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024-06-15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郑玲君

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36期

摘要: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无法比拟的实践意义和发展新生态。大学视听说课程可以因势利导借助“互联网+”新型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出本门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将传统的课堂教与学互动、课后完成作业的单一方式,转变为网络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多媒体教室灵活的试听训练深化以及智能口语学习应用的高效反馈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切实推动线上、线下立体式视听说智慧教学和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自主学习的全方位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平台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为载体的互联网平台与教育内涵的深度融合,为教育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和发展新生态。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课程,能够将网络平台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體现真实、科学、多元化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思维。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探析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理论研究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正在重塑开放创新的外语教学生态,它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1]。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以英美社会文化知识为蓝本,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视听素材,选取不同思辨主题开展听说训练的交际性质课程。该课程同时兼具视听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社会话题及口语功能性表达方式、师生语言交互活动的功能;旨在使学习者接触生动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材料综合理解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思维。“互联网+”智能教育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推广,可总结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开放性的网络教育技术冲击着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育生态。首先,当代大学生群体成长于后媒体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技术塑造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形态,依靠教师讲解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时代逐渐失去其效用。这需要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开放的、宏观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中,把课堂延伸到社会,强化学习与实际运用的关联性[2];其次,在互联网新兴技术的支撑下,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课堂的教与学互动、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单一方式,而是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引导、多媒体教室试听训练深化以及智能学习应用的高效反馈推动了线上、线下立体式智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的全方位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将虚拟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3]。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的培养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一门注重提升学生“听说”应用能力而广泛开设的大学通识类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却处于教学价值未得到足够重视,课程建设发展缓慢,无法形成有效教与学反馈模式的阶段。这门课程应该如何因势利导借助“互联网+”新型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出本门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普遍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大多数视听说课程作为大学精读课程的补充,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运作体系,只是遵循精读课的课程设置方式,侧重于体现课本的文法知识和文体类型,无法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互动有趣的听说交互活动。②教学模式较为传统。视听说课程的教师缺乏新兴的互联网教学思维,他们大多依附于教材的既定资源开展授课,采用教师播放教材配套音频材料、学生完成相应练习的方式,缺少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挖掘,教材的可视化设计程度低,教学方式不能提现本门课程的语言功能性作用。③教学评价指标单一。对学生的评估往往只选取两三项传统的系数作为评价基准,学生的过程评价停留在课堂考勤率和课后完成作业结合的方式,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所占比重较大,难以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听说能力上的变化轨迹,无法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科学评价体系。

三、“互联网+”技术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上述大学视听说课程面临的困境,本研究提出的方案主要参考了刘萍等[3]的多元智能理论,注重朱京[4]提出的认知语言学视角,将思维能力培养融入视听说课程。以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资源为支撑,融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设计符合目标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立体化视听说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既强调课堂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和新颖性,又能提高学生语篇水平能力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视野,具体方案如下: (一)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发布主题相关的微课视频

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微课,是教师将教学重点知识和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产物,“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以微课为载体得到了有效推广。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是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巩固三个教学环节中,以微课为载体,以构式习得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4]。这就要求视听说课程将微课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教与学形态中,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化社会主题,在学习和思辨过程中达到英语知识的自我巩固。具体来说,学生在课前登录“U校园”查看单元学习任务,通过“词汇早知道”的微课视频了解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和

短语。根据具体的语境完成单元重难点词汇和短语的预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例句和情境中灵活使用词汇;针对课堂学习的难点,采用学生观看慕课进行归纳、总结的方式。学生使用“U校园”自主观看本单元口语主题的慕课,用思维导图归纳视频片段中凸显的口语表达方式;课后自主学习板块中,让学生观看相关主题的TED演讲视频和国外名牌大学的学术系列讲座,以小组作业的形式总结课程中呈现的科学观念和方法。课前微课资源的词汇学习使学生形成对话题的初步认知,课中归纳慕课内容深化学生的语篇思考能力,课后的自我分析与总结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师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设计丰富的智慧教学模式

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听说能力和审美情趣,深入挖掘现有的视听说教材,对具备新颖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元素进行有效提炼和拓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开展视听说课程。融入“超星学习通”“英语流利说”及“开言英语”等注重听说技能训练的网络资源建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究式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探索,在该教学体系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计算机网络主导教学的理念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5]。并利用“U校园”平台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應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理念。在课堂讲授中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回答问题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是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效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在移动学习中分析提炼教学重点,运用互联网工具设计调查问卷获得科学直观的数据、小组合作设计口语校园采访、实践自主展示观点、探究式表达观点以及批判性创造观点等学习策略,达成学生感受外来文化和提升英语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在各环节教学中适度增加国外优质视频资料,关注中外社会生活思潮方面,特别是文化差异的对比,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实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融合移动学习成效和课程评价目标,建立交互式多维度的动态评价体系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成效以及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模式,全面、有效、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效。根据不同的动态教学板块,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将个人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终评相结合的方案。线上考核主要集中在对“U校园”的课前学习任务、课堂目标检测、课堂小组讨论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等功能实现量化评价,激发学生不同阶段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线下考核侧重于学生小组PPT成果展示,采用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由组间或组内互评模式来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在最终的口语报告环节,采用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口语报告进行交际行为、语篇结构、语言规范、文化意识等全方位评价,通过实景演练增强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成就感,强化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整个评价体系涵盖了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使学生的个体学习成效得到生动直观的体现,科学地促进了大学视听说课程的教与学交互模式。 四、结语

综上,视听说移动教学体系的建立离不来“互联网+”智慧教育理念和新兴技术的全方位覆盖功能。“互联网+”背景下形成的新兴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充分运用最新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进行试听说课堂讲授;将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互动交流、自主学习和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形成紧密、有效的一体发展圈,全方位打破了传统封闭式的教学生态,实现了师生互动、真实有效、资源丰富、信息处理快捷的视听说智能化课堂环境。在不断提高本科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大学英语其他通识类课程的设计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推动了大学英语类公共通识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王静.外语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常态变化与发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的可视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6(02):3-9.

[2]叶玲,章国英,姚艳丹.“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7(03):3-8+21.

[3]刘萍,谢书山.多元智能理论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52-156.

[4]朱京,苏晓军.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微课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5(05):21-25.

[5]齐登红,梁国杰.探究式大学英语视听说网络教学体系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4(06):71-75.

基金项目:长江师范学院重点教改项目JG2019118

作者简介:郑玲君(1992—),女,汉族,重庆丰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与英美文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