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谚语”的引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共含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闯乃”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________ “借花献佛,锦上添花”
在英语作文教学时,指导学生如何写短文的同时,应首先教学生如何写好主题句,即短文的引言句。从某个角度讲,引言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对注意力的吸引主要取决于话题内容是否诱人,是否能够用简要生动的语言表达清楚短文所要论述的主题。因此,引言句必须争取写得出色、醒目,为整篇短文的写作开个“好头”。
主题句并不一定出现在段首。有时出现在短首的主题句往往给人以突兀感,缺乏思想准备。主题句的出现也要“营造气氛”。营造气氛的手段主要有:铺垫引入,即首先提供背景,然后顺势将所要论述的范围进行限定;反向引入,即首先提供反面观点,然后顺势将引入本文所要阐述的论点;引语引入,即首先提供一个谚语、格言警句等,然后顺势引入本文主题;警醒引入,即首先使用提问、反诘或感叹等语句,然后顺势引入本文主题。
英语精辟生动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在一般的英文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是使用一些谚语、格言、警句、成语以及形象比喻。
英语中许多精辟生动的表达体现了民族的睿智与幽默,是英语语言的巨大财富和宝藏。这些精辟生动的表达多是从生活与劳动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也有许多直接取自圣经故事以及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就像中国人写文章时常用到其他一些成语、谚语、格言、典故及一些生动形象的表达一样,在英文写作中如能恰到好处的使用一些英语民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精辟生动的表达,也会增加英文写作的亮点使英文写作水平得到提升。
有时也可将谚语、成语中某词语的词序加以调换而构成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Bennie’s their son ,” said Henry.” “ Like son , like father , I imagine ,”
said Bonnefois. ( P. P. Read ) 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 Like father, like son ) 变成了“有其子,必有其父”呢?据美国作家里德在《教授的女儿》( The Professor’s Daughter ) 中讲美国参议员的二子贝尼有一次公然指责法国人“忘恩负义”,法国人鲍涅斯十分气愤,于是灵机一动,利用谚语的序换加以回击,意思是“儿子这么放肆,其父肯定更不象话了。”
序换虽然只涉及谚语或成语的词序,但往往引起内容上的显著变化,从而形成与谚语或成语等的强烈对照。
重庆市渝中区职教中心邱隆庆收集
.2.2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教学和谐统一律 三序和谐统一律 知识与智力
[论文摘要]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掌握运用教、学和谐统一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将教材学科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学生认识规律的序和教学结构程序三序统一,循序渐进,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笔者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以及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出如下一些中学英语教学规律,供同仁们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教学和谐统一律
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受制约于学;学需要教,受指导于教。教和学相辅相成,缺一都构不成教学过程的额有机整体,都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它是对立统一的规律在英语教学关系上的体现。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课程。至少在最初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知识,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同样,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既然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那么,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教师在教学中莫“硬灌”,应启发诱导。《礼记・学记》批评了当时教学中违反教学方法和原则的弊端:“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教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细细品味,正是今天教学中不懂教学艺术,“满堂灌”的活写照。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犹如导演,学生犹如演员,也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快,用得快,用得活,才能迅速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信心。在示范和组织学生进行操练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体谅。如,当学生相互间进行课堂操练时,教师来往于之间,仔细倾听他们的操练;学生语塞时,帮助提示一下;听到语误时,轻声纠正,态度亲切自然当课堂操练一时达不到要求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随意呵斥学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应耐心地加以引导,鼓励学生重新操练。教师正确的教态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课堂上的和谐与默切。
作为教师,都应热爱学生,这也是使教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应该是理解与尊重。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尊重,只有尊重才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二者结合才能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爱,也才能做到教、学的和谐统一。尊重、理解学生并不排斥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爱之深,则求之切”,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严格要求的本身,就体现着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施之以尊重,报之以爱戴;加之以威,只能报之以怨。”过分的苛求,不堪接受的批评,有辱人格的谴责,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激发起学生的反感和对抗情绪,因而也就达不到教、学的和谐统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和谐统一律,充分发挥教、学两个积极性,使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完美地结合,是教师时刻都要考虑的,永远创造不完的教学艺术主题。
二、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
教学中使教材科学体系知识结构的序(内容)、学生认识规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序(方法)、教学结构程序(形式),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教学,教学才能高质量高效率。三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中学英语课本是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其依据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既然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都有原则性的规定,课本就是这些规定的具体化,就是说,课本的编写要经过编者们的大量创造性劳动,使语音、词汇、语法、课文和练习的挑选、安排、组织等方面符合学习的规律,编得即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
一般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入门阶段,教材内容很简单,每课的句型和单词都是有限的,学生可以直接经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这时教师就不需要讲授过多的语音知识和语法规则。但随着学生学习的语言项目增多和语言现象变复杂,就有需要和可能从一些语言材料里总结和归纳出必要的语法规则。不这样,就不可能使学生理解较复杂或变得繁杂的语言现象和掌握更多的语言项目。即使在这个时候,也还要坚持精讲多练。至于那些对实际运用语言影响不大的语法现象,可少讲,只要学生理解了就行。
一本好教科书能大大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它循序渐进、举例说明并提供了新材料的练习。但是,书不是教师,它不会教、不会听、不会纠错,也不会鼓励学生,不管课本编写得如何好,指导还必须来自教师而不是课本。新教师、负担过重的教师和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教师有时候回陷入所谓的“教科书的圈套”。他们先用“Good morning, class. Open your books to page”问候学生,然后整节课时间都花费在朗读和做书上的练习上。教师和学生完全依赖课本,成为书面文字即印刷符号的奴隶。教师不是在教,而学生也没有达到掌握英语句型的目的。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使用课本中的材料。许多教科书的练习本身就给出了许多用法:打开书或合上书做、口头或笔头做、有个别学生或有一组学生来做。总之,要记住教科书仅仅是一个帮助达到目的的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要把它当作拐杖或教师的替身,因为语言的实质是双方相互交流。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英语课要上成实践课,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要用于实践,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初中阶段年级越低,练习时间应越多。对语言知识必须精讲,讲授知识为了知道实践。语言知识讲授的范围、深度、方法和时机要由语言实践和教学需要来决定。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巴班斯基说:“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分清主次,并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主要内容方面,并通过这些主要内容去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基于每一节课的教学,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教师有一节课上不好,学生学得不扎实,就会产生学习上的“空白点”;这种如果经常出现,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们常说的“夹生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大面积掉队的严重后果。教学中,只有将知识的序、学生认识过程的序、教师安排课堂结构程序的序和谐统一,循序渐进,才能产生教学的最佳效果。
三、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在激发学生兴趣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教思路、教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智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相似的和不同的情境中去,知识迁移,提高效益。所以,知识与智力相辅相成是教学的又一规律。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而培养学习能力,核心又在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选择合理的思路,形成有序的逻辑思维形式,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这一根本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益。比如在介词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直观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介词,以达到激发兴趣、加强理解、增强记忆,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我们可以用一个箭头、圆点、方框来表示方向介词;我们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几个直观图,利用教室里熟悉的实物,通过对每副图的重复或替换练习来演示它们的用法。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英语教学要注意培育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力。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英语、学习其他学科,也有助于将来从事任何工作。英语知识的内在规律是人们经过长期总结、归纳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感知到认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学生所学的英语是外国语言,许多语言现象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例如,在汉语中,“我有一本书”和“桌上有一本书”都是一个“有”字,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有”则有表示“所有”(have)和表示“存在”(there be)的差别。又如,在汉语中修饰名词的动词词组和主谓结构是放在受修饰词的前面。如:昨天来的那个人是我的叔叔。而在英语中,定语从句则应置于受修饰词的后面,如The man who came yesterday is my uncle. 学生在学习这些英语知识时,通过英汉分析对比,可以学会全面看问题的本领和防止思想僵化。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看图说话,问答,对话,按指定情景写作、自由作文,改写课文或课文的结局,对课文里人物、行为多问几个“why,if”之类的问题等等,对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教、学知识与发展智力是同时进行的,统一实现的。因为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凭借,智力是用知识来呈现的。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是知识结晶。二者相互为用,互为因果。所以应把掌握双基知识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统一起来,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同步,相得益彰,协调发展,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本身是什么,同时教给学生怎样正确获得知识、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给了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捕获“猎物”的措施,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解决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教学归根结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逐渐教会学生主动地猎取知识、运用知识,因为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跟着老师学一辈子,同时,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抓了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可以把其他许多智能的培养带动起来,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着智能的发展,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开辟广阔的天地,学生获得的知识信息就不但容易接受而且会转化为长期的记忆。
赏识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维灵活的良药。在作文评改中,尽可能地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把他们写得好的、表达贴切的句子指出来,在旁边加批注,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写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写作欲望。
(2)注重语句的地道、行文的流畅
语句是否地道,行文是否连贯决定着一篇习作能否成为一篇好的文章,这一切取决于学生是否会使用合适的连接词与过渡语。
习作评价中要多鼓励学生使用过渡语,为文章增色添彩。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写作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才能有所突破。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写作训练,每次作文要及时批改,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评改,灵活使用多种方式,多面批、多表扬、多鼓励,学生才能逐渐不怕写作文,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摘 要:英语写作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从农村地区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寻求如何加强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写作现状;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写作是体现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书面表达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山区学校。本文就农村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写作训练的策略进行剖析阐述。
一、写作教学现状
1、词汇、短语运用能力差,无法准确表意
受词汇量和阅读量的限制,学生掌握的英文词汇、短语、句式匮乏,未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习惯,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用英文准确表意。
2、运用母语思维,Chinglish屡见不鲜
学生用英语写作时受汉语思维影响把汉语中的一些词汇或表达方式生搬硬套到英语作文中。显然这是在二语习得中出现的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这种负迁移减到最低限度。
3、写作内容匮乏,语篇生涩,段落、文章的逻辑性差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语言知识放在首位,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贫乏、信息感不强、逻辑性差,不能完整、连贯地刻画主要细节,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
4、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
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留给学生写作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教师大多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讲评作文时只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对写作技能的指导,忽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价,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写作训练流于形式。
5、书写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
目前,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作文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标点使用不当、大小写混乱,从而导致考试时扣卷面分和感官分。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书写问题,及时提醒、指正,慢慢改变学生的书写。
针对以上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错误和困难,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探寻出了一些提高写作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写作训练途径
1、强化基本功训练
(1)从词汇教学入手,抓好语言基本功
在教学中注意把词义、词性及词的用法结合起来,既注重语言的信息性,又注意语言的使用性。
(2)加强英语基本句型的训练
无论多么复杂的句子,都有能表达该句中心意思的“主句”,其余则是起修饰、补充作用的定语、状语以及各种类型的“从句”。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六种基本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针对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六种基本句型的训练,牢记句型,不断运用。六种基本句型是: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There+be结构。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从日常教学抓起,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
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阅读—积累—模仿—自主表达”四个阶段。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熟读或背诵一定量的范文,充分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一定量的短语、习惯表达和精彩句式,强化正确意识和语感。多次感受语言、模仿语言、内化语言,最终写出自己的文章。
3、关注写作训练的规范性
(1)规范写作步骤
高中写作训练应以高考写作题型为指导,严格规范学生的写作步骤,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学生应遵循以下5个步骤:认真审题,拟好提纲(确定题材、人称、时态)—确定要点、遣词造句(列举细节要点)—连句成文、突出主题—及时复查、修改润色—规范誊写。
(2)规范书写和文体格式
高考英语写作常涉及的文体有说明文、应用文、提纲作文和开放作文。对各种文体特点、格式要清楚,熟悉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熟练而清晰地书写,格式、连笔、词距、标点要正确。
(3)加强仿写训练
书写的心理活动是由观察到临摹,由临摹到自主,由自主到熟练的过程。借助范文加强仿写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习作的方法之一,仿写既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体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注意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要在仿照范文写作中,学会语言、章法和表达技巧。
职业中学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持久的动力。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英语实用性越来越重要,而在职业中学的英语教学状况却始终很艰难。就此,探讨职业中学英语教学的几个方面。当前困扰职业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难题是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持久的动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言语,已成为国际协作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特别我国正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具有一定英语听、说、读、写才能已成为高素质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英语教学能否满足教育需求面临着严峻的应战。英语教育工作者要不时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形式,尝试新的教学办法。
一、传统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普遍是应试教学,职业学校深受其影响,表现不出职业学校的需求与特征,教学普遍与理论脱节,言语与文化脱节,言语与交际脱节,教学办法普遍是“填鸭式”,融会贯通,单调无味。教学中多半请求学生顺应教师,而较少请求教员顺应学生,短少师生之间的严密协作,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多半是“聋哑教学”,很多学生会看大厚书,语法学问丰厚,但不具备听说才能。传统教育无视了对学生剖析、归结、推理、判别、表达等根本才能的培育,无视了对学生思想才能、认识才能、剖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的培育。
二、教学理念的改动
首先,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要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员要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养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要真正从学生需求动身,发明调和、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沛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体,充沛感受学习主人的乐趣。
其次,我们要明了言语是一个交际系统,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要留意对学生停止听、说、读、写的技艺锻炼和才能培育,在教学理论中,偏重言语学问在交际才能中的作用,传统的那种以为控制了言语学问就等于控制了言语的观念是错误的,学问转化为才能是需求锻炼、需求在理论中完成的;在理论模仿中,让学生充沛把所学学问加以应用,开发学生才能、潜力。
三、教员素质的进步
(一)教员的关爱在教育中有着无法比较的宏大力气。
亲其师,信其道(Love me,love my English!),教员关爱学生,才会让学生对教员产生信任,让学生取得宏大力气,克制本身缺陷,获得最优的开展。当幼师班的班主任时,我班有个女孩来自单亲家庭,跟父亲生活,母亲在她上学一年后病故。听到这个音讯,我不知该怎样抚慰她,一天晚自习之前,我把她叫到办公室,简单问了问,她不多说话,眼泪默默流下来,我也流泪了,没说更多的话,只是默默看着她,分担她的忧伤,让她领会我对她的爱。这个女孩是十分刚强的女孩,后来的日子里,她没提过妈妈,但学习努力,不只英语学科,各个学科都有很大进步。毕业后工作认真,如今曾经是一位十分年轻的幼儿园园长。从她的身上我领会到,学生就是教师的孩子,很多孩子父母短少的,教师给予他,家庭短少的,学校补偿他,从中我领会到无私的爱是让孩子安康生长的最大的力气。
(二)教员要充沛理解学生、把握学生。
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学生都盼望胜利,盼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实质中最殷切的请求是盼望被肯定。”不理解学生的需求,不但影响教学,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安康。课堂上总会有活泼分子和一些擅长言语表达的学生,但也有或许以前的英语学习不是很胜利,不擅长表达的学生,他们也等待着英语教师能给予指导,假如总是关注活泼分子,这局部群体就会被无视,一朝一夕,就会带来极端恶劣的影响。
(三)教员要积极进取,不时完成学问的更新及教学才能的进步。
一方面,当代社会学问不时更新和传播方式多样,社会形势变化疾速,迫使我们必需终身学习,更新本身陈旧的学问体系,教员在进修过程中取得的专业才能是不能满足终身需求的,个人经历需求不时经过多种渠道、培训、科研、进修等日益进步。
另一方面,教育给予学生的是进步还是约束,这一切不只取决于教员的素养、才能,更取决于教员的教育教学态度。在教学工作的一直,必需认真、担任、积极、悲观。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教学组织才能、灵活的应变才能的教员,能够发明出生动生动的学习氛围,从而开展学生的思想才能,把课堂组织得杂乱无章,灵敏驾驭课堂,最终完成因材施教,使个性丰厚的学生各有所得。
四、教学方式的探究
言语首先是一个学问性系统,那么控制言语的根本学问:词汇、语音、词法等,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没有根底学问,交际只是空谈。采取多种卓有成效的办法,在游戏中学习,在理论中应用。比方在攻破单词打开,在强化单词记忆上,游戏法,填字母,字谜闯关,首尾接龙,让学生充沛参与到游戏中,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放松了心情,感遭到了游戏的乐趣,同时还记下了局部单词;多媒体教学法,图文并茂,配上解说,在视觉与听觉上强化学生的记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Faith will move mountains.)。学好英语,确实不易,但苦中求乐,游刃有余(Practice makes perfect)。
英语课上可以模仿生活场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交际的方式,比方讲到西方民俗风情,在wedding(婚礼)的引见上,我们找了同窗扮演新娘、新郎、花童等角色,学生兴味十足,找来了窗帘做新娘的婚纱,又找来戒指、鲜花等道具,在主婚人郑重其事的掌管下,在欢笑中学生演出习了一场西方的婚礼,置信这会是他们印象深入的一课。
在日益的参与过程,充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协作中,感受了集体的力气和聪慧,使学生心胸开阔,进步交往才能,包括生生交往才能、师生交往才能、社会交往才能。在参与中,学生视听感官充沛调动,分离肢体言语,把学问应用到理论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及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英语的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和新课标改革的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必须要将多媒体技术引进中学英语教学中,丰富中学英语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英语是一门语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学生往往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学习效果不佳。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声音、图片、视频、图形、数据、动画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将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和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升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2有助于快速、全面地搜集教学资料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快速地搜集教学资料。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依靠的是纸质类的教学资料,另外辅助录音机、课本、图片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化信息条件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缺少灵活性和方便性。多媒体技术的引进,能够为中学英语教学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极大地改善了中学英语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
2.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这与我国当前的应试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较少。课堂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知识的讲解方面,对于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没有过多地关注,也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另外,由于很多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给初中英语教学的进行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
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丰富课堂授课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进行英文单词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具有相同词根和词缀的词,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将这些制作成幻灯片,通过变幻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展现不同单词之间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技术的实施需要教师提前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利用Authorware软件将单词练习做成答题的形式,若学生回答正确就会出现“恭喜你,回答正确”的字样,若学生回答不正确就会出现“别灰心,继续努力”的字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2将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各有其优势作用,所以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多媒体和板书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发挥二者的优势作用,提升中学英语教学效率。比如在八年级教材中有这样一部分内容“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暑期学生活动的视频,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教学,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重点单词和句子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就能一目了然了。
4.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符合了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要对多媒体的优势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然后将多媒体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
由于现在的教材一般都配有相应的课件,所以教师一般不再自己认真备课,一味地依赖提供的课件组织教学活动。课前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活动,那么课堂上的突发情况也就得不到合理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由于教师没有亲自完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也难以有效的进行。所以,整个过程中,教师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被动的完成课堂的组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教师队伍里,年龄学历资历等,不是十分统一,造成教师队伍里使用现代技术的的技能也参差不齐。年龄较长的老师可能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多媒体资源就是一种浪费。
(三)师生过于关注多媒体课件而忽略教材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很容易直接按照课件的教学环节组织课堂,顺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忽略教科书。教师没有做一定的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会给予教科书过多的关注,所以很多情况下,教科书就成了一个空壳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课件固然丰富生动,但是它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平台,学生课下的学习还是要多以教科书为主的。
(四)长时间被动观看多媒体课件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更多的是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被动的观看。教师需要呈现课件上大量的知识,就会减少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强度。所以,学生长期被动的观看幻灯片,及其容易形成视觉疲劳,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最后发展为只是眼睛盯着屏幕,却不做积极的思考,这样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大大下降了,教学效率也就相应的下降了。
二、优化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建议性策略
(一)培养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
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不仅包括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包括学生的随堂反映,实际教学效果,还有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所以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前认真准备,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理念。单纯的跟随多媒体课件就是及其被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主动自主创新教学设计的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善,而不是以多媒体课件为模板,把课堂形式化。
(二)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想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操纵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举行一定的培训活动,给予老师高效科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注重自己相关能力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注意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课件要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一味地为了追求放映课件,而忽略了课本,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首先,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就要注意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认真仔细的研读教材,并要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复习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既保证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中获益,又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脱离教材。
(四)注意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反馈的课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也要组织师生互动或者是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一方面环节学生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师生活动的形式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教师能够合理使用多媒体,认真设计教学活动,英语课更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三、结语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讨论了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讨论,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固然是有着它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同时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反思,改进,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纵然如今的课堂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样化发展,并且逐渐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仍然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其次,只有在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科学地把多媒体与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才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中学英语的教学。
一、在英语教学中忽视语音教学
在农村地区,不少英语教师不再重视对语音的教学,甚至放弃教授学生认读音标。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中阶段各种英语试题已经没有考查英标的这一题型了,而且语音教学普遍被认为是枯燥乏味,废时废力的一件事。到目前为止,有些地区的英语教学仍然带有浓重的应试色彩。教学围绕考试转,考什么,就教什么,对不考的内容就不教、不抓。在我所任教的这所农村重点高中(每个年级有14个班,每个班有50多个学生),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包括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不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的,因此这给我们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教生词必定要领读数遍,甚至一个单元结束,有的学生还未能熟读那些单词,学生读单词都如此费劲,就更不用说根据英标背单词了,至于课文,有不少学生语音、语调都不太规范,缺乏朗读技能技巧。再加上牛津版的词汇量很大,不少学生词汇关就过不了,更谈不上学好英语,因而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对策: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首先在教学中穿插语音教学,把48个音标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击强化学习,然后分散巩固。我们简明扼要地指出元音与辅音发音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元音类似于汉语拼音的韵母,而辅音类似于汉语拼音的声母,集中强化训练之后立刻进入音标的认读,在教授新单词时,让学生试读单词表中单词的读音,直至他们能快速准确地朗读单词。熟练掌握音标和拼读规则后,学生们发现原来记忆单词无需死记硬背,新单词、新课文不再需要教师领读数遍,学生们也可以事先预读、诵读了;语音的教学使得学生背单词容易了,课文也能朗朗上口,做练习准确率提高了,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使得大批学生找回了自信,初步确立能学好英语的自我效能感,对英语不再那么畏惧了。
二、农村教师对于教材中词汇的要求过高;缺乏正确、有效的学法指导
有的教师按“四会”要求,强调学生背诵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词汇。他们认为英语学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量的多少,词汇背的越多越好,根本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课标内的,还是课标外的,一律要求学生会读、会拼、会写、会运用,这样势必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词汇的压力,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对英语逐渐丧失了信心。对策: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重点词汇,即每单元中出现的“四会”词汇,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词汇的意思、发音、拼写,还要熟知它们的用法,正确表达,我们通过如听写、翻译、习题等多种方法来巩固这些词汇。当然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词汇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譬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带有“*”符号的词、较为生僻的词,只要能熟悉其含义,在文中能认读就行,可以不作拼写要求。总之,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交际中能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尽管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笔者认为,通过在不断的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艺术,关爱学生,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必会更加完善自己的英语教学,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是高效的,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却总是有高低之分。老师面对这些学习效率不同的学生终归要有某种解释,此类解释通常是: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等等。其实,这类解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它们过于笼统。一个基础差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础”好起来。事实表明,很多英语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曾经尝试过“努力学习”,结果,他们这样的尝试没能成功。由此可见,在“基础较差”、“学习不努力”、“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一类解释的背后还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谓“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问题,即“学习策略”问题。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通俗地讲,学习策略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习方法”。但是,不少中学生会说: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在听老师讲学习方法,可是,我们的学习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必须承认:情况确实如此。老师告诉学生:“你们要注意学习方法。”这样的告诫或教导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师的告诫或教导,而是学生自己的实际体验;重要的不是老师对“学习方法”的笼统介绍,而是学生所接受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指标的训练。
这里谈的“学习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学习策略是行动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执行某种策略。比如,你在阅读一篇英语短文,你像以往那样,在阅读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注意到“语言点”,而且就开始记住它们。这就是你在执行阅读的学习策略。不管这种策略是不是有利于你对文段的整体理解,你实际上在通过行动来执行你的既定策略。当你认识到这种学习策略不利于你的阅读理解时,你不可能立即丢掉这种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动来代替原来的行动。
2. 学习策略是体验的过程
有了学习的行动,也就有了对学习的体验。因此,在你进行学习活动时,你就必定产生某种体验。比如,你现在想改变自己的那种逐字逐句进行阅读的习惯,于是,你加快了阅读速度,忽略了语言细节,这显然是一种新的阅读行动,伴随着这种行动的是发生在你内心的新体验。
3. 学习策略是适应的过程
新的行动带来新的体验。但是,你曾经很适应用较慢的速度阅读短文,你曾经习惯于探查一个个孤立的语言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对快速阅读有一种不适之感,于是,你还要经历一段适应的过程。
4. 学习策略是矫正的过程
过去,你不懂得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不自觉地养成了一种不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英语写作时,你已经习惯于把心中想好的汉语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尽管你已经知道这样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你就会依旧执行原来的策略。
5. 学习策略是巩固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体验、适应和矫正,你会逐步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你应当坚持实施这些已经形成的学习策略,为的是使之得到巩固。
6. 学习策略是发展的过程
一个人学习外语,实际上都有一套学习策略,比如,喜欢从理性上接受外语的学生,往往更善于规范的阅读,更重视写作,更乐于研究语法,等等。所以,当我们说改善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时,我们实际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学习策略来逐步代替原有的学习策略,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逐步把各项学习技能发展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统的,我们把它叫做“学习策略体系”。
二、中学生应当获得什么样的英语学习策略?
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们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系统地研究学习策略问题。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做“基本策略”,另一类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简表所示。
仅仅从上面的简表,就可以使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学习策略指的是什么。事实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却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在实施一定的学习策略,我们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上述学习策略的分类适用于各个学科。英语学习策略又有其专业性质,又可以在一般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具体化。
英语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内省策略
心理学家把这类策略称为“元认知策略”。通俗地说,这类策略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论语》),现代学习策略实际上就是把这八个字变成具体的活动。
1. 计划
假设你将要进行的学习任务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这项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可能做些什么?应当做什么?
--我参与这项学习活动将会涉及到哪些语言知识和技能?
--我应当为此做哪些准备?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言项目上?
--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某一项语法知识吗?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选择地使用注意力
--我应当把有关computer方面的用语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 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 use the file system, etc.
--我应当复习和熟悉一下关于比较的句型和短语,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 etc.
4.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
--为了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首先应当做什么?
--我应当分几步来完成我的任务?
--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语言知识方面的?还是语言操作方面?
5. 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
--我现在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
--我在完成学习任务当中暴露出哪些弱点?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反应速度?
6. 确定和解决问题
--这个学习任务的关键点是什么?
--我应当集中解决哪个问题?
--我所面临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
7. 自我评估
--我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哪些优势?
--我的语言表现有哪些改进?
--我的交际策略有哪些改进?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如他人?
--我的现场表现如何?
第二类认知策略
这方面的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如何接受语言材料,如何存储语言材料,如何组织语言知识,如何理解语言结构(包括语法关系),如何提高语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体地说,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 查询和使用学习资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书?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学习材料?
--我是否使用词典?我使用什么样的词典?
--我是否对音像材料感兴趣?
--我是否乐于发挥声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练
--我是否习惯于进行语言的模仿?
--我如何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
--我在学习时是思考多于操练,还是操练多于思考?
--我更擅长记忆,还是更擅长语言的表现?
3. 分类
--我把什么看成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单词,是句子,还是完整的语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 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对语言素材进行归类?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dogs.They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English.He learned the words by heart.We use them to express ideas.Don'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维
--我在听一段语言材料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读一段语言材料时头脑里出现什么画面?
--我在进行口头表达时想到了什么?
--我在写东西的时候头脑里会出现过去的经历吗?
--我在学习语言时头脑能够像演电影那样活跃吗?
5. 解悟
--我在接受语言时能够提出问题吗?
--我在接受语言时怎样提出问题?
--我怎样理解语言?
--当我说“我明白了”的时候,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6. 迁移
--我是否经常用过去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东西?
过去的经验:我学会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FK(2*2。7]don't have to need not[FK)]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话,我是否能够借助母语的交际经验来体会英语的交际活动?
母语的交际经验:当我们说“这个房间很热”时,我们可能是要求服务员把空调打开,或者我们是想换一个有空调的空间。
英语交际活动:我们想让服务员把房间的灯打开,不必非说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而是说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断
--我在遇到新的用语时是否一定要查阅词典?
--我是否乐于体会一下语境,以便了解新词的词义?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 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 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笔记
--我能够把我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吗?
--我能够确定记什么和不记什么吗?(因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记下来。)
--我在记笔记时如何进行摘录、概括、分析、评估、浓缩、约简?
--我是否考虑过如何记笔记才能更有利于我日后的学习?
9. 建构
--我如何能够说出或写出“自己的话”?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符合基本的语法规则而不致出现严重的错误?
--我如何使“自己的话”变得更加得体?
10. 总结
--我如何确定在一个单元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确定在学期或学年里重点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具体的优势?
--我如何具体地确定自己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类情意策略
这是中学师生比较容易忽略的学习策略。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上,从而没有重视自己在行为和内心的“深层”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这些事情阻碍了我们的进步。
1. 动机
--我为什么要接受某段语言材料?
--我要用这些语言材料做什么?
--我说话和写作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我是否能够做到“有感而发”?
2. 信心
--我在阅读时遇到难词难句能够保持原有的阅读心态吗?
--我在谈话时会遇到“词不达意”的情况,我能够继续维持谈话吗?
--我能够不怕出错吗?
3. 坚持
--我能够不断地积累新词语吗?
--我能够在较长的时间里不断地增加阅读量吗?
--我能够不断地进行口语的自我训练吗?
4. 激情
--我经常能够被阅读的东西感动吗?
--我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心声吗?
5. 合作
--我能够和同学讨论问题吗?
--我能够和老师进行良好的配合吗?
--我能够和同桌伙伴进行连贯的口头表达吗?
--我能够向同学或老师适度地求助吗?
以上三方面的学习策略对中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当把这些学习策略作为基本目标,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水平。
三、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英语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 学习情绪的调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 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 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 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在本文的结尾处,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学家R.J.斯腾伯格(R.J.Sternberg)。这位专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时把信息加工分为3类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识习得成分(Knowledge瞐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语言学习,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而我们在本文中讨论的学习策略,在主要构成成份上应当说就是元认知能力。斯腾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进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腾伯格断言:元认知结构发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较为薄弱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来断言:能够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的学生就是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希望中学生能够在学习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获取信息能力,才能获取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更多的终身教育的机会。如何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
然而,究竟何谓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
关于自主学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引导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
☆ 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
☆ 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
☆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监督;
☆ 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首先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没有“我要学”的积极心理,就很难正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有效地监控学习过程,保证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实验证明,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学习态度或动机不端正是我们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要要从增强学习自信心着手。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识,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或提高。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3)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除此之外,激发英语学习的动机,要利用学生本身固有的动机,如好奇心、学生对成功的愿望、爱玩、好动等天性;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要降低、挫伤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好的动机,还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带着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先从课堂入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兴趣去体验英语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培养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使之持之以恒。如:值日生专题报告。有计划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专题报告学生可用简单的英语,就天气、出勤、班内好人好事等情况进行汇报,也可以讲故事、笑话、猜字谜、朗诵诗歌、演唱英文歌曲、自编对话小品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刚看了一场电影,就让学生就该电影作几句简评。假如学生昨天刚举行了年级足球比赛,让他们就此作一短小新闻发表。还可让学生就所读书报杂志谈读后感等。这样做不仅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2.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促使学生自主认同教学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
1)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首先要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然后是不断地指导和培养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把握好课题的难易度,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速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3)不断肯定成绩,不吝啬表扬。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方法和行为。学生在乐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一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坚持写学习周记,并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通过总结归纳本周学习内容,梳理和复习知识要点、难点及习题中做错的题,自我反思本周学习的“得”与“失”,探讨学习技巧和策略,创造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引导学生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1)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
2)让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学习计划内有关的全部资料以及阅读、写作、听力、测试试卷等方面的档案。如:自己的作文、书法、笔记、作业试卷改错记录;以及课外阅读精彩片段、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收集新词等的档案记录。学习档案既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又可不断回顾档案内容,不断改进,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发挥优秀生的带头作用,实现学生自治。在班级内组建英语智囊团。成员由英语成绩较突出同学组成,并同时兼任班内英语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收发批改作业、检查听写单词、背诵课文等,还要定期搜集、整理、讨论并解答本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样做实际上组长是在当“小老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反思自主学习过程,调整学习目的和学习策略,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更有效地进一步学习。
三、结束语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上方式和途径相信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为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
Dickinson, L. 1987.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utten ,I. 1986.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Senior Seconary School. Acta Universitats Ouluenss.
Little, D. 1990.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CILT.
郑玉琼 论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第7期
邓晓芳 高中学生反思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第11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中小学外语教学 第12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人民教育出版社
DvNews
提要:本文从动机、能力、兴趣三方面浅谈如何学习英语,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进行外语学习动机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能力是指从言语技能来分,听和读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把动机、能力、兴趣三大点结合起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应付考试,而是真正成为一种交际的工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言学习动机 能力 兴趣
一、学习动机的评价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是制约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心理学家用“动机”这个词来解释个体发出的能量与冲动,指导个体将行为指向某一特定的目的,并维持这一行为的种种内部状态与过程,围绕这一过程,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动机不再单纯看成是某种内驱动力的反映,而是最后转化为行为的信念、思想,甚至情感。从这一意义上讲,动机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发动并维持某种行动的动态心理过程。心理学家们主要用以下三种理论模式来解释这种心理过程:期望--价值理论、目标理论以及自我决定理论。
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针对这一理论,我们就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一定时期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即远目标和近目标,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满足。
价值这一理论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实用价值及所付出的成本。成就价值(attainment value)由任务本身的重要程度决定;内在价值(instrinsic value)完成任务之后个体所带来的满足与愉悦;外在实用价值(extrinsic utility value),及所出的成本,指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及由此在心理上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因此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明白No pains No gains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期要让学生有所付出必有所得,以致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目标理论中,人类动机被看成是对任务目标进行认知处理的结果。该理论认为,在学校教育情景下,学习者个体在完成学业目标时具有两种取向。
(一)是与任务相关的目标倾向
(二)是与自我相关的目标倾向,这两种目标倾向会产生不同的学习动机,前者认为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完善,后者认为学习只是完成目标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手段,然而前者更倾向于迎接学习中的挑战,具有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多注意培养学生向前者靠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潜力”资源会源源不动。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习外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交际的形式有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听和说是口头交际,读和写是书面交际,听、说、读、写是各自独立的能力,但它们又是统一的整体。这种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为培养语言能力,两者应当结全,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不可忽视。
听力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培养辨音能力着手,把那些只有一个音,没的成对音组(Minimal pairs)进行语训练,如下表:
元音 bed bad 辅音 sat sad
foot food seat sheet
spot sport west vest
hot hut long wrong
say see safe save
duck dark tick thick
我读一个词,要求学生听了以后,立即写出这个词是A组的还是B组的,听完几个词后,听学生的结果,其次听句子然后作多种选择练习,学生从我说的每组句子中选出与我说的意义最相近的那个句子,如下:
A、John sent the letter
B、John opened the letter
C、John lost the letter
D、John destroyed the letter
我说“John dropped the letter in the mallbox”学生就应选择A,因为A句与我说的句意最相近,再在运用课堂来培训,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英语,学生应尽量接受他们这种多种方法,这不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的听力,比如教学生重复刚说过的词或句子,如:
Please repeat the text.
Please say the text again.
Will you please say it again?
I’d like you to repeat the text.
同时学生也应抓住听力课的训练,这样听多了,熟悉了,以后,遇到类似的句型或句子,就容易理解了。
说的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多读、多听,产生语感,形成一种习惯,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如第一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或到讲台前表演。这时要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表情。第二步,让学生记住一些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如:I see , quickly , I’m sure, 或I’d like to buy……。第三步培养口头复述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课堂中用得多的是复述课文的练习,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来复述,如高中第一册下中,“The Necklack”为例,我让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尾来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的口头复述:
Mathilde wanted to take party in a ball at the palace, but she hasn’t jewellery, who can’t be the only woman. So she borrowed a diamond necklace from her friend Jeanne, sh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back . This was last moment of happiness, in her life. She lost a diamond necklolle and she bought one for Janne. And she has working very hard for ten years to pay back all the money.
阅读就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阅读过程中应对学生提出以下三个要求:(一)通读文章,掌握大意,在段落开头或段落末尾找主句(the topic sentence),文章中的细节可暂且不予理会,待下一步需要时再仔细研究。(二)快速阅读,获取信息,对一些重要句子可以标出。(三)深入浅出,瞻前顾后,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史地知识、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归纳、推理和判断。
写作培养对于高中生首要他们make sentences, 其次模仿例写作,以所学的课文或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对短文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再次写日记,严格控制学生所使用的词泯和句型,要他们做到没读过的表达法和句型不要用,其次写通知,在学写通知前,教师要通知--包括:事由、时间、地点、注意事项,最后是发生通知的单位和通知多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写的等,然后给学生范例,使他们掌握通知的基本写法,然后再自己写,最后是写,提示的命题作文,选题很重要、题目、内容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过的并且会用的,做到以上这些相信写是可以轻松过关。
三、兴趣是成功的捷径
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要经过不断的激发才能巩固和持续,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见缝插针地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其动机,激发兴趣,其次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亲切热情,耐心细致,平易近人,使学生对教师和他所教的学科具有好感。同时要多创造各种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等同时还可以唱歌、跳舞、画简笔画来缓解学生的紧张和疲乏的情绪。在言语训练中,对学生的回答应以肯定和鼓励。答对了,可以说“Good, vere good, I’m satistied. I’m pleased. Thank you ”等,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不能急躁,勿用“Be quick,Don’t wast time”等,应说“Think over try please. Don’t be worry”等,学生会从教师的评语中形成良好的情绪,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学好英语的动机,再者要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或小型补课,课后可布置适当的补缺性练习,并当面逐个讲评使优异性、中等生、差生都有兴趣学英语,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动机是启动学习车轮的导火线,兴趣是强大的动力,能力是学习的技能方法,方法是学习的向导,是获取自学效果的法宝,一个学生明确了学习英语的目的,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并且又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再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英语,并在实际中运用自如,使其毫不逊色于母语。
参考书目: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论文汇编》 学苑出版社
《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河南省郑州市机电学校(河南 郑州 450121) 王锡俭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解。原因是不清楚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只重视听、说、读、写训练,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等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 praising me.”(您过奖了)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或用“Where?Where?”(哪里?)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和W.E.La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两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He is a wolf.”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
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涵义窥见一斑:对于狮子的勇猛(brave),绵羊的温顺(gentle),狐狸的狡猾(sly),乌龟的迟缓(slow),猪的贪婪(greedy),英语和汉语的文化涵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的习性上,英、汉的文化涵义则大相径庭。在汉语中有“贼眉鼠眼”,“鼠目寸光”等成语,用以形容鬼鬼祟祟和目光短浅。而老鼠在英语俚语中可指女人,怕羞的人。更由于迪斯尼先生创造了MickeyMouse这个宠物,从而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智,智慧的象征。至于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是它的特征。而英语中骡子是“stubborn(顽固)”的代名词。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
此外,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多问“你吃了没有?”“你到哪里去?”;外国人则说“Hello”;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一般中国人不会当着送礼物人的面看礼物;而英美人往往会当面拆开礼物并高兴地向人家连声说:“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运用体态语的差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常用手心向下,手指向内连续弯曲的手势,这种手势在英语中是在使唤小动物走近时用的;召唤他人走近,英美人使用四指弯曲食指向内勾动的手势,而这种手势在汉语中则是极富挑衅性的。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应在传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这样,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语音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在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同步进行。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站住!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教词汇Professional时,告诉学生“He is a p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可能会引起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n likely a prostitute.(她可能是个妓女。)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触发的定向思维。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适时向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中国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去日无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讳“老”,都不服老。有位导游讲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带队旅游中,我们的这位导游看到一位美国老太在艰难地爬山时,便上前去搀扶她,却遭到了老人的拒绝。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会里,老人们养成了不服老,坚持独立的习惯。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老人(elderly people),在美国都用“年长的公民”(seniorcitizens)这一委婉语来指代老人。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可将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初交时谈话的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个词中W代表weigh,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这样可使学生对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吴中区苏苑中学 许 凤
人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教授一个新内容的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其转变为求知的动力呢?学生一天要上七八节不同的课,很容易疲劳,如何使你的课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其疲劳感呢?要给这些问题一个满意的答案,必须在课堂的导入方式上花一番功夫。下面就本人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英语课导入上的一些做法和一点体会。
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式:
一、图片导入式
所谓图片导入就是通过一张或几张图片直接引入话题,并非总是简单的一句“Today we’ll learn lesson …”。图片导入也可以有许多变化方式,比如在上“No smoking, please!”一课时,教师不必过多解释,因为大家对这一话题太熟悉了,一张简单的禁烟图片就可以引发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自然而然地导入课文。再比如上SBII第九单元中的“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我利用一张漫画,画面上两人钓鱼钓上来一条鱼骨头和一只破旧的鞋,由此可以引出工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这一话题的讨论,形象直观地导入拯救地球这一课题,效果非常好。上一些名人传记时,先呈现名人肖像,由学生brainstorm对这位名人的已知信息,再引入到学生的未知信息,通过这样的导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英语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各地风情,特别是对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介绍,例如,“Britain and Ireland”“Canada”及“Australia”等课,我会用能凸现该国地理形状的地图导入课文,或者用其国旗图片导入课文。总之,图片导入形式适用于很多课文。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课文相关的各类图片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
二、情景导入式
语言教学提倡情景教学,因此有的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来导入课文。例如上SBI第二单元“Look carefully and learn”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从实验室借来烧杯和试管,同时准备了文中的三种液体(醋、汽油、蓖麻油),课刚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watch me carefully”,然后照着文中的情景做起了实验,同时叫学生观察仔细;学生平时虽在物理、化学课上经常做实验,但是见到英语教师做起了化学实验,不免觉得好奇又好玩。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顺利推出本课主题:“Look carefully and learn”,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三、视听导入式
利用收录机或录像机等辅助手段导入课文。例如在上“Earthquake”、“Hurricane”等课文时,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都没真正体验过地震、飓风等天灾,对其破坏性的了解也比较抽象,因此利用录像机剪辑地震或飓风来时的片断,使学生对它们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上“The Olympic Games”和“Gymnastics”这些课时,都可以利用录像片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录像外,音乐也是导入课文的一种有效手段。“Country Music”和“Music”等关于音乐的固然可以通过音乐来导入,其它课文也可能通过音乐来导入,有时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BII第20单元有一课叫“Disability”,主要讲的是身残志坚的残疾人霍金的故事,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篇课文,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首先,《命运》交响曲本身很贴合“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一文章主题;其次,由《命运》交响曲而引出其作者贝多芬--一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音乐家,从而导入课文。文章结束时还可以重放《命运》交响曲,在音乐声中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四、名句导入式
即通过名人名言导入课文。例如在学习“Abraham Lincoln”这一课时,除了用前面的图片导入方法外,也可用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所说的“we are trying to build 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by the people”这一体现主人公思想精髓的名言来导入课文。在教黑人解放运动先驱马丁.路德.金时,不妨用其著名演讲词“I have a dream ……”来导入课文。这样的导入不仅仅是单纯的导入课文,同时也为反映人物性格特点作了铺垫,可谓一举两得。
五、类比导入式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导入到与此类似的主题上来。在上“Jobs”这一课时,课文讲的是金女士为得到一份工作而女扮男装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由于各种原因而女扮男装的故事:祝英台为读书而女扮男装;花木兰为父从军而女扮男装;孟丽君为救夫君而女扮男装。这些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学生对此耳熟能详。通过图片或问答导入女扮男装这一情节,然后提问她们分别为什么这么做,最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读的是一个外国女孩女扮男装的故事,看看她是为什么这么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其它像“Rescuing The Temple”可用中国的敦煌古迹受损事件类比,从而推出保护文物这一共同主题。再比如教“American English”和“British English”区别时,我就从大家都熟悉的各地方言导入,体会同一城市不同地区方言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时事导入式
利用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课文。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发生的事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师是否能灵活联系生活,如能应用恰当,应该是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Australia”这一课时,正巧赶上悉尼2000年奥运会,这段时间全世界都在关注澳洲,由此导入课文是最好的选择了。而SBI中的关于“The Olympic Games”一课,由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导入,既现代又爱国,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这里所说的几种不过是本人在日常教学中的一点比较成功的做法和粗浅体会。是否能有效地导入课文,关键是看你有没有一双慧眼去看透教材,挖掘素材,用最合适的方法导入课文,使你的每一课都引人入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