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2024-10-16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由程序推动的、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能够自主学习和产出的算法程序。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深度学习一切现有的文学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作家的用词喜好、句式句法、行文风格,以此派生出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经过算法的持续选代和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语言本质、叙事规律的效能将逼近甚至超越人类作家。

但这种写作技术层面的臻于至美,绝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也远未探及文学性之根本。一流的文学作品,绝不是靠一套悬浮的语词和绝对的理性逻辑就能简单完成的文字游戏。那些伏脉于历史褶皱深处沉甸甸的细节,那些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才是其要义所在。近年来,互联网上不断掀起的对鲁迅笔下诸多人物形象的讨论,便足以显现出文学经典所具有的跨时代、跨媒介、破图层的能量。作家正是有着对社会关系的深刻洞见、对他者的热忱关切,才能以如此这般简洁克制的文字直击人心,塑造出孔乙已、闰土、阿Q等人物形象,揭示其生活状态。这些人物形象历经百年岁月淘洗,依然在新的时代语境中不断迸发回响,乃至成为当下互联网世界中勾连自我与他人、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文化中介。这就是文学性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始终可以在充满灵韵的文学中观古今、观天下、观自身。

反观人工智能写作,人工智能技术在诞生之时,就是工具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人机交互模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是制定算法法则、下达指令、具有主体性的一方。人工智能只需要扮演执行指令的助手角色,服从并完成指令任务。因此,人工智能的动机并不在于自我表达,而只是在预训练素材的基础上,对操纵者作出符合程序化的回应。同样,它也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在创建文学现场时,极为依赖人类的数据训练与模型调试。再者,人工智能生成文本时更无法依凭自身的情感体验、历史经验驾驭文学数据库。这直接导致人工智能写作的内容高度机械化、同质化,难以产生鲜活的现实关切,也无法在实际意义上促成一种具有真实情感、辩证思想、伦理意义的“新文学”的迭变。未来,人工智能想要与人类作家比肩,一个核心前提是跳出算法写作的案臼,击破人物与故事的表象,理解人类情感经验的逻辑,体察生命经验的细节,并将其转化为文学性的表达。

(摘编自马晓炎《写作技术的臻于至美不是文学的终极旨归》)

材料二:

人工智能创作神器布局的艺术风口正在呼唤一个艺术新时代的到来,而当一种智能工具从“技术手段”发展到“创作伴侣”再升级为“艺术主人”时,我们一方面为新锐技术的创作潜能而欣喜,另一方面也需要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隐忧保持清醒的认知。

譬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艺术创作的“拟主体”摆脱不了“硅基生命”的先天短板:缺失意识和自我意识,没有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前者使它无从获得对世界的知识性认知和理性判断,没有目标追求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道德自律感,无法以自主的价值立场去理解和吸纳人类积淀的历史经验,不能自主地在自身与社会、与他人、与特定语境中,形成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只能按算法概率、算力速度的训练模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或基于某种指令以比特像素实现图形(图像)信息的排列组合,却并不理解这些组合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答案。

“硅基生命”则让AI创作“本体失根”,拟主体没有源自生命体实践的喜怒哀示、爱恨情仇,没有王夫之所说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铁门限”,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历史镜像、时代精神、生活阅历均无从谈起。用于AI大模型的数据不过是“二手生活”而非“肉身经验”,其表达的“知情意”来自“他者投喂”而不是自己的“生命历险”,这就颠覆了文艺创作“躬身成文”“艺以明志”的创作原则,斩断了作品和艺术家之间有关社会的、历史的、生命的有机联系,势必会抽空艺术存在的意义。因而,没有生命体验,缺少肉身感知,是AI创作的致命缺陷,其所带来的“情感虚置”和“意义缺席”将对A1创作确证自身艺术性形成巨大挑战。

上述两个问题还导致AI创作存在另一个更重要的局限——缺少艺术原创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的答案是从已有的语料资源中依据算法逻辑匹配而来的,是“借”用前人的知识产权资源而巧置选择的结果。换句话说,它所得一切均非原创,既受限于“已有”,又缺失于“未知”。尽管在许多单项技能上人工智能比人“聪明”,但没有人的感情和自主意识的计算程序最终无法形成原创能力,它可以通过人的信息“投喂”和大数据预训练,完成从“1”到“99”的拓展,却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仅靠技术智能,想要产生A1莎士比亚、A1卡夫卡,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摘编自欧阳友权《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隐忧和伦理边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经典具有跨时代、跨媒介、破圈层的能量,经典中的某些人物形象在当下互联网世界中仍能发挥文化中介的作用。

B.生成式人工智能并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生产的语言,它只是服从、执行操纵者下达的指令,按照程序完成指令任务。

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存在诸多缺陷,如无法在自身与社会、他人、特定语境中形成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

D.生成式人工智能受现有语料资源的限制,且它所提供的答案是人的信息“投喂”和大数据预训练的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伴随神经网络技术等的发展,人工智能写作未来还有着产生巨大进步的可能。

B.如果没有设计者加以引导,人工智能可能一味提供同质化的热门题材和内容。

C.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只是一种人类创造力的扩容工具,而不是内容创作的主体。

D.AI创作的致命缺陷是没有生命体验、缺少肉身感知,其作品也不具备文学性。

3.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二中所说“艺术隐忧”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机忆之地》所有内容,包括书名、正文、配图乃至作者名字全部由AI完成。

B.“写什么”“如何写”都可解决,但人工智能写作难解决“为何写”这一哲学命题。

C.人工智能写作其实是人机协作,整体结构由人决定,细节描写则由人工智能完成。

D.文学写作的“非人化”现象引发了“人工智能是否会终结网络文学”等问题。

4.如何理解材料二最后所说的AI创作可以“完成从'1’到'99’的拓展,却难以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分)

5.有人认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将昔日高度专业化的文学创作变成大众皆可参与的轻松游戏。”你怎样看待这一变化?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夏初

顾随

我喜欢夏初的天气。

我爱着树和草的鲜嫩的绿叶子。

古人说:“春秋多佳日。”今人鲁迅先生又说:“北京仿偏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街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由后之说,则北京这地方未免可怜了,连多佳日的季候都没有。但是我对此并没什么不满,因为我喜欢夏初。

一天的上午,我走在一条僻静的小街上,一点声音都没有,住户的门都关着,使我几乎要遍叩所有的门,问一问有没有人在里面住着。老槐树的阴凉是那么浓密,我又疑心地下的树影儿都是绿的。

在青岛时,常常跑到山顶上看山下的树一碧无际,望去一直接连着大海。在济南时,常常立在铁公祠前,看出水一筷子来高的苇子芽。现在只有这样的槐阴供我玩赏了。然而我依然满意,因为这已经足够使我感到夏初的味儿了。

有人说我现在是住在乡间,所以这样想,假使住在北京城里,便另是一种情调了。

我意不然。

我也常进城。在南城有一个古老的会馆,屏兄占据着一间屋。窗外的三棵缨树——北京人叫做绒花树的——已经长出了绿叶。因为是北房,又没有廊子,正午的太阳穿过了树叶,洒在窗纸上。吃完午饭,屏兄歪在床上睡晌觉。我歪在竹子躺椅上,随手在架上拉过一本书来看,有意无意地。院子里太阳是那样好,马缨树的嫩叶微微她在摇动,绿光使便闪到我似睡非睡的眼里。大门外时常有汽车鸣着各种不同的声音的喇叭驰过去,但我也觉得很辽远,很模糊。屏兄也香甜地睡着,轻轻地打鼾。

假使没有朋友来,我们两人常这样地过去礼拜六的一下午。

上次进城,看见屏兄的案头瓶中,还供着花。

“啊,芍药!”

“在市场买来的。”

屏兄似乎很高兴。他总嫌他的屋子狭小,没有生气。狭小,没法了。没有生气,他想用花来点缀一下。然而他忙,忙得没有养花的余闲。这次买来芍药做瓶供,在他许是以为不但添生气,还有些春意了吧。

奇事又发现了,在一个大的纸盒子盖里,还有几条长成的蚕。

“哪里来的这个?”

“学生送给的。”屏兄微笑着说,仿佛又很高兴。

我有许多年不曾见到那么大的蚕了,于是就坐下看蚕吃桑叶。我长到这么大,才知道蚕的嘴是竖着的。

屏兄出去了。不大的工夫,又进来,手里拿着桑叶。原来在院子里的南墙根下就长着丛生的一人多高的桑树。屏兄把新采来的叶子撒上,不久,蚕都抬起头来,用了胸前类似乎脚的东西抱了叶子的边缘,细细地嚼食。一会儿,叶上就是一个缺口,半圆的。又整齐,又细致,像用了指甲掐去了一块儿似的。

吃过了晚饭,没有事,仍旧看蚕。有一条爬到盒子的旁边没有桑叶的地方,起头来,静候着什么似的,时而又把头左右地摇摆。

“这--条怎么不吃了?有病了吧?”

“大概是要结茧了。”屏兄答,“结茧需要找一个角落的地方方好。有如蜘蛛的结网,先要把几根主要的线附着在别的事物上,才能结成。

我抓过纸烟来吸。忽然想:把那条蚕装在盛烟的纸盒里吧。于是把那所有的余下的烟都倒出来,把蚕装进去,只开着盒的一端。

“干什么?”屏兄问。

“让它在这里面结茧呀!”我答。

屏兄掀须大笑了,仿佛觉得我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

我真有点像小孩子了。隔十几分钟,便把烟盒子拿起来看一看。一会儿,见的头向着那一端;一会儿,又向着这一端,不住地左右上下摇摆它的头。

我们两个都笑了。

待到睡觉的时节,我又看了看,盒子开着的那一端,已经被几条丝稀稀地络起来了。

第二天起床之后,才穿上鞋,便拿起盒子来看,里面是一个茧。我把那一端也打开了,冲着亮一照,却见茧还很薄,清楚她看见蚕在里面摇摆它的头。

又有一条也不吃叶子了。这回是屏兄把它被在一个盛牙膏瓶子的纸盒里。但下午我出城时,看了看它还没有结茧。

忘记是星期几。到一个小饭铺子里去吃午饭。却见柜台上,用玻璃瓶子供着两枝盛开的芍药,比屏兄所供的又大又艳丽。我问伙计在哪里买的。

“在街上。”他回答。

“随时有卖的么?”

他稍一沉吟,便说:“您看着好,就拿去吧。”

“谢谢你。”我很高兴。

他笑了。

饭后,我就真个拿了一枝回家。在老槐树的阴下走着时,我嗅着一阵一阵的甜香。一个蜜蜂儿飞来,落在花上。我摇动那枝花。但蜂儿似乎不觉得,在花蕊里连打几个转身,全身都是粉,益发黄了。在走近寓所的时候,不知何时,蜂儿又飞走了。

瓶子里注上水,把花也供在书桌上。下午,鹰北来坐着,看见了,便说:“你在什么地方弄了这样的花?盛开的,不好。不久,就要谢。”

我没有答应什么。

听差的送进一封信,屏兄的。拆开看时,是报告那条蚕在盛牙膏的纸盒子里结茧的事。又说马缨花已经有了花蕾了。

我回头看,瓶中的芍药,果然谢了;案上就有许多片零落的花辨,虽然香甜依然散布在小的书室中。我因为屏兄信上说马缨花有了花蕾,便想看看我这个小院子里的那两棵马缨有花没有。看的结果是没有,大概因为树还小不会开花。但我并不失望。看见树上的叶子绿得有如涂了油,便已觉得高兴,不知怎的总仿佛看见了一个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

1930年6月

(有删改)

【注】顾随(1897年-1960年):作者时年33岁,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寓居学校附近的成府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先生为北京似乎没有春、秋两季而感到遗憾,“我”认为他的看法过于悲观,即使是北京的夏初,也自有它极为可爱的地方。

B.“我”将快结茧的蚕装在盛烟的纸盒子里,屏兄因“我”的聪明机智而掀须大笑,后来他将另一只快结茧的蚕装在盛牙膏瓶的盒里。

C.饭铺里的芍药又大又艳丽,这意味着它们即将凋谢,因此伙计慷慨赠送给客人,“稍一沉吟”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精明的性格。

D.文章真诚挚切,不事雕琢,善于从生活中接触到的人、事出发,抒写切身的体验和情思,于朴素中见真情,于平淡中见精神。

7.关于文中“我也常进城”这一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文段的记叙和描写中可以看出,在“我”心目中北京城和乡下有着相同的“情调”。

B.此处对马缨树的简笔勾勒,与文末对马缨树的记述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密。

C.会馆午后的情景与“我”在躺椅上看书的闲散情态,营造了一种舒缓动人的氛围。

D.写门外常有汽车的喇叭声,是以声衬寂,同时也以“我”的悠闲反衬了他人的忙碌。

8.文章结尾为何说“不知怎的总仿佛看见了一个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4分)

9.作者认为,散文“须以写景、抒情为主”。本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是时,曾操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①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变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材料二:

赤壁之战,操之必败,瑜之必胜,非一端也。舍骑而舟,既弃长而争短矣。操之兵众,众则骄;瑜之兵寡,寡则奋。故韩信以能多将自诧②,而谓汉高不已若也,此其一也。操乘破袁绍之势以下荆、吴,操之破绍,非战而胜也,固守以老绍之师而乘其敝也,以此施之于吴则左矣;吴凭江而守,矢石不及,全吴以馈一军,而粮运于无虑之地,愈守则兵愈增、粮愈足,而人气愈壮,欲老吴而先自老,又其一也。北来之军二十万,刘表新降之众几半之,而恃之以为水军之用,新附之志不坚,而怀土思散以各归其故地者近而易,表之众又素未有远征之志者也,重以戴先主之德,怀刘之恩,故黄盖之火一燕而人皆骇散,荆土思归之士先之矣,此又其一也。积此数败,而瑜之明足以见之: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知此,而兵之所忌与敌之足畏与否也,皆可预料而定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

【注】①刘琮:荆州牧刘表次子,刘琦异母弟。后继任荆州牧,曹操大军南下,他不战而降。②自诧:自夸。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权以示A臣下B莫不响震C失色D时周瑜受使E至番阳F肃劝权召G瑜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遗,寄、送,与《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遗”意思不相同。

B.平,平定,文中是被动用法,与《屈原列传》“兵挫地削”的“挫”用法相同。

C.“而谓汉高之不己若也”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的“之”用法相同。

D.举,拿、用,与《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的“举”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趁机消灭割据江东的孙权势力。周瑜认为江东面积广阔,土兵精锐,英雄效力,正可为汉室铲除奸贼,绝不可向曹操投降。

B.孙权认为曹操早想称帝,只是顾忌二袁等几位豪杰而不敢实行,现在二袁等人已被吞灭,周瑜的劝说让他认识到自己与曹操势不两立,因此下定决心抗击曹军。

C.曹操通过坚固防守,使袁绍的军队疲惫不堪,然后趁机打败了袁军。用这一计策对付吴军却行不通,因为吴军有地势、兵力和粮运等方面的优势。

D.荆州降兵被曹操用为水军,但其战斗意志并不坚定,希望回归故乡,而且感怀先主、刘琦的恩德,当黄盖的火把刚一烧起,他们就抢先逃跑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即微火攻,持之数月,而操亦为官渡之绍矣

14.曹操之“骄”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舟中书事

林景熙①

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

午香吹稻海田熟,秋蔓引瓜茅屋深。

天地暗尘②归客鬓,江湖斜日动乡心。

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闲鸥卧水阴。

【注】①林景熙:南宋遗民诗人。宋亡后不仕,过着隐居生活。②暗尘:积累的尘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叙事,小舟遇雨,故而停靠在枫林边,村酒虽浊却也不妨自斟自饮。

B.颔联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描写了稻香随风飘散、藤蔓缠绕着瓜架的景象,充满生活气息。

C.尾联化用句子“既自以心为形役”,自嘲虽年老仍不能斩断官场的名缰利锁。

D.本诗以精粹简练、质朴自然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有一种清婉之美。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有些同学写议论文时叙事过于啰唆,老师以杜牧《阿房宫赋》开头概括秦灭六国的“ , ”为例,引导学生简要叙事。

(2)小明到镇江宋武帝刘裕故居参观,他看着眼前平常的景物、普通的街巷,不禁想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景的两句,“ , ”。

(3)古代文人在描写音乐的美妙时,往往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这样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小题,18分)

“中国天眼”又有新发现——迄今宇宙最大的原子气体结构。对此,有人赞叹:“这口‘大锅’了不起!”

“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当今世界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据最新数据显示,它目前共发现660多颗脉冲星,相当于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至少5倍以点。

唯“观天巨目”能洞悉渺渺星河。人类对于宇宙,未知远大于已知,而天文学又是高度依赖观测设备的科学。目及“光年之外”的大国重器——“中国天眼”,无疑极大地(甲)。以这次重大发现为例,探测结果表明,在远离“斯蒂芬五重星系”中心的外围空间,存在大尺度的低密度原子气体结构,尺度比银河系大20倍。有专家认为,这挑战了星系及其气体在宇宙中演化的研究。

谁能看见遥远的未来,谁就能更主动地把提现在。正因为宇宙无穷,每一次发现都 A ,每一“小步”都意义重大。“中国天眼”有这样“积小步为大步”的底气——理论上,它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接近宇宙的边缘。

“中国天眼”的英文缩写是“快”——在射电天文领域,我国从落后追赶状态发展为 B ,展现了自主科技的“加速度”。“快”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事实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乙)。从预研到完成,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中国天眼”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一次直面未知的伟大探索。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发出的惊奇之问,是中国人追寻宇宙奥妙的千年之问。未来已来,人类必将一直惊奇于“头顶的星空”,将足迹踏遍广袤天地。

18.文中第一段是几个短句,请将其改写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语言准确流畅。(4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文中加点的“未来已来”,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西班牙国际越野锦标赛上,发生了感人一幕。肯尼亚选手穆泰在距离终点还有几米时,被路标迷惑,误以为已抵达终点,于是停了下来。紧随其后的西班牙选手伊万大声提醒穆泰继续往前跑,但穆泰听不懂西班牙语,仍然站在原地。伊万赶紧推着穆泰向前跑,让他首先跨过终点线,获得了冠军。

对于这件事,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干800字。

参考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

1.C 2.D 3.B

4.①意思:AI创作根据信息生成文本的能力很强,但是它缺少原创能力,无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创作。②好处:通俗、形象、简洁地说明了AI创作的优势和缺点,更容易使读者理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人工智能技术让文学创作变得轻松惬意,说明人工智能选变速度惊人,在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进

展。②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在写作技术层面降低了文学创作的门槛,但这种创作只是一种算法写作,难以产生现实关切,其作品缺乏经典作品的文学性的力量。③这种“文学创作”存在“情感虚置”和“意义缺席”等问题,会抽空艺术存在的意义,我们应对其蕴含的艺术隐忧保持清醒的认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D 7.D

8.①从树叶“绿得有如涂了油”可知这是春夏之交时生命力充沛的树,这时的树与“青年健康地转入了中年”的人有着相似性。②作者当时正处于由青年过渡到中年的年龄,从这种独特的感受中可以体会出他对健康生命的热爱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对北京夏初景物的热爱。作者喜欢北京夏初清新的气息,喜欢老槐树和马缨树的绿叶,喜欢香甜的芍药花,也喜欢蚕与蜜蜂等富有生命力的小动物。②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喜爱。夏初时节,无论是在乡下还是在北京城里,作者的生活都是闲适、自由而又宁静的,他对此感到十分惬意。③对纯朴友谊和人际关系的赞美。作者和友人淡泊相处,关系非常融洽;看他喜好小饭铺里盛开的芍药,伙计便将花赠送给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 D 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C 12.B

13.(1)这几点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都(置之不顾)贸然行事,将军生擒曹操的时机,应该在今日。(关键词“离”及“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判断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即便没有使用火攻之策,双方相持(坚持)几个月,曹操也就成为官渡之战时的袁绍了。(关键词“微”“持”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舍长用短,不顾天时地利,贸然进攻东吴;②错误认识战场形势,企图以胜袁绍之策击败孙权;③忽视荆州新降士兵心理,自以为能使其为已所用。(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这时,曹操写信给孙权说:“近来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之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束手投降。如今,我统领水军八十万人,将与将军一道在吴地会战。孙权把这封书信给部属们看,(他们)无不惊慌失色。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鲁肃劝孙权把他召回来。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贼臣。将军英明勇武,雄才大咯,又凭借父亲、兄长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方圆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横扫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如今北方尚未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关西,是曹操操的后患;而曾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吴、越人决一胜负;现在又正是严寒时节,战马缺乏草料;驱俊中原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水土不服,必然发生疾疫。这几点是用兵的大忌,而曹操都(置之不顾)贸然行事,将军生擒曹操的时机,应该在今日。我请求率领精兵数万人,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击败曹操!”孙叔说:“曹操老贼早就想要废除汉朝皇帝,自己篡位,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被消灭,只剩我还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军,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赐给了我。”于是找出佩刀砍向面前批阅奏本的几案,说:“文武众官有胆敢再说应当降曹的,就与这个几案一样!”于是散会。

材料二:

赤壁之战,曹操必定失败,周瑜必定取胜,并非只有一个原因。(曹军)舍弃战马而乘坐船舰,是丢掉了自己的长处而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作战。曹操的士兵众多,人多势众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周瑜的士兵数量少,数量少则容易奋起作战。所以韩信以能多带兵自夸,而说汉高祖比不上自己,(最终却自取灭亡,)这是第一个原因。曹操乘着击败袁绍的气势南下进攻荆州、江东,(但)曹操击破袁绍,并不是通过战斗取胜的,而是凭借固守阵地以使袁军疲惫不堪,从而乘机袭击得手的,把这一策略用到江东,那就错了;东吴军队凭借长江进行防守,(曹军的)武器难以伤害到他们,而东吴方面尽全吴之力来支援周瑜一军,并且他们的粮食运输是在无须忧虑的地方进行,越是防守,军队的数量越多、粮食越充足,而士气越高涨,想要使东吴军队疲惫自己反倒先疲惫了,这是又一个原因。曹操南下的军队二十万,其中新近投降的荆州士兵几乎占一半,(曹操)想将他们作为水军来使用,但新近归附的士兵意志不坚定,怀念故土,想要逃回附近的故乡是很容易的,刘表的军队又向来没有远征的志向,加上他们感戴刘备的德行,怀念刘琦的恩情,所以黄盖的一把火刚刚烧起,曹军都惊骇逃散,原属荆州想要回归故乡的士兵更是率先逃跑,这又是另一个原因。(曹操)积累了以上几点致败的原因,而周瑜的才智足以看清曹操的必败之势;即便没有使用火攻之策,双方相持(坚持)几个月,曹操也就成为官渡之战时的袁绍了。知道了这些,而用兵的忌讳与敌军的是否值得畏惧,都是可以预先料定的。

15.C

16.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漂泊在外,风尘仆仆,江上斜阳,缓缓西沉,又引动了他的思乡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年老体衰,仍为生活四处奔走,看到悠闲的鸥鸟,顿生羡慕、向往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答“随遇而安、宁静淡泊的情怀”“丰收的喜悦”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六王毕/四海一(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3)示例: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每空1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示例:有人赞叹新发现迄今宇宙最大原子气体结构的“中国天眼”这口“大锅”十分了不起。(长句2分,未改变原意2分,合理即可)

19.A弥足珍贵难能可贵/至关重要举足轻重B遥遥领先(每处1分,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0.最新数据显示,它目前共发现660多颗脉冲星,相当于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射电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5倍以上。(每改对一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1.甲:拓宽了人类的“视界”拓展了观察的视野乙:发展最终要靠自己(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一:可以使用。“未来已来”在很多情况下并非字面意义上关于时间先后的表达,而是一种隐喻或象征,它意味着未来的某些元素、趋势或可能性已经在当下显现或产生影响,因此是符合逻辑的。(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示例二:不合逻辑。从常规的时间顺序和逻辑来看,时态矛盾,“未来”指还未到来的时间阶段,而“已来”表示已经到来。说尚未发生、尚未到达的已经发生、到达,按照正常的语义和逻辑来看相互矛盾。(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材料的主人公是西班牙选手伊万,他诚实、善良、大度,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成为冠军的机会,让本应成为冠军的对手穆泰获得了冠军。这一义举温暖人心,显示了宽广的胸襟,展示了人格的魅力,也诠释了真正的比赛精神——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更高、更快、更强”。

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善良”“度量”“正义”等词语,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立意的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展开联想与思考。因此,可有如下参考立意:①面对竞争,“善良”比荣誉更重要;②人因“格局”而伟大;等等。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