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5 届高三上10月高考质量调研(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10-20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

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注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而事实上这种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

材料二

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张履祥以士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直以儒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来思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将学问与乡土社会生活相联系。他认为:“士为四民之首……既然整衣冠,挟书册,号为民首之人,当思言民首之言,行民首之行,处不愧为士君子,出不愧为士大夫,使人敬而爱之,则而效之。”张履祥说“王道本乎乡人”,“道”在乡人的日用之间。“乡”的积累构成国家,小“乡”是天下的前提,所以一乡之事即等同于天下、国家之事,张履祥在乡间推行礼治就是维持国家社会秩序。“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张履祥认为,“礼”不仅关涉到个人为人处世之修行,而且是治国平天下的一大关键,他在乡间提出各种应对社会问题的方案,致力于乡村社会的治理。

天下乱象纷呈,人民流离失所,导致民间教化不行,礼仪之事不复存在。乱世之际,许多世家大族选择避地自保,黄宗羲在《海市赋》中描述了自己在动荡岁月里的避地行为与心情:“二十年兮,无年不避,避不一地,念迁播之未定兮。”避地迁徙是人们在社会动荡时期无奈的选择,是士人不得不去想的一些自救方案。张履祥结合家乡情况,提出一个地方自保的方策,即“保聚”之法。

保聚之法的具体内容为:“严保甲,每十户为一甲,甲有长,十甲为一保,保有长。有约副一人,皆以众推。十保为乡,乡有约正,有约副二人,十乡为聚,聚有都约正,有约副四人,皆以众推。凡一户有事,一甲举之;一甲有事,一保举之;一保有事,一乡举之;一乡有事,一聚举之。”甲长、保长、约正、约副皆由众人推选,由当地有名望的精英担任,组织乡民为维护地方安全进行自发防御活动。张履祥提出的“保聚”制度同官府主张和实施的“保甲”制度非常接近。保聚的目的是“家与家相保,人与人相聚也……宗族邻里如故,皆保聚之力”。保聚之法实际上是以保甲制为基础,在甲、保、乡的基础上更好地汇聚地方社会力量以随时应对变乱,在被兵火摧残后能维系乡间基本的生活。

“保聚”之法,不仅能够聚合人心,还能发挥改革风俗的作用,张履祥在保聚之法中倡导恢复明初的礼治、乡约,目的是实现化民成俗、乡风淳朴,以礼为手段来约束、调节、规范民众的生活,以儒家德治教化来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用礼来规范基层社会,通过教化治理宗族,移风易俗,化同姓之亲以美天下之俗,从伦理层面来维护基层社会秩序。”事实上,在基层社会行保聚之法也是复兴古礼的一种方式,礼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乡村以礼入教化,以礼维持基层秩序,能使社会趋于有序,和谐安稳。

(摘编自李燕《张履祥乡村礼治社会的构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地方保长常由没有声望的人担任;而有声望的人不屑于此,因为他们还有更高的政治目标去一步步实现。

B.材料一认为,实施保甲制会破坏传统的政治专制安全阀,甚至会破坏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注的事无法进行。

C.材料二指出,张履祥“保聚”之法的出台、实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原因的,推行这种方法能随时汇聚地方力量应对变乱。

D.材料二认为,张履祥和黄宗羲都经历了变乱,黄宗羲只能写文章表达避地迁徙之情,而张履祥却更高一筹,制定出应对之策。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长有地方权力,而有声望的人却不愿担任,原因是担任了会堵塞其政治升迁之路。

B.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之间关系对立,难以沟通,要沟通只能由县长出面来解决。

C.乡村里有声望的人如果担任了当地保长,这个地方就会出现下情不能上达的局面。

D.保甲制度让旧的机构失去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从而导致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轨道淤塞”“政治死角”等词的运用,生动地指出了保甲制度的弊端性。

B.材料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整体上采用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论证结构。

C.材料一末段采用例证法,论证了中央政令因保甲制而在地方社会难以执行的事实。

D.材料二末段引用关于“礼”的相关内容,在于指出“保聚”之法有“礼”性特点。

4.与材料一中“保甲制度”相比,“保聚之法”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能起到哪些积极效果?

5.陈瑛是法学系毕业大学生,毕业后做了一名村官,当地民风淳厚,注重以礼解决日常事务。陈瑛该如何运用自己的专业处理当地村民事务,以配合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号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树上的男爵

【意大利】卡尔维诺

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阿米尼奥·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男爵。

他头上戴着路易十四式的假发,这像他的许多物品一样已经过时。柯希莫满了12岁,我8岁;我们刚被允许上父母的餐桌几个月。我沾了我哥哥的光,随他一起提前升级,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单独在一边吃饭。

实际上,无论对柯西莫还是对我来说,欢乐的日子结束了。我们怀念在我们自己小房间里的进餐,只有我们两个和福施拉弗神父。……我们在神父的陪伴下,经过长时间的祷告之后才开餐,一勺勺规规矩矩,合乎礼仪。如果谁从盘子上抬起眼来,或者喝汤时发出了轻微的响声那可不得了。但是,神父在喝完汤时就已经吃腻了,他茫然地呆望着,每啜饮一口酒就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上第二道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用手抓起来吃了,吃完饭时互相掷梨瓢玩,而神父不时懒洋洋地说一声:“够了!安静些!”

而如今呢,我们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

柯希莫向来厌恶煮熟的蜗牛的味道。就在他出走的前几天,他让我和他一起把厨房里饲养的蜗牛偷偷放走了。事情败露后,我们俩被关了三天的禁闭。当我们再次回到餐桌上时,面对蜗牛汤和用蜗牛做的主菜,父亲呵斥道:“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再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它使我的哥哥觉得更加孤独了。因此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何况我的意志力,而且是我儿童时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①

柯希莫无法忍受,朝花园跑去。

我们从窗户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得非常整齐,是按照父亲的要求打扮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十二岁,但头发上扑着粉,穿戴着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佩剑、白色长护腿套。如果没有眼神里的反叛,单从外形上看,他拥有不折不扣的男爵气派。②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变主意的!”父亲从窗口探出身对他喊道。

“我绝不会改变主意。”柯希莫已经爬上了树冠。

他爬到圣栋树的顶端,看到一片茂密的丛林:葱郁的花园尽头是一面山坡,边上种植着大片果树。沿果园往上,开始出现一片橄榄树木,接着是一片松林,沿着山势向上伸展,望不到尽头。眼前的景象让柯希莫惊喜不已,他发现这的确是属于自己的领地。只要树林始终相连,他就可以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他就可以一直不下地,生活在树上。而我为了请求他的原谅,整个下午都守候在圣栎树旁。从此以后,我开始悄悄地给他送吃的。

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

我记得那天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

当时我觉得这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

……

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

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

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

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

“你在上面做什么呀?”

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

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

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

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

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中相关句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的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①处画线部分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描写,主要是表现“我”的软弱和为自己推脱的心理。

C.兄弟俩在小房间进餐时的肆意玩耍与上父母餐桌时的规规矩矩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的专制刻板与柯希莫的自由天性的矛盾。

D.②处画线部分运用细腻的外貌描写,体现了柯西莫的贵族身份,也反衬出他叛逆的性格。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

B.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

D.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

8.小说以“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9.本文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样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请赏析这种叙述视角的作用。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派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①,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娶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材料二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②;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①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②翮:鸟翼,翅膀。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张纲者[A]以缓[B]一时之[C]祸[D]而不暇[E]为国[F]谋也[G]何足[H]效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率,一概、一律,与《六国论》中“率赂秦耶”的“率”意思相同。

B.信,确实,与《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意思相同。

C.逆,叛逆,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不同。

D.其,代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其还也”的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安元年,顺帝派去巡视风气民情的专使中,仅张纲年纪最轻,官职最低。

B.张纲埋轮不行,仗义执言,皇帝对此既不采纳,也不降罪,更没重用他。

C.张婴被张纲的劝说打动,率领部下和妻子儿女从此心悦诚服地投降归顺。

D.张纲独闯叛贼营垒,劝降张婴,主张平息盗贼作乱的人都把这夸饰为美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2)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14.张纲是如何说服张婴归降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舟中书事

林景熙①

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

午春吹稻海田熟,秋蔓引瓜茅屋深。

天地暗尘②归客鬓,江湖斜日动乡心。

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闲鸥卧水阴。

【注】①林景熙:南宋遗民诗人。宋亡后不仕,过着隐居生活。②暗尘:积累的尘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小舟遇雨,故而停靠在枫林边,村酒虽浊却也不妨自斟自饮。

B.颔联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了稻香随风飘散、藤蔓缠绕着瓜架的景象,充满生活气息。

C.尾联化用句子“既自以心为形役”,自嘲虽年老仍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

D.本诗以精粹简练、质朴自然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有一种清婉之美。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指出,阿房宫栏杆数量众多,甚至“ ”;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竟然“ ”。

(2)恋人看重的是深情的寄托,是终生不渝的心,所以,《诗经·静女》中男子认为茅草“ ”,完全是因为“ ”。

(3)李白《将进酒》中,借曹植故事来劝朋友一尽饮者之欢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 A )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我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磕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 B ),温柔得可恨至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①爬!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 C )。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②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③爬。无论如何,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④爬,只管爬。

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被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________________。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

18.下列对文中第二段四个“爬”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处的“爬”含有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意思。

B.②处的“爬”含有回顾来路、充满自豪的意思。

C.③处的“爬”含有不问目的、珍惜生命的意思。

D.④处的“爬”含有超越自我、不断突破的意思。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表述为“我站在已走过的路的永久的、不断浮动的、自我的、未曾后退的顶端。”原句与之相比,表达效果好在哪里?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1.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有些语言的超常搭配,看似不合逻辑,但却有鲜明而生动的表达效果,请从画双横线的两句话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1)浑身恼怒

(2)满眼皆是畅快

22.有人觉得“像被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不足以突出颜色的纯净,请你仿照这句话在画横线处续写一句,加强这种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清华大学校训

材料二:我们要有脆弱性……你可能会认为脆弱就是软弱,很难赢得他人的信任。但实际上,在每一段关系中,每一次谈判中,为了取得任何有意义的进步,总有人会先放下防御,然后其他人也会跟着放下。让那个人成为你。

——Maria Ressa《哈佛大学毕业演讲》

清华大学摘取《易经》名句作为校训,强调“自强不息”,哈佛大学Maria Ressa在今年的毕业演讲中,却强调我们要有“脆弱性”。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二)

语文答案及解析

1.C A.“因为他们还有更高的政治目标去一步步实现”错误,依据原文“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可知,原因是保长的角色会堵塞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影响他们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B.“甚至会破坏原有的社区单位……”错误。依据原文“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注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可知,“破坏传统的政治专制安全阀”相比于“破坏原有的社区单位”后果更为严重,选项中递进关系有误。D.“黄宗羲只能写文章表达避地迁徙之情,而张履祥却更高一筹”错误。材料二中并未比较张履祥和黄宗羲高低之分,只是说明两人面对乱世的不同选择。故选C。

2.B B.“要沟通只能由县长出面来解决”错误。依据材料一“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可知,原文是说没有桥梁可通。故选B。

3.C C.“采用例证法”错误。材料一末段并没有具体举例说明哪些具体的政令或案例,而是通过分析保甲制度对地方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阻碍了政令的有效执行,从而论证了中央政令在地方社会难以执行的现象。故选C。

4.①保甲制度是政府行为,保长、甲长具有行政权力;保聚制度是民间自发行为,甲长、保长只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没有行政权力。②保甲制度中保长、甲长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担任;保聚制度中甲长、保长则多由“当地有名望的精英”担任。

积极效果:保聚制度能聚合人心,推动社会教化与风俗改革;化民成俗,能约束、调节、规范民众生活;以礼维持基层秩序,使社会和谐稳定。

5.①陈瑛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识,结合村民传统的礼治方式,开展普法教育。②在处理村民事务时,要充分发挥当地传统文化中“礼”的积极作用,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的维护。③设立村级调解委员会,邀请有威望的村民参与,以礼治为基础解决日常纠纷,同时确保调解过程符合法律规定。

6.B B.“为自己推脱的心理”说法有误。语句中“何况我的意志力……怎么能够同我哥哥:与生俱来的那种超人的顽强相比呢?”重点还是在表现哥哥的顽强与为自由不顾一切的勇敢,以及表现“我”对哥哥行为的同情和理解,并自愧不如的心理。故选B。

7.B B.“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提到“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并没有渲染气氛,而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柯希莫“飞向天空”埋下伏笔。故选B。

8.①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②“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

9.①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②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③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

10.ADG 句意: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张纲者”作主语,“者”表停顿,故A处断开;“缓”的宾语是“祸”,宾语后D处断开;“不暇”和“为国”作“谋”的状语,中间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G处断开。故选ADG。

11.B A.正确。句意:都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全都是因为割地贿赂秦国吗?B.“意思相同”错误。确实;/随意、随便。句意:太守确实有罪;/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C.正确。叛逆;/预料。句意: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想到未来(的种种不幸),我的心就像被油煎一样难过 。D.正确。代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句意: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我们还是回去吧。故选B。

12.C C.“从此心悦诚服地投降归顺”错误。由材料二“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可知,张婴并未从此心悦诚服地投降归顺。故选C。

13.(1)想用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

(2)皇上赞赏(张纲),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让张纲留任,(皇上)就应允了。

14.①动之以情(以退为进):站在对方角度体谅对方。②诱之以利:用爵禄诱惑劝说。③加之以威:用战事威慑对方。④晓之以理: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明、智、忠、勇、孝、直”这六个方面要其深思。

15.C C.“自嘲虽年老仍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错误,尾联“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闲鸥卧水阴”是说诗人自嘲年老仍被生活所累,羡慕悠闲的鸥鸟,而不是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故选C。

16.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漂泊在外,风尘仆仆,江上斜阳,缓缓西沉,又引动了他的思乡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年老体衰,仍为生活四处奔走,看到悠闲的鸥鸟,顿生羡慕、向往之情。

17.(1)多于九土之城郭,多于市人之言语;(2)洵美且异,美人之贻;(3)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8.C C.“③处的‘爬’含有不问目的、珍惜生命的意思”错,“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意思是不管到哪,只要爬了,就对得起曾付出的生命,这含有一种不问结果、注重过程的意思。故选C。

19.①原句用“始终”修饰“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与“无论如何”相呼应,突出“我”的执着精神与自豪之感。②原句“顶端”反复出现,强调了“顶端”的丰富内涵与重要意义。③原句使用排比,句式更整齐,读起来更富有节奏感,颇具气势。

20.A.用力越大 B.它越温柔 C.爬了那么高

21.示例一:“浑身恼怒”看似搭配不合理,因为“恼怒”的主语应该是“人”,但将“浑身”与“恼怒”搭配,可以表现出身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动作都被恼怒所支配,更加形象地说明恼怒的程度之深。

示例二:“满眼皆是畅快”看以搭配不合理,因为“满眼”是视觉,“畅快”是感觉,但将“满眼”与“畅快”搭配,暗含所见之景无一不美好之意,更加突显出心情的极度愉悦与满足。

22.示例一:像被一汪澄澈的湖水洗过了。

示例二:像被一双灵巧的玉手描画过了。

23.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借助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点明了清华大学校训的来源。校训里,“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可见,清华大学校训中强调的“自强”蕴含的是个人的奋斗精神、修身意识。而材料二中Maria Ressa所强调的“脆弱”则是针对人际关系而言。在常人看来,“脆弱”听起来像是“勇敢”的反义词。但材料中所阐述的“脆弱”的含义,是能够卸下坚硬的外壳,以柔软的一面去迎接他人,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展开真诚的对话与沟通。

由此可见,本试题旨在引导考生从“自强”与“脆弱”两个角度思考人生。自强与脆弱看似矛盾,但其实并不矛盾。自强是一种向内的人生追求,强调自我勉励,奋发图强,不断完善自己;脆弱是一种向外的人性思索,鼓励放下防御,放下自我,以爱、善良等美好而脆弱之物,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联系。考生可结合现实生活,辩证思考二者关系,谈谈自己的见解。行文中,考生需立足概念分析,首先结合材料阐释清楚自己所论述的“自强”与“脆弱”的真实内涵,然后再以因果分析作为论述主体,先说明我们在个人追求上为何要强调“自强”,指出自强不息精神对我们的激励作用。然后可由此引入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可先举例说明个人过于“坚硬”对人际交往的坏处,然后再说明,我们要学会适当地放下防御,放下自我,用真诚柔软的心与他人相处。

参考立意:

1.以坚强立己,以柔软化人。

2.自强不息以奋进,卸下防御以纳谏。

3.脆弱并非软弱,而是坚强的另一种解释。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