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关于彩陶的内容(越多越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4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9:29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釉上彩始于宋。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 到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色。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物,它是我国远古时期一种杰出的美术工艺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及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具有了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尤其是黄河上游青海、甘肃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以其优美的 造型、绚丽的图案著称于世。如何对彩 陶进行维护保养,是一些收藏者所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彩陶的主要病害、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三方面谈一点浅见。
  一、彩陶的主要病害
  彩陶在地下长时间的埋藏中,不同强度地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侵蚀。出土的彩陶或多或少地在陶体表面带有 一些硬垢,有的甚至覆盖整个彩陶,影 响了对彩陶纹饰的观赏和研究。彩陶出 土后,遇有空气后即发生一些变化,特 别是埋藏在盐碱地的彩陶出土一段时间 后,有的表面泛白,有的表面起甲、纹 饰脱落,有的甚至陶体疏松、剥落,严重地毁坏了彩陶。
  二、彩陶病害的原因分析
  彩陶是以红粘土为原料,在摄氏700 度至l000度的温度下烧制成的。彩陶常 态下物理、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并具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水性。但由于彩陶陶体结构相对疏松,陶体具有较强的 吸附性。彩陶埋藏在地下的时间都在 3500年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6000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土壤中含有钙、钠、 镁等离子的大量可溶性盐碱物质,源源不断地被"吸"入陶器体内,并聚积起 来,因此出土的彩陶内合有很高的盐碱 成分。土壤中的一些钙类、硅类化合物 牢固地吸附在彩陶表面,会形成白色、坚硬且难溶于水的硬垢覆盖在彩陶表面。
  彩陶出土后,其保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出土后的彩陶受周围环境湿度 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陶体内的有些盐碱物质与空气中的水分等物质接触后,会发生物理及化学反应。当周围湿度较高、温度较低时,陶体内的盐碱成分会吸潮溶解;当周围湿度较低、温度较高时,陶体内的盐碱成分又会失水结晶。当盐碱 成分从陶器表面析出后,彩陶表面就会泛白。同时,这种"热胀冷缩"、"干胀湿缩"现象的往复发生,会使陶体结构疏松,陶器表面起甲,彩陶纹饰剥落。
  三、彩陶病害的处理方法
  一是加固陶体疏松的彩陶。对于一 些陶体疏松的彩陶,首先要进行加固。 通常可选用抗压性、耐干湿循环性和抗冻融性好,对彩陶色彩没有影响的新型高分子--ps材料为加固剂。加固时, 应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低速度ps材料,逐滴滴到陶体疏松部位,使ps材料慢慢渗入陶体 内。随后用手轻轻捏一捏,检查其是否 已固定。待其固定后,进行喷涂,晾干后再喷涂,反复多次,直至ps材料无法 渗入为止。
  二是稀释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祛除盐碱成分是维护保养彩陶的关键环节, 通常可利用离子渗透的物理原理来稀释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对于陶体坚固性 好而体表泛白的彩陶,可将其置于凉开水或蒸馏水中浸泡一两天,其间要多次 换水,待彩陶体内的盐碱成分稀释彻底后,再将其置于干燥的环境中晾干。需 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水不能是自来水,因为自来水在生产过程中放入了漂白粉或液氯,其在水中形成的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易腐蚀彩陶纹饰。另外,一 些地区的水质较硬,也容易在彩陶表面结垢。对于陶体疏松的彩陶,失要进行加固,然后进行稀释,最后再进行加固。
  三是祛除彩陶表面的硬垢。彩陶出土后在其表面附着有碳酸钙等一些难溶 于水的盐碱物质,用洗涤稀释的方法不能祛除这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这些 附着物的化学、物理性质相对都比较稳 定,对彩陶没有危害,只要不影响纹饰, 一般不必祛除。当附着物过多,影响彩 陶文饰时,可选用不具氧化性的强酸, 利用酸碱化学反应和强酸与弱酸、弱碱 盐化学反应的原理祛除它们。除垢时, 可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滴于彩陶表面的附着物上,附着物即会发出咝咝 的响声,产生泡沫,并伴有刺激性的气味。当祛除附着物后,即用清水冲洗, 再用苏打水中和残留的盐酸,最后用清 水冲洗干净即可。如果还有少量的附着物不能被盐酸祛除,可用氢氟酸,使用方法同盐酸。需要注意的是,彩陶耐酸耐碱性相对较差,除垢时一定要注意把 握用量与时间的"火候"。彩陶表面的 附着物祛除后,可视情况对纹饰进行加固。
  三是祛除彩陶表面的硬垢。彩陶出土后在其表面附着有碳酸钙等一些难溶 于水的盐碱物质,用洗涤稀释的方法不能祛除这些物质。在通常情况下,这些 附着物的化学、物理性质相对都比较稳 定,对彩陶没有危害,只要不影响纹饰, 一般不必祛除。当附着物过多,影响彩 陶文饰时,可选用不具氧化性的强酸, 利用酸碱化学反应和强酸与弱酸、弱碱 盐化学反应的原理祛除它们。除垢时, 可用吸管吸取一定量的稀盐酸滴于彩陶表面的附着物上,附着物即会发出咝咝 的响声,产生泡沫,并伴有刺激性的气味。当祛除附着物后,即用清水冲洗, 再用苏打水中和残留的盐酸,最后用清 水冲洗干净即可。如果还有少量的附着物不能被盐酸祛除,可用氢氟酸,使用方法同盐酸。需要注意的是,彩陶耐酸耐碱性相对较差,除垢时一定要注意把 握用量与时间的"火候"。彩陶表面的 附着物祛除后,可视情况对纹饰进行加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10:47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搜词条知道什么是彩陶?00:54庙底沟彩陶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呢?01:32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有哪些?01:31半山型彩陶代表性装饰纹样是什么呢?01:24彩陶图案有什么特点?00:48查看更多视频彩陶[cǎi táo]陶瓷艺术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彩陶:亦称陶瓷绘画,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七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而瓷上作品相对纸本更具张力,彩陶艺术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各种创作思想、风格、语言,创作出风格各异而又多姿多彩的艺术珍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中文名彩陶外文名Painted pottery别名陶瓷绘画类别陶瓷艺术出现时间半坡文化快速导航鉴定方法绘制制陶方法界首彩陶简介概况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体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彩陶制作精美,以泥质陶为主,质地细腻,因之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由于色彩绘于烧制前,故和陶器一起焙烧后,色彩和陶胎结合紧密,不易发生脱落。彩绘的形式总体上可分为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彩陶发源于距今约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伴随着相对定居的农耕文化一起发明了烧陶技术。关中地区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的老官台文化时期就有了较发达的陶器,有个别钵形器口沿装饰一条宽彩带,这是彩陶的萌芽。在公元前5000年的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彩陶,表明在半坡时期,人们已经能熟练地控制窑温,并且彩绘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在器型上很难看出来有其它特殊的用途。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用两瓮对合理葬小孩的例子,瓮上凿一小孔,表达了原始人对再生的向往。中国彩陶发现较晚(1921年)约有84年,而彩陶的诞生却已有8000年的历史。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彩陶文化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从距今8000年到距今3000年左右,绵延了5000多年,跨越老官台、仰韶、马家窑、大汶口

彩陶文化彩陶最早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其后在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地陆续发现。彩陶因时间的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距今大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它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