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申论指导:应对策略之进行恰当论证2

2024-08-17 来源:华佗小知识
申论指导:应对策略之进行恰当论证2
 
③不合乎法规。如“法不责众”这句俗语反映了小生产者特有的无政府主义心态。在中国有比较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法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法的这种属性要求一切政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违法者都必须受到追究。因此,“法不责众”的观念与法制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④虚夸成分太大。虚夸之风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尤为突出,在当时一些报刊评论中诸如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奋斗20年超英赶美建成共产主义”等所谓“闪光”的论断时有所见。由于这些论断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陷入了浮夸不实、主观唯心的泥淖,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极大危害。  
 
“进入山西××县境,走进任何一个村子,都会看到牛马成群,圈肥高堆,一派兴旺景象。”这样的表述也是言过其实。“任何一个村子”,意思就是说每一个村子,这话说得过死了。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平衡的。再说,作者也没有把每一个村子都走遍,怎么能断定说,任何一个村子,都是牛马成群,圈肥高堆呢?  
  
⑤不合乎语法逻辑。“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某报评论员文章的标题,这一判断是不合逻辑的。共产主义是近百年来才出现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学说、理论体系和实践,而中华民族的存在则已有数千年之久。难道说在两千多年以前,共产主义就成了中华民族的理论体系?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倘若将“中华民族”改换为“我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就恰当了。  
  
“最好水平”,这是个文理不通的说法。顾名思义,水平只有高低,无所谓好坏,好坏只是表明人们对于这种水平高低的喜欢或不喜欢。我们可以说某项纪录、某项成绩最好,但不能说某项水平最好。  
  
“基本属实”,这也是个不合语法的说法。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严重、基本发烧之类,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认为就不大好理解。他还打趣地说: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  
  
(4)前瞻性。  
  
前瞻性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指的是能够及时洞察矛盾和预见将会出现的矛盾,尽早地去探寻事物的内在规律及其发展趋势,进而设想出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以便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引导舆论,推动事物的发展。具体说来,前瞻性的内涵包括这样一些方面:有一定的敏锐性、洞察力和预见性。  
 
考生在立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全面分析题目,准确理解题意。  
  
申论作为给材料作文,更应认真阅读材料,辨析其多层意义,在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准确立意。  
  
据报载,今年某大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学语文水平的测试中,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60%,最少的是博士生,才有30%。一位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留校做助教,为一位研究生导师整理书稿。书稿送到出版社没几天就被退了回来,原因很简单,出版社的编辑只粗粗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二百多个错别字。  
  
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这是一个易于引人思考的论题。有的考生从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谈起,立论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显然立论面过宽,论述易流于空泛。也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材料,劈头就说:堂堂的中华民族,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大国,居然只有屈指可数的少得可怜的那么一点人汉语水平过关。这样粗心,而且带有情感定势意味,写下去必然偏离题意。有些考生从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入手,立论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素质势在必行。这就准确地理解了题意,抓住了主要矛盾。立论集中、鲜明,论述就会针对性强,才会有说服力。
 
更多详情请查询:网(
更多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