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09:4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0:51
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吕伯奢家草堂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罗贯中《三国演义》这里,吕伯奢的事终于演变成了一桩展示善良、罪恶、暴力、人性的大戏。细节生动,节奏紧张,扣人心弦,使人震怖。然罗贯中得意忘形之既,不免也留下有欠推敲的痕迹。比如,既是杀猪,猪焉有不叫之理?操、宫又不是聋子,怎听不到?杀了人,才见有猪绑着?若果是夜,伯奢又到哪里采购?难怪曹操起疑。按“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的说法,即使是夜晚,也应该是月明之夜。
吕伯奢热心招待曹陈二人留宿,却起身入内,过了很久才出来,说家里没有好酒,要去西村买一樽酒,然后还要杀猪设晏款待。窝藏当今朝廷通缉犯,还敢公然买酒杀猪,与常理不合。先讲杀猪,古时农业社会,不是天天杀猪,只有重要节日才有。为了陈宫与曹操二人,要杀一头猪,况且吕伯奢还不认识曹操。而杀猪哀嚎之凄凉,邻居其谁不知,杀猪一事,太过招摇。 再来是美酒,曹操是不是贪杯的人,姑且不论,逃亡之际,还会享受美酒吗?而且酒是昂贵之物,家里有没有酒,即使是现代人都知道盘算,身为主人的吕伯奢怎会不知道家里有没有酒,还要起身入内去看看有没有酒。如果吕伯奢因家里富有,主人不知道有没有酒,那么买酒也轮不到富家的主人去买,所以买酒杀猪根本就是招摇外界,深怕人不知窝藏逃犯,可见杀猪买酒是子虚乌有。烹煮杀猪要多久?吃一只全猪要多久?曹操不是在逃亡吗?有时间啃大餐吗? 而且成臬就在京师附近,逃亡应小心翼翼怕走露行踪,引来追兵,愈早走开,走得愈远愈好,还有空留下饱食?买酒喝酒、杀猪吃猪,时间花费不少,在敌人随时会追来的阴影下,无疑是等死。 而且曹操杀死吕一家后,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到三国演义之后变为:「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 因此吕伯奢灭门一案从《魏书》、《世语》、《孙盛杂记》及《三国演义》各自表述来看,愈来愈离谱,有理由怀疑其真实性,尤其是曹操因猜忌而杀人全家的说法,非常不合情理
吕伯奢的名字最早见于《魏书》。《魏书》乃官史,其中杀吕伯奢“子与宾客”,系正当防卫之举。此正好彰显太祖威武,故书之。《魏书》中未交代当时另有别人在场,因此此事极有可能出自曹操本人的回忆和讲述。若果如此,至少事件的后果是真实的,同时在道德感上,曹操的表现是理直气壮的、正义的。如果曹操是错杀,他就没必要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重新说起,除非有当事人找到他追问原由,不得不说谎。比如:那个当时不在的吕伯奢。可惜,《魏书》对此并无交代,而那个吕伯奢也从此下落不明。
为什么“吕伯奢”到了《三国志》中却没有了?陈寿乃蜀国人,没有为尊者讳的嫌疑。唯一的解释就是:陈以为事体微小,不足写之。恐怕是因当时掌握的材料有限,未听到其他说法吧。
《世说新语》乃佚事小说之集大成者,一方面缀拾魏晋风流之牙惠,另一方面也深刻接橥了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书中借说历史影射时局之举比比皆是,此处即可看为一例证,不足当史实待。“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为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杀八人而去。”由此看出除了五子之外,还有三人。这三人是干什么的?想必是厨子、丫鬓。罗贯中一定也是这样想的,要不怎会写道:不问男女,皆杀之……
至孙盛《杂记》,更是野叟曝言,姑妄听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未尝不是书生本人愤事嫉俗的心声。他原只是关起门发牢*,没想到隔墙有耳,罗贯中却使得这声音壮大,传诸天下。世人闻之,无不心惊胆战,盖因这声音是灵魂里发出的恶声!这声音暗合了中国“外儒内法”、“成则将相败则贼”的历史伦理,也暗合了人性深处的黑暗,从而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性格。国人虽尊《红楼》为“四大名著”之首,实则以《三国》影响为最。宝黛那样的人物,迄今甚至永远都是这个民族的异类,而“使君与操”这样的大小英雄随处尽可俯拾。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的古训,一语道出了两大名著的毒性。《杂记》这里一个令人费解的细节是“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食器应是锅碗瓢盆之类,如何联系到杀?故罗贯中将其引申为“磨刀”声,这才有“遂夜杀之”的可能性。
到罗贯中《三国演义》这里,吕伯奢的事终于演变成了一桩展示善良、罪恶、暴力、人性的大戏。细节生动,节奏紧张,扣人心弦,使人震怖。然罗贯中得意忘形之既,不免也留下有欠推敲的痕迹。比如,既是杀猪,猪焉有不叫之理?操、宫又不是聋子,怎听不到?杀了人,才见有猪绑着?若果是夜,伯奢又到哪里采购?难怪曹操起疑。按“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的说法,即使是夜晚,也应该是月明之夜。
由吕伯奢事可以管窥《三国演义》的重要写作策略,它撬开历史的缝隙,拓出一方天地,成就百万言煌煌巨著。它的叙述行走于虚实、明暗之间,或举重若轻或举轻若重,常顾左右而言他,才使人生荡气回肠英雄气概,忽回首方觉只黄粱一梦。如其楔子所唱“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罗贯中秉持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立场,但其中仍然可见书写者的良知和孤愤。这是《史记》之后,历史书写的尊严的又一次伟大呈现。
由吕伯奢事可以领略文学写作的自由,象吕伯奢,需要时就来,杀了也就杀了。以这样一个普通善良的小人物,充当黑暗暴力的献祭,更让人感觉历史和命运的无常。罗贯中还言之凿凿地造出了陈宫这样一个人物,让其充当见证者。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曹操纵然武艺高强,以一敌八,终也难逮,为他添一帮手。陈宫以其光明磊落,映衬曹操的乖戾残暴。这个人物完成了他的使命后,就自动消失了。消失只是不为我们所见,他其实还隐藏在文本的后面,发挥着作用。陈宫把一定把*说给了草间巷陌,经过重重传播甚至传到了蔡文姬的耳中。不然,蔡文姬何以知晓?何以因此恼了曹操,远嫁匈奴?原来,吕伯奢竟是蔡文姬的远亲。一个“出台”即死的人物,关涉那么遥远寥廓!罗贯中真是信马游缰,却总能顺利返回初衷。
由吕伯奢事可以得到思维的乐趣。思维不一定都有价值,但一定有乐趣----王小波说过类似的话,但我将陈述句变成了转折句。这是写作此文的最大收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0:51
宁我负天下人 毋天下人负我-什么意思?
整部《三国》中曹操最有名也最重要的一句话“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就是来自《捉放曹》,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这个故事是有原型的,是裴松之《三国志注》里的一个事迹:曹操从董卓那里逃走,路过成皋故人吕伯奢家,“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非常简单,就二三十个字。
从传播角度看,这不是个好故事,因为它太合理了:一个人仓皇出逃,如惊弓之鸟,因误会杀了朋友,事后非常伤心凄凉。合理到当事人做出这样的错事多数人都可以理解,甚至你很难由此断定曹操是个反面角色,对曹操也恨不起来。
1
我们看故事大王罗贯中先生做了哪些改动,使一个原本除了悲剧没啥亮点的事迹,变成了世人皆知的故事。
第一个小改动:吕伯奢从曹操的故人变成了曹操父亲的故人,从没记载多大年纪,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在我们崇尚孝道和尊老的文化环境中,杀一个看着自己长大的老者要比杀一个普通人罪恶的多(原资料中未记载吕伯奢年纪,按照跟曹操旧识,应该有较大可能与曹操年纪相差不大),曹阿瞒的残忍冷酷就表现的更充分了。
第二个改动是最关键的:原来的事迹中,曹操因误会杀完人就走了。而到了罗先生笔下,曹操杀人的时候,吕伯奢出去给大侄子打酒去了。曹操杀完人跑路,又撞上了老人家,手起剑落,“皓首老丈扑黄沙”。
这一改,性质就完全变了,前面是因为误会过失杀人,而后面则是赤裸裸的*了,明明是自己犯下大错,不思悔改补偿,反而杀人灭口。故事从悲剧变成了惨剧,看故事的人,其情绪也从单单对吕一家的同情,变成了对曹操的愤慨谴责。
第三个改动很巧妙,把一个不相关的人物——陈宫设计到了剧情里面。
一个好的故事要有代入感,而在曹操杀家的故事中,当事双方吕伯奢太惨,曹操太穷凶极恶,很难把读者代入到故事中去,因此罗贯中巧妙的在里面加了人物——陈宫,陈宫是个胸怀大义腹有经纶的人,其价值观比较主流,他目睹曹操所作所为后的反应,跟大多人是一样的。《演义》中给了陈宫大量的笔墨,是借陈宫的眼,让读者觉得这事就发生在自己眼前,跟着陈宫的情绪起伏,读者也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波动,曹操的形象就活了。
最*的是第四个改动。原型中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首先曹操知道杀错人后,是比较悲痛的,宁可我对不起别人也别让别人对不起我,在此也可以看作是自我开脱,虽然说法比较自私,但很容易让人理解。罗先生的改动是,先把“凄怆”删掉,貌似理直气壮了,然后加上两个字——“天下”,于是千古流传的“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诞生了。
这实在是碉堡了,为一己之私可以对抗全天下,曹阿瞒遭人恨的形象就这么熠熠生辉了。
当然,跟所有的精彩故事一样,罗先生的最后一个改动是全局性的,即增加了很多细节,使故事变得非常完整。
原型中的短短几句话,变成了几千字精彩跌宕的故事,前有陈宫捉放曹的铺垫,然后当街遇老丈、热情款待、老丈沽酒、家人杀猪、误会杀家、再杀老丈、陈宫离开,从陈宫敬佩曹操并为之弃官亡命天涯开始,到陈宫对曹操彻底失望愤而离开结束,用陈宫的眼,一层层揭开曹操性格中不同的侧面,读者随着陈宫心路历程的变化而随之波动,好故事就这么创造出来了。
摘自搜狐,作者:老苗营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0:52
宁我负天下,毋天下人负我的意思是,我可以对不起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许天下人对不起我,这是三国中刚愎自用的曹操杀死吕伯奢后说的一句话,他为了挟天子一令诸侯的狼子野心,大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留一患的毒辣之心,哪怕是辜负天下人,不让天下辜负于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0:52
着你都不明白
曹操的名言
意思就是
宁愿我辜负了,伤害了天下所有的人
我都不会让天下所有的人来辜负.伤害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0:53
说明曹操是个傲娇大叔,虽有背负起天下人的责任感,却又不想自己被别人当做负担。也说明他自信能做到不麻烦到任何人,而靠自己的才干达成人类大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