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佚名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造句.
提高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第一小节,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
对于“绿色渲染”,“墨线色勒”这两个国画技巧术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书中第一幅插图的幻灯片一张;绘有草原上小丘的国画两张(一张只有绿色渲染,另一张小丘的线条用墨线勾出).
导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听了这段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草原)
你想知道关于草原的哪些情况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13《草原》)跟着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草原的风情.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师注意正音.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破的句子.
学习第一小节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旗”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县.陈巴尔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个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投影(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的投影).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1小节,看看从中能得出对草原的哪些认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草原的感觉,再说说是从第1小节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讨论时抓信以下几点:
(1),“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气是那么明朗.” 空气特别新鲜,天气特别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强调作用.练习用“那么……那么……”造句,区别比较“清鲜”和“新鲜”,“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处都是绿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讨论时注意让学生红尘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体现出来.
在第1小节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吗
学生质疑:由其他同学解疑,教师点拔帮助,主要疑难有下面几点: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因为视野开阔而空气明净,所以再远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会模糊一片.
(2),“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出示两幅绘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国画,一幅全用绿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边缘用墨线勾出,使小丘的线条清晰地凸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绿色渲染”,哪一幅还用上了“墨线勾勒”,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再看图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幅图,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那浓郁的绿色,甚至都渗入天边了.)
(3),在解决某个疑难之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带有这个疑难的句子,再次体会该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
看到这样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想法吗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用“既……又……”造句.
不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确实太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再次出示投影图片)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介绍一下吗可以先读读背背第1小节.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看图背诵第1小节
分清动,静描写
在前面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大家说说本文的第1小节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学生讨论.
练习
画出第1小节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讨论.重点要让学生弄清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就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课时(略)
篇2:六年级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六年级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正确认读“渲染、勾勒”等词语,指导写“貌”。
2.默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运用“品读、联想”的方式,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难点:初步领悟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资源利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词语说美景:同学们,这里有一组词语,出声的读读:
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湖水
奔驰的骏马
洁白的羊群
2.读了这些词语,你还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草原 老舍 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样独特的草原促使大作家老舍先生写下这篇呢,孩子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优美的词语圈画出来。
生汇报词语
好词语还应该把它积累下来。
2.老师在读这篇的时候也圈画了几个词语,一起来看看。
PPT出示词语:
渲染 勾勒 天涯 低吟
马蹄 礼貌 羞涩摔跤
鄂温克 内蒙古
指名读
指导写“貌”,强调多音字“蒙”(语流音变—内蒙古:注音是三声,读二声)。
3.刚读了课文,谁来用你积累的词语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草原?
生各抒己见,师引出课文主要内容: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领略景美。
1.自由读读这一段,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这又一个什么样的草原?你把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圈画出来。
PPT出示:这是一个( )的草原!
生各抒己见,体会草原的风光美。
2.悟情
3.领悟写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赏美景说词语
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
( )的空气
( )的天空
( )的小丘
( )的羊群
( )的草原
说说自己家乡、城市的美景:
( )的( )
2.布置作业:美丽的大草原使老舍先生情不自禁赞叹、沉醉,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奇妙呢?试着写一小段话,用上“既……又……既……又”。
推荐阅读: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
板书设计:
1 草原
老舍
风光美 !
人情美 ?
教后反思:略
篇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篇4: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 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 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 学生汇报。
4、 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 指导朗读。
(2) 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 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 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 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 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
指导朗读。
7、 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 看图,听音乐。
2、 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 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 背诵第一自然段。
篇5: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篇6: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全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流畅。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读边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加深对课文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谈话,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的大草原。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理清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内容虽长但是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分两大块――景美、人美。“景美”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这样理清思路后,就为顺利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草原美景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始终把朗读放在第一位。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抓住句中 “一碧千里”等词深入理解,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篇7: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写的,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
我设计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鉴于学生没有到过草原的经历,即便是从电视上领略过草原风光的学生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后,在品味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风光幻灯片的播放,把学生带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无边和美丽。文字幻灯片和风光幻灯片的配合使用,使学生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学生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具体表象的支撑,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这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流畅地背诵下来。
这节课,我的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下面的问题来展开的:“草原景美在哪里?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有时想想,的确是呀,在课堂上,做教师的并不须要提太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问题,学生能从多方面进行挖掘理解,把他们自己在读书中领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不到位的教师略作点拨,这就足够了。
篇8: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
一、揭示课题,检查字词。
重点关注了“渲染”的“渲”和“羞涩”的“涩”。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目前完整地朗读一篇课文,开学至今还是第一次,也许是突发奇想,心血来潮。效果令人满意。朗读完毕,感觉是带着全班学生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尽兴地游览了一番。反思学生不爱读书,是否同教师的范读少有关?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尽管自己的朗读还不够专业水准,但还是应该在学生面前勇于读书,我相信这对于学生是一种最好的朗读的教育――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即使读得还不够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理清思路,编列标题。
第一自然段是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概括。学生想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如诗如画等词语,板书:美景如画。后边四个小节让学生默读,独立练习概括。多数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只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活跃。最后黑板上形成的板书为:欢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第二节,有学生概括为“骑马迎客”。第三节有学生概括为“热情好客”、“民族团结”、“团结友爱”等,均不够恰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把握总是容易混淆。第四节中“盛情”一词,也是引导而得。而最后一节,先是有学生概括为“依依惜别”,就把“联欢”的场景全删除了,显得不够完整。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确也是需要好好训练的。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充分展开。学生只是读了课文第一节,找到其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这样的句子好在哪里?值得细细品味。
篇9: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课文很美,反而让我无从下手,心中没底。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四处找寻现成的教案或课堂实录来阅读。我把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读了一遍,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再认真读一遍,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教学大家真的是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抛开惊叹和感慨,我决定备课,没想到,我的脑袋一片空白,连导入语都不知道怎么写。思前想后,才决定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前,我让学生认真听这首歌的词中都唱到了哪些景物。这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想像草原的风光。接着,我便自然地提出“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学生有的说“大”,有的说“很绿”,可见学生的词语积累得非常少,即使积累了一些词语,但等到要用时却拿不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才能说出“一望无垠”、“一望无际”、“一碧千里”等词语。
就这样开了一个头,接下来便要讲解课文。我采用提纲挈领的方法,先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并找出最能概括草原特点的一句话。学生似乎不明白“概括”一词什么意思,问题一抛出,我就发现有学生眉头紧锁。于是,我换了一种问法:哪句话最能写出草原的特点。这回,学生们对问题的理解又近了一步。但是,当我巡视他们画出的答案时,我不禁心凉,还有的学生找不正确,三分之一的学生画的是具体描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我纳闷,是我的问题太难?还是学生读不懂课文?甚至是不熟悉课文?我不知道。
当学生把“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一句找到时,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碧千里”、“并不茫茫”这两个词。我问学生“老舍是怎样写出草原的一碧千里的?”学生思考片刻后只有四、五个举手,我想,敢举手的肯定是会的。提问一个举手的学生,果然答对了。课上到这,我感觉到有些吃力。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是造成反应慢的重要原因。看来,在上新课之前要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课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地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做答。否则,学生的学习就很被动,进度也很慢。
讲解第一段的时候,我虽然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到位,但还有一点是让我自己比较满意的。通过语句的对比来体会语句的情感。这是我最喜欢使用的品词品句的方法之一,也是我认为最实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就发现学生在读第一句话时不能很好的定位感情基调,要么过高昂,要么过平淡,这也是我在备课时考虑在内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直接告诉学生读的方法,这会让学生难以理解;直接范读给学生听,学生的体会会很浅。于是,我使用“句子对比读”的方法。我先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再读“这次,我又看到了草原”。后者比前者仅多了一个“又”字,其所表达的情感完全不同。学生一听,便“刷”的一声把手举起来,争着告诉我有什么不同,并且,学生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既快又准地找到“愉快”一词来解释作者写第一句话的心情。
这么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还很好地把握住了朗读的感情基调。
支玉恒老师对词语的考究是最令我佩服的。在他的课堂实录中,我对他引导学生探讨能否将“高歌一曲”与“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二者对调这细节印象深刻。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也灵机一动,学着支老师的引导和提问方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一问题。没想到,学生很感兴趣。由于时间关系,我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很少。等他们汇报讨论的结果时,我心里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学生很难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有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回答问题的吴家庆和肖海加两位同学都认为不能将“高歌”和“低吟”调换,他们的理由大同小异,基本上是认为调换了之后不能体现出老舍第一次看到草原时的心情。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但由于我不会引导,自己对这一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从而不能使学生作出更精彩的回答。
课文的第二部分有四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四个内容,我采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这一招是从支玉恒老师的课堂实录中学来的,实践起来效果不错!支玉恒老师是稳扎稳打教课文,他采用“读说式”学习法逐段讲解,逐段分析。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拾级而上,对第二部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但我觉得第二部分是一个整体,总的写出了草原人的热情好客。因此,我在概括完各段的小标题后让他们说说草原上的人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学生都会说“热情”、“好客”,于是我把这两个词板在黑板上。然后,我让学生从第二部分找出具体体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无论学生找到哪个句子,我都顺着他的思路讲下去,提及每句中应注意的地方。我觉得这样讲授第二部分灵活性大一些,不会显得那么死板。诚然,支老师按课文顺序逐段分析的方法更能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即使研究了名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中,仍会产生灵动的瞬间。
篇10: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道德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课前准备】
观看《神笔马良》的动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看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从故事中你知道马良神笔有什么特点吗?故事里他都画了些什么?
2、发散说话: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什么?板题。(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
3、有一个小姑娘也梦想着有这样一支神笔,并且写了《假如》这首诗,我们来听听她用这支笔画了些什么。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你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学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直到把它读通读顺为止。
反馈:
⑴ 请小老师带领拼读生字,指名直接读,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⑵ 指名读词,齐读词。
3、小声自由读文,边读边比较一下这四个小节,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作者每个小节的开头都用了这句话(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也来读一读这句。(齐读)
4、马良的笔神奇吗?如果你感觉到了它的神奇,请你读出来听听好吗?接读课文。谁最喜欢读第一段?当他读时,其他小朋友干什么呀?对,听一听,这些小朋友字音读准了吗?句子读通了吗?(接下来请同学用双手把书压住)
5、整合练说,拓展延伸,句式练说,整合课文内容。
师:通过读课文,你能把课文里的小朋友的愿望连起来说一说吗?(出示填空:课文里的小朋友说: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要给;还要给。)
〖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小作者为什么要有这只神笔,他想干什么?作者真是有爱心的人,带着你的体会,去读读这一小节。在你读他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2、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出示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现在你们就是小树,请问:被寒冷的北风猛烈吹刮的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指名说,带着你的体会去读读这句话: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请问:被大雪冰冻的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叹息是什么意思,视机解决)指名说,带着你的体会去读读: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请问:瘦弱的小树,你在叹息什么?需要什么帮助?指名说
4、好可怜啊!我想要帮它,你呢?那我们为它画一个太阳吧,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课件同步出示太阳图案,指导读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出示画面),睁开眼睛,师旁白:红红的太阳高挂在天空,照在小树身上,小树不冷了。它伸了伸( )生接,弯了弯( ),踢了踢( ),摇了摇( ),多么自在,你感觉到它的快活了吗?(指导朗读快活地成长)
6、小朋友,你想和这样有爱心的人交朋友吗?你真的愿意去帮助寒风中的小树吗?那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读出来?指名读
那我们一起把心里话读出来吧: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别忘了,还有小鸟和西西也需要我们的帮助呢。你最想去西西那儿还是小鸟那儿?去吧,读出你心里的想法。一边读一边去想,好像他们就在你身边一样。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感悟读二、三小节。(找小伙伴一起读)
2、谁最想帮助小鸟,指名读第二小节,读的怎样?谁还想帮助小鸟?(3~5)
3、谁最想帮助西西,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吗?视机出示两长句:
⑴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指名读,哪里读得好?(一定、好腿、还给、健康)还有谁想读?你读的`真好,我代表残疾的西西谢谢你。
⑵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而是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老师想读,可以吗?你们认真体会。你觉得没有好腿的西西过得怎样?哪些词语?(只、望)有了好腿的西西,过得怎样?为什么?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4、我们来一起有感情读读第三小节,让西西感受到我们和作者对他的爱!
过渡:假如有一天,马良的神笔真的到了你的手中,你想用它干什么呢?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小组内练说──派代表说
3、图片演示,再练说。
四、小结
你我都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让我们的心融在一起,共同描绘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吧。配乐齐读整首诗(时间多,可以让学生背下来)。
五、扩展
课后请用你手中这支神奇的笔把你想画的画出来,想写的写下来。
篇11:《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欣赏《神笔马良》的连环画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神笔马良的故事我们听过了,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出示马良的图)
生:………
师:是呀!马良有一支神奇的笔,画了好多东西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你想有一支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个小姑娘她也梦想着有这样一支神笔,(课件出示小姑娘图)听!她要用这支笔画做些什么。(听课文录音)
生:听录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下的这首诗歌吧──假如(出示题目)
生:读题
二、自由读课文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歌呢?(想)
要求:遇到生字拼一拼,把诗歌读通
想一想,小作者想用神笔去帮助谁?
反馈:读了诗歌,你知道了小作者想去帮助谁呢?
生:小树、小鸟、西西(板书)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三、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一段
1、(出示小树图) 看图说话:
师:在寒冷的冬天,一棵孤零零的小树独自站在外边,吹着呼呼的北风,他会怎么样呢?
生说说小树的动作,表情,心情
(出示句子,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随文教学生字“缩”
指导朗读(配上动作)
…………
2、多么可怜的小树啊,你想不想去帮帮他呢?怎么帮?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课件同步出示太阳图案)
3、闭上眼睛,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不冷了。它伸了伸( ),弯了弯( ),踢了踢( ),摇了摇( ),多么自在,你感觉到它的快活了吗?(指导朗读“快活地成长” )
4、读到这里,你觉得小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5、小朋友,你想和这样有爱心的人交朋友吗?你真的愿意去帮助寒风中的小树吗?那我们把我们的心里话说出来吧:(齐读第一小节。)
过渡:小树得到我们的帮助,长成了大树,成了鸟儿们的家,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四、学习并指导朗读第二段
生:(看图说话)
师:听!(听录音:小鸟的哭泣声:我们的妈妈怎么还没来呀!呜呜^^^^我好饿啊^^^妈妈你快回来吧!)
…………
朗读指导(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
师: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
生:…………
理解:“遥远”“寻食”
随文教学“遥、寻、食”
想像说:鸟妈妈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去呢?
生:…………
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啊,善良的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好吃的谷粒)(课件出示画出来的谷粒)
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了,鸟妈妈也不用飞那么远了,那么辛苦了,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此时,小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男女生比赛读
…………
过渡: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事物还有好多好多,让我们下节课再去讨论再去想办法帮助吧!
现在,让我们把小作者美好的心愿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愿现来说一说吧!(齐读一,二段)
五、生字巩固
我们刚刚交的几个生字朋友遇到了麻烦,(课件出示生字),他们头上的蝴蝶结飞了,小朋友!快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1、(课件演示)(字与音节家连起来)
2、生字宝宝们都找回了各自美丽的蝴蝶结,他们好高兴啊!让我们再叫一叫他们吧!(齐读)
师:现在你们应该成了好朋友了吧!
3、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好朋友的?
4、让我们来开着火车与他们做游戏吧!(开火车认读)
过渡:假如我们小朋友手中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写出一手美丽大方的字!就让我们把手中的笔看成是马良的神笔吧,看看这节课上我们要写下哪几个字!(课件出示要写的字)
六、书写指导
1、读“良,食”,你发现了什么?
2、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并扩词。
3、观察字形,及要注意的。
4、写。
篇12: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良、食,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
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第一节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读悟结合,体会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最想做什么
2.有个小女孩也想借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些美好的愿望都藏在《假如》这首诗歌里,现在就请小朋友自己去感受一下吧!(示课题:假如)
二.出示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圈圈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标标有几小节。
2把你喜欢的、最想读的一节诗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带领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共有几小节?谁愿意把你读的最好的一节诗歌读给大家听?
二、随机学习,朗读感悟
(一)第一节:出示内容
1.学生读之后,问:他哪里读得好,谁来夸夸他?
2.学习缩:谁来拼音,读准确这个字。
3.理解缩轻轻叹息
师:课文中谁着身子呀?现在开始你就是寒风中的这棵小树
出示图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他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哪些小树扮得好,老师来采访几棵小树。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
全体小树把这句话再读一读。(指导读)
4.学习小女孩是怎么做的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第一小节,找一找。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齐读。
师:读了这句我们知道小女孩的愿望是:我要用马良的神笔画(
),帮助(
)。
指名说,师板书(画太阳
帮助小树)
师: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小树身上,小树,小树,现在你感觉怎样?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帮你实现了愿望,你想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师:小女孩听了你的话心里一定(很开心)。让我们读读这一节吧。刚才同学们读得真棒!老师看见了一棵棵快活成长的小树。
还有谁想来读读其它几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谁来夸夸他。
2.这一节中还藏着几个生字宝宝,我们来认一认。
遥
寻、食、泣
指名读,注意读准食,
3.小朋友你们真是识字的小能手。让我们再一起把第二小节读一读。
4.
这小节中小女孩的愿望是:我要用马良的神笔画,帮助()。(指名说,师板书画谷粒帮助小鸟)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第三小节哪些小朋友喜欢读。指名读。评一评。
2.学习多音字:还
这一节中藏着一个特别的字,你发现了吗?重点学习:多音字还①谁来给[huan]找朋友?(还书、归还)②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hai)也来找朋友?(还有、还是)
让我们再一起把第三小节读一读。
这小节中小女孩的愿望是:我要用马良的神笔画(),帮助()。(指名说,师板书画好腿帮助西西)
三、课堂小结,感知升华,。
小女孩非常希望拥有一支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词语
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急着想和大家见面了。(课件出示生字)
自由读生字,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齐读。
小朋友真能干,这些生字宝宝把音节藏起来了,你还认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指名当小老师找朋友领读,同桌找朋友。
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谁会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写良、食
送走了词语朋友,还有两个生字宝宝想请大家写一写呢,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良食)问: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名说。
那我们就赶快试着写一写吧.
板书:
23
假如
画太阳
帮助小树
画谷粒
帮助小鸟
画好腿
帮助西西
篇13:《草原》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要想让学生在这么短的40分钟时间里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内涵,除了读还是读。同时,让学生通过文字的研读,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动感的大草原的画面,并在欣赏草原画面的同时再运用文章的语言进行描绘,这样使得整堂课都是围绕着草原的“美”而开展教学,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教学预设】
一、课前谈话,想象草原的美
1.热身:板书“草原”,让孩子通过汉字想象画面,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画面。
2.说明本堂课需要锻炼的能力:敢于发言、富于想象、善于表达。
二、引入课题,期待草原的美
1.在6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走进大草原采风。这一次采风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老舍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了解草原的美
1.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读通课文,圈出难读的字词,读后思考:老舍先生描绘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反馈。
(1)字词:蒙古包好客同行似乎(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渲染勾勒(根据两幅画的特点区分不同的意思)。
(2)文章内容,指名学生说。
小结:这些美丽的画面其实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两个方面,那就是景和人。板书:景人。
四、细读风光,感受草原的美
引:是呀,草原上那美丽的风光让作者流连忘返,草原上那热情好客的牧民让作者难以忘怀。接下去就让我们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
1.熟读第一段。
2.抓“面”,感受整体美。
(1)浏览第一自然段,快速找出一个能概括草原特点的句子。
(2)反馈,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指名读。
②体会草原的特点。
●换词,体会草原的“大”和“绿”。
给“一碧千里”找近义词。
换词,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望无际,而并不茫茫。
跟原句比较,了解“一碧千里”既可以体现草原的辽阔,又可以体现草原的碧绿。
●删词,体会草原的“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少了什么内容?知道茫茫的'意思吗?(出示茫茫的解释:无边无际,看不清楚。)
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在不同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草原明净的特点以及作者语言运用的简洁和精炼。
●找词。文章中,不仅是这个句子体现出了草原的“大”“绿”“净”,还有好多词也能体现草原的这些特点,请从句子中圈出来。反馈;要求找完整。
(3)听朗读,想象画面——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简洁的换词,删词、找词等等方法,让学生快速地感悟草原上自然风光的特点。采用想象读,就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真正感受到草原的美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情感。】
2.抓“点”,感受细节美
引: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已经让老师深深地陶醉在那辽阔的草原里不愿出来了。难怪,作者一到草原,就想高歌一曲呢!其实,作者不仅带我们感受了草原整体的美,更用一种精笔细描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草原上的羊群和小丘的美。
(1)找相同,了解描写方法。
自由读两个句子,从中找出两个句子在描写上的相同点:都采用比喻,这样使句子更加生动;都运用了一些颜色词,这样就让读者感受草原上的色彩美。板书:采用比喻,加入色彩。
(2)感情朗读两个片段。
引读:
就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上,羊群——
就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上,小丘——
是呀,这种境界是如此使人惊叹,又是如此叫人舒服。难怪作者站在草原上既愿——,又想——。在他的眼里,连那些静立不动的牛羊也仿佛是在——
【设计意图:研读文字,了解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和语言特色,为下面的一个环节——表达草原“美”做好铺垫。】
五、课堂练笔,表达草原的美
1.同学们,那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草原是不是就是老舍所描写的那样,只有羊群和小丘呢?(图片出示:草原上的小河、草原上的野花、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草原美丽吗?你们能不能像老舍先生那样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把草原的美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呢?
学生练笔。
2.交流。
3.总结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看到草原的辽阔,想高歌一曲;看到草原洁白的羊群和柔美的小丘,就想低吟一首小诗。那你呢,你想做什么?是呀,这种描绘一种景物,然后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就叫做即景抒情。
篇14:《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初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本节课重点突破文章的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风光美,领悟表达方式。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明白本文的表达顺序是从作者进入草原后所经历的事情来记叙的。对于把握课文的故事梗概和重点词句,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再结合上述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4)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想像,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体验:
读懂课文第一段,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感染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大多数生长于南方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在教学中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取我将采取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法进行教学: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丽景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的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宽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层次的体味美的意境.
2、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六、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放手让学生采用“读文、画句、想象、讨论” 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把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读为主,让学生边读边想,不断通过读去揣摩和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最终水到渠成,轻松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为了更好的实施上述教法、学法,本节课我将采用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进行。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的说课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我预设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长文短教,展开我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外在环境和他人的.情感的影响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开课之初,我用多媒体展播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师在优美的乐曲中导入: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是美丽的草原,今天,就让我们约上著名的作家老舍一同去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民族风情吧。
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于是顺势揭开课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提示学生圈出生字词,师生共同扫除阅读障碍
2、是由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作顺序,主要是从哪两部分来写草原的?即“风光美”和“人情美”。学生对于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三)朗读品句,感受景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自读第一自然段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再交流品读。在品读重点语句时,我将引导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反复朗读;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词句。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抓住重点词“翠色欲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碧绿。
2.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抓住重点字“绣”,理解想象。
在学生反复品读这些精美语句中,我还将不断回扣本段的中心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感悟。相信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之情也将在学生内心一次次升华。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既要体会课文情感,又要落实语言训练,因此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同时,适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比较句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与骏马齐奔的美丽画卷。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通过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师:作者先写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明朗、可爱、空气清鲜,使人心情舒畅;然后写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又写了远处的小丘柔美,翠色欲流,近处的羊群似花,牛羊静立不动,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这就是方位顺序。你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运用这样的顺序,或者从近到远,从下到上,都可以。
2、课堂最后,我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互相交流展示。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五)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的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温克族人民。”请同学们课后预习剩下“人情美”的段落。
篇15:《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草原》这篇课文选自我国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时写下的《内蒙风光》。作者用及其清新、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可以说这是一篇堪称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生长在北方小城镇的孩子来说,草原即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如何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感受到草原风光美、人情美,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景和情,我将本课的教学安排为两课时,在此我向大家汇报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理解“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体会课文的表达上的特点,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借助想象,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策略: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情境教学法和诵读激情法贯穿教学始终。
五、学习策略:采用自主探究和品读感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应用:
我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孕育美
(播放情景导入教学视频)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美仑美幻的试听感受,“入其境、爱其美”,心神一下子进入到那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不仅唤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更使学生产生了对美丽草原的向往,这时我板书课题:(1、草原)。
(二)整体感知―发现美
这一环节是学生默读课文,同时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写草原美的?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汇报,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两部分。为后面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此时我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是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边播放品读词句的教学视频,边进行说课)在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草原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的品味词句,从而使学生在品味优美语言的同时,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播放重点词句教学视频) 这样化抽象为具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不足,而且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草原美景的认同与倾心。结合学生汇报我板书: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板书: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四)感情朗读―升华美
在多种形式的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齐背第一自然段。(播放配乐背诵教学视频)这一配乐背诵,不仅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共碧草一色,牛羊成群骏马齐的美丽画卷,更是激发他们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五)回顾拓展―期待美
在学生汇报学习收获之后,我设计如下结束语:“同学们,老舍笔下的草原风光如此美丽,那么他笔下的草原人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设计不仅总结了本节课的学习,更促进了学生对体会草原人情美的期待之情,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篇16:《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
板书:
16、草原
二、看图说感受
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风光美图──老师简单解说。(并播放音乐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
大、绿……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
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
景美人美
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
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
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
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
“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
板书: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5、小结:
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
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品读句子):
“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
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8、师生合作读:
师领读:“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生跟读:“四面都有……流入云际。”
9、过渡:
草原这么美,难怪作者“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一首小诗”呢!知道为什么吗?
(抒发自己的情感:愉快、赞美……)
10、导读:
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感情发挥出来呢?
(课件)出示句子: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低吟一首绮丽的小诗。”
11、过渡:
草原这么美,真让人陶醉其中,看!“在这种境界里……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真的写骏马和大牛在回味吗?
(理解这个拟人句)
12、小结:
这种境界正是人们所说的景由心生,情境交融。草原这么美,多令人往啊!让我们一同回味草原的美景吧!
13、配乐朗读第一段,加深体会草原之美。
六、欣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这么美,何止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要赞美草原,连著名歌声蒋大为也要用自己优美的歌声去抒发自己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呢!想听吗?
播放乐曲。
七、拓展
1、听到这么美的歌声,老师也写了一首赞美草原的诗呢!
出示赞美草原的小诗:
草 原
草原,我梦中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朵朵白云,
清风轻拂绿色的梦谣;
阳光唤醒绚丽的花朵;
雁儿归,蝶儿舞
千里碧波如画卷。
草原,我向往的草原。
蒙古包里孕育勤劳善良的人们,
小伙子策马扬鞭显英姿;
姑娘们放声高歌满天涯;
牛儿壮,羊儿肥
牧民描绘幸福景。
2、你们也想赞美草原吗?用你们精彩的文笔赞美草原吧呢?
八、作业
抄生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
九、板书设计
16、草原
景美人美
空气…………(清鲜)
天
天空…………(明朗)
小丘平地……(一碧千里)
地
羊群…………(白色的大花)
篇17:《草原》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草原》这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出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自读感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弄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感受草原自然风光。
2、技能目标:
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品味积累优美的语言。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体会草原的美。
2、教学难点: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我通过抓住明线、紧扣暗线的做法,牢牢掣住情字这个关键,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升华民族精神的教育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美景,动听音乐想象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等多种形式,唤起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拓展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美的意境,最终水到渠成,轻松地突破了难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并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巧妙引导,资料铺垫,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实现整个教学目标。
五、教具准备
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
(想)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
课件展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
学生谈感受。
是啊,看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听到蒙古族歌手浑厚、嘹亮的牧歌,老师的心和你们一样,也飞向了那广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草原,一起欣赏那里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
草原
2、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想象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质疑问难,自主、合作、探究:
⑴ 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⑵ 小组讨论。
⑶ 全班交流,共同研讨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① 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 ?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 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4、品位赏析:
⑴ 老舍先生不愧为一代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那么优美,你喜欢第一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⑵ 交流,从修辞方面分析。
⑶ 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应不应该多读读?
① 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
A、自己练读。
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 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 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④ 引读感受部分:
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
教师引读。
假如你来到了草原,你最想干什么?用既又说一句话。
⑤ 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⑷ 草原的天空那么美,景色那么迷人。草原的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热情好客)
⑸ 找自己的好朋友交流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的人民热情好客?
5、表演:
分组表演蒙古同胞欢迎老舍先生一行人,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6、拓展延伸:
⑴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盛情款待,尽情联欢,让主客忘了时间,忘了已夕阳西下,老舍先生低吟了一首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⑵ 假如你是访问团中的一员,在这离别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7、总结,感受蒙汉情深:
是啊,蒙汉情深啊!中国56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下面让我们一起手拉手,跟随宋祖英老师唱一首大家最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