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范文1

第一、我觉得试题植根于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土壤,简而言之就是看过去。

全国Ⅰ我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有齐桓公、管仲、鲍叔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历史性陈述。在创作的过程中先要知道“管鲍之交”的历史典故,也要知道“一箭之仇”这个成语的来历,才能通透的理解材料,进行友谊入手,识人,知人,让人等入手,见微知著,进行创作。我们做老师的可以先问问我们自己,这些典故和材料背后对人物的评述,我们自己是否清晰。

第二、我觉得试题着眼于当下,以古视今,设置情境。今年劳动课加入高中,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素材,都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通过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润的方式在语文试题中得以体现。

。前提是这些事件你知道,且有感悟。

第三:我觉得试题望向未来,望向世界。

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以上是我对试题的感受,再回到语文教学中,每个人都意识到语文教学的弊端,都提倡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该革。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做读书的老师,教读书的学生。

用个故事做一个设喻吧,有是一个机修工,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机器某一处轮轴卡壳是因为中间进入异物,在实践中每次修理的时候果真都是这个原因。可是有一次修理的时候它没有异物,但它任然不动,请专家,也是未果,最后多方查找只是总闸电线烧了。没电了,仅此而已,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固化,我想这个工人以后再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思索另外的方式。

。天文历史,纵横捭阖,因为见过,所以知道,所以感悟。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一点。我们语文教学要想改革,就得让语文老师不被杂务所烦扰,真正去阅读,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如果我们自己不理解,不明白,思维固化,又何谈引导。

读书,读那些书呢?读《诗经》,《尚书》《春秋》《逍遥游》《道德经》《离骚》等等先对中华特有的精神素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读史书《二十四史》《古文观止》等等,知其所以然,接着读《苏轼传》《杜甫传》各类名人传记(积极健康向上之人),你会明白各派哲学思想在中国文人身上的凝聚和探索,有趣且带给您思索。知其何以此?最后我们读家书,家训,古今亦可,知其何以做?

第二、自身+环境,多采用情境教学法,增强代入感,用语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正好与任务驱动题目的增加不谋而合。

考题贴近生活,更要求我们在套路模式中,加入孩子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毕竟也是要学会表达,为生活服务的。九年级一道考题,《送东阳马生序》,其中“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蕴袍敝衣处期间”形成对比的作用,如果以往知识点背诵只是说突出读书带给他乐趣,使他忘了条件的艰苦。可是经过情境代入之后,学生更明白,自己吃穿不如别人而毫不在意,必须内心强大。

第三、教学中穿时政评说,增强民族自信心,也学会兼容并蓄,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范文2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中国多少文章家,从来就不是作文技能的习得训练造就的。曹雪芹没有上过作家班,鲁迅曾经就读的是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文豪和巨匠显然都不是作文技能习得训练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有生动传神的的细节描写吗?没有!。可见技能虽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的。不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一味地进行有关作文技能的习得训练,作文教学就成了教学生“屠龙”。屠龙可能也有术,可屠龙之术有用吗?我们考虑过要让学生有“龙”可屠吗?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自上而下大力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我们以为:这正为创新作文教学,彻底解决重技能习得训练,轻人文精神熏陶、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课程设计理念,“观察、体验、感受、思考,陈述、表达、培育、创造”的课程目标定位,才是疗效见识浅薄、思想庸俗、人文精神匮乏的“治病良药”。

古人云:“情蕴其中,发而为文。”正是因为有了某种想法、某些感慨郁结于胸、不吐不快,这才有了文章。伐木的人劳动时感到有些累了,想要表达一下他们的这种感受,于是就创作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杭育杭育派”的文学。由此看来:作文从来就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作文是与做人息息相关的,作文只是做人的余韵。古人之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想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的一切努力都应该围绕着如何帮助学生做人展开,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应该包括责任心、求知欲、坚强的意志、灵活的态度、科学的思想、实证的方法,还应该包括思接千载、想落天外的浪漫情怀以及悲天悯人、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作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应该是充满爱心善意的人文关怀。。作文教育也不应该只是语文一个学科的事,从事作文教育的人应该有着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我们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用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全部文化底蕴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他们的精彩人生刷上一层亮丽的底色;我们应帮助学生聆听来自窗外的声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方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我们还要把学生组织起来,积极地投身社会实践,像古代的读书人那样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情动其中,发而为文”。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学校近年来在创新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这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也算是小有所获,在此与大家共鉴共享:

一、 成立社团,参与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最为有效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生社团。几年来,我们先后发起成立了“春潮文学社”、“轩辕演讲社”、“一角书社”等多个学生社团。这样的学生社团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手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习活动的动机明确,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得失成败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挫折感和上进心都可以不断强化这种动机,维持学习活动的持久、有效。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增益执著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求真务实的科学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 出刊办报,印行校刊,积极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首先是得益于学生写作冲动的形成,写作兴趣的提高。我们十分重视为学生创设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性激励机制。我们在教学楼的各个楼层为每个年级提供了一个展示读写成果的橱窗,定期由学生社团召开笔会,评介大家喜欢的好文章。。我们还在“三槐居语文论坛”开辟了“校园文学社团联盟”,组织社团成员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在更大的平台上交流我们的体会,展示我们的成果。

三、 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口述者为语,手写者为文。”正确熟练的口语感知,准确生动的表达能力,良好健全的语言习惯,以及热爱祖国语言和文化的情感,不仅是高中学生较为全面的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形成较强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成立“轩辕演讲社”,组织诗歌朗诵会,举办时事讨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我们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又一个重要举措。“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朱永新语)我们发起成立了“一角书社”,提倡阅读资源共享;我们鼓励名著阅读,提倡与大师对话;我们要求撰写读书笔记,提倡读写结合,有所思,有所得。阅读,丰富学生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阅读,增益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语言因阅读而不再贫乏,因阅读而不再苍白;人生因阅读而不再懦弱,因阅读而充满理想。

四、 教学相长,师生共进,努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学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共同成长的伙伴,应在帮助学生自主读写,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的同时,自觉把读书写作作为自身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通过阅读经典,撰写心得,形成自身的健全人格、进步思想和先进理念。我们提供必要的条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师专业读写的数量和成果进行逐月考核,兑现相应奖励。每学期学校都组织由全校师生共同参加的专题读书活动,开展读写竞赛,并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给予必要的表彰奖励。

先进个人,给予必要的表彰奖励。

五、 健全制度,浓厚氛围,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把鲁迅先生作为我们全校师生的读写榜样,我们把每年的9月25日――鲁迅先生诞辰日作为我们学校的“校园阅读节”。这一天正值新学年开学不久,学生刚刚入学,举办“阅读节”系列活动,可以浓厚书香氛围,养成良好的学风,也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读写计划,提高读写效率。学校借此机会,组织图书展销,开办旧书市场,举办读写讲座,评选读写先进,师生共读共写,学校真正成了一个学习型的小社会。

唐代诗人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们虽当不起“渐出蓬蒿”,但日子在走,时光在飞,只要我们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坚持人文关怀的大方向,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相信我们创新作文教学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

后记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范文3

危机意识与进取

长期以来,一种生存危机和前途渺茫的不安感时常困扰日本人的心灵,使得他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瘠匮乏,自然灾害频发,主观上是由于日本一直处于中、印、俄三大文明古国边缘,以自身古代文明与三大文明古国比试,造成日本国民心理紧张,时常伴随一种危机意识。①早在日本文化形成期,在与发达文明交往过程中,日本人多因这种不安而产生自卑心理。

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就此指出:“从《海国兵谈》②起,已经萌生了所有的日本人,无论贵贱上下都应当防卫日本的思想。这种全民族‘防卫日本的思想’和至日本明治维新前一切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思想,以及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的排外、攘夷行动③,其所表现的民族意识都是前近代民族意识,是一种自然属性居多的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是保持原来的自我,维持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日本民族拥有止于至善的特有精神和善于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内质心理,这促使他们不断积极进取,积极学习外部先进文化。在日本民族文化发展中,他们不忌讳承认自己的文化曾经落后,更不嫌弃自己的历史贫乏,先拜中国为师,后结欧美为友,主动走出去,虚心请回来,如饥似渴地汲取异国疆域的优秀文化,修补自身文明的鄙陋。岩仓使节团④“任务书”这样写道:“东洋各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守产,无不超绝东洋,将此开明之风俗移往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步至同等化域。”木户孝允⑤通过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得到的结论是:日本人“与今日美欧诸州之人决无不同,只在于学与不学而已”,因此提出抓民智,“其为急务者,莫先于学校。”田中角荣《日本列岛改造论》更为论言:“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主要是看其国民性的活动半径,日本要按做‘世界公民’的要求来培养国民,教育后代。”日本引进先进文化,常常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精益求精以求超越,这种精神是促使日本成功的力量源泉。

危机意识对于一个民族既是一种生命力,又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战后日本的崛起,日本作家户川猪佐武认为:“美国所带来的所有物质文明,都使他们(日本人)一味惊异,善于思考问题的人们痛感大大落后了的日本与相当先进的美国文明之间的差距,不能不激起一种要超赶美国的热情和使命感。”日本在有强大压力的情由下,常把压力变成为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积极进取并超越危机,他们敢于同舟共济,身居列岛而放眼世界,哪里有他们的利益,哪里也就变成了他们的“国土”。

日本对外咄咄逼人,以其进攻获取安全。但一旦越“界”,日本独特的危机意识便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就会走向其相反的路途。以邻为壑,这样的危机意识至今仍在促使日本对邻国的快速发展而忧心忡忡。特别是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日本不断渲染“中国威胁”、构筑“对华包围圈”,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集团意识与和谐

日本人对群体、对集团具有一种强烈的的归属感,他们都有自己的“集团”。只有置身于这样一个集团或潮流中,将自己全部融入到集团里,日本人才会觉得找到了自我位置与价值,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日本集团意识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可耕面积稀少,地震灾害频发,日本人不得不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对抗恶劣的环境;而以种水稻为主的稻作文化圈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日本以家庭为单位横向结合的村落共同生活,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观念。

日本著名学者森岛通夫指出:日本所处的社会观点认为,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队与另一个队竞争的集体竞争的地方。公司雇员之间的和谐,以及他们对公司的献身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而员工之间的竞争则不被看重。这些组成了日本工业的“国家队”的公司雇员们是作为一个单一的、团结的整体去与他们的外国同行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但它并不产生个人之间的竞争,个人要在集团竞争的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工作。日本人对集团的献身精神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工作热情高涨乃至达到狂热的程度,是当代集团意识最明显的表现。

。美国著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赖肖尔曾指出:“日本人与美国人或西方人的最大差别莫过于日本人那种以牺牲个人为代价强调集体的倾向。”在日本,为了进一步强化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日本企业内部强调“和亲一致、以和为贵、让而不争”的和谐理念,提倡奋斗,把集体作为自己的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尽量融合感情,减少摩擦,避免内耗,协作共奋,做到“使整体力量大于部分力量之和”。日本企业提倡在内部“让而不争”是为了形成一个战斗集体,但在外边则是“争而不让,争而必胜”。中根千枝认为:日本之所以在近代工业革命和军事革命中后来居上,其内在原因在于国民的服从性极强,这种意识的根源就是来自集体主义。

集团主义是日本民族牢不可破的文化心理模式,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财富,其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赢得日本崛起。但日本集团主义的群体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岛国日本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导致了日本国家主义走向极端化,对于日本与国际间的正常友好交往十分不利。

等级文化与忠诚

日本社会为纵向社会结构,等级制度相当严密。由于等级文化对权威和秩序的尊重,造成等级制度下日本国民基本安分守己。在日本的家庭及人际关系中,年龄、辈分、性别、阶级决定着适当的行为。在政治、宗教、军队、产业等领域,也都有十分严格的等级划分。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一旦逾越其特权范围,必将受惩罚。中根千枝强调日本等级文化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纵式结构”,人们在集团中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出序列;二是在这种制度下对权威的服从。

只有严格遵守和维护等级制度,日本人才会感到安全,有了这种安全感日本人就会埋头于工作事业。前日本首相池田勇人认为:“日本人在生活中的一个传统是寻求某个富有而有影响的庇护者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日本人渴望某个强大国家的有意义的保证,正如人们渴望雇主、政治上的良师或富有的朋友的支持一样。”从中不难看出日本一直在寻求与美国这样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盟的这一等级文化思想。正如同吉田茂所说:“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大正年间国运隆盛,主要采取了日英同盟和对美合作的外交政策,日本外交的根本方针必须放在对美亲善这个大原则上,今后也不会改变,而且也不应改变。因为这不单是战争结束后的暂时的惰性,也是遵循明治以来的日本外交的正确路线。”

在日本的社会组织中,日本民族国家观念极强,人际关系强调“和谐”。近代以来,日本形成了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稳定的等级体系,并将它演绎成为一种对忠诚的信仰。日本人会不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等级,同时按照等级来区别对待事物与他人。

战后,尽管日本人的权威意识与等级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天皇也只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但传统的等级文化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在日本人看来,等级文化得惠于恩情伦理观念维持,一旦受恩于人就应对其人负有“债务”,而且必须偿还。日本人报答天皇之恩称为“忠”,报答父母之恩称为“孝”,当“忠孝”不能两全之时,以往的日本人会先对天皇尽忠,而后杀身尽孝,在他们看来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在日本,“恩”与“忠”紧密相连,日本人将忠诚、孝顺和对长者的义务相结合,塑造了日本人三位一体的价值观,并以此来调节权威、血缘纽带和各年龄为基础的等级关系。日本人认为,沟通好感情,协调好人脉,也就弥合了社会之间的空隙,便可激发人们献身集体,报效国家的感情。

忠于公司、献身事业、与自己所在的集体共患难、忠诚报国,这已成为日本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这种力量引导日本重建家园,振兴经济,变精神力量为物质力量,使日本在短期内创造了经济奇迹。然而,由于等级文化的影响,也使日本养成了常以国家位置和等级的眼光处理国际关系,常常助长国际秩序的不公正与不公平,进一步导致了国际秩序的不稳定。

大国思想与奋起

日本国际政治学泰斗高坂正尧在其《吉田茂》一书中有论:战后造就日本经济崛起的吉田茂路线只是日本实现“强国目标”的一个手段,不是不要军事,而是在特殊状况下的“韩信胯下之辱”,二战后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日本重新成为世界的“一等国家”。

日本在各方面对其大国地位积极主动的追求是与其大国思想的战略密不可分的。例如日本曾在美国黑船胁迫下签订不平等条约,不得不开放门户,后到打赢日俄战争实现崛起,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先后侵入朝鲜和中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战火。又如日本从二战落败后被美军占领,后又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

。福泽谕吉在其名著《文明论概略》⑥中对此亦有所描述:“我国人民骤然接触到这种迥然不同(西方)的新鲜事物,这好比烈火突然接触到冷水一般,不仅在人们的精神上掀起波澜,而且还必须要渗透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引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大骚乱,这种骚乱是全国人民进军的奋发精神,是人民不满足于我国固有的文明而要求吸取西洋文明的热情。因此,人民的理想是要使我国的文明赶上或超越西洋文明的水平,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日本的大国思想与日本传统的神道文化密切相连。撰写于14世纪的《神皇正统记》最早汇总了流传已久的“神国”思想。据戴季陶《日本论》所写:“日本人迷信他们的国家,是世界无比的国家,他们的皇室,是世界无比的统治者,他们的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神选民族’。”日本这种国体论又通过神化“万世一系”的天皇来达到表述至上的观念,使“日本人将对于种族、文化、国家的感情融为一体,对于本国及其传统文化怀有强烈的优越意识”。日本的神国思想为日本近代的崛起史提供了独特的巨大的精神储备。

近代,日本大国思想越发强烈,极力宣传扩张有理,他们宣称“皇大御国乃天地间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各国之根本”⑦、“并八纮为一宇”⑧、“世上无人类,唯有国民”,认为日本国民作为扩张之国民,最具有恰当之资格,从而畸变为一种狭隘的民族意识。日本的这种民族主义常与一些邪恶信念紧密结合,一旦产生盲动,就会鬼使神差地爆发出可怕的野蛮行为,这种力量足以把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推向灭顶深渊。战后,日本为满足大国的面子,一再固守其耻感文化,回避正视二战中的历史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日本在世界上的形象,而且还影响到日本的对外关系以及其战后转型。

【注释】

①这里是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我中心主义、优越安定的心理状态而言的,是生存受到威胁而产生的一种不安全感。

②日本著名海防论者林子平于日本宽政5年(1791年)写成,其强调海防是日本全民族的任务。

③幕末时期的反幕政治运动。江户末期反对与外国通商、主张击退外国的一种封建排外思想。“尊王论”与“攘夷论”本来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但幕末幕藩体制矛盾的激化和因外国压迫而引起的对外危机,使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幕末政治运动的一大潮流。

④岩仓使节团明治4年(1872年)自横滨出发,访问美国后转赴欧洲,于明治6年(1874年)返回日本。其主要目的是:访问各缔约国,向各国元首送呈国书;针对江户时代后期(1854年以后)日本政府与各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为修正条约进行预先的交涉工作;探勘、考察西洋文明。

⑤木户孝允在日本幕末明治初年的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其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⑥《文明论概略》是福泽谕吉凝聚了其一生思想的精髓,其反映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福泽特别指出,文明不仅是指物质文明,更是指精神文明,并强调了“智”与“德”的重要性,认为一国文明程度之高低,完全可以用人民的“智”、“德”水准来衡量,要促进文明,必须首先提高人民的智慧和道德水准。。福泽认为,文明既然有先进和落后之分,那么,先进文明总要压制落后文明,故而力主日本文明必须以西洋文明为目标并赶超之,才能达到国家富强,自由和独立。该书福泽并没有把欧美国家看作文明发展的顶点,而是指出文明的进步,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不能以西洋文明为满足。

⑦佐藤信渊在其《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中宣称:“皇大御国乃天地间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各国之根本”,因此,皇国号令世界各国之“天理”是不言而喻的。根据这一“天理”,可合并世界各国。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文范文4

合伙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始终存在,而且越来越重要,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合伙活动这种独特的知识体系,这说明合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人类至今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合伙活动的知识,也具有相当丰富的合伙活动成果,我们可以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合伙活动知识体系作为合伙文化进行研究。由于人们不懈努力,关于合伙活动的许多基本原则、理论、方法逐渐被发掘出来,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学科领域,这一领域里的合伙理论是合伙文化的主体。但同时应该认识到,有许多尚未认识的思想也是合伙文化的内容。合伙文化也可以具有自己的内容、层次的基本要素。

文化是表现某一人群总体行为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和准则。文化是在一定环境里人们的集体精神的程序编制。在一定的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人们的态度、类型、价值观、准则等,决定了该人群的总体的行为方向。优良的文化传统使人群总体的行为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会使人群总体的行为向着消极方向发展。。(2)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精神活动的产物。(3)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4)文化是发展的。

合伙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关于合伙活动的知识体系以及获得这种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方法。合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受制于社会文化,同时又对社会文化具有反作用。合伙文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合伙文化又是获得合伙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的方法。合伙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指向合伙管理创新和合伙体制创新。合伙文化一方面是合伙中的文化自觉,不存在合伙文化的合伙组织是没有的;另一方面是人本管理,合伙文化强调人在合伙组织中诸要素的首要地位。

合伙文化对合伙组织而言是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资源,是继人力、物资、资金和信息之后的第五大资源。。相对于整个合伙文化发展和交流创新而言,合伙思想和合伙制度最能代表一种合伙文化的特征。合伙文化作为一种实践探索的方法,将为管理者的工作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如果他们能自觉地从合伙文化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将大大加快资产评估事务所体制创新的步伐。

二、合伙文化的特征

合伙文化中各要素的统一性在于它们的教育性。我们在分析合伙文化的结构并对其进行建设和创新时,要始终以整体及各要素的教育性为基本出发点。因此,可以将合伙文化看作由各类要素相互嵌套而成的圈层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知识层面、模式层面、心理层面,分别对应于合伙文化中的物质性要素、制度性要素、认知性要素、模式性要素和群众心理要素。

。二是全面性,表现在其教育功能上。三是开放性,表现在其发展变化上。

笔者认为合伙文化理论有两个基本属性:第一是管理学属性。合伙组织对合伙文化的运用,都是同其管理实践紧密相连的。第二是文化属性。合伙文化是相对于社会文化而言的亚文化,它是合伙组织精神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体现。合伙文化的具体特征主要是:

1、群体性。合伙文化是合伙人群独特的合作方式,是合伙人群的合伙信念和习惯,同样具备群体性特征。一方面,合伙文化表现为合伙人群的一种普遍认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具有“群体性”和“知识型”特征,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合伙文化。另一方面,被合伙人群所认同的合伙文化,反过来又成为每个人行为的指南,以其无形的力量使组织产生一致性,从而形成向心力和竞争力。

。合伙文化的主体和中心是人,随着合伙理论的发展,合伙组织中人的作用也在变化,从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到体现其社会属性的“文化人”。对人在合伙组织中位置的认定过程,是人超越社会的同时对自身的超越过程,也是合伙文化发展的过程。。合伙人潜能的最大发挥,既是合伙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合伙组织所追求的境界。

3、约束性。合伙文化是一种内部约束力量。合伙文化的中心是价值观,它是一个特定合伙群体的共同信念,对合伙人的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每一种合伙文化都体现一种对其他合伙人和社会的态度,它规范着每一个合伙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4、激励性。。以合伙文化为中心的文化管理方式对合伙人的激励是全方位的。优秀的合伙文化给合伙人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共同的信念和追求,使合伙人在思想上容易产生激情,工作中会有更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物质上的回报也更加丰厚。

5、向心性。优秀合伙文化的种种特性使合伙人形成较强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能使合伙人同心协力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增强组织的整体竞争优势,而且其优势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三、优秀合伙文化的特征

合伙文化是合伙共有的价值观、信念体系,是合伙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或形成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合伙文化一旦形成,就强烈地支配着合伙者的思想和行为。

优秀合伙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高尚而强烈的合伙精神。。于是,合伙人彼此信任,相互依存,通力合作,彼此关心和爱护,信息共享,积极参加合伙活动。在这里,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合伙利益,排斥极端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明星”主义,决不允许有损害合伙的事情发生。

2、高昂而热烈的合伙情绪。合伙民主的管理作风,自主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合伙人之间相互信任,能够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和交流,人际关系和谐,合伙人身心愉快,参与愿望强烈,工作中充满了活力和热忱。合伙在文化氛围上具有强调合伙精神而又不抑制个性的文化倾向,能够激发合伙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合伙人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士气高昂,不畏艰难,对实现合伙目标很有信心,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力,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3、高水平的工作效率。(1)既满足合伙需要,又满足合伙人需要,因而合伙能实现高效率。(2)

合伙目标统一,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办事积极果断。(3)民主、平等的合伙氛围,合伙人能畅所欲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方案,使决策体制科学化。。(5)合伙具有不断进取和创新精神。合伙人持续地学习为完成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合伙人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随之而来的是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合伙文化与资产评估事务所

搞资产评估事务所,我们中国人主要还是靠中国的传统合伙文化资源,然后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和办法。这可能是最合理的一条道路。有些合伙文化特别适合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发展,而有些则阻碍其前进,使他们停留在涣散状态。合伙文化既是人们合伙活动进化的产物,又是人们合伙活动进化的手段。

。合伙文化是合伙组织及其员工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在民族文化和当代意识影响下,在长期的合伙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价值观、信念、思维方式及行为规范。

从广义上讲,任何组织都是一种合伙关系。资产评估事务所也有自己的领导者,他应该利用他的能力“使众智”、“使众能”、“使众为”,从而实现合伙目标。合伙文化越进步,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越成功,因为合伙文化进化的整个重点毕竟是要改善合伙人对社会的适应。合伙精神强调合伙价值观,建立命运共同体。资产评估事务所以“和”作为指导思想,追求同事之间的和谐一致,在事务所中形成和睦融洽的工作环境。。

各个民族的合伙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是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不同,其合伙文化也有显著差别。社会学专家认为,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有99%的相似,但是还有1%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他是另一个民族。虽然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组织战略、结构、技术等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然而,合伙文化的不同能够解释资产评估师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许多差异。一个国家有的合伙文化塑造本国人民在合伙有的行为和态度。从合伙文化的角度来看,与西方相对单纯的合伙交往不同,在中国社会合伙交往中融合了太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影响远比西方资产评估事务所要复杂。

合伙文化的提出与人们对合伙活动的根基进行持续地探讨有关,因此对合伙文化的认识将会继续深入,需要及时将合伙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创新方法。合伙文化作为一种方法对于转型环境下资产评估事务所的体制创新和战略创新非常有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资产评估事务所需要超越自身的合伙文化而进入不同的合伙文化领域寻找资源,目前东西方的变革潮流正为此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合伙文化作为一种方法需要将研究与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具体应用时需要对某种具体的合伙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作全面分析。

合伙精神是实现合伙价值的纽带,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下,不可能仅凭合伙个人的力量来大幅度提高资产评估事务所的竞争力,而合伙人力量的发挥已成为赢得竞争胜利的必要条件,竞争的优势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合伙的力量。优秀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可以把注册资产评估师们带到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高尚境界;可以更好地贯彻事务所的经营和质量方针,更好地实现事务所目标;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建设优秀的合伙文化是资产评估事务所适应时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人类逐步进入以知识和学习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国际化的压力和激烈的资产评估市场竞争,迫使资产评估事务所不断地对低效率的运行模式进行重组。要完成这一使命,不可能在强调等级、服从和控制等传统的方式下有效完成,而只能由那些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及相关信息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组成高效率的合伙组织来实现。

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伙文化是以事务所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将法律控制转化为自律控制、他律控制与自律控制有机结合的桥梁。优秀的资产评估事务所文化应当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通过实现从业人员的价值实现事务所的目标,注重团队精神。

一个民族的合伙文化对其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健康的合伙文化必须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根底,同时又能前瞻性地应对生存和发展问题,并能丰富合伙者们的心灵,凝聚成合伙资产评估师主体的内在精神力量。这种合伙文化的战略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对于中国资产评估事务所而言,历史上的合伙文化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资产评估事务所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挖掘历史中的合伙思想。当然也需要借鉴当代西方国家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伙思想。

合伙文化作为一种实践探索的方法,将为管理者的工作提供理论与方法基础,如果他们能自觉地从合伙文化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将大大加快资产评估事务所的体制创新的步伐。

资产评估事务所是注册资产评估师企求使生活过得好的合伙关系。在每个资产评估事务所看似驳杂的表象之下,其实都有个共同的理念,叫做“追求好生活的合伙关系”。资产评估事务所的最终意义是要使人们的生活繁荣,达到卓越。资产评估事务所由众人集结组织而成,不论其组织有多复杂,它都是一个注册资产评估师生活与工作的结构。资产评估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该自问一下:“我们的注册资产评估师们知道资产评估事务所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合伙关系吗?”如果对这个问题出现否定的答案,那么迟早会出问题。

合伙文化影响着资产评估事务所的有效性,也影响其发展。注册资产评估师合伙经营一项事业,意味着他们对某种合伙文化的认同和结合,意味着他们有相似的价值观,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控制。合伙文化所形成的资产评估事务所竞争力,必然会产生强有力的经营效果。合伙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影响着资产评估事务所的经营效果。只有树立正确的合伙价值观和人文精神,资产评估事务所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日本政府在总结明治维新时期经济能够迅速发展的经验时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有一段话:日本的经济发展有三个要素:第一是精神,第二是法规,第三是资本,三个要素的比重是50%、40%、10%。

个人与团体的关系,是大多数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伙文化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真正完整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应该是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具备。而每一个方面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对待事务所和事务所的精神。不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就不可能形

成一个整体,就不能较好地形成事务所组织理念和团队精神。事务所作为特殊企业,三者的界限相对模糊。大部分注册资产评估师既是所有者、经营者,又是劳动者。事务所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事务所虽然按照《公司法》实行了公司治理,但是往往难以形成法人治理结构。这是事务所的体制问题,但又是事务所文化中的基础部分。解决这个矛盾的可行手段,还是要依靠“共享的价值观”和“人本管理观念”,并要有切实的变革手段。第一,推行民主化管理。事务所是“知识型组织”,是注册资产评估师价值体现的载体,不仅仅是个人或团体牟利的工具。事务所的有效管理和长远发展依赖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这是民主管理的内在基础。从外部看,不断增加的机会和快速激烈的竞争,也迫使事务所的管理越来趋向民主化,因为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第二,重能力而轻级别。作为文化型资产评估事务所,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自我实现价值在于创造而不是在于权力,在于工作而不在于等级。知识和能力构成事务所的价值基础。因此,注册资产评估师们的报酬,应根据贡献大小而非职位的高低。这将有利于淡化级别和地位竞争,净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事务所人文环境的和谐与美好,这也是优良合伙文化形成的基础。第三,核心层的自我超越。资产评估是一项事业,将事务所做大做强是一种“境界”。但事务所管理层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和远大的抱负,要将事务所推上光明的道路也不太可能。主任资产评估师及管理者们应该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唯一需要做好的就是使事务所内资源各得其所、各尽所长,使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他应得的经济的、社会的和自我需要的满足。

任何合伙制度都是特定合伙文化中的一部分,都有它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具体条件,都有它的组织结构和伦理思想。当具体条件成熟时,发展资产评估事务所,必然会带来好的效果,也必然会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同时也必然会从它所在合伙文化里产生与它相配合的伦理思想来作为支柱。

五、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的程序

如何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伙文化已成为现代资产评估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两句口号就能完成,而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巨的培养过程,必须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

1、分析评估。在规划合伙文化建设时,首先要对事务所的历史和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估。通过分析评估,清楚地认识本事务所的长处及不足,从而为合伙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供可靠的依据,做到心中有数。

2、规划设计。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即可着手合伙文化建设方案的规划设计。规划设计的项目主要包括:事务所目标、精神、价值观、职业道德、制度、风貌等,其内容既可以是综合的,包括合伙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几项或单独的。在方案设计上,要尽量把抽象的原则要求分解为具体的工作要求,这样才便于操作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3、培植塑造。合伙文化同其他任何文化一样,不是自发产生和自动起作用的。只有经过有目的的培植塑造,才有可能按照有利于事务所前进的方向发展。在合伙文化建设的框架方案确定后,最重要的是在指导与实施上下功夫,使方案尽快付诸实践。建设合伙文化,离不开事务所领导的强有力的指挥和鞭策,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宣传教育,需要培养骨干,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强化手段。新的行为总是经过强化之后才能变成习惯,称为文化积淀。现有的合作文化是因为以往的强化而维持,新的合作文化则需要新的强化来建立。

4、调整完善。由于事务所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每个所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突破自己,总有新问题和创新之处,不断进取才有生命力。任何合伙文化建设都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这就要求事务所根据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对现有方案不断进行修正,使之臻于完善,最后经过总结概括,形成简练明快、方便实践、利于检验的文字内容,正式成为体现本事务所特色的合伙文化。

六、关于资产评估事务所合伙文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合伙文化是一种弥漫于事务所各方面、各层次的组织风气、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事务所可以依靠强有力的合伙文化获得成功;而优秀的合伙文化不是自然生成的,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待于精心培育和长期建设。

(一)合伙文化建设要面向市场,注重塑造良好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形象

资产评估事务所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越发展,事务所越重要。合伙文化建设要面向市场,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事务所带来了机遇和动力。资产评估事务所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必须是高文化含量的组织。合伙文化建设是事务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一种客观选择。合伙文化建设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从本事务所实际出发,确立自己的价值观,给合伙文化加以定格,创造出能够体现事务所自身价值和理想追求的经营观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事务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就必须把信誉作为自己的生命线,讲诚信,守法护法是根本。

(二)合伙文化建设应注重整体性和系统化

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伙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事务所及其合伙人在从业中逐步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和价值体系。它的实质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按照一定的方式和层次结合而成的整体。是由事务所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从业精神、制度规范、物质环境、习俗礼仪和事务所形象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对事务所的发展具有不同效用,当各要素处于孤立状态时,其能量和效用是潜在的,唯有将各要素按一定的方式加以组合,使之以整体的合伙文化形式存在,才能使各要素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形成效用上的叠加效应,进而以整体功能的方式发挥作用。

(三)合伙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素质是关键

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卓越领导者是培育优秀合伙文化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成功的高级合伙人,就没有成功的合伙文化建设。因此,做一个成功而有效的事务所领导,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如品德高尚、个性完善、专业精通、博学多识、勇于进取、敢于创新、多谋善断、团结合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领导者具备了高尚的品格、非凡的才智、超人的魅力,就能赢得其他合伙人及员工的信赖和支持,领导者所倡导的合伙文化就容易被大家所认可和贯彻,有了事务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为培育优秀的合

伙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四)合伙文化建设应以人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基石

人是合伙文化的创造者,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合伙文化的宗旨和核心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尊重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合伙文化建设应以人为中心,以对合伙文化建设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为基石,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事务所的实际,应用准确的语言,标识事务所发展中的价值观。合伙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是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对合伙人及员工进行理念教育,来引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合伙文化注重对“人心”的引导和管理,培养人的自觉意识,将合伙人及员工置于管理主导地位。合伙文化也在改变人和提高人,通过它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合伙文化建设应注重实践

人们提出“合伙文化”的概念,只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真正意义的合伙文化是贯穿和渗透于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全过程,存在于其工作程序、办事风格、会议形式、待人接物、信息沟通方式以及内部公文格式等各种行为中,体现其特有的习俗礼仪。当你进入一个具有良好合伙文化的资产评估事务所,你不能像书本上所写的那样说出这个事务所的合伙文化是什么,但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合作、严谨、真诚、守时、高效、务实、团结的工作氛围。合伙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实践内涵。如果合伙文化建设仅限于价值观、合伙精神等意识形态方面是极不完整的,只有将精神层面的合伙文化转化为合伙人的工作热情,创造出理想的工作业绩,才能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合伙文化。合伙文化建设不能按图索骥,也不能简单划分事务所哪一部分是或不是合伙文化,而应注重实践,根据自身的实际,反复摸索,提炼,再实践,再提高,逐步形成本事务所特有的合伙文化意境。

(六)合伙文化建设应当注重创新

现代资产评估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是智力、合伙文化之间的竞争,是创新合伙文化与保守合伙文化的竞争。从国内外一些成功的事务所的成功经验来看,对创新意识的尊重与事务所宽松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也与全体员工的素质息息相关。事务所如果富有宽容精神,鼓励不同观点和意见,员工就会勇于开拓创新。在强调组织纪律的同时,应当容许事务所成员的某些非常规行为。

事务所应当创造一种为目标共同奋斗的文化环境。大多数合伙人及一般员工愿意在有事业目标和能激发潜能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任务。。

1、创造宽松、愉快、合作、信任的气氛。应提倡努力工作与娱乐相结合,给大家提供参加一些聚会、音乐会、运动会和社会活动等机会,以丰富业余生活,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培养和创造有利于关心、尊重、信任等文化环境;。

2、建立别具一格的用人政策。应招聘思想开放、不畏挑战、勇于探索、努力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注册资产评估师;要稳定职工队伍,不能轻言解雇,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要做到人尽其才,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