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7: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1:20
(五) 钢筋砼结构及抗渗砼工程施工监控
本工程结构形式采用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形式。解决底板和墙板渗漏、控制主体结构砼施工质量是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1 事前控制
1.1 控制要点
1.1.1 孔隙和裂缝是造成砼渗漏的主要因素,减少裂缝开展,增加砼的密实度,是提高砼抗渗的关键所在。保证砼砂石连续级配,改善砼内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提高砼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1.1.2 防水砼是一种富砂浆砼,因此必须提高水泥砂浆的密实度。使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水泥砂浆除起到填充、润滑和粘结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良好的砂浆包裹层,将粗骨料充分隔开,使之保持一定间距,砼硬化后,使粗骨料彼此之间被具有一定密实度的水泥砂浆所填充,并切断砼内部沿石子表面形成的毛细渗水通路,使砼具有较好的抗渗性。
1.1.3 钢筋砼墙板受温差和收缩的影响,变化复杂,约束作用较大,容易引起砼开裂。因此必须依靠改进构造设计、合理配筋,控制砂石含泥量和级配,控制砼坍落度和改进砼浇筑工艺,推迟拆摸时间,加强养护等方法达到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1.1.4 砼内适量加入外加剂,改善砼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增加砼密实性,提高砼抗渗性能。由于不同的外加剂,其性能、作用各异,应慎重选用外加剂,以免对砼后期造成不良的影响。选用外加剂时,事先应熟悉产品说明书,掌握外加剂的性能。砼供应商应进行试配,求得最佳掺量。
1.2 控制措施
1.2.1 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主要看设计配筋是否合理,一般小直径小间距配筋对砼抗裂有利;二是后浇带留设间距,过大对砼抗裂不利,过小结构的整体性差。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图纸中的每个细节都很重要,要了解每一根柱、梁、板的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特别是梁柱的钢筋是否能施工等。
1.2.2 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施工方案,对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砼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砼浇筑顺序、浇筑方式、振捣要求、异常情况发生的对策等必须要有详细描述。
1.2.3 砼材料的控制
1.2.3.1 主要从降低水化热,通过试配求得符合设计要求的防水砼最佳配合比等方面进行控制。在水泥用量一定的前提下,应调整用水量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则多余水分会在砼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出来,使砼内部形成孔隙和毛细通路,降低抗渗性;若水灰比过小,则砼施工和易性差,影响浇捣质量,使砼内部出现孔隙,降低抗渗性。水灰比值不宜大于0.6。
1.2.3.2 水泥用量直接影响砼的抗渗性,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升较高,降温幅度大,容易引起贯穿裂缝,应优选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
1.2.3.3 选择适宜的砂率,以保证砼中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减少和改变孔隙结构,增加密实度,提高抗渗性。砂率大,砼抗压和抗渗强度会降低,宜选用35%~40%砂率为宜。
1.2.3.4 在确定了水泥用量,灰砂比直接影响砼的抗渗性。灰砂比应控制在1:2~1:2.5的范围为宜。
1.2.3.5 坍落度小易于保证砼的质量,但不利于泵送且易发生堵管故障,造成砼质量事故。考虑到砼质量和泵送砼的工艺要求,泵送砼的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50mm。监理要求商品砼厂家控制好砼的坍落度,以便有效地控制单位水泥用量,减少砼的总温升,减少砼的收缩,提高砼的抗拉强度。
1.2.3.6 砂石除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外,石子宜选用5~40mm,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泥块含量不大于0.5%,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石子的吸水率不大于1.5%,根据设计要求石子的筒压强度≥80Mpa,使用前应充分洗净,不得使用原地冲洗法,对梁柱部分须控制好石子粒径。砂子采用中、粗砂,其细度模数应在2.6以上且以2.8以上为宜,砂含泥量不大于2%,泥块含量不大于1%。
1.2.3.7 优选商品砼厂家。对商品砼主要采取以下监理措施;
组织有关方对商品砼生产厂家进行考察,主要检查:一是考查其资质等级、技术素质是否能够足够提供防水抗渗砼供应的技术保障,有无类似工程业绩,优选商品砼厂家;二是考查其设备装置、搅拌生产线能力、砼罐车和泵车数量能否满足需求,在浇灌过程中,砼必须要满足连续供应,不得间断。
控制砼配合比。配合比和外加剂要根据厂家工艺数据事先试验确定,经有关方认可,满足砼强度及防水抗渗性能要求。配合比要按不同时期、不同砂、石含水率作相应的调整,坍落度要符合泵送砼及防水抗渗要求,督促厂家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做抗压、抗渗试验。
严格控制砼的原材料,控制水泥、砂、石进货渠道,每次进货的砂、石都要按规范进行检测,每批水泥都要进行抗压、抗折和安定性试验,禁止不同品种水泥混用。
1.2.4 检查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钢管、模板等周转材料到位情况;钢筋已进场并见证取样送检合格;施工机具是否已到位,检查其年检资料或安全性能;养护用的草袋、塑料薄膜是否进场;施工人员到位情况;施工操作人员是否已接收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2 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主要是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设计文件、国家有关验收规范要求、强制性条文、已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施工。
2.1 模板及钢管支撑
2.1.1 要做出质量优良的砼,模板是关键。选择模板以竹夹板或木模为宜,模板应平整,且拼缝严密不漏水,吸水性要小,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模板构造应牢固可靠。
2.1.2 铺设模板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试排,确定最佳组装方案,以减少切割的工作量并利于拆模。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2.1.3 铺设模板时接缝必须平顺,接缝处需用密封材料封闭,不应漏浆。钉子不得突出板面。模板四周均应固定方木棱,中间加强棱的间距要保证模板刚度,模板拼装表面要平整。对拉螺栓的直径、间隔、固定模板的横支撑间隔、竖撑及斜支撑要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保证模板整体稳定。阴阳角处模板要设计成园角接缝严密、不漏浆,并要有加固措施。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及砼接槎处。在浇筑砼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对跨度大于等于4米的梁板,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本工程梁跨度大,且模板支撑高度大,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并附计算书),确保施工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承载能力。根据施工技术方案要求搭设脚手架,脚手架搭设应横平竖直,接头错开,地基密实并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搭设脚手架时要考虑操作平台,用于调整模板的垂直度。
2.1.4 当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模板时,在地下室应在螺栓上焊止水环并加堵头。在结构两边螺栓周围做凹槽,拆模后将螺栓外露部分割除,再用高强度水泥砂浆将凹槽封堵。
2.1.5 本工程剪力墙多,绝大部分为异形角,形状不规整,给施工及监控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保证定位的准确将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2.1.5.1 对定位放线加强复测力度,确保放线准确;
2.1.5.2 模板经过放实样,并采用定型模板;支撑经过放实样,并采用定型支撑;在结构洞及电梯洞口的两侧横向钢楞上中下用通长钢管支撑;
2.1.5.3 加强砼浇筑前的验收工作;
2.1.6 监理部主要对模板的轴线位置、长度、宽度、高(厚)度、侧向弯曲、表面平整度、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层高垂直度等进行实测实量,允许误差是否在验收规范内。检查对拉螺栓的直径、间距、钢管支撑的间距等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施工技术方案要求。
2.1.7 拆模时间掌握很关键,过早砼表面易受损,过迟砼得不到湿润状态下的养护,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1)应满足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2)必须符合验收规范要求,如规范规定悬臂构件砼强度必须达到100%才能拆除底模;(3)满足现场的气温、湿度及养护方式。
2.1.8 拆除模板实行申请制。施工单位在拆除模板前,必须向监理部提交同条件养护的砼强度报告,经监理部书面确认后才能拆模。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后浇带两侧的模板不得和其他处模板一同拆除,必须待后浇带砼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拆除。
2.1.9 拆模后,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加以检查、修复,损坏部位及时更换。
2.2 钢筋检查
2.2.1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手工电弧焊、绑扎连接等都要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合格后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2.2 地下室底板钢筋绑扎,在底板混凝土垫层施工后,根据设计要求先在预制桩上焊接连结用锚固钢筋,再根据控制轴线弹出底板外围线及柱、墙位置线,并按线部署钢筋绑扎与安装工作。首先绑扎电梯井及承台等加深处的双向钢筋,并按照设计要求逐段铺布底筋,自下而上分皮绑扎。绑扎时应事先弹线并注意钢筋间距的不同。为保证上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对于底板钢筋采取在底层钢筋上面制作承受上部钢筋及施工荷载的钢支架,以保证底板上部钢筋位置的正确性和施工作业的安全。待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再行绑扎柱、墙插筋,插筋按设计图纸间距留设,并应保证接头位置正确。
2.2.2.1 地下室柱、墙钢筋绑扎:
柱筋:柱筋直接一次绑扎至顶板面以上并留设接头长度,箍筋按设计要求设置。柱钢筋应按预先弹放在承台垫层上的柱位线插入,在校正其位置后将根部与承台钢筋绑扎固定,在底板面层筋部位定位柱箍,并在底板面层点焊固定。柱的加密箍必须严格按设计绑扎。
柱、墙竖向钢筋,除底部应按垫层上弹出的尺寸线准确放置并预以固定外,在底板顶面处应再次复核平面尺寸,并增加限位钢筋,与底板顶面钢筋网点焊牢固,防止移位,柱子箍筋应同时全部绑扎完,墙板的竖向钢筋在底板上部应绑扎不少于三道水平筋,其上部适当绑扎几道水平固定钢筋,并用钢管扣件支架相互拉结,支撑稳固。
2.2.3 绑扎钢筋时,按先柱、墙,后梁、板程序进行。前一道工序没有完成就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作业。相互间应绑扎牢固,以防松扣、移位、露筋。应按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根据苏建管质〔2002〕04号文件“关于推广应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定位件”的通知,创优工程项目必须采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定位件,本工程要求用塑料垫块。
2.2.4 钢筋及铅丝均不得接触模板。
2.2.5 监理主要对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钢筋的数量、间距实行“双控”,即在检查钢筋间距的同时,也要使钢筋的总数量满足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其中梁板类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验收规范数值1.5倍的尺寸偏差。
重点检查梁柱节点处钢筋保护层到位情况,首先柱的钢筋保护层必须满足要求,否则梁的保护层误差更大;梁的两头锚固长度要满足设计要求;主次梁相交处的箍筋加密、梁柱箍筋加密区的间距等;本工程异形角多,钢筋绑扎难度大,加工时尺寸要准确,绑扎时要到位,特别是箍筋的位置要准确、到位。
2.2.6 常见的一些通病及其对策:
2.2.6.1 预埋钢筋位移:主筋插铁需妥善固定绑扎牢固,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钢筋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有专人检查修整。
2.2.6.2 露筋:墙、柱钢筋每隔1m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定位件。
2.2.6.3 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时对每个接头进行测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2.6.4 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梁、墙、柱钢筋接头较多时,翻样配料加工时根据图纸预先画施工简图,注明各号钢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2.2.6.5 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未错开: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处要错开搭接位置。因此,加工下料时,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500mm以内不得有对焊接头。
2.3 施工缝、穿墙套管及后浇带的监控
2.3.1 施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一般不留施工缝。
2.3.1.1 为使施工缝接缝严密,浇筑前督促施工单位对缝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监理现场检查。继续浇筑砼前,清除浮粒,用水冲洗并保持湿润,先铺上一层20~50mm厚的与砼同材料和灰砂比的水泥砂浆,再浇筑砼。
2.3.1.2 底板上施工缝处按设计要求设置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用400mm宽、3mm厚的钢板弯折15o而成,并沿缝通长设置,搭接处双面焊接,表面锈蚀须清除干净,监理现场验收。止水带必须保证其位置正确,两边均匀,周围砼必须振捣密实,保证质量。
2.3.2 穿墙管道的套管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应与套管满焊严密,止水环数量按设计规定。预留孔洞、预埋墙管的位置要准确,如发生偏差,重新凿洞,一是破坏砼结构,二是对防水不利。监理在砼浇筑将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时对预留、预埋作全数检查。
2.3.3 后浇带的留设和浇筑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3.3.1 对后浇带的密封工作要做好,防止建筑垃圾及杂物进入。
2.3.3.2 对后浇带砼浇筑前的隐蔽检查验收:钢筋是否锈蚀、有无水泥浆、模板是否清理钢筋、钢筋位置是否移动、新旧砼处凿毛等。
2.3.3.3 砼浇筑:选择合适的配合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控制砼坍落度、加强振捣和养护。
2.5 砼的质量控制
在砼施工过程中通过巡视和旁站的监理方式控制砼的质量,抓住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控制。
2.5.1 督促施工单位坚持每天掌握天气情况,是否会下雨、高温、霜冻等,采取相应对策或另行安排浇筑时间。如在夏天浇筑砼,为防止太阳的直接辐照,商品砼厂家的砂、石堆场要设置遮阳棚,现场督促施工单位在泵车处搭设凉棚遮阳,在混凝土输送管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加盖一层草包,经常洒水,减少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吸收太阳的辐照,降低砼入模温度。混凝土搅拌车在现场等待时,应在搅拌罐上喷水。
2.5.2 督促商品砼供应商在砼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检查一次。保持砼连续供应。同砼搅拌站和施工单位联系,了解他们在砼的供料和施工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根据工程情况结合当时的气温、原材料状况、砼运距及交通等情况,认真分析,计算与筹划每小时必须的砼供应量,要联系好用多少输送车。砼到场后监理检查随车的配合比单并每2小时抽查一次坍落度,防止砼误用或坍落度不准确,对坍落度不合要求的坚决要求退场。
2.5.3 砼的浇筑和振捣
2.5.3.1 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内的积水、杂物等,并以水湿润模板。
2.5.3.2 浇筑砼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m,否则应使用串筒、溜槽等工具浇筑,以防产生石子堆积,影响质量。搅拌车在卸料前,要求高速运转一分钟,确保进入泵车受料斗的混凝土用量均匀。
2.5.3.3 浇捣程序:先柱、墙,后梁、板,浇柱、墙砼时应注意分层振捣密实(对于大跨度的梁必须对称浇筑),待浇到梁底50 mm以下时,等柱、墙内的砼自然压缩基本完成后(约1~2小时)再用振动棒复振一次。浇筑砼应分层,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0~400mm,相邻两层浇筑时间间隙不应超过2小时,夏季还应缩短。加强振捣,防止漏振、欠振,不宜过振。楼板砼必须用平板震动器,每次压半板,纵横向均需振捣。楼面砼刮平要求平整,应在平板震动器振捣密实后进行,严禁刮平时洒水,并在初凝前用木蟹打磨。
2.5.3.4 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和留设施工缝,必须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严禁随意浇筑。
2.5.3.5 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集中处,坍落度适度调整并采用细石砼,避免下料困难,振动不及或不密实,引起蜂窝、麻面、孔洞,形成抗渗的薄弱环节。因设计楼板面标高有差异,在浇筑时必须严格控制砼面的标高。
2.5.3.6 监理将实施旁站监督: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是否到位、施工人员是否到位、是否保持连续施工、有无异常情况发生、砼供应情况、坍落度检查、是否按要求做强度试块和抗渗试块等。旁站人员及时填写旁站记录。
2.5.3.7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砼强度的试件,应在砼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每100m3的同配合比砼,取样不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砼,取样不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对抗渗砼,其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取样不少于一次,一般每500m3砼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2.5.4 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及温度测量
为了掌握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温度变化情况,以便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率,指导混凝土的施工,必要时对厚板混凝土进行测温。
可采用预埋式测温线来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测温的布置:为了掌握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有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测温记录要求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4小时测一次,温度初期下降阶段每1~2小时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根据测温记录反映,当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C时,测温的次数可放宽至4~8小时观测一次。
测温工作应选派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应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今后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砼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2.5.5 常见质量通病及对策
2.5.5.1 蜂窝、露筋,由于模板拼装不严,混凝土露浆造成蜂窝;振捣不按工艺操作造成振捣不密而露筋。解决方法:严格检查控制支模质量。振捣由专人负责,熟练工人操作。
2.5.5.2 缺棱、掉角,配合比不准,搅拌不均匀或拆模过早,都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伤。解决方法: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采用自动计量装置控制配合比。
2.5.5.3 偏差过大,支模的支撑、卡子、拉杆间距过大或不牢固; 混凝土局部浇筑过高或振捣时间过长,所造成的缺陷。解决方法:严格检查控制支模质量。振捣由专人负责,熟练工人操作。
2.5.5.4 插铁钢筋位移,插铁不牢固,振捣棒或塔吊料斗碰撞钢筋, 致使钢筋位移。解决方法:振捣过后重新校正插铁。
3 事后控制:
3.1 砼的养护
3.1.1 防水砼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若不及时加强养护,砼的内外温差引起温度应力,当应力超过砼本身抗拉强度时,容易造成贯穿裂缝,不利于防水抗渗,因此及时养护是十分必要的。
3.1.2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壁板两侧应悬挂草包二层,并经常浇水湿润。浇水湿润养护不少于14天,砼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3.1.3 冬季施工砼浇筑完毕经表面处理后,在其表面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两层草包,塑料薄膜应相互搭接好,使薄膜下面水汽不会外漏。上下层草包必须不漏缝,保持湿润养护。
3.1.4 控制模板拆除时间。
3.2 实物验收
3.2.1 砼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如纵向受力钢筋不得有露筋、主要受力部位不得有蜂窝、孔洞、夹渣、疏松且不得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不得有影响结构传力的缺陷等。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督促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砼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督促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主要对结构尺寸允许偏差进行实测实量:轴线位置、垂直度、标高、预留预埋中心位置等。
3.2.2 当不可避免出现裂缝时,应找出确切部位,会同设计院、检测机构、有关权威部门分析原因,制订措施,及时修补。
3.2.4 进行砼结构实体检验:砼强度(同条件养护试块抗压强度或现场实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破损或非破损方法)。
3.3 砼结构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文件和记录:
3.3.1 设计变更文件;
3.3.2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3.3.3 钢筋接头的实验报告;
3.3.4 砼工程施工记录;
3.3.5 砼试件的性能实验报告;
3.3.6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3.7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3.3.8 砼结构实体检验记录;
3.3.9 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
3.4 砼结构子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 有关分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
3.4.2 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
3.4.3 观感质量验收合格;
3.4.4 结构实体检验结果满足验收规范要求。
4 主要检查内容及方法
4.1 模板工程
4.1.1 检查项目
4.1.1.1 检查施工用模板材质情况,平整度及刚性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检查方法:目测/随机抽查
4.1.1.2 检查支模的轴线位置及底模标高情况
检查方法:用尺量,水平仪
4.1.1.3 检查模板沿通长方向上口垂直平整度
检查方法;拉线、吊线,用尺量
4.1.1.4 检查模板的尺寸,接扣及缝隙情况
检查方法:用尺测,目测
4.1.1.5 检查模板安装过程中所设置的临时固定设施使用情况
检查方法:手摇撼,目测
4.1.1.6 检查固定在模板中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尺寸
检查方法:用尺量
4.1.1.7 检查模板上隔离剂的使用情况
检查方法:用手触,目测
4.1.1.8 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单的填写并签证
检查数量:100%
4.1.1.9 检查施工日记及技术交底记录,检查工序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表的填写情况,对工序质量进行评定签证;—旦发现资料缺少或不符合要求,即督促资料人员修改并补做,同时停止下道工序进行。
4.1.2 抽查频率
4.1.2.1 模板平整度: 随机抽查
4.1.2.2 模板轴线及标高: 跟踪检查/每天
4.1.2.3 模板截面尺寸及缝隙; 随机抽查
4.1.2.4 模板的相邻板差: 随机抽查
4.1.2.5 模板的临时固定设施: 一次/每大
4.1.2.6 模板中预埋件: 跟踪检查/每天
4.1.2.7 模板的顶留孔洞的尺寸: 跟踪检查/每人
4.1.2.8 施工日记及技术交底记录: 随机抽查
4.2 钢筋工程
4.2.1 检查项目
4.2.1.1 检查钢筋的质保单,及试验报告单
检查方法:及时登记、核对
4.2.1.2 检查钢筋到场情况(包括钢筋规格、级别、复试情况等)
检查方法:到场随机抽查
4.2.1.3 检查钢筋加上情况(包括钢筋数量,直径,间距,焊接,绑扎,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等)
检查方法:跟踪检查
4.2.1.4 检查钢筋安装情况(包括起吊,安放,接长,就位等)
检查方法:随机抽查
4.2.1.5 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单的填写及会签情况
检查方法:随机抽查
4.2.1.6 检查施工日记及技术交底记录,检查工序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表的填写情况,对工序质量进行评定签证;一旦发现资料缺少或不符合要求,即督促资料人员修改补做并停止下一道工序进行。
4.2.2 抽查频率
4.2.2.1 钢筋质量: 按规范指定批量验收
4.2.2.2 钢筋加工情况: 跟踪检查/每天
4.2.2.3 受力钢筋间距 跟踪检查/每天
4.2.2.4 受力钢筋间距: 跟踪*查/每天
4.3 混凝土工程
4.3.1 混凝土检查项目
4.3.1.1 检查混凝土原料质量(包括水泥,黄砂,石子,外加剂等),凡不符合要求,不准使用。
检查方法:目测及抽检试验。
4.3.1.2 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各材料的用量,混凝土坍落度等)
检查方法:用秤量,坍落度仪。
4.3.1.3 审定施工单位提出混凝土施工方案。
检查方法:讨论、研究、会审
4.3.1.4 检查混凝土浇筑施工(包括混凝土制作,混凝土运输,浇筑时间,浇筑方向,混凝土浇筑高度,振捣情况,试块制作养护等)。
检查方法:经常观察。
4.3.1.5 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单填写井签证。
检查数量:100%
4.3.1.6 检查施工日记及技术交底记录,检查工序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表的填写情况,对工序质量进行讦定签证;一旦发现资料缺少或不符合要求,即督促资料人员修改补做井停止下一道工序进行。
4.3.2 抽查频率
4.3.2.1 原材料质量及用量: 至少一次/每台班。
4.3.2.2 混凝土坍落度: 不少于一次/每2小时。
4.3.2.3 混凝土试块制作: 应按规定做试块。
4.3.2.4 浇灌时间: 每次浇灌开始与结束。
4.3.2.5 混凝土浇筑高度: 不少于一次/每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