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5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48
民初的《羊城竹枝词》写到:“泮塘荷叶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墒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
荷叶饭的一段“古”
相传陈高祖武帝陈霸先还没当上陈国皇帝之前,作为梁朝会稽太守,曾奉命率兵镇守京口重镇。
当时北齐以七万兵力进攻京口,陈霸先死守京口,双方对峙了一个多月。北齐兵围城,京口城内军民缺粮。附近的老百姓听说后,就想办法支援*。当时正值夏季,荷叶满塘。老百姓便摘荷叶包饭,再夹上鸭肉、菜等,偷偷送进京口城里,支援陈霸先打了胜仗。后来,陈霸先做了陈国皇帝,还常常吃这种别有风味的饭。从此,荷叶饭便逐渐传开来,成为广东雅俗共赏的一种传统佳肴,一直流传至今。
民初的《羊城竹枝词》写到:“泮塘荷叶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墒荷叶,饭包荷叶比花香。”一词唱过,道尽精髓。
荷叶饭虽然是夏令食物,可在冬天里吃上一碗,也别有一番风味,所以德信长江美食轩的最新推出尤为让人惊喜。德信长江美食轩是长江美食轩的分店,一边继承了总店火锅的传统,一边又以可口美味的茶点闻名,出品款款精致,荷叶饭自然也让人充满期待。
香味扑鼻
荷叶饭最大的特点是香———不是浓郁的香,而是清清淡淡的香。以荷叶的清香包裹着本身就有稻谷清香的米,怡然入味。
德信长江美食轩最让人倾心的一款出品就是腊味荷叶饭。精选优质的黄圃腊味,包在荷叶里和饭一起蒸,腊味渗出来的油被荷叶和饭汲取了,只留下腊味香。选来蒸荷叶饭的米也非常重要,普通大米即可,泰国香米之类反而会“干扰”米本身对天然荷香的吸收,而优质的丝苗米则再好不过。
蒸好的饭端上桌来,还得摁住胃口的蠢蠢欲动。按照对角的形状将荷叶轻轻剪开,荷叶便如同荷花一般露出里面红色鲜美的腊味。再取些豉油倒在饭上,拌着来吃,腊味的香韧加上米饭的粘糯,还掺着淡淡的荷香,愈加可口。
美食TIPS:
1、除了荷叶饭,德信长江美食轩还同时推出热气腾腾的煲仔饭,有排骨、腊味等搭配。
2、荷叶饭和煲仔饭都适合做商务餐。
3、德信长江美食轩还特别推出凤城特色小炒,有金牌蒜香骨、招牌蒸鸡和煎焗脆肉鲩腩等,味道鲜美,值得一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48
*初年的《羊城竹枝词》
又查了一下,不简单。
古籍名:羊城竹枝词
作 者:(清)题吟香阁主人选辑,(清)卢先骆撰
出版社:清光绪元年(1875)
应该是清末的,竹枝词里的诗是编撰的,卢先骆还不是这首诗的作者。
再查了一下,更麻烦了。
有人考证,在明末清初史料上,就有荷叶包饭的记载,其中一民歌曰:泮塘荷叶尽荷塘, 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荷叶包饭比花香。
也就是说这个是明末清初的民歌,被收录在清末的《羊城竹枝词 》里,很难找到作者了。
而竹枝词本身就是民歌演变来的,在民间是喜闻乐见的形式。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是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吏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元明以来,竹枝词逐渐脱离民歌本色而流变为文人手中之诗体,地域上也跨出巴渝而流布全国。清代竹枝词极一时之盛,其中董竹枝的《扬州竹枝词》和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影响最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48
*初年的《羊城竹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