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淀新增学位近8000个,西城多个街道新增中小学!2025年北京多区教育“大动作”出炉!

2025-01-09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海淀:2025年新增7900学位

海淀中小学学位紧缺,供不应求。2024年,海淀区小学入学人数相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小学在校生总体规模仍然呈增长态势,同时学位供给压力已传导至中学,特别是初中学段。2024年小学入学3.4万人,初中入学预计3.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或将增加0.9万人。

海淀教育两委下大力气破解学位供给紧张、学校办学空间局促等教育教学难题,从2021年至2025年,五年累计增加学位29014个。

2021年新增中小学学位4000个,2022年增加中小学学位3500个,2023年增加学位5560个。2024年,海淀区实施新建改扩建及改造项目19项,其中,北大附小肖家河分校、玉渊潭中学改扩建和首师大附中科学城学校新建等12个项目顺利完工并于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完工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学位8054个。北医附小牡丹园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北校区改扩建等7项工程顺利开工,新开工面积9.46万平方米。

随着小学入学人数回落,2025年海淀新增中小学学位没有大幅暴涨,同时出现回落现象,2025年,海淀区将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统筹推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加快中小学学位建设,预计将增加7900个中小学学位,比2024年减少了154个,虽然幅度不大,但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反而在回落,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此外,2024年,海淀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累计形成43个教育集团、涵盖155所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温泉、西北旺等区域新建教育设施也交由名校承办,持续优化教育布局。

2024年,海淀区新增8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多维度、深层次、全贯通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25年,海淀区将继续扎实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西城:多地新增教育资源

西城区将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化情况,加大中学学位建设,在新街口街道、陶然亭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外街道等多地新增教育资源并投入使用,继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以上。

2024年,西城区“小而精”“小而美”学校在各方面均有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有亮点。2025年,西城区将继续推进“小而精”“小而美”2.0建设,借助“专家智囊团”力量,推动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并以此为模板,形成核心区新优质学校成长模式,让更多学校因此受益。

西城区将在全学段统筹提升贯通培养力度,发挥15个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的作用,全面落实西城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东城:深化集团化办学

2024年,东城启动教育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双减”三年任务。扩充中学学位5000个,新增公办园托位600个。获评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2025年,全面实施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深化集团化办学。强化课内课后服务一体化建设。实施新一轮“四名”工程。

朝阳: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可供学位3390个

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项目一期高中部、初中部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用,可提供学位3390个。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项目是北京市和朝阳区两级重点民生工程,其中一期完全中学总建筑面积为8.18万平方米,二期公共设施区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

丰台:2025年将有大动作

2024年,丰台区新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等7所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7200个,新增中小学学校数、学位数居历年之最,还新办丰台区科技中学、丰台八中等4所高中,全区高中学校增加至25所。扩增幼儿园普惠性学位1920个、托育学位1000个,总托位数达到5371个,其中普惠托位2750个,让家庭享受“有得托、托得起、安心托”的托育服务。新组建钱学森中学、第五实验学校等4个教育集团,教育集团数量增加到21个,覆盖全区中小学法人单位总校数的80%。争取市教委批复“初升高”集团直升指标501个,占全市直升总指标比例的五分之一。

2025年丰台区将加快河西、花乡等区域新学校建设,新建高立庄小学、王佐小学综合楼等。高中方面也将通过新办、扩大招生规模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比如第五实验学校将新办高中,赵登禹学校将扩大高中招生规模。2025年丰台区教委还将把直属事业单位使用的一些适合办学的建筑全部回归校舍,扩大学位供给。比如丰台社区学院校址将改建为小学,交由丰台五小使用,丰台教科院校址将改建成中英实验学校,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国际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此外,还将在部分学校开展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完成社区办园点分类治理工作。

丰台区将持续探索教育发展理事会成员与学校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区领导任普通校第一校长和社会知名人士任学校名誉校长机制。继续办好宛平教育论坛,整体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推动项目学习常态化实践,发挥学科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以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教育教学品牌项目为引领,深入实施“五育并举”,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育人效果。

2024年,丰台区印发《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方案》,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2024-2025学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加全职交流1583人,参加兼职交流154人。丰台区推进管理改革,印发《关于推进丰台区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今年丰台区继续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内升外引”,加强系统内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与激励,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围绕能力提升与结构优化,加快干部选拔任用和分层分类培养,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落实“区管校聘”,深化教师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干部教师交流轮岗、跨校任教的工作力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昌平:组建人大附中首师大等教育集团

2024年,昌平建成投用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等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6870个,高水平创建学习型城市。2025年,统筹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启动北师大直属生命园学校、北师大附属高教园高中等名校建设,提速清华、北大基础教育项目,实现未来城国际学校开学,组建人大附中、首师大等教育集团。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顺义:2025年新增学位1920个

2025年顺义区持续增加学位供给,重点推进小左各庄小学、临河小学两项新建工程完工,2025年新增学位1920个。完成不少于1000个普惠托位建设,推动实事落地。“十五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增学位12000个。

临河小学新建工程位于顺义新城第7街区,小左各庄小学新建工程位于顺义新城第5街区,两所小学新建教学楼总建筑面积均为1.94万平方米,楼体结构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两所小学的办学规模一致,均设有24个班级,各提供学位960个。目前,两项新建工程均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顺义区将通过区级双师互动课堂教学平台及25所初高中校、5所小学集团校的90间输出教室、430间输入教室试点建设,推动区域双师互动教学应用新模式;完善研修资源库建设,丰富资源种类,建立以学科为单位的“小初高贯通资源库”,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打造顺义智慧教育新生态。

亦庄:2025年将开工建设3所学校

近日,北京经开区发布亦城机遇清单——亦庄新城年度重大投资项目。其中提到,为进一步促进“人城产”融合发展,经开区将聚焦人才和年轻人需求,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经开区将开工建设北师大附中、六大中心小学、珠江小学,加快北京小学、北京八中等5所学校建设,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

通州: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正式启用,北京服装学院完成选址。2024年,通州新增中小学学位9800余个,增加学前学位3150个。2025年通州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化水平,增加中小学学位7000个,扩增公办学前学位1140个。 保障完成2025年2.2万余义务教育学生入学工作,全区推进新建4址幼儿园具备开园条件。

石景山:办好北大附中石景山科学高中

石景山区2024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540个、托位700个,普惠托位率、公办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72.9%、66%。

2025年改造完成171中学老山西里校区,基本建成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和衙门口配套小学,加快开展琅山苗圃和广宁村、北辛安配套学校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加快推动“五育”融合。

石景山区在今年将积极推进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成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打造课程、资源、师资开发交互平台,扎实推进北大附中石景山科学高中建设。办好北大附中石景山科学高中,协同北方工业大学建设“京西产科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支持北工职申报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人工智能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开展黄庄职业高中专科人才培养改革项目。

石景山区则将继续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建设“十百千”工程,健全教师职后培养体系,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等分层培训项目,以市、区级培训为引领,加大校本培训力度。

房山:教育资源扩容提速

房山区在今年将实现河北中心校并校改造建成投用,北京二中房山分校实现开学,计划新增优质学位1440个。清华附中房山学校高中部也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同时,房山区还将开工建设邢家坞小学、青龙湖实验学校,加快推动良乡大学城实验学校等6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密云:加速教育项目推进与质量提升

密云区今年将加快推进北京第二实验学校、檀营小学改扩建、朝阳滨河学校(一期)新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第八中学新建、第七小学改扩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此外,密云区将加强教育集团、学区、共同体建设,继续开展“互学互评”交流活动,提高工作实效。加大与市区名校结对力度,落实合作计划,扩展结对校合作范围,整体提高全区中小学办学水平。依托区级双师互动课堂教学平台等试点建设,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大兴:强化教育合作与智慧教育建设

大兴区通过建强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持续提高干部综合能力等方式,加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开展导师带徒“1+N”与“5+M+N”教研活动,优化师资结构,统筹资源调配及教师培训工作,完善教育人才库建设工作方案。

大兴区统筹推进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持续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学和教研项目研究。深化区域思维型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性评价改革,以智慧课堂研究项目和数字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应用智慧教育环境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门头沟: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

门头沟区将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开展“多师学习”,突破时间空间局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学情研究所、现代教育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