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22:04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学生乐于接受,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当中。
(一)设计游戏情节。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天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在教唱新歌时,孩子总耐不住老师安排的程序,特别是听到曾听过的歌曲或他们喜欢的歌曲时,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唱。如果顺应这种心理而过早地让他们演唱,必定会唱不好。这样的参与就是一种无效的参与。如果采用趣味游戏,让孩子边听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边配上动作、表情、口型,使学生可以在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和学习。等到他们比较熟悉后,由学生唱,老师配口型,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掌握歌曲。这样就丰富了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方式,建立了孩子的内心听觉,培养了学生用“心”唱歌的良好习惯,从而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音乐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整。
(二)设计故事情节。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 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这样,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设计生活情节。音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听、看、想、说、唱、动)体验,进行劳动动作、节奏、歌词创编,再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洗手绢接力赛,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在兴趣中自动、自悟,达到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二、创造机会,搭建学生自我展示平台
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展示自我。
(一)表演音乐节目。可以利用每节课前后5分钟时间,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表演内容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决定。可以是独唱、小组唱、独奏、歌表演、诗朗诵、讲述音乐小故事、生活小品等。通过让每个学生主动表演,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表演能力。
(二)尝试转换角色。每个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教师应当抓住学生喜欢表现的心理,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展示自己创编的节奏、动作、歌词及自制的打击乐,并组织大家学习;也可以为同学提供课外收集的音乐资料,音乐小故事等;还可以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这种角色转换,鼓励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不仅增强自信心,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豪感。
(三)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对于特长生应发挥引领作用,领奏、领唱、领舞给大家指挥,伴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安排简单易学的活动,如敲打击乐器的简单节奏等,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三、让出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给学生留出更多的参与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表现音乐。
(一)主动发现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是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自己找出了学习的重点难点,就把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责任感。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同学们对这首歌曲已非常熟悉,但由于受到不规范唱片的影响,不能准确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停顿处理。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歌曲之前,可以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演唱,其他同学边认真地看图形谱,边听同学演唱歌曲,并找出他们唱错的地方,然后再进行歌曲学唱,这样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二)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歌词,可按节奏读,可默读,也可同桌对读。又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聆听完歌曲的感受,可用简笔画、色彩、线条、动作等表现出来;围绕音乐主题,让学生创编音乐故事;挑选音乐片断,让学生讨论并创编打击乐伴奏。只要能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就可以尝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活跃课堂气氛。气氛活跃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只有通过气氛活跃的教学活动,才能人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比如,在教学“音的高低”这一环节,应事先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及打击乐,让学生分组去敲一敲、找一找、听一听、辨一辨,去感受音的高低。然后运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对音的高低的初步了解,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去感受、表现音的高低。通过让学生亲身去实践、体验、探索,逐步形成学生长期有效的学习动机。
四、密切合作,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成功的音乐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群体性讨论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音乐活动经验。比如,在教学课堂上,让一个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的精力不能完全集中,而在分组讨论时,分心的同学比较少。再如,低年级的歌表演,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共同创编动作,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大家共同上台表演,学生们认为动作是自己设计的,表演时非常投入。这些实践证明,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途径,改变了“几人唱戏,众人旁观”的局面,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总之,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效参与、自主学习,不仅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因此,只有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真正促进音乐教学向更加科学化、人性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