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好好活着为的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能活出意义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9:20

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在评价西方文化、中田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特点时,曾经指出:西方文化的特点是意欲向前,即在人与环境的冲突中,意欲乃朝前去征服环境,以求*的满足;中国文化的特点是意欲向内,即意欲不与环境进行激烈对抗和冲突,而是自居一侧,调和持中,随遇而安,因而获得内在的满足和生活的愉悦;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意欲向后,即在人与环境的冲突中,意欲不求克制环境,而是反身向后,以求自我否定。举例来说,假如居住的房屋破漏,那么典型的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完全毁掉旧屋,另建一栋新厦。中国人则是修蔓一下月房子,而印度人则试看去消解整建房子的欲求。三大文化所展示的意欲取向的不同特点,代表着生活在三大文化中的人们各自人生努力的不同方向和特点,同时也就是西方人、中国人和印度人在面临人生困境时所寻求的不同的人生超越指向。梁漱溟这里讲的印度文化主要是指佛教,所谓印度文化的特点是意欲反身向后,在人生层面上,其实就是对佛教"回头是岸"的诠释。不过,梁漱溟概括的意欲向后,则是点明了"回头是岸"在实质上乃是意欲的逆转,回头的主体和主要内容都是意欲。这标明了佛家的人生超越不同于其他的人生超越,乃是对生命意志的超越。 那么,什么是意欲呢?意欲就是指意志和欲求。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意志是指大有意识地确定目标、根据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在我们的日常印象中,意志似乎是值得肯定的心理现象,我们常批评某人缺乏意志,也常赞扬某人意志坚强。拥有顽强的意志,是人坚定不移地追求某一人生目标的前提。然而在佛家思想中,意志却是人生中需要努力克制的敌人。佛家认为色、受、想、行、识是构成世界一切事物,包括人在内的五种基本要素,称为五蕴。五蕴中的"行",就是指意志活动,也即对种种目标产生欲求的心理活动,因此意志也可说就是意欲。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德国近代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曾经对意志进行过深入的论述,他指出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意志的本质是无尽的欲求。意志最大的欲求是生命,哪儿有意志,哪儿就会有生命、有世界,因而意志又可称为生命意志,人的身体与世界,都是意志的客观化。 意志最基本的内涵既然是人的内在欲求,是生命的冲动与渴望,那么意志对人,对人生和社会乃至世界的存在与发展状况就必然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从佛家的观点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意志决定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根据佛家的十二因缘说,生命的产生和消亡经历的是一个由无明直至死亡的过程,无明是生命流转的起因,但由无明而生的种种意志活动,却决定着精神具体投胎的处所,即"行缘识"。由此而再经"识缘名色"和"名色缘六处"的过程而形成具体的生理器官,表现出生命的具体存在形式。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相应的意志活动,就没有相应的生理机能。对于佛家的这一观点,叔本华曾有过更明确的表述,他说,人的身体本身就是意志的客体化,这就是人的身体之所以根本和人的意志完全相适应的理由。例如,大有吃东西的意欲,因而就有用于咀嚼的牙齿和用于输送的食道、胃、肠等相应的生理器官;有繁衍后代,延续生命的意欲,就有专门的生殖器;有攫取外物的意欲,就有灵活的手和跑得快的腿等。因此,身体的各部分完全是和意志所由宣泄的各主要*相契合的,是*的可见的表现。牙齿、食道和肠胃就是客体化了的饥饿;生殖器就是客体化了的*。 在意志与生命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无论是佛家还是叔本华的表述都过于神秘,并且无法证明。不过仅就意志与生命的具体形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点来讲,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用我们比较熟悉和习惯的观点来表述,我们太平今天的生命存在形式或生理机能形式,是人类在适应生活环境和与生活环境顽强斗争的长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大适应环境和征服环境的行为是以内在的生命意志为支撑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理机能能够发展成今天这种适合于在地球上生存的和谐形式,是人的生命意志奋发不懈的结果。所以,古志对生命形式及其功能示可或缺。笔者记得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一个报导,一位没有双手的残疾人用脚代手,做各种日常杂事和写字,竟然灵活自如,令人叹为观止。这个例子颇能说明意志和生命形式及其功能的关系,这位残疾人失去了双手,但他具有要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下去并适应生活,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因而他勤炼双脚,虽历经挫折而不退缩,终于达到了以脚代手的目的,对于他而言;脚就是他的手,这就是他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而这种独特的形式,是由他的意志所创造的。 第二,意志是人生的动力:人的生命一经形成,便要求发展,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和完善,因而对于每下个人而言,就有了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而展开人生和决定人生方向的最内在的动力,佛家认为是意志。在佛家的十二因缘人生因果链条中,从"受缘爱。到“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的诸环节,可以看作是人生展开的主要过程,而这一人生展开的动力是缘于爱。这里的爱不是指爱情,而是指渴望、贪爱、贪欲,也就是种种具体的人生*,因而也就是意志、意欲,是有意识的"行",是有具体目标的意志或意欲。在意欲的支配相引导下,大便展开了种种具体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搏击泅游,沉浮挣扎,做出种种举动,留下种种足迹、印记,从而铸造出自己的人生。与佛家的这一观点相一致,叔本华认为,意志的特性就是冲动,就是要求实现、要求满足的*,因而人生就是在意志支配下,以意志为动力的没完没了的追求。 对于意志在人生中的动力作用,我们每一个人根据自己实际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应该都能体会。我们生命发展的活动,都是有目标和目的的,这目标和目的里面,就包含着我们想要实现的某一愿望,某种欲求,包含着要克服困难和障碍以达到目的的意志,所以这意志便是我们追求目标,达到目的的动力,是我们种种自觉行为的动力,进而也就是我们追求和创造我们所憧憬的某种人生境界的动力。人们常讲,"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不死的心"就是人所具有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就是支持着追求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行走下去的动力。嫦峨为什么要奔月,织女为什么要下凡,就是因为嫦娥怀着长生不死的意志和*,织女怀着追求世俗的男女恋情的意志和*,因而她们一个不惜违背人间道德偷吃灵药,独自奔月,一个不惜违反天条私自下凡,并因此而铸造出她们各自特殊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意志支撑人生的例子可说俯拾皆是,目前国际国内经常举行残疾人运动会,当你看到运动场上残疾人龙腾虎跃,奋力拼搏,竞刨佳绩的雄姿,你不能不为生命意志的力量所震撼。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人生不尽一致,甚至相差很大,这也是以意志为动力而形成的。有些人有强烈的成名意欲,一些人有强烈的极为意志,另一些人则贪财好色,因而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某种突出意志和*的驱使下便展开了不同的人生追求,或名标青史,或权倾一时,或在金钱堆里趾高气扬、或在脂粉群中如鱼得水。这便是意志的多向性决定了人生的不同轨迹。当然,社会生活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相对于所具有的*和所追求的目标而言,绝大多数众生都是失败者。但是,失败的人生也是缘于某种意志和*,没有意志的追求也就没有某种失败的人生,因而在失败的人生中,意志依然是人生的动力。 第三,意志决定世界的生成和存在状况:与意志决定生命的存在形式一样,意志也决定世界的生成与存在状况。佛家业感缘起论认为,亚力是一切生物及其所居世界的产生原因和根源。就个人的生死流转和在流转中的具体命运而言,是由个人所作的业所决定的,同样,整个人类社会和世界的命运,在成、住、坏、空大循环中的具体状况,则是由众多个人所作的业,即共业的合力作用所决定的。具体来讲,佛家认为,世界是一种称为极微的要素的积集,极微是永恒不灭的,但它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是有聚散生火的,而极微的聚散生火乃是由有情众生的共同业力所决定的,因而有情众生所生存的世界是业力感召的结果,有什么样的业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这里,佛家虽然讲的是业力决定世界的生成和存在状况,但产生业的行为则是由意志和*支配的,因而说业力感召世界其实就是说意志生成世界。所以吸收了佛家思想的叔本华干脆就讲世界是意志的客体化,讲意志生成世界。并且,佛家在讲空的同时讲"念动境生","境由心造",实质上还是指意欲幻化世界。 佛家对意志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在本体论上有很多争论,我们也不一定完全赞同,但佛家确实是看到了人的意志对社会历史和世界的重大影响,自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正是在人的意志作用下而不断发生变化,改变存在状况的。*有一句诗道:"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歌颂的正是世界在人的意志作用下的变化。事实是,人类渴望过幸福的生活,因而绘制出种种理想的世界蓝图,并以顽强不息的意志为推动力,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现实追求。而不同的意志取向和不同的现实追求之间则不可避免地产生着激烈的冲突和搏斗,从而在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一种又一种社会制度,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和平与战争的反复,与此同时,自然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意志决定着这个让我们感到幸福或不幸福的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具体状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