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2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9 09:19
乞巧节是乞巧什么 乞巧是什么意思
“乞巧”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意思。妇女们的心灵手巧,大都是通过做针线活体现出来的。七夕时穿针乞巧,自然和织女有着密切的关系。陶宗仪在《元氏掖庭记》(一卷)中记载,七夕宫女们登上高台,各用五彩丝线穿“九尾针”,比赛看谁最先穿完九个针孑L,先穿好的人便是“得巧”,后穿好的人称为“输巧”。明清以后,似乎更流行“丢巧针”的游戏。
方法是在七月七日这天上午,拿一碗水曝晒,待水面产生一层薄膜后,把平日绣花的针放入碗中,针便会浮在上面。放针的妇女全神贯注地看水底的针影,看针影的形状,如是花朵鸟兽之形,或者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因为这些影子表示织女赐给她一根灵巧的绣花针,可以织出美丽的图案。如果针影形状像个槌的,或者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放针者是“拙妇”。
乞巧节的乞巧习俗
旧时妇女在七月七日这天,还进行卜巧活动,卜巧是预卜自己是不是巧,能巧到什么程度?这一活动,一般在白天进行。各地略有差异。
南方卜巧一般隔日取井水,需露宿庭院一夜,于此日在曝日下,投小针浮于水面,渐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绒,粗如椎,确定卜女之巧与拙。
北方卜巧,也有用水投针,还有用麦粒卜巧的。隔日取种麦于小瓦器内,放至庭院宿一夜,民间称五生盆。到七夕这天,摆一大方桌于庭内,设香烛、果酒等,卜巧女先脆拜,祈祷,后在小瓦器中抓一把种麦撒于桌上,视其形确定卜女巧与拙。不管是用水投针,还是撒麦粒,每个女子在放针、撤麦粒时都异常虔诚,暗暗祈求织女保佑自己。精明能千的姑娘将针轻轻放于水面,针就浮起,盆底出现美丽的太阳射针的影子。笨手粗心的,放针不平,针就下沉水底。同样,撒麦粒,心灵手巧的姑娘一把麦粒在手掌可掌握不同粉力点而撤出美丽、复杂的图案,而笨手粗心的姑娘一把麦粒或用力撤,或轻轻撒,不是撒不出成一堆,就是散得满案不成图案。卜巧时,往往胜者拍手欣笑欢乐,败者沉默不语,悄悄走开。
七月七日,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风俗形成以后,几千年来,上至宫廷,下至民家,一直传承到清代末年。由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西洋文化,开始向封建文化冲击,特别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和后来爆发的“五四”运动,妇女运动兴起,把过去那种寄希望于幻想乞求的做法变为实际的改革行为,妇女们纷纷起来为争取女权而斗争,乞巧、卜巧的风俗才逐渐走向消亡。后,中国妇女和男人一样致力于祖国建设大业,婚姻自主和政治地位都有了法律保障,因此旧时的析拜织女的乞巧活动,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而每至七月七日这天,人们用水投针或吃巧果,以及人们津津有味地向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对美好传说故事的缅怀而已。
乞巧节的传说
牛郎是人间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自幼失去父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哥虽爱弟弟,但惹不起狠心的嫂嫂。牛郎每天,放牛砍柴,忙个不停,却饿一顿,饱一餐的,日子过得很不舒畅,眼看牛郎长大了,哥嫂的财产也丰厚了,人们都说丰厚的。财产是牛郎辛勤劳动的果实。嫂嫂怕牛郎提出成家平分家产。所以就早早提出分开过日子,谁知善良的牛郎一口管应,并说什么也不要,只要那头日夜陪伴他的老牛。
没想到那头老牛是条仙牛,一天忽然开口了,他说,天上的织女要到河里洗澡,到时只要把她的衣服拿掉,织女就可以做牛郎的妻子。牛郎按照老牛的指点藏在河边的苇丛中,认准了织女,忽然跑过去抱住她的锦绣衣裳,众仙女吓得披上衣服远走高飞唯有织女羞答答不知如何是好。牛郎送上衣服并向织女求了婚。牛郎的举动很象少数民族中的抢亲,但织女见牛郎是个老实善良的后生,也就答应了。婚后,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十分美满,还生下一男一女。后来老牛生病了,临死前它又一次说话了,它要牛郎把它的皮剥下,紧急时披在身上会有用处。老牛说完就死了,牛郎照老牛的话将皮剥下藏了起来。
织女原是天帝之女,怎可到人间与凡人成亲?王母娘娘十分生气,命天神天将下凡抓织女回天宫。牛郎从地里回来不见了织女,万分焦急,他突然想起了老牛的瞩咐,急忙用箩筐挑起一对儿女,披上牛皮出门。不觉顿时身轻如羽,飞上天空,眼看就要追上织女,孩子们高兴地直喊妈妈。王母娘娘急了,连忙拔下头上的金替横空一划,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条波涛滚滚的大河。一对美满的夫妻被拆散在天河两岸。
织女气得甩掉了王母娘娘让她织布的梭子,以怠工与王母娘娘对抗,终于王母娘娘让了步,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懂视网 时间:2022-09-14 17:14
1、最初乞巧是比巧,就是通过一些方式像织女祈求今年让自己手巧一点,因为古代女子提倡在家相夫教子、做女红,女子出嫁的嫁衣基本都是自己做,女子中意一个男子也会赠送自己做的香囊等物件,这也间接体现这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
2、最初都是根据蛛网的形状,后来是用碗盛水往水面扔针看针在水中的投影形状或者看针是否沉入水底。最后乞巧节就变成现在的七夕节了这天牛郎织女相会,未婚男女也会上街希望能遇到自己中意的那个他她。
懂视网 时间:2022-09-14 17:14
1、最初乞巧是比巧,就是通过一些方式像织女祈求今年让自己手巧一点,因为古代女子提倡在家相夫教子、做女红,女子出嫁的嫁衣基本都是自己做,女子中意一个男子也会赠送自己做的香囊等物件,这也间接体现这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
2、最初都是根据蛛网的形状,后来是用碗盛水往水面扔针看针在水中的投影形状或者看针是否沉入水底。最后乞巧节就变成现在的七夕节了这天牛郎织女相会,未婚男女也会上街希望能遇到自己中意的那个他她。
懂视网 时间:2023-01-01 15:43
1、乞求巧手艺。乞巧,是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2、乞巧节是指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也是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3、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懂视网 时间:2023-01-01 15:43
1、乞求巧手艺。乞巧,是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
2、乞巧节是指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巧艺的也是她们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3、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5 06:24
乞巧是指向织女乞取智巧。古代旧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七姐祈祷,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节是指女孩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祈求自己长得美丽,有一双巧手,嫁得一个如意郎君,这是女儿们的美好愿望。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七夕节”、“女儿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