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3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1
痛风发作起来疼的是痛彻心扉,很多人深受其折磨,有的人发作在膝关节还会导致关节腔大量的痛风性积液,患者不仅要承受炎症性的疼痛,还要承受肿胀的胀痛,非常的痛苦。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呢?
第一点,及时的冷敷。
痛风发作是一种典型的炎性反应,发作部位会出现典型的红肿热痛,此时,给予及时的进行冷敷可以非常好的控制由于炎症诱发的肿胀以及疼痛,可以减轻由于痛风石结晶沉积在软组织周边导致的渗出,从而减轻症状。
冰敷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冰水混合物,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是冷疗的温度,是控制肿胀和减轻炎症最好的温度,一次冰敷的时间,要求在2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诱发冻伤。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建议每间隔一个小时冰敷20分钟,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可以缓解急性期,症状50%左右。
第二,无论您发作的位置是在上肢还是下肢,请记得要将肢体抬高。
抬高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促进静脉的回流,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由于炎症导致的肿胀,减轻患者的痛感。痛风发作经历的患者尤其是下肢痛风发作的患者,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下垂下肢的时候会觉得,有血管搏动一样的跳动,几乎血管搏动一下,就会疼痛一次,非常的痛苦。所以一定要将肢体抬高,这样不仅会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也会帮助减轻肢体的肿胀,减轻患者的痛苦。建议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抬高的高度,控制在30°左右即可。
第三,药物选择。如果是患者第1次发作痛风,建议暂时先不要口服秋水仙碱之类的药物。因为秋水仙碱的毒副作用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轻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口服一些效果比较好的非甾体镇痛药来控制疼痛,比如洛索洛芬等药物都可以。
如果疼痛比较严重,作为第1次发作的患者,也可以在发作部位的表面外用氟比洛芬酯,这样的非甾体镇痛药膏效果也是非常好,结合口服药物与外用药物双管齐下的办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如果是反复发作的患者,证明尿酸控制的效果不是特别好,建议患者可以口服秋水仙碱,记住一定要药物摄入的量。
第四,如果是反复发作的痛风患者,建议在痛风的急性期不要吃排酸的药。在发作的急性期口服排酸药物有可能会导致症状的加重,而且会导致痛风的反复发作。
第五,如果是发生在关节的痛风急性发作,关节积液比较多,或者胀痛比较明显的话,可以采取关节穿刺的治疗。通过关节穿刺的办法将关节内的积液抽取出来,患者会立刻缓解疼痛。但是建议有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才能进行穿刺的治疗。
第六,要比较大量的喝水,痛风急性期的患者建议水量要控制在2000毫升以上。现在有人说多喝水,超过2000毫升会导致水中毒,大家不要完全相信这种情况,因为水中毒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不代表喝了2000毫升水就一定会水中毒。对于肾功衰竭的人,500毫升的水可能都多,对于一个肾功正常的人,2000毫升水可能只是毛毛雨。
以上就是对您问题的解答,写的都是对于痛风急性期的一些建议,但是也建议您在平时一定要积极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尽量使自己的血尿酸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这样就会减少痛风发作的几率,不再让自己遭受痛风的折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2
用老姜来擦痛风的位置。将姜切成厚厚的片,然后在火上灼热,至于痛风部位摩擦,也可以试试用小蜜蜂来蛰(会痛),我妈是这么治风湿的,痛的严重的话蛰了之后并不会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2
如果痛风的患者出现疼痛之后,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下需要使用止疼药和一些抗炎类的药物。然后还可以使用秋水仙碱缓解疼痛不适的现象。然后在疼痛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比如一些,像是一些动物的内脏,海鲜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1:03
第一点,及时的冷敷。痛风发作是一种典型的炎性反应,发作部位会出现典型的红肿热痛,此时,给予及时的进行冷敷可以非常好的控制由于炎症诱发的肿胀以及疼痛,可以减轻由于痛风石结晶沉积在软组织周边导致的渗出,从而减轻症状。冰敷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冰水混合物,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是冷疗的温度,是控制肿胀和减轻炎症最好的温度,一次冰敷的时间,要求在20分钟左右,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诱发冻伤。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建议每间隔一个小时冰敷20分钟,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可以缓解急性期,症状50%左右。
第二,无论您发作的位置是在上肢还是下肢,请记得要将肢体抬高。抬高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促进静脉的回流,同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由于炎症导致的肿胀,减轻患者的痛感。痛风发作经历的患者尤其是下肢痛风发作的患者,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下垂下肢的时候会觉得,有血管搏动一样的跳动,几乎血管搏动一下,就会疼痛一次,非常的痛苦。所以一定要将肢体抬高,这样不仅会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也会帮助减轻肢体的肿胀,减轻患者的痛苦。建议无论是上肢还是下肢抬高的高度,控制在30°左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