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是否需要在追索劳动报酬前进行仲裁?

来源:华佗小知识

劳动报酬追索需先仲裁,裁决不服可诉讼。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劳动争议当事人可申请调解,不成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满意,可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法律分析

追索劳动报酬是需要仲裁前置的。追索劳动报酬属于劳动争议,要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拓展延伸

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仲裁前的法律程序要求

在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中,根据法律程序的要求,在寻求法院诉讼之前,通常需要先进行仲裁。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它通过独立的仲裁机构或仲裁员来裁决争议。在追索劳动报酬前进行仲裁有助于解决争议,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仲裁程序通常包括提交仲裁申请、召开仲裁听证会、收集证据和陈述意见等步骤。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遵守并执行。然而,仲裁并非必需,当事人也可以选择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在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中,是否需要在仲裁前进行法律程序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结语

追索劳动报酬通常需要先进行仲裁,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规定。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独立的仲裁机构或仲裁员来裁决争议。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遵守并执行。然而,是否需要在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中先进行仲裁,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九条 【劳动监察】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