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3: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8:18
日本至今都还没有走出20余年前那场房地产泡沫的阴影。今天我们在此做一个总结以期真实地还原当年的那段疯狂。虽然中国目前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情况,但人类的贪婪所导致的“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这一点是一致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特征:2007年底,六大城市土地价格仅相当于1991年高点的27.7%。绝对价格也只相当于25年前,也即1982年的水平; 三、房地产泡沫期间的** 在泡沫期间,日本*主要从土地*和货币*两个方向进行*。 土地**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助长了房价的上涨。货币*中的利率*和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效果显著。 1、土地* 日本*1987年开始意识到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土地*来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如下图所示:到1991年为止,主要出台了六个方面的*。这些*总体是非常失败的。 2、货币* 货币*包括调整利息和控制贷款两个方面: 提高利息: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银行基准利率都维持在2.5%的超低水平,直到19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加息。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银行连续5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6%; 控制贷款:在加息的同时,1990年3月大藏省推出了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即规定银行对不动产贷款时,增长率不能超过其贷款总量增长率。 四、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从表面上来看,在直接融资缩减的情况下,货币*突然刚性收缩,企业破产猛然增加,导致内外融资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的有效需求减少;而企业破产增加,企业前期购买土地量的72%左右*出售而重回市场,导致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发生扭转,不断减少的货币去追逐猛然增加的土地,土地价格因而下降。金融加速器的逆作用加剧了土地价格下降。这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原因。 更深层次来看,与前两次价格暴涨不同,1986-1991年的这轮价格暴涨缺乏住宅基本需求的支撑:土地价格的上涨离不开居民的基本住宅需求,这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的区域结构。但是到1992年,这些因素已无法支撑高涨的土地价格。 1、直接原因: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关系发生逆转 (1)初始原因: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在1991年的土地购买量缩减% 股市下滑,1990年后,直接融资额按50%的速度缩减; 不动产贷款总量**导致银行贷款同比缩减85%,由9.5万亿日元降至1.4万亿日元; 1991年,破产企业增加,破产企业负债总额增长5.7倍,由1.2万亿日元升至8万亿日元; 外部融资(新增不动产贷款+直接融资)与倒闭企业负债总额的差额由19年的35.2万亿日元,下降到1991年的0.8万亿日元,到1992年变成了-1.6万亿日元。企业所面临的恶劣的内外融资环境不言而喻。 控制贷款*效果非常显著,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由19年的30.3%,突然下降到1990年底的3.5%,成为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诱导因素之一。 由于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购买土地的能力和积极性显著下降:1990年日本非金融法人企业购买了12.43万亿日元的土地,但1991年的土地购买额仅4.46万亿日元,同比缩减%。企业购买量占居民土地出售量的比重由70%下降到45%。 (2)决定性因素:被作为资产保有而囤积的土地在短期内进入市场 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转变为土地的净卖出方,成为了捅破房地产泡沫的决定性因素。 股票和土地的担保价值随着两者的价格下降而下降。这导致企业净值下降,企业*提前偿还贷款; 企业*出让股票,土地等资产以避免破产,与此同时大量的破产企业之前所抵押的土地,被银行强制性变现。而金融加速器机制加速了这一进程; 前期被企业大量囤积的土地*投放市场。 如下图所示:从1993年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变成了净卖出方,到1998年,日本企业将占1985-1992年购入土地额的55%,购入土地面积的72%。 五、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采取的* 1、泡沫的代价 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破灭,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瑞穗证券的数据统计,1992-2004年: 日本企业和银行处理*的成本约208万亿日元,年均处理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3.5%。日本的实质年均GDP增长率不足0.3%; 日本法人企业经常利润累计374.4万亿日元,特别损益-特别利润累计111.3万亿日元,扣除有关税收后净利润70万亿日元,年均5.4万亿日元,年均销售净利润仅率0.4%; 日本银行累计利润86.4万亿日元,坏账处理损失累计额96.4万亿日元,净损失10万亿日元。 2、泡沫破灭后日本*采取的外汇* 如下图所示,泡沫破灭之后,日元继续升值,1995年4月底达到最高点84.3日元兑1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下降。日本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1995年,日美之间签订了反广场协议,允许日本*干预日元汇率。此后日元加速贬值,日本出口(日元计价)逐渐恢复,对于扭转日本经济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1、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进程”。85年,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76.7%,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5%,城市化进程正在处于加速阶段。(详请请参阅2008年7月18日的《中国当代房地产研究专题之一—城市化、人口流动与房价》)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房价,尤其是核心城市房价总体会快速上涨。这正是日本当年“土地神话”的原因。 因此,当年日本在城市化进程尾声的房价大幅上涨是极其不正常的,其泡沫的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截止到2006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涨幅总体并没有显著超越35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涨幅。从城市化规律来看,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城市化率还未突破50%,城市化总人口的流动还主要是以从农村进入大城市为主,人口流动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的阶段(城市化率突破50%)还没到来,因而城市间房价涨幅差异不是十分显著。 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总体每年还将继续快速提高;农村进入城市为主导阶段即将结束,未来人口流动将依次进入以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导阶段、以大城市郊区化为主导阶段和以都市圈为主导阶段;按照城市化的国际规律,我们认为未来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这些核心城市郊区的房价相对会有更大的潜力。因此中国城市的房价总体是处于上涨过程中的,紧缩性*导致的房价回调只能是短期的。 2、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日本当年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日元升值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从国际比较来看,85年“广场协议”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均对美元升值,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比较来看,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达86.1%。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这说明,“广场协议”与日本的*并无必然联系。可以说,日本*形成的根源在其内部。 就中国来看,现在人民币依然在而且还会继续升值,而股票和房地产却早已下跌。 因此,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本币升值也只是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充裕资金的可能,房地产价格的最终上涨还需要市场一致预期上涨这一重要条件。 所谓的“升值不止,行情不断”更是表面的片面之言。 3、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顶 点 财 经 人是理性的,更是贪婪的。当市场的均衡一旦被打破,若没有有效的*措施,市场会加速上涨或下跌: 日本当年,人们形成了土地上涨的预期,市场的参与者都在疯狂地追逐着土地:银行的行为扭曲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民众的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扭曲:当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涨,日本民众为了逐利,不惜压缩消费甚至节衣缩食以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压缩消费的一个结果就是:86年日本的CPI居然还出现了负数; 日本当年泡沫捅破之后,市场的参与者也都在疯狂了抛售土地,引致了市场巨幅的惨重下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不会发生日本当年那样的情况,但就市场的均衡而言,确有几分神似: 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市场的参与者忽然都一致看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前景,居民在囤房,地产公司在囤地。市场的均衡被打破,房价猛烈上涨; 而今,在紧缩性的货币*下,市场的参与者都预期房价要调整,开发商在降价,居民在观望。市场的均衡同样被打破。房价已经在开始下降。但市场预期房价还将不断下降。而*认为还需要继续宏观*,还没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