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几位听过我课的同行分别向他们请教问题所在,商讨改进的措施。之后,我把教学设计从头至尾反复推敲仔细修改,然后再向我校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贺老师请教,在她的指点下,我又熬夜将教学设计的一些环节大幅修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每个词语的措辞,改完之后,我又请贺老师给我指点,我记得在贺老师的办公室,我们共同修改,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琢磨(包含课件的制作),最后终于确定了这份设计。比如,贺老师看了我先前制作的课件给我说太死板了,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幻灯片的背景要活泼新颖一些,但不要不加选择把教案搬上去等等,我吸 取了这些经验,将课件也进行大刀阔斧地修改,直到我们都满意为止。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是几易其稿,增删几次,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我们的设计基于一个基础,就是这些学生的学习程度,所以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要用一种轻松巧妙的方式,又要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即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比如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延伸的设计就进行了全盘否定的修改,一开始我设计的是“请用刚刚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来给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一首歌曲,想着这个设计挺有时代感的,曾为这个灵感闪现而激动不已。可是等到在我校的较差的班级讲课时,学生也回答他所喜欢的歌曲了,也充满时代气息,可是喜欢的原因都是从歌词的'内容上进行诠释,没有一个同学从音乐的技巧上进行解读,课下我听取了其他老师的意见,他们都说这个问题太难了,要专业人士才能回答。所以,在重新设计的时候,我将这个问题设计为“你所知道的或学过的有关音乐的古诗文或者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事实证明,第二次设计难度大大降低,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