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公务员经济知识精选题(6)
2024-08-17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福建公务员考试网精选了一些涉及经济知识的题型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考生也可使用进行更加全面的复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三产业?( )
A、教育
B、社会福利
C、邮电通信
D、航天
2、当前,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各种税收
B、扩大银行贷款规模
C、增加货币发行量
D、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
3、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对于私营经济要实施( )的方针。
A、引导 监督 管理
B、指导 限制 管理
C、指导 限制 管理
D、监督 限制 帮助
4、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是( )。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5、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所谓要规范,就是要( )。
A、重申过去的法律和政策,必须让农民自愿地选择
B、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去流转土地
C、任何人不得阻止农民依法自愿地流转土地
D、不得改变土地的所有权、用途和损害承包方的利益
【参考解析】
1、D【解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上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故本题选D。
2、D【解析】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说明需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管理好通胀预期,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管理好通胀预期,抑制通货膨胀,关键在于减少货币的流动性,政府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紧缩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率等;增加供给调节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等等。故正确答案为D。
减税、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增加货币发行量都会导致市场流动的货币增加,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本题相关知识点: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常识判断的常考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弄懂这两者的区别,了解防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该采取的措施。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这种现象属于通货膨胀。
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到物价下跌,这种情况属于通货紧缩。解决通货紧缩,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等措施。
3、A【解析】1988年《宪法》开始明确,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004年《宪法修正案》做出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所以含有“限制”的B、C、D皆为干扰项,故正确答案为A。
4、B【解析】根据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少,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所以A项错误。提高税率,通常会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能抑制消费和投资,所以C项错误。合理的提高或者降低税率都能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所以D项错误。适度的提高税率可以抑制投资,并可以防止经济过热。故本题选B。
5、ABC【解析】一号文件强调,对于农民承包土地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这个政策由来已久,但需要规范。所谓要规范,就是要重申过去的法律和政策,必须让农民自愿地选择,任何人不能强迫农民去流转土地,或者阻止农民自愿地流转土地。
D项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具体规定,不属于政策要规范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A、B、C。
本题相关知识点: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 这份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阅读此文的人还阅读了
更多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