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9: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2 18:40
相信很多细心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现如今不同国家用的世界地图分为两种——一种以亚洲、太平洋为中心的东方式世界地图,另一种则以欧洲、非洲、大西洋为中心的西方式世界地图。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地图呢?哪些国家分别使用哪一种地图呢?历史上两种地图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还有没有没其他类型的世界地图呢?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为大家盘点一下两种世界地图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先对比一下东方式世界地图和西方式世界地图,如下面两个场景所展示的:
奥巴马在白宫仔细观看地图,这是一幅典型的西方式世界地图
2011年韩国锦山世界人参博览会使用的世界地图,这是一幅典型的东方式地图
其实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版式的世界地图,原因很好理解: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都希望自己所处的地区能够在地图中占据比较*的位置。何况由于平面化的世界地图畸变比较严重——地图中间的位置比较准确、地图四周的位置会变形。大的国家还好说,无论哪种地图都会比较显眼;小的国家如果使用错误的地图则会非常别扭——如日本使用西方式的世界地图,不仅会被挤压到地图边缘,而且变形严重,所以在日本,基本上都是以东方式地图的使用为主。同样的道理,南北朝鲜、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国家会尽量使用东方式世界地图,而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及西非等国会尽量使用西方式世界地图。
那么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无论两种地图中的哪一种,好像都在地图边缘的位置,差不多嘛,为什么美国使用西方式地图更多一些呢?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与欧洲的紧密性,“欧美”的一体概念无论是在欧美人还是其他地区的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更何况历史上美洲也是首先由欧洲人发现并殖民开发的。其实在还有一种以美洲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如下图),但是非美洲国家基本不使用。
除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之外,还有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世界主要国家集中在北半球,相对常用)和以南半球为中心的世界地图(以南极为正中心的世界地图非常罕见,因为实用性极低),如下面两张所示:
在历史上,各地的地图发展史都是以本地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如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地图”是由古巴比伦人刻在泥板上的(约公元前7世纪或6世纪),该地图展示了古代巴比伦人的世界观:两个同心圆中间的圆里面是“世界的中心区域”,即古巴比伦地区,再往外面则是世界的边缘和汪洋大海。虽然古巴比伦的“世界地图”非常狭小、比例严重失调,但确是人类早期认识世界的重要努力。
在中国,地图的发展也是由本国向外扩散的,毕竟无论在地球哪个角落生活的人,都认为自己才是世界中心。如宋朝的《华夷图》(1136年)就主要描绘了宋朝时的大致地形和主要河流,宋朝版图以外的朝鲜、越南、蒙古、*、等只有简单交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人的视野也在逐渐开阔,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及郑和下西游的伟大探索,中国人的足记甚至到达了非洲。这在《大明混一图》中有较好的证明,在该图中,日本、印度、中亚、非洲甚至欧洲都有所体现。而后随着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到来,还出现了著名的《坤舆万国全图》,该地图中增加了南北美洲、南极洲等区域,而且描绘更加科学精确,已经与现代世界地图非常接近。当然,世界的中心肯定还是中国(明朝)啦。
大明混一图现今所存最早的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彩绘绢本。作者与年代不详。依据图上两个关键地名“广元县”和“龙洲”,推定此图绘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原件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坤舆万国全图,虽然是西方传教士所画,却把中国放在靠近地图中间的位置
我们把自己的国家叫做“中国”,即*之国,中国的地图发展自然是以中国为中心。而欧洲人也是一样,认为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古代欧洲地图必然以欧洲为中心。而到了现代,欧洲人这种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这点在本初子午线的划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全球的零度经线,公认为世界计算经度的起点线。虽然以本初子午线为零度分东西两半球为东西经各180°。但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古代西方绘制的地图,图中可见欧洲、北非与部分西亚,代表当时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
本初子午线正好在西式世界地图的正*,代表欧洲人“世界中心”的观念
总结: 之所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流世界地图,源自于东西方地理环境与认知世界的历史,不同地区的人会选择相应的世界地图,因为没有人想看到自己所处的地区在世界地图的角落,不仅使用起来麻烦,心理感情上也很难接受。我们没必要要求欧美人必须使用东方版世界地图,欧美人也无需要求我们必须使用西方版世界地图,人们只需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使用合适的世界地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