成职场上的佼佼者。也要真诚的感谢为2018届管培生服务过的每一位领导、前辈,是他们的关怀,才令我们熬过最迷茫的日子。也许只是几句话的关照,几瓶洗漱用品的体贴,几十天时间的陪伴,他们却像家中值得信赖的长辈,撑起我们在韵达前行的航帆。綦总、东总、汪经理、陈经理、张老师、王教官......是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们在韵达扎根发芽,符总、王主任、张总......是他们的尊尊教导让刚刚萌出的新芽在金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趁此机会,我仅代表125名管培生,真挚的向他们表示感谢,韵途有你,三生有幸。今后,我们定不负所托,扛起韵达肩负于我们的使命,同韵达一起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