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2:43
美国国家电气法规》NEC第100节对“接地”一词定义如下:电气回路或设备与大地,或与代替大地的导体之间的导电的连接,可以是有意的连接,也可以是无意的连接。 在配电回路或分支回路里,所有的回路和设备都通过导电连接来互相连通,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电位差,或将电位差*到最小值。 在上述定义里,术语“地”是个关键。接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电气安全。在电击防护和为接地故障电流提供返回电源通路方面接地是很重要的。这两个问题都可将回路和地之间加以连接来解决。 通常将一接地棒打入地内就算与大地相连接了。对于一个建筑物的配电系统,可在靠近电源进线处打一接地棒来接地。 将回路导线与地连接(Ground)或将设备接地(Grounding)可起到如下作用: (1) 提供设备与近处金属物体间的低阻抗连接,以减少人身电击危险; (2) 给接地故障电流提供返回电源的低阻抗通路,使熔断器或断路器得以动作; (3) 给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低阻抗的对地泄放通路; (4) 给静电电荷提供对地泄放通路,以防产生电火花或电弧。 2. 地网简介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都将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从避雷的角度讲,把接闪器与大地做良好的电气连接的装置称为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作用是把雷电对接闪器闪击的电荷尽快地泄放到大地,使其与大地的异种电荷中和。 目前,国际国内防雷理论和工程界比较流行共用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1) 共用接地就是把同一建筑物内的许多不同性质的接地装置如防雷地、电气安全接地、交流电源工作地、通信及计算机直流地统统地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等电位体; (2) 等电位连接是把建筑物内及附近的所有金属物,如混凝土内的钢筋,自来水管、煤气管及其它金属管道、电力系统的零线等用电气连接的方法连接起来(焊接或者可靠的电气连接),使整座建筑物成为一个良好的等电位体。当雷电来袭时,由于建筑物内部及其附近基本上做到等电位,因而不会发生建筑物内部的设备被高电位反击和人被雷击的事故。 由于采用了等电位连接,对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可以放宽。这一点对干旱、沙漠等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尤为重要。 所以,在地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尽量采用建筑物地基的钢筋和自然金属接地物统一连接地来作为接地网; (2) 尽量以自然接地物为基础,辅以人工接地体补充,外形尽可能采用闭合环形; (3) 应采用统一接地网,用一点接地的方式接地。 3. 土壤电阻率和接地电阻 地网的效果取决于地网与大地之间的电阻。实践表明,土壤含水量增加时,电阻率急剧下降。当土壤含水量增加到20~25%时,土壤电阻率将保持稳定。土壤电阻率与土壤的结构(如黑土、粘土和沙土等)、土质的紧密度、湿度、温度等,以及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有关。影响土壤电阻率的最重要因素是湿度。另外土壤电阻率也受温度的影响。 计算防雷接地装置时,应取雷雨季节中无雨水时最大的土壤电阻率,一般按下式计算: ρ=ρ0ф R=R0ф 式中: ρ——土壤电阻率 ρ0——雨季中无雨时所测的的土壤电阻率 ф——考虑土壤干燥所取得季节系数 R——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又称散流电阻,它与接地体的形状、尺寸、安装方法和土壤电阻率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接地体的长度越长,它的接地电阻越小。工程上垂直接地体多选用1.5~3米,并常采用下式作为接地电阻的简易计算公式: 垂直式:R=0.3ρ 单根水平式:R=0.03ρ 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 4. 接地系统的施工 4.1 埋设接地体的要求 埋设接地体的地点应选择在潮湿、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满足接地电阻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应尽量放在人们走不到的地方,避免跨步电压的危害。同时还应注意使接地体与金属物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发生击穿事故。 4.2 接地电阻的测试 接地装置的电阻由下面四部分组成: (1) 接地体与接闪器间的连线电阻; (2) 接地体本身的电阻; (3) 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电阻; (4) 当电流流入土壤后,土壤的电阻。 其中第四项为主要部分。当电流从接地体流向土壤并向各方面扩散时,离接地体越近,则电流密度越大,电流梯度越大。 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不一,但大致可分为: (1)电流表-电压表法; (2)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法; (3)电流表电力表法; (4)电桥法。 测量时应当注意: (1) 被测接地体、电压辅助地极、电流辅助地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关要求; (2) 所用的连接线的截面积一般不小于1.5mm2,在应用各种专用仪器时,与被测接地体相联的导线电阻不应大于接地体接地电阻的3%。各种引线应与地绝缘;? (3) 仪器的电压辅助地极引线与电流辅助地极引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少于1m,以免自身发生干扰; (4) 应反复在不同的方向测量3~4次,取其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