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张旭东
摘要:高中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而且还要借助体育课,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改;健康第一;竞赛
中学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健康水平和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途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等都成为摆在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最终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但社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受到威胁,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然而,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各种不可以逃避的问题。如,(1)课堂形式单一。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一般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整队、点名、课前活动(围绕操场慢跑一圈)、简单的知识传授、自由练习。整节课基本上就是这样。(2)课时不足。高中的体育课,有部分学校基本上成为摆设,成为一些教师补课的空间。(3)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规范的课堂形式,体育课堂秩序混乱。
2.学生身体状况
每年的9月份开学初期,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开始进行军训,但是,现在学生的身体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心,导致一些学校的军训也只是走形式,教官们都不敢深入训练,还没有站几分钟的军姿,就有学生开始站不住,出现晕倒的现象,实在不愿意挨了就以各种理由请假逃避军训等等,从这些现象上看,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体育锻炼意识较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更新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健康第一”思想,培养健康意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篮球小组、乒乓球小组、耐久跑小组、健美操等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专业教师负责。进而逐步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2.组织竞赛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组织教学比赛,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又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将竞赛活动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价值。
例如,在授课的时候,我经常组织篮球比赛。因为,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喜欢将压力随着篮球运动释放出去,这也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比赛,虽然会有一些教师认为是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但是,我不会让学生放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练习的,每次比赛都是不确定的,只要学生喜欢,一句话,“比一场”学生就可以开始,这样,学生会得到短暂的放松,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还要促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获得健康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健全的发展。
除上述之外,教师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下,(06)。
[2]苏正南。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J]。体育与科学,(06)。
[3]李向东。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15)。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
篇2: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为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的革新、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展开粗浅的探讨.
作 者:伍幽 WU You 作者单位:安福二中,江西,安福,343200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16(4) 分类号:G63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主体作用篇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生物教学初探刘叶妍
湖南隆回第一中学(422200)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生物教学始终受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因此,在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难于实施,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落实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生物教学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创新教育;生物教学;教学改革
1前 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为广大师生所认识。生物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而且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征。生物教育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生物教学要注重“创新教育”是个新课题。本人拟对此进行探析。
2“创新教育”的涵义
创新教育是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它的本质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人的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因为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具体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创新教育思想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要要求。在中学进行创新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新教育要求创造性地改革生物课堂教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想贯彻创新教育,应着重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
要在生物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把它作为开发人创造潜能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改变多年习以为常的、陈旧的教学思想、方法和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
3.2以教师素质为前提
没有教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改革。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学校生物思想、内容、方法的贯彻,最终都要通过生物教师的实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生物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中也难免有“落伍者”,他们失去了对学校生物工作的热爱,不安于生物教师这个岗位,怎能够产生教改意识,去进行生物教学改革实践。
所以作为教师,就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善于吸收的创造新的知识,用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要制定有效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方法,加强自身建设,让教师了解教学思想,掌握新知识,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建立有效的岗位竞争机制;以浓厚的知识能力储备来推进生物创新教学,步入充满无限生机的教学春天。
3.3以课堂改革为重点。
3.3.1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年以来,生物学科教学无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自觉不自觉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课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生物课上往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使”下,整齐划一地被动的表演,学生几乎成了跟练的练习机器或动作演员,形成了千篇 一律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真正使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构成一套思维活跃、具有创新功能的生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去“发现”,去“超越”,注重实践中探索创新。如目前正在试的“快乐生物”、“和谐生物”、“主动生物”等改革模式。
3.3.2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为担当育人重任的生物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去研究生物教学方法,这不仅要运用自己智慧去完善方法,更需要学习一些创造的思想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经过研究生物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下:
⑴发现法: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方法原理和有关知识。
⑵激励法:是指在教学时,教师运用适当语言激励、表扬,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
⑶设疑答疑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设疑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教师概括补充答疑的方法。
⑷合作讨论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讨论练习中,学生处于一种极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思维活跃,学练方法是自己讨论确定的,极易超越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
⑸创造法: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在平时已经积累的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性地学习,去创造新的知识。
4以发展个性为目标
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当前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设置了必修课程,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的同时,还开设了选修课程,并逐渐拓展选修的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机会。
4.1启发诱导法:这种方法主张在教学进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理解教材、发现规律、创造想象,而教师针对不同的反馈信息采用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最有效的指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2学导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的因素的教学思想,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条件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探索,开发智力,发展体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个性。
4.3发现教学法:它是利用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学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方法与目标的一种方法。它的宗旨:“创造情境,注重技巧”。
5结束语
总之,现代的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提高教师素质。工作中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转变生物教学观念,大胆改革现行生物整体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健康的创新型人才。
篇4: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本人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问题.
作 者:谢强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易县中学,河北,易县,074200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18) 分类号:G633.33 关键词:新课程 体育教学 教学思考篇5: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内容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教学中应立足音乐本身特点,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本文试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客家山歌、教学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音乐教育及其国家标准的历史回顾》一文中,作者提到过去在美国的音乐教育中有一个最普遍的错误理念是“音乐仅代表它自身”,而当今美国人越来越意识到“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它还是一种思想和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策略、方法也在不断地渗入到各个学科中去。因此,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特点,笔者尝试着从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教学走出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改首先是教学材料的选择。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从胎教音乐到妈妈的摇篮曲再到老师教的童谣、歌曲,以及社会音乐的涉入……音乐不仅伴随着人类成长的每一步,而且更是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因此,教材的选择一是具有地方特色,梅州是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人的祖先把中原的深远文化带到了现在的客家地区,并和当地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就是客家文化中的其中之一,适当选取一些具有时代信息的客家山歌作为教材,如:客家山歌中最为常见的五句板,五句板的歌词,一般是五句为一段,每句七个字,几乎每句都押同声韵或者相近韵,唱出来显得平顺,朗朗上口,学生易学,易创作;二是贴近生活,音乐不仅是一门课程、一门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是几乎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接触到的艺术。因此,教师应与学生一起,都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体去制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他们喜爱、熟悉的生活中的音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新的求知欲,增强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如:在《民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以“生活中的民歌”这一特点为切入口,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客家山歌,将表现本地区人民的生产劳动方式、生活习俗习惯以及人文环境、建筑风格等特点的山歌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并加以评论,然后再采取相同的方法由图画或片断等形式辐射到其他一些具有典型地理、人文特征,民歌风格迥异的地区,如《茉莉花》、《小白菜》、《孟姜女》等词同而曲不同的民歌来进行比较,让学生到日常中去找寻与音乐要素相同的生活原型。
这种教材组织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走出鲁迅先生所说的“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而且突破了“课堂音乐”与“生活音乐”的界限,使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进行音乐欣赏的再学习,将审美的兴趣培养成真正地从课堂走向生活。这也正是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创作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融进学生熟悉的文学、历史等其它学科的知识,会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
例如:在欣赏《青藏高原》这一曲朴素的音乐时,从高亢的引子开始,配以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青藏高原的图片,白雪皑皑的高原雪域、雄浑壮丽高山、绵延起伏的铁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高原独特的魅力,最后,播放一段《青藏高原》的视频欣赏。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学生对民族音乐带来的陌生感。再借助地理知识,老师精辟的讲解,使音乐作品的悬念环环相扣。乐曲结束了,学生也许还沉浸在余音的回响中,白雪皑皑的梅里雪山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
另一方面,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的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加强;高中毕业后即将进入大学,如何在新环境中引起同伴的注意呢?来一首颇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或者干脆用客家山歌来表达你
[1] [2] [3]
篇6: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头脑中旧有的课程观已经跟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了;在旧有的课程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要求教师的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结合地区、学习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建议如下:
一、 在深化对课程理念认识的同时,加强探究性教学
课堂上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有不同的方式。除了实验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进行探究也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相关资料设计好教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科学家如何提出问题,寻找证据,不断深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下面是我在课堂上用“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经历“法相胰岛素的过程”。
1910月,加拿大一个不名的乡村医生班亭在依本杂志上偶然看到,有两个人把狗的胰腺切除,结果狗得了糖尿病。糖尿病是当时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
于是,我问:“这只狗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因为这只狗被切除了胰腺。”
我又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糖尿病与胰腺有关。”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时候,我又引导学生大胆地做出假设“是否胰腺中存在某种物质与糖尿病有关。”
我和学生又一起回顾了以往学过的食物消化过程中胰腺的功能,胰腺可以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于是,我又问:“这种物质是否存在于胰腺当中?”
这一问,大家就议论开了。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可以从动物身上收集胰液,再将其注射到得糖尿病的动物身上;有的说可以将新鲜的胰脏捣碎,将其提取液给患糖尿病的狗作静脉注射,观察狗的情况。这时,我给学生展示了科学实际的'实验结果。两种情况狗的症状都没有明显改变。
“这种物质到底该怎样提取?”
我给他们提供了一段材料:“在胆石形成中,如果阻塞胰腺通向十二指肠的导管,就有可能引起胰腺萎缩。”
提到这里,有的学生就反应过来了,他说:“可以结扎狗的胰导管,待其胰泡萎缩后只剩下胰岛组织,再试图从这些组织中分离这种物质。”
事实也正是如此。班亭和另一位学生白斯特在实验室中,把萎缩了外分泌组织的胰腺提取液给那只得了糖尿病的狗作静脉注射,在几小时内狗的情况明显好转,不但尿液没了糖,而且血糖也降到正常水平。从那以后,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才得以大显身手。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还应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同时拥有现实环境的实验条件和虚拟环境的模拟条件时,应首选现实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更要落实好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
生物教学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例如:在讲授“环境保护”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在环境中的作用及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我预先布置了一项通过网络而展开的调查、讨论活动。让学生去了解“我国一次性木筷生产和消费概况”、“一次性木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一次性木筷的解决途径与对策”等问题,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调查中,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我国已是一次性木筷的主要生产、消费与出口国,每年要生产近1000万标准箱,相当于500亿双左右木筷,而要生产这么多筷子,需砍伐2500万棵树,这是在国民经济和文教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造纸工业每年所用木材的60%。这实际由是对我国环境的极大破坏和森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更令学生气愤的是,我国一次性木筷的主要出口国――日本,每年都要进口250亿双,他们在使用之后,会再次利用来造纸,然后返销我国,里里外外等于自使用了中国的木材。这实在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次调查,不但使学生对教材所述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一次社会决策――讨论“一次性木筷的解决途径与对策”,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梳理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态度,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学习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作者/ 程佳佳周敏
摘 要:高中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英语语言技能,夯实语言基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由于缺乏耳濡目染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大量的语言输入,因此仅靠词汇和听力的输入是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取的语法教学方法不对,过高地强调了语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掌握的只不过是一堆死的语法规则。因此,在高中阶段,语法教学改革势在
必行。
一、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演绎法。即,教师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语法规则,而后再举例说明。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把语法规则、例句先背下来,然后再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练习。这样的一种演绎法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而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往往有四个阶段。首先是认知,即教师向学习者呈现语法现象,然后是发现与探究,接着是分类梳理,最后是巩固复习。然而传统的演绎法教学则完全抛弃了语言学习的这两个阶段――认知和发现与探究。舍弃的这两个重要语言环节,学生所接触到的则只不过是一堆死的语法规则,一堆没有任何语用意义的规则。即使学生将这些语法规则背得滚瓜烂熟,学习者也无法将其用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新型语法教学
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把语言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语境,优化语法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对于新兴事物和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感兴趣。因此,在创设语言环境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语境。如,人教新课标模块2第三单元,该单元的话题是电脑,语法要点是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述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内容涉及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教师可以利用机器人的发展有效地创设情境,如可创造一个能够做家务的机器人。当你回到家时,你会发现你的机器人为你做了以下事情:
When you get home,you find:
The robot has cooked the dinner.――The dinner has been cooked.
The robot has watered te flowers.――The flowers have been watered.
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及富有实际运用价值的内容,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实际的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
2.合理利用多媒体,创造高效课堂
语法教学中,有许多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内容。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枯燥和抽象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虚拟语气(Subjunctive Mood)中的重难点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该句型涉及主句和从句的变化。为了激活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课前先放一首英文歌If I Were a Boy。在一边放歌曲的时候,可让学生一边欣赏歌词。
If I were a boy,
I could turn off my telephone;
If I were a boy,
……
学生在听歌和欣赏歌词的`过程中,可以自己发现语言现象,同时也可以揣摩出所谓的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愿望、假设、猜测或建议,而不表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需要通过谓语动词的特殊形式来表现。因此,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有效地整合语法和作文,提高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掌握语法知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能力的
凸显则有效地体现在语言的输出环节,即口语与写作。因此,通过作文的形式来操练语法,不仅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法现象,
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还是拿人教新课标模块2第3单元的语法现在完成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作文话题“近些年来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写一篇演讲稿来告诉外国友人我们城市的变化。通过讲述变化,学生可以掌握什么样的情况使用和如何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作者单位 程佳佳: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周敏: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篇8: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新的课程理念只有在教学上得以“物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新课程实施中,新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 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通
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问题情境的展示,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数学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个“亮点”完全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展现出他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展现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观念.
3. 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是通过“会话”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4. 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应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真正的理解只能通过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
5. 课件制作体现动态交互
一般的演示课件只能按事先设计好的数据、过程向学生作出展示,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课件的演示结果,更有甚者是,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计算机的演示走,计算机课件反而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障碍.在新理念下,计算机课件制作除了要求使用新的技术,体现真实、美观、动感外,特别强调它的交互性,所用数据可以修改,使课堂成为实验室;学生可上机设计并操作,还留有课后进一步实验、探索、研究的余地.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的特点
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数学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作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
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例如,可以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内容中融入算法的内容.
此外,应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又如,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也应予以关注.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3. 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事实上,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凸凹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统计案例,可以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安排一些引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些拓展的数学内容,或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选择和安排这些内容,要注意思想性、反映数学的本质.
4. 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5.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6. 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可以渗透到数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学素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有关数学课程内容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篇9: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
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版式新颖、图文并茂的中学数学实验教材(下文简称新教材)终于走进了中学课堂。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在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总之是学生缺少预习,没有及时的总结,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有想打破这个局面,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习困难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差生”,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充分地鼓励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促进,教与学的统一。克服“用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来代替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的倾向,树立起“要教就要使学生掌握”的观点,纠正过去“教得好不好不是教师的责任,至于学得好不好不是学生的责任”的观点,多从自己教学方面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
二、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的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大纲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课本教材中的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按教材中引入法为起点。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二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
[1] [2]
篇10: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如果数学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不对教学做认真的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去思考分析问题,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问题的空间呢?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破之有效
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最通俗易懂的,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讲授,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讲解,重要的是要配以基础,经典的习题,当然适当地插入与此类知识有关的笑话那是最好不过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和习题时最好能从易到难呈阶梯式展现。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突破教学难点也是有帮助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就应该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的多,这种方法我是屡试不爽。
2.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在一堂课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
刚毕业那会,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得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学生的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学生往往会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来。3.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地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拿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地www.dtjj.com.cn/amyhxsyl/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众所周知,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都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卷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三、业务学习
1.丰富数学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数学学学术论文、数学杂志、数学刊物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资料,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而且还具有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2.多听课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数学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的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
篇11: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论文
1.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创设游戏活动不仅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队列、队形”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打破传统沉闷的课堂,也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游戏,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体育课堂的高效进行;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养成自主体育习惯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体育价值的有效展示做好基础工作。
2.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主体地位
在体育教学中榜样作用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体现。对于目前的学生们来说,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手心里长大,不懂得也不愿意吃苦,所以,在体育活动常常会出现偷懒现象,甚至一些学生一上体育课就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逃课,尤其是在长跑项目中。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们要借助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以“长跑”为例,众所周知,学生不喜欢长跑,常常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长跑的技巧,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经常会组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锻炼。分组的原则是“优差”“中中”“中差”“优优”等组合方式,在“优差”“中差”组合中目的`是让优等生和中等生起到带头作用;在“中中”“优优”组合中主要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坚持下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到体育课的价值,进而,让学生在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
3.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收益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我们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从而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进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层,也可以按照体育项目进行分层等等。比如:有学生擅长跑,有学生擅长乒乓球,有学生擅长跳高,还有学生擅长短跑等等,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这样可以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确保体育价值的有效展示。
4.借多媒体教学,培养终身意识
多媒体作为一门集视频、音频、图片、图像为一体的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直观的展现教学内容,而且,还能达到以往传统口述所达不到的效果。也许你看到这一点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多媒体的应用和体育教学能切合在一起吗?体育教学一般都是户外教学。是的,乍一看两者却是很难连接在一起,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除了在体育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水平之外,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形象的展示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奥运会中的一些体育比赛,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体育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目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优美的动作表象和完整的形象概念;等等。教师要恰当的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当中,要让体育课堂在和谐的环境中增加容量,进而,确保体育课堂价值的顺利实现。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价值,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篇12: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有效教学探讨论文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任务。本人结合自身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新课程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需要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练习中,而且在通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喜欢上、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与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的教材内容略显单调,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化,逐渐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的观念,充实、创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在练习短跑100米时,可以提问“咱们班谁跑得最快”、“100米谁用的时间最少”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情感。第二,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比如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实效性与生活性
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其引导性,不能按部就班,通过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展示个性,从而提高体育理论素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将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使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练习,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富实效性与生活性。
三、创新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本身很盼望上体育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积极性,这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心理基础。
可以从创新教学的分组形式开始,使学习小组形式重新组合,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的兴趣。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把锻炼的作用与以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只有体格强健、品质优秀,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陶冶他们的情操等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道德得到了升华,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激发出来了。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体育课的生命与活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与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涛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04)。
[3]崔伟当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03)。
[4]耿培新对构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用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02,(02)。
篇13: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关键词:课程理念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竞相进行了教育改革,我国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国于颁布了《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级课程标准)》,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课程理念包括: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然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前苏联凯洛夫的体育教学模式也被大家称作“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上即是以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来设计的体育教学过程模式。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逐渐显示出它的缺陷和不足,它的最大不足是:注重技术传授时,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心理感应和社会适应性等因素。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及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著名学者毛振明提出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是: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体育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开放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师学生、课程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条件及结构程序等诸多要素。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组合的整体设计。各种要素都是放在特定的情境下作为整体的组成部分去研究它的运动和变化.并对其予以优化组合.使其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和优效性的功能特点。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我们把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分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条件四个层次。
1、指导思想。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下提出的,它是建立各种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反映了模式的内在特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这也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一切的模式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任何的教学模式总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其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其他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领域的发展。
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指体育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操作程序包括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构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支撑骨架,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学方法则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操作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
4、实现条件。实现条件指的是指促使体育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要成功的完成一次课实现条件包括很多方面,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体育器材、教学内容、方法、时间、空间等,教学条件是实现教学模式的有力保证。
上述四个层次是构成体育教学模式的主要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构成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主要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一)指导思想上以新的课程理念为主。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新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拓宽了健康的含义,确立了生物、心理、社会性三维的健康观,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了。未来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上也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学目标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目标比较单一,如发展学生的体能或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等。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教育观念更新,新思想的不断出现,在新的体育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也不断完善和丰富,出现多样化趋势,不同教学模式相互借鉴和促进,发挥各自特有的`功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了选择教学模式的广阔空间。
(三)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由教师制定,学生执行;组织教法由教师设计,学生服从,每一步教学程序都是学生按教师指令运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针对这些弊端进行着改革,着重突出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如“探究发现模式”,“自学互教模式”等。
(四)体育教学模式向着适应个性方向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学生的特长,统一教授,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求能调动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经验,满足需要,以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发展自己的专长。
(五)体育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拓宽了健康的定义,强调学生的生物、心理、社会多维的健康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现象,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运动的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调控情绪和预防心理疾病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超越
体育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在构建体育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从某种科学的教育理论假设出发经过逻辑演绎,推演出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教学实验证实其科学性和优效性。同时,各种个别的体育教学经验经过高度概括、系统整理也可以形成体育教学模式,并进一步升华到体育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模式即是某种教学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某种教学经验的升华。体育教学模式的这一特性,使它能较好地充当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中介和桥梁,但是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所有的体育教师和所有的学生,教学模式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和理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每位体育教师应掌握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展和超越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形成特有的教学风格。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实施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其他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体育理论的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快速的发展,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了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它正向着综合方向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选择和运用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超越和创新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篇14:试析新课程理念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试析新课程理念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教育应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和策略,同时教师也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切实推动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开展.
作 者:马婧媛 作者单位: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KEJI TANSUO)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高中英语 教学质量篇15: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案设计的思考
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案设计的思考
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诸多评优展示课的推出,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是课堂主人”、“课堂应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上课仍目无学生、死抱教案的老师已不多见,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模板地位”业已动摇。但作为教师备课外显结果之一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模板地位”的动摇,却并不意味着“写教案”这个过程性行为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价值的削弱,相反它却预示了另一个信息:新课程理念下,未知的、随机的、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加强课前教案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在设计中就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用“开放、动态”的教案去支撑新教学过程的构建。 一、要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 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结构上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上的不确定性,留有一定的空白,以适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适应新的情境,实现动态生成。 二、要有多项选择的预设 在写教案时,教师要努力跳出传统课堂的程序设定模式,充分估计学生在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拓展点,学生可能在什么地方出问题,出什么问题,怎样引导,采用什么方法能获得较准确的反馈信息,通过观察表情、个别提问、现场演示、集体讨论等,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菜单,以便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这样,即使出现打乱教案的现象,也不会紧张,可以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峰回路转,更趋完善。 三、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 设计教案时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有以教师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不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而是要双向设计。既要有教师的活动,同时要有学生的活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补,更多地要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在教案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互助学习”的“生本角色”。 四、要有多方位思考 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案时,要在领悟新课标与教参的基础上,做出多方思考: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出哪一条基本理念?如何确定一个有一定教育思想的主题,让课堂教学收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效果?本班学生的技能基础,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用,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出现意外的学情反映时,教师应如何科学调控和处理、驾驭课堂?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资源的互补作用,除要认真思考除教材教参这些主要教学资源外,还有哪些可供该课教学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等等。 五、要多重展开二度设计 二度设计是指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或教后记),关注的是教学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问题。一方面可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海;另一方面把教学中的现象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教者有的放矢。教师课后反思还体现在对教案进行适合自已、适合本班学生的修改和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在修改时,力求创新、实用、富有个性。 六、要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 网络时代,给了我们广泛收集、虚心学习他人在教案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机会。但这不是简单的拿来,教案中不仅要有学生,也要有教师,借鉴的同时,我们要从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结构出发,对所教授内容的选择、开发、组合,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对学生了解的情况下设计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教案,这样发展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 课改过程中,笔者也学习了诸多国家、省级的课例,从中得到很多启示和感悟。我们觉得,教案应该脱离统一的格式,图表式、叙述式均可,主要以科学和实用为主。但一般的教案主要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内容。简要叙述本课时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 2)教学目标。从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结果的角度(以学生为主语),尽量使用明晰、具体的行为动词,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 3)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确定。 4)教学过程。将本课时的教学流程划分为几个板块,详细说明每一板块中教学环节的内容与设计意图。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语言(提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教学策略、方法的运用,教学媒体(传统、现代)的使用等。注意语言的精炼,避免繁琐。 5)教学反思。填写教案的执行情况、效果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等等,突出重点(创新点),避免面面俱到。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案也应是在动态中生成,它不再是课前一锤定音,而是一个教学前不断改进,教学后日臻完善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则是一个真实的“设计――实践――反思――完善”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知易行难,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和改进。篇16: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论文
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论文
论文摘要:体育合作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体育合作学习的依据、形式与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体育新课程理念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体育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新课程的过程实施中人们对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开始有所重视,然而综观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认识及具体实施,不难发现存在一些偏差。如对体育教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还没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依据、形式与方法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和全面,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具体运用中还有一定的误区。针对这儿个方面,反思已有的理论研究,笔者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合作学习”。
1.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1.1合作学习的概念。
目前,很多研究成果频繁使用“合作学习”这一概念,其实“合作学习”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广义和复合性的概念。根据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合作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相助、教师指导等相关的交互作用,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态度」二的积极发展。
1.2合作学习的理念。
1.2.1互动与关系的转变。合作学习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等综合性互动,并尽可能利用互动进行学习,充分开发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活动才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因此,教师与学生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促进一参与”的关系。
1.2.2目标与情景的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它既强调知识、技能教学目标的达成,又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还期望学生的社会技能目标得以获得。合作学习重视唤起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就教学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加以利用,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单一竞争格局的一大变革。
1.2.3评价体系的转变。合作学习将常模参照改为自我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将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
2.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的依据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背景:一是传统教学不恰当地运用竞争,只有少数学生获得优胜,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少数落后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二是体育教学中的“注人式”教学忽视师生互动,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受到关注。三是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逐步深人人心,这也成为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提出的重要因素。
3.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方法
3.1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的形式。
从不同角度看,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不同的开展形式。从学习的时间长短来看,可以分为“短期合作学习”(某次课、某个项目)和“长期合作学习”(一个学期);从各组的合作学习是否在同一时段,可分为“共时性合作学习”和“历时性合作学习”。根据学习或教学活动任务、内容的不同,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可采用的形式有:
3.1.1对于较复杂的新技术的学习,可通过多媒体、教科书、文献资料等,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也可让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学习。
3.1.2对于已经初步掌握的技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评价能力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以练习为主。
3.1.3对于以身体素质练习、创造性自编活动及其他游戏、竞赛性质的活动等的“合作学习”―这些活动不一定具有“学习”的性质,由教师提出任务和要求后,基本由学生以一定的合作形式进行和展开。
3.2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方法。
从合作小组个体角色、分工与配合情况来看,适合教学开展的“合作学习”主要方法有:
3.2.1相互指导、纠正法。对单一技术学习任务,学生间可采用练习一指导、观察、纠正的角色关系,角色间互换,不断提高技术,直至技术完成和熟练。
3.2.2拼图法。对于比较复杂或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学习任务,可由多个成员分别负责学会其中的部分,然后教会小组的其他成员,各个成员相互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和学会所有技术环节或完成整个学习任务。
3.2.3分工法。与拼图法类似,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不同的总任务下的分任务,各成员的`任务构成了总的任务和目标。分工法可看作拼图法合作学习的一个阶段,因为在下阶段还应使每个部分和环节的学习任务让全体成员学会和掌握。
4.体育新课理念下“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有学习主题,这样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合作学习也不例外。随着网络日益融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主题有了更多的选择。
4.2注重异质分组。
协作学习以小组为活动组织单位,教师应该根据学习主题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同时也应征求学生的意见。譬如,根据学生所擅长的体育运动的差异,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为5-8人,每个小组由擅长不同类型技能的学生组成,在不同的学习主题下可以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指导,解决了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讲解的问题。
4.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旧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根深蒂固,反映在学校体育中过分强调运动技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途径只有通过模仿、练习,教师完全是领导和权威的角色。其实,每个班都有很多专项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某些动作技能方面甚至比教师还要做得到位。教师和学生确定学习主题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练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指导其他成员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能避免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地指导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去,建立良好的师关系。
篇17: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作者:董灵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第07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为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有所改变,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其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要求。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差异对待,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情况,以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学生对教师十分敬畏,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现如今,学生在社会环境的改变下,性格特点都与以往有所不同,说教这种方式不再适合当今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逐渐走向平等,教师纷纷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共同学习,以满足新课程理念的新要求,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最佳效率。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要做到一视同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机会。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应试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素质教育改革则要求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为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不是弱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反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
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和学生成为朋友,以朋友的角色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心换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合作,与学生一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扮演好引导的角色,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朋友关系,不仅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还可以促使教师更快地接受新事物。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对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素质教育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教学热情,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要寓学于乐,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或是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编辑 赵飞飞
篇18: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差生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差生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差生四川省叙永县向林中学 罗光强
差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称学困生,有的称后进生,尽管称呼不同,但主要是指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这一类学生。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不再是差生,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认识,树立新的学生观。
一、从教学对象上看
从传统教学到新课程改革,也是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也就是由面向少数学生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变化导致了教学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学业成绩差的差生,这是差生产生的必然。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的学生观,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既指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每个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学校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包括智力发展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也就是传统教学中所谓的“差生”,教师的教学重心是全体学生,不应重视一部分学生,而漠视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抱以积极和热切的期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差生这类特殊群体不应存在教师心中。
二、从教学目标上看
现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没有提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力和情感上的要求,尽管有的地方已提出一些,但没有象新课程那样具体突出。可见,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从教学目标上看较单一,没有多侧面、多领域、多层次地让学生得到发展,只片面地注重智育目标,忽视其他领域目标,很多学生就因为智力差一些而成为差生,然而新课程标准中不仅结合知识点提出明确具体的结果性目标,还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因此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发生积极的变化,有明显的提高和长进。要通过课程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潜能得到开发,学力得到增长,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明显地得到提高。尽管有的学生智力发展差一点,但其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就不能认为其差,也就无差生可言。从教学目标三个维度上讲,三个目标地位平等,对学生发展作用同等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非智力品质比智力因素更重要。因此不能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并形式正确的价值观。
三、从评价方式上看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形成,教学目标大多数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因此评价学生时主要看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纸笔测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的位置一目了然。评价内容单一,又采用一把尺子衡量。于是“学困生”,“差生”,“后进生”便由此而来,刚入学小学的学生就成为“差生”,许多所谓的“差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就已有深深的烙印――我是这个队伍的落后者。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评价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划分等到级。因此我们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我们应承认差异,挖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既评价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更关注学生在此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多一把衡量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我们要把所有的学生看作是好学生,要看重他们的优点,不纠缠缺点,要用优点激励他们不断往前行走,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客观、准确、多样的评价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篇19: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浅谈
把玉庆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中川中学)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学生知识的领悟、学习技能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的培养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