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精选1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乐家庭总动员”的“活动3精彩文稿动起来”。
本活动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为多媒体作品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2个阶段:1)设置超链接;2)添加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此节课添加了一个“动作路径”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起来也不难,教师只有稍加引导即可,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最后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正确合理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
3、了解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掌握增强幻灯片条理性、灵活性和观赏性的方法。
2、通过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作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置母版上按钮的超链接
2、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
难点: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展示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让学生比较此作品与同学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作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按钮上添加了超级链接、设置了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上述设置,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价。(结合课本P129“剖析室”)
二、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说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此节任务,把教师课前准备的“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文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让学生在自己上节课编辑的文件基础上来完成本节任务。考虑到有些学生上节课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所以导致没有办法完成今天任务。
1、设置超链接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0图4、3、1完成母版上按钮超链接的设置。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0“创新园”部分的操作。(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多种方法设置超链接,强调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结合课本P130“知识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动画效果
(1)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1步骤,完成图4、3、2中椭圆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结合课本P132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介绍设置动画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演示路径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参考教师操作方法及课本步骤完成课本P132图4、3、4中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评价、总结:教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3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及课本P134“知识库”第1点,介绍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修改及删除的方法。
(2)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3步骤,为第1、2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3“创新园”第1题。
课堂小结
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4“知识库”第2点,让学生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作用,另外区分“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学们通过超链接的制作对幻灯有了更强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运用彩色橡皮,为树叶变化四季的颜色。
能将创作好的图画设置为墙纸。
过程与方法:课堂中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知识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合作互助的学习能力和表示自我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灵活使用彩色橡皮为树叶改变颜色。
教学难点:提高同学自主探究和操作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自备四季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四季图片)
师:武汉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这里春意盎然,美不胜收;夏天,这里骄阳似火,不愧为“火炉”的称号;秋天,这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冬天,这里白雪飘飘,宛如童话王国。
师问:你能说说一年四季里,树叶的变化情况吗?
出示表格。
春天的树叶可以是色,
因为
夏天的树叶可以是深绿色,
因为
秋天的树叶可以是色,
因为
冬天的树叶可以是色,
因为树叶被白雪覆盖着
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想说给小朋友们听听,可是我觉得就这样说,不够生动,你能为这些话配上图片吗?
二、讲授新课:
师:出示自制四季变化图片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学用彩色橡皮:
展示四季,来大家对比一下这几幅图画有什么不同。
图片没有变化,只是树叶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呢?(提示:用彩色橡皮)
好,看老师变魔术了哦。老师只变一次,你可要听好了。
在颜色栏里用鼠标右键点击一种颜色,这就是我们橡皮的颜色。
用彩色的橡皮在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用鼠标右键可以绘制出彩色的字。
注:1、彩色的橡皮只会在颜色与前景色一样的画布上才干涂出颜色。
2、必需要用鼠标右键。
生:尝试利用彩色橡皮,制作四季不同的树叶的图片。
作品展示,问题解答,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方法让我们成为我们电脑的桌面呢?
生:自主探索。
师简介三种方式:平铺、拉伸、居中。
生观察后,自身找出不同。
三、作品展示评价:
生生评价
师生评价
展示评选出来最好的同学作品:
四、创意拓展。
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你们能用今天学的身手让蝴蝶变变颜色吗?
五、教师小结
略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掌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掌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机器人知识的思维模式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
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顺序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示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出发,直线前进,准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展现目标,引入任务
教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布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学生展示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教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单流程图的组成,教师要一步步详细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学生活动
基本机器人知识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思考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学生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2.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活动
1.欣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
略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文本工具”的使用。
2.进一步掌握图层的应用。
3.学会为动画添加简单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为动画添加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2.掌握为动画添加背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求知探索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文本工具”的使用,进一步理解图层的应用,为动画添加简单的背景。
难点:
学会通过修改“文本工具”属性来调整文本格式,理解图层的`排列顺序对图层中内容的叠放次序的影响。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动画制作基础知识。
硬件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
软件准备:Macromedia Flash 8。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完成了动画“图形总动员”,但是它看起来还有些单调,那我们如何使其看起来更加美观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为动画“图形总动员”添加合适的文字和一个简单的背景,使其更加美观。
二、课堂学习
(一)为动画添加文字
1.打开文件“图形总动员.fla”,将“图层1”重命名为“图形”,并且锁定。然后,插入一个新图层,并将其重命名为“文字”,作为专门显示文本的图层。
【操作演示】略。
2.利用“文本工具”为动画添加合适的文字。
【操作演示】选择“文本工具”,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好文本的颜色、字号和字体等属性。选中“文字”图层的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输入文字标题“图形总动员”。然后改变文字字体的大小,在舞台中输入设计者的名字,锁定“文字”图层。
如果你对文字的位置不满意,可以使用“选择工具”对其进行调整;若你对文字的格式不满意,可以通过在属性面板中修改文本的颜色、大小以及字体等加以调整。
(二)为动画添加背景
1.插入一个图层,并且重命名为“背景”,把“背景”图层移至图层的最下层。
【操作演示】略。
将“背景”图层移至图层的最下层,这样“背景”层中的内容就不会遮盖住“图形”层和“文字”层中的内容。教师讲解图层的叠放次序对动画效果的影响。
2.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绘制两个长方形。
【操作演示】略。
(三)保存、测试动画
动画制作好后一定要及时保存文件。保存好了后,测试动画,查看动画效果。
【操作演示】执行“控制”→“测试影片”命令。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2.为在“帆船”元件中的帆船上添加“希望号”三个字,再为动画添加两朵漂浮的白云,白云可以是自己绘制也可以是直接导入的白云图片。
3.活动结束后,对大家制作出的作品进行综合评比,推选出做得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展示。小组长根据制作过程中的记录,相互之间交流制作经验。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些小表情都带有文字,而且添加了文字之后会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趣。
那么,让我们在上一节课“益智园”的基础上,给小表情的每个状态添加适当的文字吧!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贺新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5课。本课是学习Windows98中“画图”软件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掌握画图程序使用及如何利用画图工具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画图工作进行制作贺卡,是图画知识辅垫的延伸。这个综合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与美术课上所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加上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来创作一幅完整的画图。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画幅新年贺卡,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扼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下载的贺卡,充分将信息技术课中的画图知识的学习与小学美术学科整合,并在信息技术课中突出美术的活动性“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设计理念:
《贺新年》这课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贺卡制作的流程后,学会制作贺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本课中,学生几乎要用到“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所有给绘图工具在创作过程,学生必须确定画的主题,考虑到整体设计、布局合理等等因素。因此,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想像,渗入自己的一些创意,作出一幅令人自己满意的作品。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提高了电脑操作的动手能力,使这节课成为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的提高课。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绘画工具创作作品。
2、通过绘制“贺新年”的作品,了解电脑画的创作过程。
3、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4、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1、播放欢快的新年贺曲——《金蛇狂舞》。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首欢快的曲子,你感到什么?对了,新年快到了家都在准备过新年,同学、朋友、亲人之间相互祝福。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方式祝福你的同学、朋友、亲人?
2、出示几幅电脑贺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在电脑上制作贺卡。
[让学生感受到新年的欢乐气氛,从而引出过年时你会怎样祝福亲朋好友,并展示电脑贺卡,提出今天的学习任务。]
3、说说画图程序中有哪些可供我们使用的工具?你是怎样使用它们的?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新年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画图操作技巧,为后面教学打下铺垫。]
(二)新授:
1、请学生细心观察、分析电脑上的贺卡,说说用了哪些画图工具并谈谈觉得这几幅画画得怎样?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画图中的应注意的一些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电脑,感受到在美术活动中审美情感上的愉悦,觉得轻松自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师问:平时美术课上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要画好一幅画,要从哪些方面考虑?(小结出:从主题、创意、整体和谐、色调统一等几面方面来考虑。)
3、如果请你来画贺卡,你会怎样画?
4、让学生在进行练习前,观察一下书上的几幅范画,说说绘这两同画要用到哪些绘图工具。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课教师所讲到的一些画图基础知识,张开想像的翅膀,讨论怎样画好一幅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更新、更奇的图。]
(三)制作贺卡
1、小组合作,相互交流。
[信息技术课支持学习中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合作中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谈论自己对制作美术作品的乐趣和方法等,提高艺术情趣、增强美感,更好地觉察和体会到自然的美丽多姿与生活的美好图景。]
2、师适时到各小组指导。画得快的学生,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继续在图上添加、修改,画上其他相关的事物。如添上一些祝福语,更加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鼓励学生的美术创作和制作,指出他们审美或绘画的缺点,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步。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发表成果和评价成果变得非常容易。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龄的伙伴们看,在同龄人的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爱关系。让更我的人了解自己的成果,会极大地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画图的兴趣,渗透环保意识;
2、学会矩形、直线、橡皮工具的使用;
3、熟练鼠标的拖曳操作;
4、能够选择不同粗细的线来画直线、矩形;
5、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6、能够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鼠标的拖曳操作,学会矩形、直线工具的使用;
会运用不同粗细的线画不同的矩形、直线;
会在默认的路径下保存自己的作品。
教学难点:会运用不同粗细的线画不同的矩形、直线;
正方形、水平线,垂直线、45度线的画法
会在默认的路径下保存自己的作品。
教学准备:
一幅漂亮的教学楼图片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运用一幅漂亮的教学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画图工具的兴趣,并渗透环保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前准备一幅漂亮的教学楼,蓝天、白云、青草、绿树以及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这样的环境是大家所向往的。我们通过面前的电脑,手中的鼠标可以画出这样的情境,而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环境只有我们每个人爱护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从我做起。通过绘画这样一幅环境幽雅的图画,能激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心与爱护之心,从而渗透环保意识。
2、矩形、直线工具的使用
在“画图”程序中,矩形工具是用的比较多的,是组成图形的基本图形,能正确使用矩形工具,为以后的绘图可以打下一定的基础;而直线工具又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粗细选择对矩形以及以后学习的椭圆、多边形的轮廓都有影响。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也应该尽可能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学习矩形、直线工具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像正方形、规则直线的画法,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没有接触过键盘,要找到SHIFT键并运用它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一定难度。其实,矩形、直线工具的使用就是对鼠标拖曳动作的熟练操作,要时刻引导学生手腕不要紧张,可以通过多做练习来弥补这一问题。工具的选择方法一样,用鼠标单击工具箱中相应的按钮就可以了。选中以后,要引导学生观察鼠标指针发生的变化,这样既有利于更好地掌握铅笔工具的用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后继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
3、橡皮工具的使用
橡皮工具的使用其实就是按住鼠标并拖曳动作的的操作,关键是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并移动鼠标,直至把画错的线全部擦除为止,放开鼠标。学生往往会因为使用不熟练或手腕紧张而擦除不应该擦除的线条,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多做练习。橡皮工具中的大小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以改变橡皮的大小来擦除不同范围的物体。
4、作品的保存
作品的保存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保存作品的重要性,以及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在没有接触键盘的基础上要完成文件名的输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反馈,不要让学生觉得学电脑是一件很难的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知识回顾
1.打开“画图”程序。
2.铅笔、刷子的练习。
二、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大家希望在有蓝天、白云、青草、绿树的'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中上课吗?(希望)
看来,大家都希望在好的环境中生活。因此,平时要好好爱惜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师,用“画图”程序来勾画我们漂亮的教学楼,好吗?
三、勾画教学楼的轮廓
1.用矩形工具画正面
A单击工具箱里的“矩形”按钮,选中矩形工具。
B鼠标指针移到画布上以后变成十字形图标,像使用铅笔一样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至所需大小松开鼠标左键,画出一个矩形。
C技巧:正方形的画法。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曳鼠标画矩形。
2.直线、橡皮工具的使用
A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直线工具画出教学楼的侧面。注意线条的粗细选择,画出的线条有什么不同。技巧:像画矩形一样,按住SHIFT的同时,画直线会产生什么情况。
B在画直线过程中,遇到画错,可以运用橡皮进行擦除,注意橡皮的大小。
C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馈。
D教师归纳、小结。
四、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
这是你画图中创作的第一件作品,可得好好保存。(讲解保存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保存过程。关键注意在文件名框中输入名字后要按“保存”,不要按“取消”或“关闭”。
五、学生作品的展示与鼓励……
1.开机,并打开“画图”程序。
2.学生在画布上进行铅笔、刷子的练习。
3.学生欣赏图片;渗透德育思想。
4.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练习矩形的画法。画错后可以用图像中的清除命令进行清除。
5.正方形的画法。
6.最后画成课本第17页图4.3
7.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动脑的练习教学楼侧面,注意运用线条的粗细和橡皮的大小,在不同的范围使用不同的选项。
8.给教学楼“安装”门和窗。
9.最后的效果如课本第20页图4.10
10.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步骤进行作品保存,取好名字,不要忘记。
11.学生作品的交流与展示。
12.关机、师生告别。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7
教材分析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来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经验,他们刚刚正式接触电脑,对于鼠标操作和文字输入应该说都还有一定困难。尤其,对于要上课的班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应该有所准备。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但考虑到师生间的陌生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初定于同桌之间的合作。另外,本课利用学生向教师介绍镇江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搜索和下载增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行为与创新: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
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乐家庭总动员”的“活动1幸福之家初规划”。
本活动将以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为例,分析如何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规划,并初建作品框架。本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1)规划多媒体作品;
2)初建演示文稿框架。
二、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了四个课时的演示文稿的制作,但是对于多媒体作品规划,涉及较少。作品规划,包括确定主题和制作目标、确定内容与结构、进行版面设计等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对于母版的设计制作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也是零起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作品规划的基本方法。
2、掌握母版的制作方法及作用。
3、掌握背景的添加方法。
4、掌握艺术字及文本框的添加及修饰方法。
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作品分析,了解多媒体作品规划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制作幻灯片母版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时进行问题剖析的重要性,并选择方案的'过程。
五、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规划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规划作品的能力。
2、通过母版的制作,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多媒体作品规划的基本步骤;
2、掌握制作母版的方法,理解母版的作用,并利用母版初建演示文稿框架。
(二)难点
完成作品规划任务,设计出合理、美观、富有创意的作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展示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作品,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的任务是规划自己的作品,模仿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来制作自己的作品。
(二)师生合作、展开活动
1、规划多媒体作品
教师活动:要制作多媒体作品,首先应该进行作品规划,依据作品的制作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更好的表达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师生互动:再次观看方轻舟同学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师生共同讨论完成课本P112—114“研究室”中内容。
任务驱动:完成课本P114“创新园”部分内容。此时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在网络中迷失方向。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介绍常见的多媒体创作工具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然后介绍课本P114“知识库”中内容,让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规划有个整体把握。
2、初建演示文稿框架
(1)制作幻灯片母版
教师演示:教师简单演示母版的制作过程,并介绍母版的作用(结合课本P115“剖析室”及课本P115—117“加工坊”)。
任务驱动:学生参考课本P115—117步骤,完成母版的设计,整个母版设计主要包括背景添加、图片的插入、按钮(5个)的制作动作按钮的添加等(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某些部分的设计不一定非要跟课本上完全一样。为节省时间,文本框中的文字内容由教师提供,不要求学生打字。)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提示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强调小蚂蚁部分提示。(结合课本P120“知识库”部分)
(2)添加幻灯片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第二张幻灯片(我爱我家)的设计,然后要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完成以下3、4、5、6、幻灯片标题设计。
任务驱动:学生参考课本P118步骤,添加2、3、4、5、6五张幻灯片。(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某些部分的设计不一定非要跟课本上完全一样。为节省时间,文本框中的文字内容由教师提供,不要求学生打字。)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简单演示操作方法并提示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3)制作幻灯片片头
(三)任务驱动:学生参考课本P119步骤,完成幻灯片片头的设计。(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其中某些部分的设计不一定非要跟课本上完全一样。为节省时间,文本框中的文字内容由教师提供,不要求学生打字。)
(四)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简单演示操作方法并提示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九、课堂小结
注意事项:作品规划的主要内容、母版的制作、背景的添加、向幻灯片中添加艺术字、图片、文本框等的方法。注意区分插入图片和将图片作为背景的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十、课后反思
本活动主要说明了多媒体作品规划的基本步骤,掌握制作母版的方法,理解母版的作用,并利用母版初建演示文稿框架。完成作品规划任务,设计出合理、美观、富有创意的作品。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9
1、基础知识:在了解打字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打字姿势和指法,养成良好的'键盘操作习惯。
2、操作技术:在认识打字姿势和指法的基础上,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在键盘上进行操作。
3、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计算机的快乐,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打字的准确率、速度,加强键位识记。
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打字练习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咱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计算机的“纸”和“笔”,我们知道“笔”就是键盘,“纸”则是写字板,并且,我们已经学会了正确的打字姿势(教师出示正确坐姿图)。那么这节课,老师首先要和大家做一个比赛,比赛的`内容是看咱们谁一分钟打的字多,并且准确,你们平时谁打的字最快?咱们找几个代表跟老师比一下。(师打开秒表程序,与学生展开竞赛)
师小结:他们虽然是全班打字最快的代表,可与老师相比差远了,大家想不想跟老师打字速度一样快呢?其实并不难,只需要认真做好两件事:一是学好基本功,二是勤学苦练。
二、尝试自学,掌握指法。
1、自主观察,认识键盘。
教师出示打字准备图与指法图。
2、学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
生1:其中 F 和 J 上面有凸出的小横线。
生2:我知道,它的作用是通过手指触摸定位的。
生3:键盘被分成了几个区,并且每个手指负责一个区。
生4:……
3、小结学生汇报情况: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观察得很认真,尤其是基本键上的F和J键的小横线的作用都能说出来。其实手指在键盘上击键是有明确分工的,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4、师提出指法要求:
(1)坐姿端正,肩部放松,两脚平放。
(2)指尖击键,用力适度,击键快准。
(3)严格指法,记牢键位,多打多练。
(4)眼看屏幕,或者文稿,少看键盘。
三、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给学生下发打字指法练习程序,并指导学生利用该程序练习各个键操作,并逐步学会盲打。(师深入学生从旁指导)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1
教学内容:
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小结: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文化
四、练习:
1、计算机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2
《超级链接的应用》
教学内容:超级链接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演示文稿中链接的涵义,学会创建超级链接制作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链接通常是指计算机信息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信息之间的链接与演示文稿的排列顺序无关,可以从一个信息点直接跳到另一个信息点,从而改变演示文稿间的播放顺序,信息之间的链接不仅仅限于文字,还可以是图像、声音、影片等各种媒体间建立链接。所以也叫超级链接。
2、创建超级链接按钮
创建超级链接应该有一个链接点,这个链接点应该是一个对象(一段文字、一幅图片、一个图标、一个按钮都可以作为一个链接点)
自选图形—动着按钮—画按钮—动着设置—确定
3、创建超级链接对象
可以通过演示文稿上的对象直接创建超级链接。
三、小结:
超级链接的对象与设置方法。
四、练习:
1、在演示文稿中使用超级链接会产生什么效果?
2、怎样在文稿中设置超级链接?
3、在已做过的文稿中插入超级链接。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3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节计算机发展简史及时发展趋势
一、发展简史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发展趋势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网络化
4、多媒体化
第二节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一、信息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一般来说,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顺序是: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
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均可采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简称ASCII码,共有128个字符。
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冯。诺依曼计算机有五个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一、计算机系统简介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1、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组成
(1)输入设备:常用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标,话筒等
(2)输出设备:常用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打印机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3)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外存)
最小存储单位为字节(BYTE),1K=1024字节,1M=1024K
目前电脑的内存容量为几十兆到几百兆之间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储器有软盘(1.44M),硬盘(3.2G),光盘(650M)等
(4)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
2、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有:
(1)操作系统(DOS,XENIX,UNIX,WINDOWS)
(2)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等)
(3)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翻译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等
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开机:先开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部件,再开主机
我校的计算机开机时还要注意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要联机进入校园网
2、关机:先关主机电源,再关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部件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4
一、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用PowerPoint设计贺卡”是小学五年级一节综合技能应用课,涉及到的基础知识有:文本框、艺术字、剪贴画及图片的插入,背景和版面的设计等。这些知识均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讲解过了,学生对“用PowerPoint设计贺卡”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节课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性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贺卡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教师设想了在学生设计贺卡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PowerPoint20xx的各种命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统筹安排和策划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贺卡的创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
3、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难点一:如何引导学生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在PowerPoint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其使用技能,更要学习一些设计理念。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没有给学生现成的方案,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在研究探讨中规划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难点二: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没有应试压力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教学特点,教师没有一开始便提出任务,展开教学,而是从“贺卡”这样一个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将话锋转移到“贺卡”的设计上来: PowerPoint20xx能否帮我们设计出一张漂亮的贺卡呢?教学由此顺理成章地展开。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喜欢贺卡吗?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贺卡,请同学们欣赏。
(利用网络将贺卡(事先扫描进电脑)展示给学生。精美的贺卡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显得活跃起来。)
谈话:多么精美的贺卡啊!要是我们自己也能设计出这样的贺卡,那该有多好!如今,电脑技术能够使我们的这种想法成为现实。我们已经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20xx软件,PowerPoint20xx能否帮我们设计出一张漂亮的贺卡呢?
(精美的贺卡、美好的愿望,功能齐全的设计软件,加上与教学相关的情境,这些要素将学生逐渐吸引到教学氛围中来。)
2、设计方案
谈话:设计师在设计—件作品之前总会反复讨论研究,即使设计一枚小小的作品也不例外。在设计之前,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贺卡的结构特征,避免设计中出现失误。
(严格规范设计流程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贺卡的构成要素及设计方案。
(对于作品的设计,不同的设计者会有不同的设计理念。这里,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相互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继而对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加以点评。)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⑴ 我们讨论的结果是:“用PowerPoint设计制作贺卡”,先设计好背景,或单色,或双色,或用文理图案,或用模板背景等。然后再插入文本框,输入相应的文字,也可用艺术字形式表示。最后插入相应的图片,调整好位置,这样一张贺卡就做好了。
(这种观点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设计思路,其实并不难。)
⑵我们经过分析得出,贺卡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文本、图片、背景。这三部分的.任一部分都可以先做,其中文字的大小、文字的颜色、图片位置的摆放及背景等都关系到版面设计是否美观,一定要把它们调整好。
教师点评(略)
(学生经过自己的动脑思考,再加上教师的点拨,都跃跃欲试,开始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设计。)
3、图片浏览
图片是贺卡设计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从网络上获取资源的能力,教师没有直接提供绐学生专门的图片,而是告诉学生一个图片库网站的网址(虚拟),让学生去欣赏并下载自己在制作贺卡中需要用到的图片。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做一下示范,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网络环境下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搜寻图片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兴奋的环节,许多学生会流连忘返。这时,教师加以时间限制:5分钟浏览时间过后,所有人都要进入设计的状态。)
4、作品创作
谈话:同学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下面,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设计出一张精美逼真的贺卡。20分钟后,我们一起比较一下,看谁设计的贺卡最美观、最科学。
(评价标准是:文字的大小是否合适:文字的颜色与背景是否协调统一,图片位置的摆放是否正确,版面设计是否美观。)
教师巡视学生的设计,进行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则做统一讲解,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学精神,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5、作品展示
大多数学生设计完毕之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互评,并请学生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点评:从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同学们在复习了以前所学知识的同时,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比如在设计中如何选择背景、图片等。同时,同学之间也学会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这说明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创新的理念,更要有合作的精神和意识。
6、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本领?(学生小结)。
三、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
“用PowerPoint设计贺卡”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幻灯片”的制作教学内容中的一节总结复习课。首先,本课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展开活动,如让学生自行制定设计方案,让学生自己从网络(虚拟)中搜寻合适的图片资源等。
其次,选题正确。贺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物”,很多学生都接收过或赠送过贺卡,因此,对贺卡有一定的了解。贺卡结构简单,形象生动,学生带有兴趣学习,无疑会增加学习的动力。从学生的作品中也看到了这点,他们制作的贺卡分别有:生日贺卡、圣诞贺卡、教师节贺卡、母亲节贺卡等,特别是少数同学制作的代表电信局送给客户的环保类的贺卡。
这是一节带有研究性质的课堂教学。课后,许多同学感觉到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制作方法,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互帮互助的精神。
2、不足之处
由于加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时间上,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显得有些仓促,学生真正用于设计制作贺卡的时间约20分钟,很多学生因此没有机会将整个作品制作得更加完美,未能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6
教学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5.接受高科技的启发,学人所长,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感受。
6.感悟机器人与普通信息技术手段的不同之处。
7.独立思考,理解机器人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2.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播放《终结者》片断)
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
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
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
④你的生活中,有机器人吗?请举例说明。
⑤(可将学生的原话,板书在黑板上)
师生共同讨论(结合实物机器人或图片进行讨论)。
三、小组讨论
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
教师参与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的.学情,采用弹性的方式,可以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全班交流,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交流。
(2)着重引导大部分同学进行发言。
(3)正确处理讨论中出现的争论,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与表扬鼓励。
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
教师进行总结:
(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关于“机器人”的话题,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实,“机器人”就在我们生活中。一切技术的产生,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就像20年前,我们不可能会想象到今天手机的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更多新技术出现,他们会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更加丰富多彩。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束,老师留给大家一个问题思考,你能大胆地想象一下,20年后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
作业:与语文学科整合,想象作文:《我希望的的“多拉A梦”》。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17
教学目的:
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5.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6.感受机器人的工作特点。
7.尝试将机器人的各组件与实物对应起来。
8.观察机器人实物,体会机器人的组成特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2.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
(学生发言)
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一:播放相应的图片
师:打开一幅机器人的“解剖图”。
(学生观察)
师:机器人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呢?下面,同学们可以通过看书、或与旁边同学小声讨论的方式,并参考教材中的内容来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自学教材中内容,并研究)
生:回答机器人的组成。
师:归纳并总结,给机器人的组成确定概念,并鼓励学生朗读巩固。
三、巩固一:画线图
师:(播放机器人的结构图。)谁能为它们连连线?
(学生练习)
(注意:不能看书,凭印象作为判断标准)
师: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看你的连线对不对。
师:同学们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
四、新授二:认识部件
师:机器人的内部有很多的部件,它们像我们人的器官一样,共同组合起来,完成很多种复杂的动作。
(教师打开一个机器人,请学生观察内部的组成,并范例演示)
(学生观看老师的讲解)
提醒:注意分组的结合,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巩固二:加深理解
师:尝试着来给机器人的“器官”命名,看看它的“学名”和你起的“小名”有哪些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学生观看学习后讨论)
师:打开书本,看看你还希望知道哪些有趣的部件,在机器人的身体上找找它们。
六、总结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组件和主要器官的组合,机器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在复杂的器官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部件了,当我们了解到原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跟机器人做朋友了,欢迎大家继续走进机器人的世界。
【信息技术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11-12
02-21
07-05
03-01
04-24
11-14
11-08
11-1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