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互联网+“三农”,怎么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2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1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互联网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让“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快车,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我国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必须提速,乡村信息服务站要有屋、有人、有设备。抓紧把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对所需的仓储、公共服务设施要有前瞻性的设计,同时利用电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2、要加快“软件”升级,实现“互联网+农业”。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充分整合,要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必要路径。
3、要加速人才培养,实现“互联网+农民”。农村发展互联网最缺的是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他们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信息化结出的硕果。

按照“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互联网+三农”确实可以无所不加。但是,毕竟农村互联网基础落后,基于人财物方面存在的短板,不可能全线出击,一股脑地全加上,应该分清轻重缓急。
首先,要“+”的是农村电商。电商最大的功能是快捷便当、价廉物美。由于电商减少了流通的中间层次,减少了店面的租金,减少了库存的流动资金,其价格大大低于实体商店。有人做过调查,在网上购物,从下订单到送货上门,北京到广州不超过3天,同城的则不超过24小时。电商的统计,从网上购买的大多数物品,其价格只相当于实体商店价格的一半不到(甚至比家电下乡的价格还要低许多),大宗物件,如大型家电、大型家具,厂家还送到家免费安装。另外,七天之内只要没有使用过,可以无条件退货。我们过去总说,拉动内需要做农村的文章,但这块文章一直做得不怎么好。“互联网+农村电商”无疑是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的是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往,“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的 事情,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互联网渠道,有三个独有的特性:一、多为大宗商品,动辄多少吨;二、多半是半成品,例如稻谷、大豆、高梁,必须有专门的市场;三、多是鲜活的,需要赶时间。这就需要为农产品流通开辟专门的渠道,或者是一条绿色通道。开拓互联网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就如专家所提议的,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示范应用。有针对性地充实和更新农业信息系统。
第三,要“+”的是社区管理。当前,一些基层社区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创新了社区管理,加出了四个社区管理的新平台。一是搭建“微”平台。充分利用微信覆盖广,操作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向社区群众发布时事*、党务村务信息,包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通过交流互动促进社区工作开展。二是搭建“群”平台。利用QQ群,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各显身手,或提供学习资料,或解答业务咨询,或共同探讨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经验成果。三是搭建村级网页的“网”平台。设有社区概况、社区动态、社区党建、创先争优、党(村)务公开、远程教育、便民服务、社区掠影等10多个版块,这些版块标题准确、分类明晰、简洁晓畅。四是搭建远程教育的学习平台。把现代远程教育与村民日常教育学习相结合,开展*理论学习和农村技术讲座。其他农村基层,可以将他们的思路作为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1

互联网+“三农”,需要在领导干部中普及电商知识,提高对农村电商的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应在出台整体电子商务发展意见的基础上,关注农村电商的发展,除商务部门统筹协调电商发展之外,农业、供销、扶贫等涉农部门也应重视和加强出台明确的农产品电商扶持*。

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示范县、示范乡、淘宝村和一大批农村电商示范企业(店),推动地方特色农产品整体包装,集中网上推出;试点推行电商扶贫工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22

一是与农场生产结合。在农业机械作业方面,基于GPS、GIS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到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自动驾驶、施肥、喷药和播种等。在农业灌溉方面,采用农田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可控化。在田间管理方面,把遥感、视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田间作物生长监测和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精准田间管理。在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依托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数字化天气雷达、病虫害数据录入系统及病虫害数据管理测报专家系统,实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的智能化。
二是与农场经营结合。在农场企业化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农场总部与下属分场的管理网络和农场的ERP 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农场总部和下属分场之间的采购、管理、财务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按照产业链建立原料、半成品、成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踪。在农产品流通方面,通过建设农产品宣传与电子交易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交易。
三是与农场资源管理的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管理、经营、使用的可视化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林地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和水利防洪系统,实现对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和水利防洪指挥的信息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