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思想汇报:实事求是 篇5

2024-07-17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指引的方向发展、前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都是党的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是在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毛泽东鲜明地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口号,认为它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文中还阐明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道理。这样的真理不仅没有被当时的党中央接受,反而被当作“狭隘经验论”进行批判。之后屡遭的挫折让大家认识到,只有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才能彻底解决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军事路线的问题。正是出于这样一种清醒的认识,毛泽东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从理论上阐述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原则。

  1941年9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现象,对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同年12月,毛泽东还为中共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作为校训,在1942的延安整风运动中,经过对主观主义的进一步批判,经过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进一步阐述,经过对党风、学风、文风的进一步整顿,全党在思想路线问题上基本统一了认识。

  在党的七大上,这种统一的认识以党的文献的形式被记录下来,这就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由此,党的七大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称为毛泽东思想,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全党已基本形成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并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凯歌行进的时期。

  邓小平深刻阐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突出强调和精辟论述了“实事求是”。他明确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段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另外,邓小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思想,他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1980年2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据此,党的十二大在党章中郑重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一次被表述为由出发点、原则、目的、运动过程所构成的统一体。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升为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

  在三个代表中提出,我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制定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首先要对生产力的水平以及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根据正确的判断结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够有效地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这里,强调了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我们党才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否则,在理论上就会陷人历史唯心主义,背离实事求是,在实践上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丧失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要做到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体现了实事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发展目标,必须调查研究、查摆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思想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一贯正确作风——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理论, 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源于实践,又能动地指导发展实践,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辩证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实”, 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是”,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阐明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源于实事求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把握当代世界发展趋势和特征,提出了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从创新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

  科学发展观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出发, 实事求是地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观。其根本要求是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发展全局,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实践。

  从哲学上讲,任何理论都不是绝对真理,都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无条件地适应,那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创新不能从本本出发,更不能从权威人士的言论出发,它只能从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出发,即从实际出发。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源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