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33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12
中国人过的农历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当然我们通常会将前后几天都算进去一起庆祝,直到十五后节日气氛才慢慢淡下。
过大年的习俗有:
1,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3,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4,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5,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期间的禁忌礼仪有:
1.要说好话,忌骂孩子:传统认为孩子初一若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尤其要求初一这天要说好话,不能说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区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会说“打发打发”(发财之意)。
2.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过年前要拜“灶王爷”,送走后“灶王爷”,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扫完毕,叫“扫扬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到过年那几天则忌打扫。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出门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将家中的财气扫掉。 答案补充 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5.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
6.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鱼头、鱼尾: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8.忌讨债:传统认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人要债还是向人要债的人这一整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9:30
中国人过的农历新年指的是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当然我们通常会将前后几天都算进去一起庆祝,直到十五后节日气氛才慢慢淡下。
1.要说好话,忌骂孩子:传统认为孩子初一若挨了骂,就要挨一整年的骂。尤其要求初一这天要说好话,不能说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区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会说“打发打发”(发财之意)。
2.忌打扫,忌将垃圾扫出门外:过年前要拜“灶王爷”,送走后“灶王爷”,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扫完毕,叫“扫扬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到过年那几天则忌打扫。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将垃圾扫出门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将家中的财气扫掉。答案补充初一、初二忌洗衣: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忌讳在这两天洗衣服。
4.初一忌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催人起床,认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会被人催促着做事。
5.已婚女子忌初一、四、五回娘家:过年期间,嫁出去的女子和女婿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女方娘家,据说这样才不会把娘家吃穷。
6.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年初一忌跟还在睡梦中人拜年,须等到对方起床后再拜年,否则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上。
7.忌吃鱼头、鱼尾:过年期间鱼是必备菜,曰“有余”。吃鱼时,应将头尾留下不吃,这样就表示来年不仅有吃穿,还有剩余。
8.忌讨债:传统认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人要债还是向人要债的人这一整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1:04
在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是因为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事给一一避开。所以人们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
除夕:
整个春节历时时间较长,但其中心部分在除夕与正月初一两天。在除夕夜,民间最重要的习俗是祭祖、年夜饭和守岁。中国很多地方,除夕夜都会在家中摆上丰盛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着子孙叩拜。祭祖完毕,全家要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吃过饭后,各家要闭门守岁,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迎接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在正月初一当天,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用放爆竹来创造喜庆热闹的气氛。
正月初一吃过早饭,人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拜年习俗最早流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这天,中国民间有“接财神,送穷神”的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这天,家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尤其是商家开市,一大早就要放鞭炮,以迎财神。
财神请进门,自然要把穷神请出去。民间讲究,初一至初*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到了初五,把积攒的垃圾倒出去,叫“送穷”。如此则一年与穷无干,当然也就富贵有余了。
除不倒垃圾外,初一到初五民间禁忌颇多,如不能用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即告解除,所以把这一天称为“破五”。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到正月十六时,还有吃水饺、闺女回娘家或娘家看闺女的习俗。
其实生活中很多习俗都有礼节在里面,多学习礼仪规范,希望能帮助你在生活中与工作中 赢在举手投足间 。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2:56
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日(腊月二十四日),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汉族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过赶年,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正月初一拜年,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初二祭财神,初三烧门纸,初五破五俗,初七人胜节,初八丰谷日,初十鼠娶亲,十五元宵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04
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忌讳大声说话,吵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3:28
这个其实根据地域不同,习俗也不尽相同,比如从腊月到正月这期间不能提:死人、丧事等等词语,不能打小孩,即使特别生气,也要忍,不能生气。礼仪方面的话就是要去走亲访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6:10
到亲戚家拜年,跟朋友聚集。别忘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