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2:0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9:13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时代,饮食作为衣、食、住、行中的一环,其丰富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宋代的美食有多丰富,只需读一读宋代最有名的吃货苏东坡的诗词就知道了。苏东坡贬居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的闲差时,穷得吃不起羊肉,只好买猪肉吃。他写《猪肉颂》赞美猪肉的物美价廉时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东坡赞过猪肉还不算完,他再次贬谪惠州时,又写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勇敢地吃上了河豚。一贬再贬的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时,实在是没什么可吃了,又写下了一部千古名篇《菜羹赋》。猪肉、河豚、菜羹是今天还在吃的,不会引起我们的误解。馒头、包子、馄饨似曾相识,今昔却有不同。宋代的饮食在李开周的笔下,变得有趣生动,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来到大宋,身临其境地把宋人的美食从头到尾品尝了一遍。
时下的历史剧穿帮镜头时不时让眼尖的观众给挑出来,好不尴尬。可也有一些违背历史事实的槽点却有惊无险地逃过了大多数观众的眼睛。原因无他,熟悉历史的人毕竟是少数。就连声名赫赫的金庸老爷子也难免犯错,李开周读了《射雕英雄传》后发现了问题。这部书的背景是南宋中叶,在第一回中有两个农民请一位说书先生去一家乡村酒店喝酒,店小二“摆出一碟蚕豆、一碟咸花生、一碟豆腐干,另有三个切开的咸蛋”。眼尖的李开周发现宋代没有的花生赫然在列。我们都知道花生是外来物种,却很少有人过问它是何时传入中国的。但既然写的是宋代的饮食,尊重历史就无可回避。
不只花生,番茄、土豆、玉米、红薯、辣椒,这些今天习以为常的食材,宋代通通没有。食材没有今天丰富似乎还不算尴尬。今天人人喊打的食品造假,在宋代也是司空见惯。以死马肉冒充鹿脯,注水肉,茶叶以次充好,甚至还卖假药。
虽然宋代饮食有这样的阴暗面,却不能遮盖它带给今天的积极影响。宋代以前是一日两餐,从他们开始逐渐过渡到一日三餐。宋代以前植物油提炼技术不过关,还是以动物油为主。动物油的缺点是不耐高温,只能以蒸煮为主。到了宋代,炒菜开始流行。从宋代开始,地方菜系逐渐成形。
宋代的饮食与我们有何不同?主食中的馒头就是我们今天的包子,而包子与我们今天的包子最大的差别是用菜叶裹馅,馄饨是我们今天的饺子,汤饼是我们今天的面条。在陆游的故事里,我们发现宋人年夜饭不吃饺子(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馄饨),而吃馎饦,用现代话说,大致相当于猫耳朵,把和好弄成小段的面用手指搓成中间凹两头翘的形状,放到菜羹里煮食。宋代只在冬至吃饺子。
宋代的饭店不卖午餐;宋人的点心是正餐以后的吃食,其含义也不同于今天的点心;宋人喝茶从唐代的煮茶变为点茶,与我们今天的冲茶也大相径庭;宋代肥肉远比瘦肉吃香,如此等等。我们常说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宋人的饮食与我们简直有十万八千里的不同。而这些不同,李开周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一一加以介绍的。没有了学术研究的一本正经,加之语言风趣幽默,把那些让人摸不到、看不见、想不通的宋代饮食,通过轻松的方式,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这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我们没必要以太过专业的眼光加以挑剔。考证宋代饮食是枯燥的,研读宋人笔记、历史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把宋代正宗地道的饮食原原本本地呈现给读者,不是这本小书的使命,也无法做到。只要你读过《食在宋朝》之后,得出这样一个印象:原来宋人的饮食是这样子的啊!也就够了,了解宋人饮食,满足好奇心,就是这本书所能给予的唯一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9:14
宋代的菜系特色是:以面食为主,蔬菜素食居多,肉类以羊肉,鱼肉为主,注重养生食疗。
北方人喜欢吃甜,南方人喜欢吃咸。
后来到了南宋,北人南迁,南方人就变成喜欢吃甜的。
aqui te amo。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9:14
在宋代人的餐桌上,不但主食非常丰富,副食也品类繁多,花样迭出。宋代人的副食主要由蔬菜、肉和鱼三大部分组成。而蔬菜,又是这三者的重中之重。
宋代人食用的蔬菜大体可分为人工培育蔬菜和野生蔬菜两大类。
人工培育的蔬菜主要有葵菜、菘菜、韭菜、芹菜、姜、萝卜、菠菜、茄子、大蒜、葱、冬瓜、菘菜等品种。这些蔬菜,除葵菜至今已近绝迹,芹菜主要是水芹,菘菜已演变为大白菜外,其他多数都跟今天无异。然而在菜的做法上,宋代跟当今却有较大不同。我们现在主要是吃炒菜;而宋朝人食用蔬菜多采用煮法,煮出来的菜叫“煮菜”,又称作“羹”。煮菜的作法简便易行:先将蔬菜洗净切碎,再加上作料入水同煮,煮开后便成。这样的煮菜又烂又香,富有营养,吃起来也有滋有味。
日常采集的野生蔬菜主要有竹笋、蕨菜、莼菜、荠菜、马齿苋、苍耳、蒲菜以及蘑菇、木耳等。宋代人对采集野菜有着浓厚的兴趣,许多著名文人都有过挖野菜的经历,并将其写入诗文之中。如苏轼在山东密州做太守时,就常跟下属到城墙根挖野菜吃,还在《后杞菊赋并叙》中记述了此事。南宋著名文学家周紫芝也在《撷野蔬示小儿》一诗中写道:“荒村无鸡豚,何以供刀机。山蔬杂百种,此物含妙理。”诗中详细写了采集各种野菜煮羹做饭的野味佳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9:15
在宋代时候,中国特色菜系便是今天的豫菜!因为这里不仅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也是很多朝代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是宋朝国都所在地,当时的饮食偏调味,并带有汤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8 19:15
《宋宴》收录了75道宋朝佳肴,每道菜都有成品和原料的照片,辅以菜肴流行时代的民风民情。徐鲤按照每道菜适宜使用的时令,将它们分成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最后还有“仿古”一类,留给四时皆宜的菜式。
这样细致的工作,当然只有狂热的美食爱好者加上考据狂能做。徐鲤想做这件事是在看《东京梦华录》的时候,里面的“人面子”就是她年幼时最爱的“仁面”,她不禁与古人遥遥产生了一些惺惺相惜的感情,同时也非常好奇,宋朝人都吃一些什么好吃的呢?
半真半假地说起要做还原宋朝菜肴的工作时,朋友给徐鲤的这个项目投资6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徐鲤也就认真地做了起来,她虽然是广州人,却没有习得广州人面对食材无所不能的特殊技艺,于是请来了擅长做饭的朋友帮忙;拍照水平太差,就让家属上阵担纲摄影,就这样组成了制作组。而这三人当中,只有她是自由职业者。这就意味着他们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烹饪、拍摄的工作。
大学时,徐鲤学的是美术史专业。在学校里学到的考据技能派上了用场,面对古籍上记载的菜谱,她并不轻信。有些古籍经元明清增补翻刻,已经与初版差别巨大,有些是古人想当然却并不实际的产物,还有些菜名字好听却口味不佳,这些都被她撇除在外,不考虑收录。
去芜存菁,留下适合展示、适合现代人口味的菜肴之后,实战环节十分考验徐鲤和另两位作者郑亚胜和卢冉的耐心和动手能力。比如“蟹酿橙”这道菜需要把橙子顶部切出大锯齿形的缺口,掀开顶部,再用勺把果肉掏出。郑亚胜用一把木刻刀和手工雕刻的首发解决了给橙子雕花的问题,而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发生在专业厨师身上。
《宋宴》中的“蟹酿橙”
“山海兜”中用到的绿豆粉皮是徐鲤亲手做的,因为市场上的粉皮太厚,达不到她想要的完美效果。
“鯚鱼假蛤蜊”光是起鱼肉、批成小片子和烫熟就花了两个小时,最后出来的成品只有一小碟,这是作者们试验的第一道菜,但当把鱼肉送入口中时,他们觉得真的把鱼肉吃出了蛤蜊肉的弹滑。这也给了他们继续下去的信心。
《宋宴》中的“鯚鱼假蛤蜊”
一道一道做下去,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了。在这期间,徐鲤有了自己的小孩,一边带孩子一边找资料,竟然也在令人崩溃、缺少睡眠的状态下坚持了下来。最后出版前,徐鲤把书稿改了五版,她说,“越是拖得久,我越是不好意思给大家看马马虎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