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使其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形成了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其涵盖内容之广,涉及理学、朴学、画派、戏曲、篆刻、建筑等诸多方面。而在徽文化的众多流派中,建筑无疑是对其最好的传承,我们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文化,徽派建筑无论是布局、结构还是用材、装饰,都深切透露着古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唐宋以来,徽州形成了许多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和街巷,这些村落和街巷既是聚族而居的写照,又是聚族而居的结果。明清时期。微商雄起,富甲天下,衣锦还乡之后,大兴土木,建民居,修祠堂,筑牌坊,促进徽派建筑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
徽派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厚,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集砖、木、石雕于一体,别具一格,是我国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徽州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体现出与天地万物和谐相通的观念,与人为善、利人睦邻的观念,协调统一的观念,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观念,儒家文化教育观念等,这些都是徽派建筑特色之精华。例如,“马头墙”,俗称“封火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是防火功能与建筑美学的完美结合;“天井”名曰“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结构的一大特色,主要用于老宅的采光,下雨时水从四面流向中庭,不论是普通民居还是宗族的祠堂都广泛地应用,人们戏说是因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
徼州“三雕”——木雕、石雕、砖雕,是徽州建筑的装饰艺术。木雕的精美构件,点缀于梁枋、华板、斗拱等或装饰于槅扇、勾栏、门罩等,起着承重负荷、隔离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石雕多用于亭、坊、桥、栏、台基、石狮等,坚固凝重,造型出神入化。砖雕为泥烧的艺术,多镶于门楼、门坊、影壁等处,有画龙点晴之功。徽州“三雕”充分表现出徽州建筑装饰的丰富性、艺术性、科学性。
传统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素面砖墙,青瓦覆顶,配以层层错落的马头墙,远远望去,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黑白相称,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犹如画里的乡村,这其中蕴含着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这美好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优美典雅的微州古村落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所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文化”舒适、便利,是他们选择居住环境的首要考虑条件,而传统的微派古民居大多是高墙,深院、重门、窄窗、初次走进给人的感觉就是屋内阴暗,这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此外、当下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效率与利益,传统徽派古民居结构复杂,在建筑选址、布局、风水、规模、功能上都有着严谨的讲究,现代城市寸土寸金,现代建筑功能至上,因此不太可能达到传统微派民居所追寻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更难以营造那种“身在世外桃源”的意境。
(摘编自薛婵《徽派风格古建筑》)
材料二:
“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好的居住环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是要有诗意,唯其如此,才能做到以雅胜大、以少胜多。这“雅”和“小”,便是文人园林的主要特点。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人们常用这楹联来形容中国古典戏曲以少胜多的高超技艺,文人园林亦然。它要在小范围内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就更要运用“以一当十”的艺术原则。园中各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庭院一隅的一树一石,都要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以收到笔少气壮、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文人园林的景色,大多比较雅。这里的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这一风格的获得与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原则密切相关。除了山水景致之外,文人园林的建筑装修和小品也十分雅致、朴素。
文人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古人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称在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为“居”唯有达此两个境界,艺术才算完善。
(摘编自百度百科中的《中国园林》)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州凭借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孕育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及文化氛围,徽文化正是此区域中的独特表达。
B.在徽文化诸多流派之中,徽派建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堪称凝周的微州史。
C.徽州“三雕”作为徽州建筑装饰的瑰宝,其中木雕既承重又美化环境等,石雕则多见于亭、坊、桥等装饰建筑。
D.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决定当下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因此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派建筑产生有一定的背景,明清时兴起的微商更是促进了它迅速的发展,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徽派建筑秉承的宗族观、风水观等,对弘扬徽文化、传承徽派建筑风格及新徽派建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C.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既具有防火实用功能,又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
D.文人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一树一石,是设计者们匠心独运、文心诗意的呈现,而不仅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中“以小见大”艺术效果的一项是(3分)
A.古宅门廊上一块精雕细琢的匾额,寥寥数字却蕴含着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引人遐想。
B.现代博物馆内,一巨幅画作占据整面墙壁,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C.园林小径旁,小巧的假山石形态各异,虽不显眼,却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
D.高楼顶部,霓虹灯闪烁不停,如虹如瀑,吸引着远处行人的目光,成为城市夜景的焦点。
4.材料一中如何通过具体事例的应用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请简要分析。(4分)
5.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人类要“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灰碱粿记
傅菲
牡荆初发新叶,浓绿肥厚,散发一种熏臭气息。其实,这种熏臭是一种浓香,黏黏的涩涩的。牡荆是速生小乔木,砍了又长,留下老桩,年年出枝条。砍牡荆,在丝瓜挂架的时候。砍下枝条摊在院子晒。晒一日叶卷了,晒两日叶白了。晒干了,扫叶放在大锅里烧。灰积满锅底,红红的,枝条架上去烧,火苗呼呼叫。
每家都有一个大锅,烧草木灰制碱。碱不是常用物,是必用物。一年,有那么三五次用碱,包粽子用,做糯米浆粿用,做包浆裸用,做灯益粿用,做黄元粿用,做灰碱裸用。包粽子用稻草烧碱,做黄元粿用杨桐烧碱,做灰碱粿用牡荆烧碱。不同的植物烧出不同香味的碱。碱防馊,祛火,温补,驱寒湿。牡荆辛温,调和胃气、止咳平喘,新制碱香日弥。碱灰扒出来,用纱布包起来,放在净水中搓揉压碾,反反复复,滤出半大木桶浑水,入铁锅煮,水蒸发了一半,碱就煮出来了。
纱布蒙了桶口,碱水凉了一夜,泡籼米,泡上一个时辰,去磨米浆。我很喜欢磨米浆。磨架下摆一个大木盆,我坐上磨架,右手拉磨,左手搲米塞磨嘴。搲一碗,半米半碱水。磨齿磨着磨齿,咿咿呀呀。磨把是木制的,很贴手心,有一层褐色包浆。磨心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米浆从磨槽流出来,因离心力作用,米浆呈斜泼状态流溢。一道槽孔斜泼一条浆线,磨拉得越急,浆线越密,像一道圆形银珠帘,被风撩得飘飘酒酒。石磨拉得慢,浆线直垂下来,软软塌塌,如赢弱的石瀑。
磨了米浆,大铁锅里的水已烧开了。柳木蒸笼已蒸热,笼板吐出气泡,栅栏状的底板腾起一阵阵蒸汽。大纱布贴笼沿、笼底铺平,舀起米浆,慢慢匀细地浇在纱布上,盖上笼盖蒸。蒸两分钟,米浆黄了,呈糕状,再浇一层米浆。米浆浇了八次,抱起蒸笼,倒扣在大圆匾,取走蒸笼,再蒸下一笼。大圆匾蒸汽萦绕。我敞开嗓子,喊一声:灰碱粿出笼了,来吃灰碱粿。
出笼的灰碱粿大圆形,厚实,粿皮一层黏贴一层,像松木年轮。热汽散发米香,碱香浓烈,切灰碱粿不用刀、用麻线。麻线扣紧直径线,一头用牙齿咬住线头,另一头拉上来,一块大灰碳粿被中分。中分十二次,每块灰碱粿有了半块巴掌大。一人拿一块,握在手上吃,香香糯糯。
灰碱粿有加红糖的、当糕点白口吃,也有无加糖的,与丝瓜一起煮,当菜吃。大部分乡人过元宵,不包饺子不做汤圆,而是蒸灰碱粿。清明、中元节、中秋,也蒸灰碱粿。也有祭祀、上坟的,提一碗灰碱粿去告慰先人。
我喜欢吃冷灰碱粿。吃灰碱粿,不要塞进嘴巴咬,要把裸皮一层层掀下来吃。掀粿皮的手感、非常奇妙。手感觉到米浆的黏连,又感觉到脱离,黏黏糊糊又清清爽爽。还有一种吃法,口感很奇妙。热粥滚滚,冷灰碱粿泡在粥里,泡两分钟,一口嗍热粥,一口吃灰碱粿。灰碱粿外热内冷,糖分溢满口腔,粥绵粿实。嗍粥吃粿,不用下小菜。粿就是菜,甜菜。
上饶人开农家菜馆,必备灰碱粿煮丝瓜、圆圆粿、白玉豆。没有这三道菜,就不是地道的农家菜馆、或者说、开餐馆的人不懂上饶风味。丝瓜是土丝瓜,瓜皮麻黄麻青,黑斑线纹直贯瓜身,瓜头还结着半枯的瓜花,瓜蒂留三厘米长。蒂新的瓜则是鲜瓜,早晨采摘下来。瓜身潮湿。那是露水沾染的。丝瓜刨皮,刨子从瓜头拉到瓜尾,一条瓜皮落下来。一根丝瓜刨六条皮,瓜肉裸白。瓜皮与鲜辣椒一起剁碎,清炒。瓜肉切片,与灰碱粿一起煮。
吃了灰碱粿。吃丝瓜,菜汤留下泡饭吃。
虽有碱,灰碱粿却易馊。和白米饭一样易馊。蒸灰碱粿,一般蒸一天吃的量。蒸多了,吃不完,用麻绳切粿片。晒干藏在土缸。有一天,通常是冬月的某一天,炸爆米花的人进巷子了。吆喝着:炸爆米花,炸爆米花。巷子有空地,歇下挑担,架起机器烧火炉。妇人用谷斗抱来白米,抱来玉米。请师傅炸。木炭燃起白烟,火星啪啪作响,四射。师傅摇起摇把,瓠瓜形的爆机桑当桑当转动。孩童围着师傅嚷嚷。计时表在转动,晃悠悠。师傅拎起爆机,套进麻布袋,脚踩着。拉阀门。孩童捂着耳朵散开,眼睛却不离师傅。
砰。一阵白气爆出来,米花冲进了麻布袋,又有一些米花反弹出来,散了一地。哈哈哈,孩童捡地面米花吃。
也有不炸爆米花的,炸晒干了的灰碱粿,炸粉丝皮。孩童嚷着他妈妈:加白糖,加白糖。
现在没有炸爆米花的师傅进村了,也无人晒灰碱粿了。灰碱粿蒸多了,送给邻居吃。在物质贫乏年代,蒸了灰碱粿,我妈就交代我:送灰碱粿去童山。我外婆住在童山。送半竹篮灰碱粿去。背着竹篮,穿过田畴,走景岭岗,沿古城河去童山。一个下午往返,徒步二十华里。
我儿子不吃灰碱粿,他更喜欢吃蛋糕、面包。我宁愿吃开水泡饭,也不吃蛋糕、面包。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乡人只有米,以米为原料做各种小吃,激发味觉,安慰胃,敬送乡邻亲友。
吃食,尤其故土长出来的吃食,自己厨房出来的吃食,令离开故土的人想念,不仅仅是因为乡愁,还因为自己曾参与其中的重要环节,与家人同坐、同劳作。这种记忆根植于心脏,长出的根须爬遍全身。我们就是一棵树,四处移栽。
(选自2024年6月17日《海南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描绘了牡荆的形态、气息及砍晒过程,透露出作者对故乡风物的熟悉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
B.灰碱粿以其复杂的制作过程和独特口感,成为上饶地区的特色美食,彰显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灰碱粿不仅是满足味蕾的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人节庆、祭祀等活动中不可或缺。
D.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灰碱粿的深厚情感,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延续着这一传统美食的魅力。
7.阅读文中描述磨米浆、蒸灰碱粿以及品尝灰碱粿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过详尽的步骤描述,细腻地刻画了磨米浆、蒸灰碱粿及品尝的全过程,带领读者感受这一地方传统美食的独特。
B.文中巧妙运用比喻、叠词、拟声词以及系列动词,形象呈现了磨米浆的独特场景,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身临其境的体验。
C.作者在叙述这一过程中,保持了客观中立的叙述态度,并没有明显流露出对于传统美食制作和品尝的特别情感。
D.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不仅呈现了灰碱粿的形态与口感,还营造出温馨而充满乡村气息的氛围,展现了传统美食的魅力。
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口味是成长环境的产物”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分析《灰碱粿记》与《茶馆》中“吃食”与“场所”在展现乡土文化,社会风貌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意蕴。(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民有歌淮南王者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几弟二人不相容!”帝闻而病之。
夏,封淮南厉王子安等四人为列厚。贾谊知上必将复王之也,上疏谏曰:“淮南王之悖逆无道,天下孰不知其罪!陛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今奉尊罪人之子,适足以负谤于天下耳。此人少壮,岂能忘其父哉!白公胜所为父报仇者,大父与叔父也。白公为乱,非欲取国代主,发忿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因为俱靡而已。淮南虽小,黥布尝用之矣,汉存,特幸耳。夫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予之众,积之财,此非有子胥、白公报于广都之中,即疑有专诸、荆轲起于两柱之间,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少留计!”上弗听。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
臣光曰:李德裕以为:“汉文帝诛薄昭,断则明矣,于义则未安也。秦康送晋文,兴如存之感;况太后尚存,唯一弟薄昭,断之不疑,非所以慰母氏之心也。”臣愚以为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夫薄昭虽素称长者,文帝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骄而犯上,至于杀汉使者,非有恃而然乎!若又从而赦之,则与成、哀之世何异哉!魏文帝尝称汉文帝之美,而不取其杀薄昭,曰:“舅后之家,但当养育以恩而不当假借以权。既触罪法,又不得不害。”讥文帝之始不防闲昭也,斯言得之矣。然则欲慰母心者,将慎之于始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卷》)
材料二:
赞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逐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赂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欲令A自引分B昭C不肯D使群臣E丧服F往哭之G乃自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只,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意思相同。
B.与,和,与苏涧《八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相同。
C.愧,使……感到惭愧,与《孔雀东南飞》“兼愧贵家子”的“愧”的用法相同
D.“刑措”意为“置刑法而不用”,即社会治安好,案件少,以至于刑法被搁置。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封刘安等四人为列侯,贾谊上疏认为淮南王之子刘安定不会忘记仇恨,将来会为父报仇。
B.白公胜发动叛乱,并不想取代君主篡夺政权,而是为了给父亲报仇,报复的对象是祖父和叔父。
C汉文帝曾想造露台,召工匠预算,造价颇高,文帝担心这样做会使先帝蒙羞,于是没有修筑露台。
D.汉文帝曾与匈奴交好,后匈奴背约入盗,文帝担心增加百姓负担,命令边兵加强防守,不攻打匈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陛下幸而赦迁之,自疾而死,天下孰以王死之不当!
(2)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14.对于汉文帝惩治舅舅薄昭,历代有不同看法,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几种看法。(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①
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
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②萧疏空掩门。
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③奉明恩。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免职闲居沣水善福寺时。精舍:出家人修炼的场所。②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③阊阖(chānghé):宫门,借指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通过“万木丛云”和“碧涧竹林”等意象,生动地营造了一种幽静清雅的氛围。
B.颔联中“远山曙”和“寒雀喧”运用视听结合,展现了诗人寓居环境的宁静与生机。
C.颈联塑造了诗人不慕名利、淡泊自守的形象,他厌倦世俗纷扰、向往回归自然的生活。
D.整首诗借景抒情,通过绘精舍周围环境,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
16.请简要分析本诗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阳光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的交流活动,最后主持人借用荀子《劝学》篇中的“ , ”以勉励大家要涉猎广泛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2)李华同学在黟县西递研学时,看到对联“陶公容膝乐天命,刘子作铭惟德馨”中“容膝”二字,便想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
(3)中国古代文人偏爱芙蓉,常运用到诗文中,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近年来。不少实体书店和图书馆等为吸引读者,在室内装潢上 A ,设计出各种形式的高大“书墙”,矮的有八九米,高的竞达30多米。每次进入书店或图书馆看到那些又高又大的“书墙”,我一方面惊叹于它营造出的那种整个空间被图书充斥着的氛围感,另一方面又心生疑问:( 甲 )
事实是,很多“书墙”上的图书并非供人取阅之用!那些“书墙”上的图书,不过是书店及图书馆的装饰物。为了吸引人,各大图书馆和书店不遗余力地在建筑的“颜值”上下功夫,在争相变美”的内卷中越走越远,所以各种“书墙”随之也就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海南某书店的“书墙”被设计成触及天花板的弧形云朵,“云端”的书籍便成了高高在上、读者完全够不着的“天书”。
公共文化建设切忌 B ,具体到阅读这件事,书店和图书馆的外在建筑形式和内部装潢布局,可以好看,但更应实用;可以吸引人前来打卡,( 乙 )。与其投资不菲去建占很大空间的“书墙”,不如多提供一些座椅给读者来得实在。即便建书墙,也应将图书的展陈、存储、取阅等结合起来,让“书墙发挥出最大价值”。
第21次全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为81.9%,较2022年提升了0.1个百分点。这说明,当下人们阅读的需求依然是旺盛的。既然如此,①书店和图书馆都应回归阅读活动本身,②秉承一切对读者服务的理念,③让又高又大的“书墙”回到它原本应该有的高度。④打造一个清静的能让人随手可取图书、方便阅读的环境,⑤那样的书店和图书馆才是读者心中渴望看到的样子。
18.“为吸引人气建造的‘书墙’,却成为阻挡人们走近图书的高墙。”这个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用“墙”为喻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3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
22.请赏析第二段“天书”运用的巧妙之处。(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成长脚步似乎“太慢了”;考研3次才上岸,读博7年才毕业!但这位“慢步子”先生却首次在实验上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走向了推动未来信息技术革命的“快跑道”。有人说他是“慢步子‘迈出的量子大家’”,而薛其坤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第一靠1分天分,第二要靠99分的努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可知,“生活理念与生存需求”与“人们注重效率和利益”之间不存在决定关系;且断定“现代建筑不再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表述也绝对化。)
2.C(“马头墙……体现了徽商的心理和上古穴居遗风”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天井’名曰‘四水归堂’……人们戏说是因微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理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上古穴居遗风”。)
3.C(小巧的假山石在园林中巧妙分隔空间,增添景致层次,体现“以小见大”的建筑艺术效果。A,匾额虽蕴含历史,但偏重文字对文化信息的传递作用,不符“以小见大”。B,巨幅画作以大尺寸展现气势与历史,不符“以小见大”。D.霓虹灯依赖视觉感官吸引注意,不符“以小见大”。)
4.①实例典型,特征鲜明:文中如通过“马头墙”与“天井”两大特征,展现徽派建筑艺术魅力,并挖掘其文化象征和实用价值,使印象深刻。②文化融汇,深度剖析:作者以木雕、石雕、砖雕为例,生动展现徽州建筑装饰的多样艺术成就。同时,融合儒家文化,深刻揭示徽派建筑的文化底蕴,使论证全面深入。(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诗意地栖居”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微派建筑依山傍水、利人睦邻,又人园林崇尚自然,均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形式。②“诗意地栖居”强调物质与精神追求并重。徽派建筑实用美观兼备,人文园林游赏居住并重,体现了物质与精神需求相统一。③“诗意地栖居”强调敬畏自然,回归本真。微派建筑与人文园林的设计理念基于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回归自然本真的理念。(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D(“现在仍经常亲手制作并与邻里分享”错误,于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作者现在仍经常制作灰碱粿,而是表达了现在很少有人制作和晒灰碱粿了。)
7.C(理解错误,从文本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有明显的变化,从磨米浆的期待到灰碱粿出笼的兴奋,再到品尝时的满足,情感是层层递进的。)
8.这句话表达了口味偏好与个体成长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1分)在《灰碱粿记》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灰碱粿的制作过程和它在乡村生活中的地位,体现了地方特色食物对个人口味的影响。(1分)个人的口味往往受到时代、家庭、地域、文化等成长环境的影响,这些食物记忆与个体的成长经历紧密相连,成为个体情感与记忆的一部分。(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作用:①展现乡土文化:《灰碱粿记》中的灰碱粿作为地方特色食品,其制作工艺复杂且富有传统意义,象征着亲情和深厚的乡土文化:《茶馆》中的裕泰茶馆则是老北京文化的缩影,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2分)②描绘社会风貌:《灰碱粿记》中的吃食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状况;《茶馆》通过裕泰茶馆这一场所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老北京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反映了社会的多样性和时代的变迁。(2分)
意蕴:“吃食”与“场所”不仅是物质文化的展现,更蕴含了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G(断句: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选对1处给1分,共3分)
11.C(用法不相同。“兼愧贵家子”的“愧”意为惭愧、羞愧。)
12.B(“报复的对象是祖父和叔父”错误。“大父”并非祖父,而是伯父。)
13.(1)陛下免其死罪而流放他,这已是他的幸运了,他自己得病而死,天下臣民谁不说他该死!(“迁”,流放,放逐;“孰”,谁。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他穿着弋绨做的衣服,所宠爱的慎夫人穿的裙子不拖到地上,帷帐不用纹绣,以此来显示敦厚朴实,为天下人作榜样。(“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曳”拖。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
14.①李德裕:汉文帝杀薄昭,确实很果断,但却有损于义。②司马光:赞同汉文帝不分关系亲疏,依法处置薄昭。③魏文帝:不赞成汉文帝杀薄昭,认为汉文帝没有及早限制薄昭,才导致了以后的恶果,应该从开始就谨慎行事。(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5.D(“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错误,以偏概全。整首诗并非仅仅表达“孤独与对尘世的淡漠”,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和昔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朝廷恩宠的期待。)
16.①环境对比:“万木丛云”的静谧与“碧洞竹林”的生机形成对比,同时“远山曙”的宁静与“寒雀喧”的活力也构成鲜明反差,共同描绘了寓居环境的多样性与和谐。②理想与现实对比:诗人希望得到朝廷恩宠,而现实“空对流水”“生事萧疏”,对比强烈。③今昔生活对比:“晓排闻阖奉明恩”暗示了过去的宫廷恩宠生活,与现在“空掩门”的冷清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境遇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3)小例: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水面清圆——风荷举/小楫轻舟 梦人芙蓉浦)(每答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毕业以后我俩联系渐浙少了,再次见面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两个人之间似乎已经有了一堵厚厚的高墙了。(3分)
19.示例:A煞费苦心(挖空心思/费尽心机)B徒有其表(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每处1分)
20.②句修改为:秉承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理念(2分);④句修改为:打造一个能让人随手可取图书、方便阅读的清静的环境(2分)
21.甲:放置于“书墙”高处的图书如何取阅(2分)乙:但更应留住人坐下阅读(2分)
22.①契合语境。“书墙”触及天花板,又似弧形云朵,高处的书似乎放在天上,成了放在天上的书。②诙谐有趣。“天书”一般比喻难认的文字或难懂的文章,在这里指读者拿不到那高处的书,不能阅读,赋予“天书”以新的语境义。③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设计华而不实的“书墙”的态度,强调文化建设不能搞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3.材料分析:这则材料不是简单辨析“快”与“慢”孰是孰非,而是思考怎样通过“慢”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词“慢步子”,指的是一种心态,一种风格,一种境界;“慢”不是懒散,不是逃避,更不是无能!“慢步子”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并一直坚持努力,踏踏实实积聚力量,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走上“快跑道”。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一件艺术品问世,一个艺术大师的造就,一个科学难关的攻克,都需要积淀,需要“板凳坐得十年冷”,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急功近利的结果必定是欲速则不达。当然也不能简单强调“慢”的意义而否定“快”,“慢”的最终日的还是要实现快速前进,不断超越。
立意参考:①不慢,安能快 ②“慢”,也能超越③成功需要“慢”功夫④在“慢”中努力,在“慢”中超越⑤以慢筑基,慢中成事⑥以慢保证品质,方能跟上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