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蟾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2 02: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3:04

中药材:蟾蜍

别名繁多,包括苦蠪、蟾、虾蟆、蚵蚾、癞虾蟆、石蚌、癞格宝、癞巴子、癞、癞蛤蚆、蚧、蚧巴子等。

来源自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夏、秋季节捕捉后,先采集蟾酥,随后将蟾蜍杀死,进行晒干处理。东北、华北地区直接晒干,华东、中南、华南地区在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

中华大蟾蜍体粗壮,长约10厘米以上,雄者较小。皮肤粗糙,除头顶平滑外,遍布大小不同的圆形瘰疣。头宽大,口阔,近吻端有小形鼻孔,眼大且凸出,后方有鼓膜。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性背色较浅,瘰疣为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斑。前肢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有缘膜而无蹼;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绿膜,蹼发达,内跖突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雄性前肢内侧3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穴居泥土或柄于石下、草间,冬季多在水底泥中。白昼潜伏,晚上或雨天外出活动,以蜗牛、蛞蝓、蚂蚁、甲虫与蛾类为食。分布广泛,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黑眶蟾蜍体长约7~10厘米,背部有黄棕色斑纹,腹面色浅,胸腹部有不规则灰色斑纹。雄性第1、2指基部内侧有黑色婚垫。分布于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

性状干蟾: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肢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腹腔内面灰黄色,可见骨胳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毒性因服食蟾蜍引起中毒,文献屡有报道。一般于煮食后30~60分钟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痛,严重时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微弱、心律不整等,心电图表现类似洋地黄中毒。蟾蜍的卵及其腮腺、皮肤腺分泌物含有多种毒性物质,其毒性不能通过烧煮消除。曾有2例小儿合食煮熟之蟾蜍后发生严重中毒症状,其中1例5岁患儿经抢救脱险,另1例1岁半患儿抢救无效,于发病后7小时左右死亡。故蟾蜍不宜食用,外用亦可能引起中毒。

炮制方法包括刷去灰屑泥土、剪去头爪,切成方块,炙干。民间有将活蟾蜍用黄泥涂裹,放火灰中煨存性后,研细入药的方法。

性味辛,凉,有毒。

功能主治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

外用:烧存性研末熬膏摊贴。内服:煎汤,1只;或入丸、散,0.3~1钱。

复方包括蟾蜍膏、蟾蜍膏治疗疮肿、痈疽、瘰疬等疾,蟾蜍膏膏治疗早期瘰疽、蟾蜍膏膏治疗疔毒等。

用法用量及临床应用涉及治疗白喉、慢性气管炎、炭疽病、恶性肿瘤、腹水、麻风等多种疾病。

蟾蜍在中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因其毒性,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的中毒风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