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8 22:59
俗话说三分钓技七分钓饵”,饵料在钓鱼中尤其是春钓中,显得十分重要。
鱼饵的质量、味型、大小、软硬程度等均属于用饵之道,需要我们认真组配和选用。
众所周知,鱼类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各自不同而又相对固定的食性嗜好。不同种类的鱼,对鱼饵的好恶迥然不同。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认识,配制鱼饵,投其所好。
钓饵是诱鱼上钩的媒介物,其味道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香、甜、腥、咸、酸、臭等。鱼类的嗅觉器官对其非常敏感,一旦发觉可口之物,便自然快速捕食,尽管有的鱼已经饱食,却还是贪得无厌地开口。
虽然各种味型的鱼饵不可能都集中在一种鱼饵上,但可以针对不同鱼的需求来制作,加强鱼饵的针对性。如春季主钓的主要鱼种鲫鱼,喜食香甜饵;而鲤鱼则偏爱香腥饵;鲶鱼又爱吃腥膻味的荤饵。南方的胡子鲶(塘角)则喜食腥膻味食物。胡子鲶的嗜味性与鲢鳙喜食酸腥臭又颇为相近。
因此,南方春钓这几种鱼,则应选用软质臭饵;对于味型的细化也不能忽视,即使是同属香饵,其味型也不尽相同,还可分为面香、米香、药香、奶香、酒香、和草香等。不同味的鱼饵可钓不同种类的鱼。
例如:鲫鱼偏爱香甜的面食和米饭;鲤鱼偏爱含有酒味的腥香豆饵。草鱼则喜食草、果、药型香味的鱼饵。由此可见鱼的嗜好因其种类不同而不同。还有一点也需明了:即使是同一科而属种不同的鱼,其嗜好也是有差别的。例如鲫鱼中的河鲫喜食粮食性鱼饵;湖鲫却喜欢腥味软体动物。同一水域的鲫鱼,因属性不同也有差别。白鲫喜植物性食物;银鲫喜粮食饵,偏爱蚯蚓、蛆虫;土鲫则爱吃米饭粒和红虫。
总之,体形狭长、体色银白之鲫多喜素食;而体形宽短,体色乌黑之鲫多喜荤饵。再如鲤鱼:普通鲤鱼属杂食性,荤素兼食,南北皆然,但属性不同的鲤鱼食性则有差异。例如:华南的青竹鲤,多以竹叶嫩笋为食,水田养殖的采花鲤,则青睐水稻的落叶和花粉;西南的中鲤(麻鱼)钟爱藻类和虫卵,西江水系中的墨鲤(乌原鲤)多吸食砾石表面的苔藓藻类和昆虫;长江水域的岩鲤,常以底栖之动植物为主要食物,亦食植物烂茎碎片;松花江流域的境鲤(三道鳞),则主食水中的螺蚌、小鱼虾等荤活饵,在南方者基本食性以素为主(植物、蔬菜、叶片和粮食性饵料),南北食性正好相反。
凡此种种,都是启示我们钓不同种类的鱼时,用饵要有区别,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诚然,事物不是绝对的。由于天气、水情、鱼情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鱼类的食性也会发生变化。最简单的例证便是“饥不择食”。鲤鱼吃条、鲶鱼食面团,均属特殊性。笔者曾钓获一尾3斤重的黄鲶,剖开后居然有满腹的玉米面。
上述为素饵,下面简说一下荤饵。荤活饵指小鱼虾、水蛭、昆虫和小蛙类,螺蚌嫩肉等,都是肉食性鱼类的佳饵,鲶、黑、鳜等都很爱吃,选用时要依对象鱼种及其大小、食性而区别对待。春钓的主要鱼种为鲫、鲤、鲶,其用饵是有别于其它季节的。
春钓的用饵之道是如下的基本规律“钓软不钓硬,钓小不钓大,钓活不钓死。前两者指的是钓饵的软硬和大小,后者是活饵优于死饵,荤饵优于素饵。无论何种饵都要软硬适度,搓饵挂钩的面饵宜小不宜大,这是由春季,特别是早春鱼情所定的。乍暖还寒的水体的温度不高,致使鱼类身体发僵,其吞食钩饵的动作较轻,开口小,游动迟缓,加之鱼类有积蓄体能,尽量减少体力消耗,这表现在游动、沉浮、寻食、就饵的过程中。鱼类学家研究发现:(以素食而言),鲫、鲤的习性:食近不食远、食小不食大、食软不食硬,这是食物来源充足条件下的选择。应该指出,春天是天然饵料较多的季节,新生草、虫、果实、腐质物等,鱼儿饱食后,焉能再吃*欠佳的钓饵,这就要求我们酿制色香味质俱佳的上乘钓饵,方能取胜。要求我们选用优质的活饵,以期丰收。从钓活不钓死的原则看,春钓首选为红虫、蚯蚓和白蛆这几种活饵,都是鲫、鲤、鲶的美味。换言之:这三种饵都可钓那三种鱼,其使用方法可单条挂钩、集束挂钩和成团挂钩。蚯蚓亦可截段使用;红虫团的制法是将1立方厘米大的海绵浸入装红虫的杯中,待红虫钻入海绵块后挂钩即可;还有一种人造荤饵肝泥,即将鲜鸡鸭肝剁碎成泥状,再加入玉米面、黏粉、亚麻粉、商品饵,(按5:1:2:1:1配制),此饵特点是荤素兼备,味道腥香,即可钓鲤鲫,又能钓鲶鳜等肉食性鱼类,此饵与上述三种活饵一样,使用时可蘸虾粉,苏籽粉或香液等增味剂,以提高诱钓效果。蚯蚓还可加工饲养,方法是在培养土中撒入少许VB1、VB2粉末或虾粉,亦可拌入少量红糖后再滴几滴麝香液,如此培养的蚯蚓红艳醒目,味道腥香,可钓各种鲤鲫和鲶鱼,上钩率颇高。
春钓不宜用大饵、硬饵,如豆饼、糠饼等硬块饼饵和整玉米粒以及搓过大的团饵、颗粒饵。宜用小、软、活饵(素饵可抖动线钩使死饵变活),总之,春钓用饵应灵活运用方能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