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裕华厂:子弟学校

2024-10-15 来源:华拓教育

裕华厂子弟学校是为便利职工子女就近上学而成立的学校,成立于1969年9月,成立初期设3个教学点,分别设在滑石峪西山鞍处、滑石峪职工家属区和辛庄大队。1971年放牛山教学区建成后,初中教学区和小学教学区相继合并至此。

1982年4月,裕华子弟小学五年级毕业生合影留念

建厂初期,职工中青年职工占据比例较大,多为未婚。从外地调入进来带家眷和子女的老职工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涉及到的子女上学问题,多由工厂与地方协调就近插班入学。其中,蒙阴县岱崮中学(蒙阴四中)和沂源县月庄中学以接收职工子女的适龄初中生为主,沂源县的辛庄小学和滑石峪小学和犁掩沟小学以接收职工子女的适龄小学生为主。对接收学校,工厂给予一定物质支援。由于职工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年龄大小不一,与当地的孩子存在一定的交流隔阂,学习成绩大多不太突出,直接影响到了职工的安心生产。1967年5月,滑石峪小学搬迁到滑石峪职工家属区一处四合院内,工厂大部分小学适龄儿童集中到该校区就读。1969年2月,17名职工子女考入月庄联中初中班就读。

随着工厂的发展,职工子女越来越多,大批的适龄子女上学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裕华厂职工子弟学校于1969年9月建立。建校初期,虽然仍沿袭了裕华厂和地方联合办学模式,但是学校管理主体已由原先的地方负责、裕华厂给予支援,改变成工厂的内部机构设置,由裕华厂自主负责。当时与地方联合办学的范围也仅限于工厂附近的滑石峪、辛庄两个大队。

1975年,由于裕华厂职工子女上学人数增长很快,受班容量限制,子弟学校一时无法容纳厂和地方越来越多的儿童共同入学。另外,当时沂源县教育局为了普及小学教育,要求各大队必须有自己的小学。在沂源县教育局的帮助下,经过工厂和相关大队协商,决定工厂和地方取消联合办学模式,各自分开办学。先从小学开始进行分设,凡当时在校的当地社员子女仍旧在原处上学,直至毕业。为了帮助地方尽快建设属于自己的学校,裕华厂特别给予了一定的物质支援。从此,子弟学校改由裕华厂自主办学。

厂办子弟学校包括子弟小学和子弟中学两部分,在工厂内部管理上一直接受1个党支部的领导,内外统称国营山东裕华厂职工子弟学校。机构设置上除设有书记、校长办公室外,还设有教导处,根据不同年级、学科的教学属性,相应设置有7个教研组和后勤组。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职工总数多在45人左右,师资配备除音体美等少数教师为工厂内部职工调配外,多是来自高等师范、中等师范和初级师范的省直分配毕业生。

在刚建校时,中学和小学建在两处,管理十分不便,后将小学原址交于裕华厂家属委员会,又在中学处新建。虽然学校教舍都是平房,非常简陋,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但经过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厂子弟学校已初具规模,为教育培养下一代做出了贡献。

子弟学校小学最初采用五年制教学,初、高中采用二年制教学,全校学生总数在470人左右。1980年后,高中班停止招生,初中改为三年制。自1971年开始有小学毕业生,1972年底有初中毕业生。

小学教学区。原位于滑石峪家属院,后搬迁至与蒙阴县交界处的西转山半山腰的西鞍旦。师资以山东裕华修配厂籍教师为主,配备10余名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李桂兰任校长。滑石峪大队教师王家荣、王加安、刘宽安曾先后在该校任教。招收学生对象多为裕华厂职工适龄子女,以及滑石峪大队社员适龄子女。1975年,村校、厂校“分家”。1992年8月,学校随工厂整体搬离。

中学教学区。位于滑石峪大队的放牛山半山腰处,距离厂部办公楼约计150米左右,为独立大院,院内皆为平房,面积20亩以上。南面紧邻韩莱公路,西面和北面为小山丘。校园内中间一排平房属于教师办公室,南北两侧是教学区,操场和篮球场位于校园的最北边。因为学校是独立院落,非常安静,周围环境也比较好。刚开始成立时,王荣任裕华子弟学校的指导员,郑玉英任校长,统一管理子弟学校的中小学部。师资配备大多属于参加省直分配的泰安师专、潍坊师专等大中专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工农兵大学生,个别音体美老师则是从工厂职工中借调过来。

裕华子弟学校81届部分初中同学与教师合影留念

裕华厂的职工子女大都在这里上完了初中。因为父母工作和认知原因,子弟学校的职工子女大多选择继续在本系统内的军工技校就读,也有部分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考上了中专和沂源县的高中学校,成为同事们眼中羡慕的对象。

显示全文