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5: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4:40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信息技术教育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21世纪高度信息化主要物质承担者技术支持者没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没今社高度信息化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都必缺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技术课程重要组部
计算机教育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科比较具较强综合性涉及众边缘基础科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备严格意义所谓计算机科性兼基础文化课程、劳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特点兼科课程、综合课程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教师教程应打破能讲计算机科知识科本位思想克服单纯习技术观点加强使用信息技术文、伦理、道德制教育培养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支持终身习合作习手段适应信息社习、工作打必要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门基础科培养所社员应具备同读、写、算同重要终用基础能力课程家新课程纲要已列政、语、外、数第五位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归纳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效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评价信息;准确处理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
3.自主习能力:具自主习信息技术意识能力并且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其课程进行习探究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文化、伦理社等问题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
(三)加强课程整合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指要注意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其课程进行习探讨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展各类科教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涉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科课程整合问题
我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其课程进行习探究能力积极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整合通信息技术与科教进行整合充利用现资源发挥设备潜力限物质基础实施高质量高效率教育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各种各主题任务驱教意识展信息技术与其科相联系横向综合教些任务具体科任务科任务包含其真实性问题情景使置身于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态习程例安徽省编写初《信息技术》第3.3.1节要求输入段英文取自初英语课本第16单元第120课第3.4.4节练习第4题使用初语文课本要求背诵名篇《莲说》
整合程相关科知识技能要求作整体机结合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任务种自式待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作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认知工具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像使用电、铅笔、橡皮自教师进行任务要尽能体现科整合思想使潜移默化锻炼培养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四)加强信息道德培养
今社各种信息层穷既量、丰富科知识、事迹等信息泛滥着些科、伪科、健康甚至害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隐私遭威胁等都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消极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加强使用信息技术文、伦理、道德制教育培养鉴别信息真伪能力负责任使用信息技术显非重要
二、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角色
传统教教师自觉自觉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领导者角色教师特种权威性理所自置于位置围着教师转现社处信息爆炸代获取信息知识再教师唯渠道教师确认识、摆自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效益教师应确立教即即教观念即教师教程习程习程教别程教师角色应教设计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1.设计者:通教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效
2.导者:(1)帮助确定习目标达目标佳途径;(2)指导形良习习惯、掌握习;(3)指导区与坏信息提高信息辨能力;(4)启发诱导积极思考跃思维培养习兴趣;(5)身体力行作表率染影响形高尚道德、完善格健康理
3.合作者:师间相互交流、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师间关系合作环境发展创造能力
4.评价者:教师通评价具导向、激励作用帮助确定努力向通自控实现习目标树立自信发展能力具十重要作用
5.竞争者:通网络环境给教师平等习展示氛围建立师间平等关系使师作品或种谐环境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习意识激发习愿望形师弟喜局面
三、灵运用任务驱教
信息技术教纲明确指:知识及技能传授应完典型任务主确立任务驱教原则原则突做思想
现代教育引入计算机主信息技术教手段提超媒体式组织教信息任务驱组织教程思想任务驱种建立建构主义教理论基础教建构主义教设计原则强调:习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探索问题引维持习者习兴趣机创建真实教环境让带着真实任务习必须拥习主权教师断挑战激励前进目前任务驱教已经形任务主线、教师主导、主体基本特征
1.均衡化投资机制。现在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大量的钱投入到硬件基础设施上面,在应用方面、标准化方面以及软件和人员的培养方面投资很少。如果投入了几千万的设备没有对教学起到本质性、实质性的作用,这个投资是不值得的。
2.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我国各类中小学每年都要接受不同机构的评估和督导,来自上级的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确立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将有利于中小学确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实现“边建设、边发展”的目标。
3.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如:承认学科教师在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中所获得的奖项与成果;相关*和奖励向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倾斜;承认教师在相关科研项目中所受的培训并算作继续教育学分的一部分;在区域内部定期进行课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资源等比赛,给教师以展现自我的机会等。
4.规划机制。目前,很多地区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都很注重“整体规划、分布实施”,但是,部分地区在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主要原因是规划时没有广泛的参与。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教育信息化专家、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参与,还要强调实验学校校长、一线教师代表的参与。如果实验学校、学区的教师、教育决策人员没有真正参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必然会对学校的实际需求缺乏深入的分析,而且无法调动或引起一线学校校长与教师的持久参与。
5.科研带动机制。以教改实验或课题研究方式,可大大促进区域信息化的整合和辐射:首先,学校信息化总是需要一定的载体,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可形成一种任务驱动下的信息化推进模式,具有针对性,同时能有效激发热情;其次,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和课题目标通常是综合的,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以教改实验或课题方式进行的信息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信息化整合;再次,由于任务驱动下的资源共享能有效地消除学校和部门壁垒,其中任何环节的局部信息化都能有效地辐射到其他部分,以带动更大范围的信息化。
6.统筹管理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有时教育局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管理制度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导致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因此,在相关*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教育局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内部协调的职能,协调基教科、电教馆、教研室、信息办、信息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统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念和思路,在不同的项目中分清各部门的职责,以免造成管理的交叉混乱,妨碍工作的正常进展。 基于标准建设—畅通应用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部署和实施已是大势所趋,学习资源共享和教育信息系统互操作已经成为基本要求。学习资源共享是指一个学习对象可被多个学习系统利用;系统互操作是指多个系统及组件之间能够交换与使用彼此的信息。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条块分割现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资源难以共享。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以教育技术标准为架构,规划各类教育系统的建设。
针对资源建设、教育管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部门分别制定了如下标准:
1.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教育部从2001年开始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制定项目,目前,CELTS包含5类标准项目,其中《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设置了标准。
2.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是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标准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是由教育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组织,北师大主持制定的指导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规范。
3.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标准(CETS·A)》、《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技术标准(CETS·P)》,为教育系统中的四类人员制定了清晰的目标。 在教育信息化系统采购与应用过程中,应明确要求遵循上述标准架构,并提出具体的测试计划与要求,聘请标准专家监督指导,从用户需求源头促进不同企业软件实现互连互通,只有用户、企业、专家、行政管理机构多方互动,标准才能真正得到应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市场才能形成。
利用社会服务—促进应用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着网络安全、系统维护、设备更新等全程技术支持问题。目前这些技术支持大多由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完成,但由于各校信息技术设备激增,网管人员和计算机教师的工作量也比以前呈数倍的增长,他们在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校内部相关信息设备的维护,经常是支持不及时,网管人员疲于奔命,学科教师怨声载道。为解决这个问题,地区教育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技术服务支持小组,或将整个地区的相关维护工作外包给相关公司,这样责任明确,学校的网管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在编制上可以适当*,使其安心于教学,并主要负责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应用,而不是代价高昂的设备维修工;将教师编制缩减下来的经费用于专门的技术服务支持小组,由其负责各校的网络安全、系统维护等,提高问题的响应率。电教教师、专业教师应该作为应用方面的专家,负责推动应用,负责把周围的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共同体,通过这个共同体真正把应用落实下去。
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现代化、教育组织变革的历程。在这种变革的历程中,与权威的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教育服务机构合作,引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服务,通过外力来促进机构组织的变化和教师/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改变、教学业务流程重组,进而促进整个组织成员通过相关的信息系统而产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大大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减少自发进化与调整的时间、资金与精力的投入,从而整体提高效益。
教育信息化应用咨询与指导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权威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方法及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优势以及学校在学科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场地、实验条件方面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在学习资源提供、学习环境创设、内容表现、双向交互等方面的特点,共同合作进行信息化教学应用示范建设,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全面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在保证实验学校实验班考试成绩不低于对照班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协作意识与能力、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与能力、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育信息化专家必须深入到实验学校,与实验学校一起共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力图通过信息化教学示范和指导,推动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做出一批经典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示范课,带出一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骨干教师,将实验学校建设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示范学校,并通过他们形成效益上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整体上提高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